文征明的书法在古代书坛的地位如何?

书法影响力


明代“吴门四家”有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说到唐寅,大家都耳目能祥,此人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和唐寅同年出生的文徵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徵明。后以字行,更字徵仲,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



文徵明是一个全能书家,只是他早期仕途不顺,10次参与科举落榜,直到中年被推荐为翰林待诏,但4年后便乞归回乡,潜心诗文书画,其山水画风格也有粗、细两体,比如《真赏斋图》,画面用笔苍润、秀挺,极富表现力,之所以开篇提了文徵明的画功,其目的是为了突显其书法功底,毕竟“书画同源”,


文徵明书法早年受教于李应祯,沈周、吴宽等人也对其产生重要影响,除章草外,文徵明诸体皆能,是自元初赵孟頫以来又一位全能的书家,刻有《停云馆帖》。其小楷功力深厚,年九十仍能作蝇头书,早年学习赵孟頫,后直追晋唐,得力于王羲之、欧阳询,主要作品有《莲社十八贤图记》《醉翁亭记》《后赤壁赋》等;

行书分大小两种,大字行书受沈周影响,有明显的黄山谷笔法,而更浑厚,小字则以行草为主,取法赵孟頫、僧智永,而自成一家,代表作品有《自作诗》《西苑诗》《杂花诗赋》等;狂草书效法怀素,参以山谷草法,篆书师李阳冰,隶书得力于《受禅表》《上尊号》。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文徵明的各种字体取法都出自各大名家,古人常说“名师出高徒”,不得不让人佩服文徵明卓越超凡的书法眼界,所以说文徵明的书法在古代书坛的地位也可称之为“书法大家”,学书法者,当以名家的书法为最高标准,才能有一定造诣。


诗夜城主


文征明,初名璧,自号衡山。小时由于写不好字,曾在生员考试时影响了成绩,吃了书法不佳的亏。自此刻意临摹,发奋学书,尤对智永《千字文》下功最多,遂书艺大进。中年以后,文征明便是各体皆备的名家了。

在文征明兼善的各种书体中,以小楷和行草书成就为最。其小楷初学欧阳询,后着力智永,于劲健中特有虚和之意,再后来上追钟王,寓潇洒于方整之中,呈飘逸于工整之外,逐渐形成似欹反正的自家风貌。即便到了这般地步,文征明依然没有自满,直到垂暮之年才说“稍知用笔”。如此一斑可见他的学书精神,多么值得我们后人敬仰和学习。难怪连他的儿子这样炫耀父亲:“小楷虽《黄庭》《乐毅》中来,而温醇精绝,虞褚而下弗论也”。传世小楷精品有《前赤璧赋》、《离骚经》、《归去来辞》、《醉翁亭记》等。

再说文征明的行草书,其早年多受苏轼、赵孟頫及康里巙等人影响,中岁以后,于王羲之用功最勤,遂形成用笔精到、行笔干练、提按鲜明,气息冲淡,清逸典雅、古健遒劲的风格。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评其“行笔仿苏、黄、米及《圣教》。晚岁取《圣教》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家"。

晚年的文征明也许认识到:自己的的行草书虽有所成就,但没有脱出王羲之赵孟頫书体的束缚,欲寻求新的发展,便全力转向黄庭坚的师法。遗憾的是,最终形成与其师沈周书风如出一辙的格局。

文征明在世时秉志雅洁,德高望重,为人谦和又长寿,所以做为”吴门书派“的领袖,追随者不计其数,荫被陈淳、王宠、陆师道、文宠文嘉、周天球、钱谷等辈。但由于他们大都因袭重蹈,舍远求近走老路,终走向末流,而被以董其昌为首的”华亭派“所取代。

总之,站在有明一代书法史的格局来看,文征明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赢得了明朝书史的一个书风流派。但比起特立独行的徐渭、黄道周、倪元璐,还是在帖学上有所创新的董其昌的书史地位,文征明都略逊一筹。

我是晋风。愿与大家在书法艺术,诗词楹联及人文知识等方面,同学习,互交流,共进步!





晉風


文征明的书法在历史上大致是三流位置。小楷严谨,作入门字帖是没问题的。其它书体书风的作品,很少有人入门就学文。文在当时文坛的地位高,年老而刻苦不辍,笔法笔力都有很高的水平。但纵向论文征明在历史书家的位置,一流的钟王唐四家宋四家,还是比不上的,二流比元朝的康里、鲜于二位仍然有差距,三流是比较客观的。文的字胜在笔划的精到,用笔讲究,但总感到文字性情不足,网上有文章对比了文和苏轼的书法,结构的跌岩错落、结字的黑白关系等方面高下立判,才情表现在找到矛盾平衡的处理上,文是相对较弱的,这方面也可以对比他和毛主席对字对全篇的处理上,也是很明显的。


何睦先生聊养老


说书法地位很难的。每个时代背景排名也是不一样的。这个不准确,没有定论。傅山年轻的时候特别痛恨赵孟頫的书法(因为赵孟頫是宋人却做了元朝的官),但到了他晚年却很佩服赵孟頫。排名是夹杂了很多个人情感,有失公允。梁山好汉排出来的座次你觉得对吗?搞这些有意思吗?

字因人贵。颜真卿的行书可以排到第二,但他的楷书很多人不认可。但是他的楷书却对后世影响最大。雄浑,古拙,苍劲…有什么好词儿使劲往上堆。结合颜真卿的生平背景,他的颜体就是他忠义的化身,他是孔子弟子颜回的后人,世代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国与家分的那么明白,又是切身的儒家思想实践者,这就很符合阶级统治观念。

宋四家,有人说蔡本来是蔡京,因为蔡京是汉奸就把他剔除换成蔡襄。

秦桧的字后来演变成宋体字,却不用他的名字命名。

……

(我这样举例子很不当。怎么能把颜真卿和俩个汉奸一起列举呢?失敬失敬!)

我们再看文徵明,时代背景不允许他,天生失去主角光环。唐楷重结构,宋楷重形体。他们俩怎么比较孰优孰劣呢?

最后他那么大年龄还笔耕不堕,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他的《停云馆石刻》对书法历史的保护和传承值得我们学习。

他的小楷直追魏晋值得我们学习。

学书法你在意那些排名其实是本末倒置。关键是你喜不喜欢适不适合你去学习。

好比你爱着一个不爱你的人,那又如何?加油兄弟!


大漠里的雪花


他是明代著名的书法家、画家、诗人!他的书法在明代像一股清流,不追求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而自成一家,同时他也是下了苦功练就的书法成就!



那枫叶纷飞


一线:王羲之,钟繇,王献之,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怀素,张旭。

名誉一线:张芝,索敬,皇象,智永,虞世南,褚遂良,李邕,米芾,黄庭坚,苏轼,董其昌,王铎。



柳无期


有些人一生处事谨慎、德行温厚、待人真挚,但在后人嘴里的地位远不如在世时,文徵明就是一位。这算不算人善被人欺?

我是大成,我爱国学。

书坛也好、文坛也好、画坛也罢,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排列座次是一件极难的事情,不过呢,仔细爬梳,也能知其大概,不至于闹出评价与实际差距太大的笑话,避免唐突古人。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宗师”和“巨匠”的区别。

大凡人们很容易只记得巨匠,宗师的地位每每受到贬低。

巨匠可以排除人品、师传、成就广度等等其他要素,只需要关注他的某一方面成就的绝对高度(而不是相对)。

宗师则不然,师承有法、传承有序,综合实力至少一流,社会影响和对从事领域影响深远。能做到这一点,已经不仅仅是“为艺”要强,也要为人“要强”,深明变通之道、深究天人之理。

近代画坛(不说书坛了,现代书坛过于乌烟瘴气,让人唯恐避之而不及)有两位如同西门吹雪和叶孤城。张大千先生和齐白石先生的作品拍卖价一直交替刷新华人艺术品纪录。两位毫无疑问都是当代国画巨擘,足与古人并肩。

但从画坛发展来看,还是有差别。白石门下几乎可以算是寂寂无人,三两弟子或者孙女外孙之类牢牢抓住老人画火锅菜、淡水鱼鲜、篆刻用冲刀法等等脸谱化、标志化的视觉元素,却丝毫不具备老人来自生活观察的寂寞功夫和锐目,也不具备老人强悍无匹、千年来只有吴昌硕能比拟的切石断金的强劲刀力(少年木匠不是白做的),说好听叫继承,其实用鲁迅先生的话,不过就是欺世盗名“吃死人”而已。

张大千先生则不然,直接弟子胡爽庵、曹大铁、胡海霞、俞致贞、刘力上、慕凌飞、糜耕云、王康乐、梁树年等等数不胜数,或山水、或花鸟、或专画虎、或精敦煌佛画,总而言之学得先生一技,再累计岁月和勤勉,就可雄踞画坛,更有一位黄独峰致力开创岭南画派至今不坠。可以说,当今画坛,张大千先生的画脉是真的“半壁江山”,毫不需要为上“热搜”而吹牛皮。

齐白石先生是不可代替的巨匠,他的高度可能要继续持续数百年难有人打破,可以算是“天赋异禀”的奇人。张大千先生的艺术高度未必有那么他与吹鼓手们捧的那么高,但他的宗师地位和影响力持续一两百年却是可以肯定的事。

谈及贡献,巨匠与宗师各擅胜场、难分轩轾。

文徵明,是宗师。

仅仅说书法,文徵明缺憾甚多。当我们看到他26岁时所书信札时,我们就能知道这位至少不是书界千年一遇的天才,成巨匠的希望相当渺茫。但他是百年一遇的书法苦修者。二十多岁才开始关注书道,然后多年“日写千字文十本为限……”十本千字文是一万字,任谁学书法听到这个日书写量都会脑袋一嗡。古代写字最多的人非赵孟頫莫属,确切记载也就是日书万字,且还不是那么枯燥的反复临写千字文,还是小楷哦……所以他的神奇不是一点两点一条两条:

八十九岁一目已盲,另一目昏花,而能写精致小楷,笔笔不苟,只能说这完全是凭本能在写字。

年近八十学黄庭坚,他可能是史上学黄庭坚最乱真的人,高于黄体神人沈周,更多一些英拔之气。

他的五体皆能其实要强于赵孟頫的五体皆能,至少没有很明显的短板,而赵孟頫的唐隶风、唐篆风和轻佻跑动的章草,真的是没法入二流的。而文徵明最次的隶书也在元明的一、二流之间。

他的画开创了“吴中画派”,不但盛极一时,使他所在地区成为艺术家的园地,而且直接成为近百年的海上画派的直接法脉上游。以他为核心和主将的“吴中诗派”在中国诗歌史占有重要一页。

他不光自己强,养个儿子文彭是篆刻这门艺术的筑基者书法绘画都不差。他的晚辈、一直受他照顾的王宠虽然早逝却依然是这一千年最接近魏晋风流的书家。他领导的这个文人集团还有那位才子典范唐伯虎、明代绘画第一人沈周……

毫无疑问,他的小楷是最有影响力的,与赵孟頫一样直接师承灵飞经,但他上溯魏晋取法乎上,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

虽然其他书体因个性惜少而不能列身一流,但小楷一门,在整个中国书法史里,能够排在他前面的并不多,区区几位而已(假如不算民间写经手中的高人)包括二王。

这个成就,放在哪个时代都算是艺坛风云人物和巨擘。有人将其列入二三流,只能说是对艺术、对书法缺乏基本常识和判断力的“麻瓜”而已。

而他开宗立派、泽被后世的影响力在中国艺术史上是并不多见的,紧随宋徽宗赵佶和开创大唐书法盛世的虞世南之后。

我们需要巨匠来证明天有多高,我们也需要宗师来证明我们的天空有多么广阔和美丽!

当然,对着印刷品是很难被文徵明的精致笔法和微妙变化所震撼的,我们建议以“法帖3.0”版本的极清复制文徵明作品《太上老君常说清静经+老子列传》长卷为蓝本,一定可以领略到文徵明书法的精微,从而在内心里留给这位书法大宗师应有的位置。

我是大成,我爱国学!
敬请点赞关注,冬夜码字,顿感温馨!谢谢!

大成国学堂


盖棺定论,前人或今人,都把话说完了,我们只能是扬声器,毫无新义。客观地要把文征明当时书坛的地位如何,这是一件非常吃力不讨好的活。最其码你要知道当时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习俗。还要把他的经历,学问,师承,文化环境,生活条件等等都要搞清楚,这估计得专家学者的事了。这个题目有点大。只要喜欢这个字就行了。余不才,就喜欢他的小字。




明月照大江17


作为真正的明代帖学领袖董其昌出场前的暖场明星,文在书画两方面虽都有所建树,但高度有限,书法学黄的面貌的没有自己 ,小行书程式化, 小楷也只能让观者感叹这么大岁数不容易而已 。明代的书法精彩要算从张瑞图开端 董其昌 以及 倪 黄 王 更为重要


ccyilun


非常喜欢文徵明的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