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是毁了教育还是救了教育?

qzuser


当然是毁了教育,从宏观上看。


因为衡水中学的高考业绩成功,带来了巨量的灰色利润,所以会引发效仿,导致更多的学生被陷入这种学习的牢笼,而丧失自我价值。


从微观上看,其实也是在毁人不倦。比如某学生,通过衡水模式,从原来的二本变成了一本的分数,这并非该学生变得聪明了,而是他付出了多几倍的努力,透支了自己的意志力,透支了自己人生的价值,且这一切很有可能是在自己毫无理想,不知道为什么学习的状态下进行的。


结果会怎样?他是上一本了。但并不代表他真的做好了做学术研究的准备。

他是上一本了,但并不代表他真的能学好大学的课程。甚至他也大学毕业了,但并不代表他真的研究了所学的课程。


也就是说,他的生命一直都是在做毫无意义的事情。即便他考上了更好的学校,甚至得到了一个更好的工作,但这一切都没有太多意义。因为,他过去的努力,剥夺了他成为一个健全的人,成为一个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的可能。


陶勇谈教育


关于这个衡水高中的事争议好久了,作为一个刚工作不久的学生谈谈我的想法。

首先我是辽宁人,当时初中学习成绩也该不错,然后就去考了我们省的省实验学校,除了本溪高中,省实验应该算得上是省内高中的一把手了,然后失败了😳差了十多分。当时其实花点钱也能进,然后因为个人可能是天性懒散的原因就没去。中考考了个本市的重点高中。

当时高一的时候学习还算是认真,年纪排名一百以内,按照那时候的成绩一本稳稳的,然后就不爱学习了😂其实这个重点高中也还好,每年北大清华的也得有三四个,一本率百分之三十左右,二本率百分之四十左右。我们学校教导主任就总是说衡水高中XXX多好多厉害,这种教学模式有多好多牛逼,让我们向衡水高中看齐,甚至考的试题都是衡水出品,据说他是高价弄来的😂

那时候我就比较佩服那的学生,这么水深火热的学习生活真能挺下来😓后来认识了一个朋友在衡水高中,寒假的时候认识的,过年放了三天假,然后每周和我说话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作为一个小学渣,我可能是真的没法忍受那种生活。

后来高考,考崩了,勉强过了二本线十多分,考虑了一下去了个专科,分很高的那种。下图就是大学八人寝,还是很怀念的啊。那个衡水的朋友早就没了联系,可能去了不错的大学。

后来毕业了,顺利的通过学校类似分配一样的校招找到了工作,现在工作半年了还在实习期,每月七千左右,省内三线小城市还不错。毕竟我的眼界低,在小城市开开心心的就挺好😂

说这么多自己的事,我其实是想说我真的很佩服衡水高中的学生,他们是真的拼真的累。如果我当初进了那个学校,这三年我可能会累的不成样子,但是三年后我一定不会去个专科。现在月入七千那时候可能就是月入七万了😂。至于这种教育模式我无权评说,老师做到了他们想做的,把学生们送入高等学府;学生们完成了自己的目标,进入高等学府;家长们有了吹嘘的资本;自己家孩子进入了高等学府。看起来很不错嘛。在最后我偷偷的说一句,这种教育,老师们不觉得对孩子太过了吗?十七八的孩子们,向往的是明天和未来,喜欢的是球场的汗水和喜欢女孩子的欢呼,而不是每天跑步的时候都要拿着本书不停的背,甚至食堂吃饭的时候也要看知识点吧。而学生们,我相信绝大多数学生都要比我的学历高,成就比我大。但是几十年过去,大家都大腹便便的坐在公园里吹牛逼,这个说我高中的时候球场打球人称小詹姆斯,那个说那时候我是学校的情歌王子,还有个以前很老实的同学牵起了旁边老婆子的手,嗷嗷喊着:这就是以前我们学校的校花!然后有个朋友说道:我高中,都是在背书啊。。对于家长们我应该是无话可说了,只想说一句,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莫名丶1


衡水中学是毁了教育还是救了教育?

衡水中学的教育创造了中国应试教育的神话。它的存在有其一定的道理。

前几天在网上看了一个小视频,小视频录的是衡水中学的高中女生,当时他正在排队打饭,同时她还不停的在背诵知识点。这个震惊到了我。后来在网上了解到,衡水中学的学生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晚上睡觉不脱衣服。他们甚至在晚上休息时间跑到厕所去复习。难怪衡水一中的一本上线率衡水中学一本上线率接近90%,二本上线率接近99%,而整个河北的一本上线率仅仅8.5%。2018年衡水一中的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人数超过200人,这个是多么的厉害。



衡水中学的模式是顺应了高考的应试教育模式。

诚然我们很多人每天都在说高考的弊病,但不可否认对于大绝多数人来说,高考目前是学生们实现人生跨越的最公平的方式。而衡水中学的模式,正是顺应了高考的应试教育模式。顺应应试教育,违背素质教育。



除开先天智商、家庭背景、以及运气的成分,努力是我们每个人唯一能够把控的。衡水中学的模式也是顺应了这种努力。

衡水中学的学生,在学习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比普通学校的学生多考多少试,多模拟多少次?多做多少资料?他们着实付出了自己全力。看看他们的作息时间表,竟然是精确到每一分钟。看了之后让人惊奇、额然,不可思议。



在衡水中学,学生们是抓紧了每一分每一秒,有人甚至称衡水中学的学生是机器人,也不是没有一定缘由。

对于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有人认为是对的,有人认为它扼杀了学生的灵性,其实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就不尽相同。

如果你的孩子上高中,你愿意把他送到衡水中学吗?

图片源于网路,侵删。


晓晓笔记


高三补习班的时候,班里有一位女同学,吸引了我的注意。因为她报到晚了几天,来的时候教室后面没有座位了,只好拉一张桌子坐在前门口。同学们出出进进,对她好像没有影响。从早到晚,除了吃饭和偶尔上厕所,这名同学一直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埋头苦读。当时农村的学生就业路子比较窄,压力山大,不读书感觉没有什么出路。大家也都认识到这一点,大多和她一样,在学习上,不需要督促和提醒!

工作没几年,听说县局组织过校长去衡水中学去学习,谈到衡水教育模式,但并未引起注意。去年看了一篇报道,有图片和视频。看过之后,震惊了。

这是一所超级中学,学生特多,但并不是谁想上就能上的。从教育管理思想上研判,该学校奉行“压迫式”教育。

在当前教育改革何去何从,不管是教育管理者、教师,还是家长对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和现充满疑虑的时刻,衡水模式像一针鸡血,让某些人兴奋起来,鼓噪起来。

怎样的学校才是学生向往的学校?怎样的教育才能让人民满意?

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好的学校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成才,好的教育应该面向每一位学生。按照这个判断,衡水中学应该不属于好的学校。

在取得一定的规模和优势后,好像还是衡水中学提出“望死里学”的口号。具体怎么讲的,忘记了,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衡水中学的成功,是建立在一定条件和基础上,不应该夸大和模仿。但是在这种示范效应下,有的教师和学校无所不用其极,师生矛盾激化,对个人来讲,人生悲剧时有发生。而且衡水这种模式,专为学习而学习的学生打造,是不是太功利了?如果学校都想着拔尖优秀学生,出成绩,压着其它学校一头,那么被淘汰掉了的学生,谁来教育。这破坏了教育生态,对整个教育发展是不利的。

有时会想起高三时坐在门口的那位女同学,想起我们自己在面对升学,不得不苦苦挣扎的时刻。尽管如此,感觉还是快乐的。

现在的学生们,各种条件比二十年前好多了,希望他们能够多些快乐!





同一首歌115


我在河北,我是衡中邻居。对于河北学子来说,衡中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毁了教育,很多人谈起来我们大河北的衡中:为啥河北高考录取分数线如此之高?想想便自知。


1、生源都是尖子


身边同事,孩子平时成绩不错,结果高考不是很理想。孩子填报志愿的同时,同事在网上抢衡中的复读名额,一瞬间,复读名额被抢空,而且还是要求高考分数达到多少。高考分数低的,人家连复读机会都不会给你。


还有一个朋友,孩子在初中成绩优异,衡中提前就会发布录取通知。这种提前招录的招数,一定程度上把其他地方的正常秩序打乱。衡中提前都把尖子生招录在自己学校,其他学校只能剩下那些成绩普通的学生。


2、管理上的严格


同事孩子需要复读,结果高考完没几天,就要抱着铺盖卷去衡中接受“再教育”。同事说平时孩子不能回家,只能在周末父母驱车去衡中与孩子相会,而且时间有限,这哪里是学校,活脱脱的“监狱”。


昨天,头条中有人发布衡水中学教室内有高清摄像头的新闻,在自习课上,如果学生想趁机偷懒走神,在本子上画画或者写点无关紧要的东西,都逃不过教室的高清摄像头,摄像头连试卷上的字都看得清清楚楚。


生源都是尖子生,加上学校的严格管理,肯定都会出成绩。但是这样做的弊端就是,提高了我大河北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学习和家长们苦不堪言。再一个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孩子,是不是应试教育制度下的“牺牲品”呢?


余争的世界


先声明,我是一个老农,如果一言不合你闭嘴,我先说。

第一句,你如果喷衡水中学,我说你得了便宜还卖乖,你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我上高中时,因为初中我真是为了革命把自己豁出去了,因为那时就是不上课,到该学习,知识链是断裂的,就感觉自己被骗被愚弄,就大胆地叛逆,当然家长那时孩子多都不管,学校老师劝心里不服。比如物理老师临调走在我作业本上写了满满一篇要求学数理化的话,化学老师每走到我跟前,就说:得学数理化,不学数理化哪行?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班主任是语文老师,劝我多少次:想写文章可以,先考上学,有了工作,再写不迟。不愿写还有工作。如果考不上,就是你写成了,顶多是个农民作家。我统统不听,到现在,我奋斗了大半辈子,连买文学名著的钱都没挣来,更不用提去图书馆了。

那些喷子,不要再喷衡水中学了。

一颗种子发芽长大不易,成材更需磨砺更需要修理整枝打叉,如果任由它自由任由它疯长,它能长成参天大树能成为栋梁之才吗?

天不想在上,地不想在下,恒星不想当恒星,行星不想当行星,卫星不想当卫星,都去自由,那宇宙将是什么样子?

学生不让管,家长横行,老师唯唯诺诺,学校成鸡圈,学生还是学生吗?他们还能学到什么?


运河明月


其实,很早以前我就看过类似衡水中学的事情,当时很气愤,觉得把孩子当考试工具,磨灭了孩子的天性,人神共愤!!那时我还年轻,还没有孩子。

现在,我却180度大转弯了,因为我磨平了锐角,也有了自己的孩子,说个身边的例子吧,曾经带了个实习生,家里是郊区的,他哥没考上大学,读了大专,毕业后在社会上浮浮沉沉,最后送起了外卖,他读高中的时候,他哥跟他说了一段话,他记忆深刻,他哥说:后悔了,如果当初学校有衡水中学一半的劲,他现在也不是这样,时代不一祥了,不是那种卖个茶叶蛋就比搞导弹强的年代了,现在没学历,没学识,除了体力活,没别的可干了。还有一次,朋友在一家外企做HR,她请我去做应聘人员心理侧写,当时初筛时,清华、北大、中科大、复旦等几个超一流的学历一档,一般985的一档,其他的一档,我觉得很奇怪,问她外企不是不注重学历,而是注重能力的吗?她笑笑说“你看我这里有上万份简历,我不可能一个一个去见,我只能判断,你连一个好学校都考不取,怎么能说明你有能力?当然这其中可能会漏掉人才,但是从几率上来说很小,漏掉了只能算他运气不好,要不你给这些人都见见面做做侧写,让我们不要漏掉人才?”我看着那小山一样的简历打了个寒战,挥挥手溜了。

在目前这种环境下,你没法改变,只能去适应,衡水中学模式虽然磨灭了孩子的天性,限制了孩子的快乐,但是也给了孩子一个未来的希望,总比天天手机控、网瘾少年、问题少年要强吧!所以衡水中学模式应该是毁了未来教育,但是给了孩子未来!


LaLargeurdela974


这个问题还是要从根源上去讨论。前两天我与一位985大学博士导聊天,我问现在大学生质量怎么样。博导告诉我,很差,整个学校只有一两个学生还可以。我问为什不行,博导说没有学生的学习态度真正的对的起自已的专业,都在忙着找出路,怎么赚钱。不光是学生,就连我们学校的大部分教授们也是,只为利益,没人专心搞研究。不过也没办法,我们以前住房国家安排,伙食学校食堂,教职工子女送指定学校就读,也不用在外补课什么的。只要一心扑在研究上。现在的年青人,要为房子,车子,婚姻,孩子补课,读书付出那么多精力,不为利益而忙碌根本不能维持正常人的需求。所以社会的体系造成了这样的刚性结果。对任何人来说要求脱离社会的要求都是过份的。所以,由此可见衡水中学就是这样的大环境下的产物。还能怎么样呢?


莫提功名利碌


我们学校总是学习衡水的那种教育方式,我们学校是一个普通的高中,高的话可以考600多分,低的话也就二三百分,但是他们就是盲目的学习衡水的那边教育方式,还说他们那边那种教育是正道,然后每天给我们安排了时间都很紧,我只感觉高中三年上下来整个人都老了十年都不止。

我们五点半就得起床,然后跑早操,夜里11点才能睡上觉,其中老师整天给我们灌心灵鸡汤,花钱去找一些励志演讲。成绩好的人对此很无所谓,就是因为他们每天都是学习,不在乎这些成绩差的人被这些弄得很烦,甚至有些学生开始打老师。老师要开除他,学生就打电话给教育局,老师也只能忍气吞声。

肖曾总填鸭式教育,或者说疯狂填鸭式教育,我并不太支持,因为太磨砺一个人的身心,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这种方式的。当然适应下来的人都是强者,最后考985211走掉了,但是那些明明都无法适应这个规则的,依然得顺着这个规则走,他们三点下去了,依然就只有二三百分。所以我很不支持。感觉衡水那群逼毁了教育。抱歉,我不想爆粗口,但是我三年的青春承受了很多不该有的痛苦。

教育本身,它是指导别人答疑解惑的,他并不是强加给你知识,明明都不喜欢学,为什么非要强加,而且老师整天都以这不是九年义务教育,可以开除为理由,制定各种校规打压学生。有的同学就是因为下个吃了个橘子,被拉出去批评。有的人因为上课肚子痛,想去上厕所,被老师羞辱。还有的人玩手机被老师骂的去跳楼。我就想问,教育本身是让孩子更幸福,还是让他们更痛苦,不要把你们所想的全部强加给孩子,好不好?

你们认为所谓的正道培养出马云了吗?你们所规划的人生方向培养出首富了吗?你们按照你们所想的人生规划,培养的都是车奴,房奴。我不想说太多了。希望你们这些大人好自为之,善待学生。


用户101316687598


这是应试教育比较典型的案例。

想当年重新开始高考时,我们这些学生也都是从县里各个中学掐尖集中到县一中二中学习的,当然老师们也是从各个学校选拔出来到学校任教的。

到学校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再次分成了快慢班,当然老师也再次重新组合,我觉得这很正常。记得有句话叫一等人看看就会,二等人学学就会,三等人怎么也学不会。那么如果一个班级教师很优秀,教学成绩很好速度很快,但是学生们成绩和学习能力相差很多,你让老师怎么讲课?快了差生跟不上,慢了就是对优秀学生时间的浪费!所以分班很正常,不同的学校分开教学也很正常。

衡中可能是出人才的地方,其他学校也一样,只不过是领域不同而已,北大还有卖猪肉的呢,没上过一流大学的马云也跻身世界一流企业家,所以因材施教是正确的,就看你怎么去看待和正确面对。现在国家也在摸索过程中,现在对高职高专院校的重视前所未有,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国家巨匠精神也是希望大家可以在科学研究或者动手能力上取得成功。

因材施教很重要,所以家长们也要学会正确理解和尊重,家长的正确对待对孩子们来说也很重要。

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一定非挤那座独木桥。但普通人家的孩子上大学改变命运还是比较靠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