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美食驢蹄子面是怎麼做的,裡面真的有驢肉嗎?

蔣麗琴


驢蹄子面做法:


將面和硬,餳好,擀成長橢圓形,差不多手掌厚,用刀切窄片,切好後,從側面看是約一指寬,不到10多公分長,近1個硬幣厚的面片;

經常是把案板放到鍋邊,邊切邊下鍋;

很耐煮,需要加2-3次水,煮好幾開,可以放豆芽、青菜,撈碗裡,加上調料,拌上番茄炒雞蛋、臊子肉、炸醬,也可以做成油潑的;

陝西驢蹄子面裡面沒有驢肉,因為這種面比較厚,筋道有嚼勁,感覺有點倔驢的氣質,外形有些像驢蹄子,因此得名。

驢蹄子面以咸陽乾縣驢蹄子面有名,有的地方也叫削筋面。

驢蹄子面算是懶人面食,可能是過去農民幹完農活回家做飯,又累又餓,來不及擀麵條而發明的簡便做法,麵條比較厚,耐嚼耐飢,幹體力活撐得住;也可能是哪家的懶婆娘嫌擀麵麻煩發明的哈,一傳十,十傳百。


從某種程度上說驢蹄子面和刀削麵有點類似,都不用擀麵,直接拿刀切或削,也都比較厚、耐煮,麵條也都不太長,驢蹄子面一般都是吃幹拌吃法,也不像刀削麵有很多面屑。


平頭哥西北


親,驢蹄子面只是形象化的比喻,是指這種麵條有點像驢蹄子,有嚼頭,有一股毛驢的倔勁👌

當年壹周君去陝西自駕時,在乾縣第一次看到這個東東,當時也是十分好奇,什麼biangbiang面、蘸水面都吃過,這個面又有什麼講究?

打聽之下,老闆說驢蹄子面是當地人偷懶的一種做法,因為來不及擀麵,於是就直接將和好的鹼水面團,直接擀成手掌寬、筷子厚的面片,然後大鍋燒開水,案板搬到鍋邊,面片幾張疊成一摞,手起刀落,切成半公分寬的麵條順手撥進鍋裡。

最後,麵條要三煮三開,方能熟透。還真是夠偷懶的😁

不過說實話,即便是煮熟的驢蹄子面,其實也挺耐嚼的,說的不好聽點,就是不好消化,這對於吃著細細的麵條長大的壹周君而言,一時半會兒還真不太適應。

不過咧,驢蹄子面加上臊子,味道就要好上不少啦,再澆上油潑辣子,香味就竄了出來了。當地一般有三種臊子:淨肉臊子、洋柿子豆腐臊子、炒韭菜臊子。

壹周君推薦炒韭菜,油潑辣子的香,混和著韭菜的香,配著肉臊子的點綴,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