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取消家庭作业,所有作业必须在课堂上完成,以此减轻家长负担与学生负担,可行吗?

贝贝木5811


取消家庭作业所有作业必须在课堂上完成,以此来减轻家长与学生负担,可行吗?

可行!作为小学一线老师来说,我认为这政策非常好,好在哪里?我说说我作为老师的观点:

每个主课老师基本上担任两个班的课程,每天基本上四五节课,每个班差不多两节课,一节课讲解一节课完成作业,足够了!每天把作业一收,第二天也不用去求爷爷告奶奶的催收作业了。收上来的作业利用下午放学后时间批改完毕,下班后不用去回答家长问东问西做啥作业,不用操心别人家孩子回家了是看电视还是玩游戏,省得被人说老师多管闲事,学生回家了还要监督作业。作为老师来说,真是再好不过了。



但是,家长们愿意吗?看看你家孩子回到家,拿起手机玩游戏,手握遥控器追韩剧,昏天暗地杀几回,哭哭啼啼叫欧巴。家长受得了吗?一说学习,孩子说学校已完成。期末成绩个个捧个C,最后埋怨老师没教好。所以完全没有家庭作业是不行的。家庭作业是要分年级阶段来布置的。


一二年级的孩子家庭作业布置口头作业,可以讲故事分享,每天回去跟父母分享阅读,把故事讲给父母听,父母及时鼓励孩子。三四年级布置一些背诵古诗课文口头作业,每天阅读摘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五六年级的孩子有自觉学习的能力了,可以做些深度难一点的阅读练习题,家长也不用干涉他们太多了。



所以完全取消家庭作业是不合理的教育,也是不符合家校结合的教育方针。是家长一手推的不负责行为。适当合理的家庭作业是孩子们对知识的查缺补漏,温故知新的更好方法。也是家长了解孩子在校学习掌握情况,进行跟老师沟通配合的一种最好见证。


领悟教育


不可行哈。

说下我表妹,刚上高一。市重点高中。家境富有,现在大人和孩子能玩的她都有,且比一般孩子条件更好点,从小上下学都是请了阿姨接送的。

上高一后,让她去住宿了。零用钱固定一周给,偶尔再微信转账给点零钱。我妈也怕她在学校不习惯,总是跑去给她带吃的用的。住宿后本来没什么,后来老师说,上学期间不能带手机,只有回了宿舍后才可以。她就因此开始抱怨,然后跟她爸说 作业太多,在学校里来不及做,因为在学校要去食堂吃饭,每天晚自习还要走来回,回宿舍洗漱后九点半就熄灯了,熄灯就不能写作业了。并且没有手机她就无法找她课外的老师请教不会做的问题。

她爸爸问她,是每个同学都来不及吗,其他同学有不会做的该怎么办。

她答:很多同学来不及做都是抄作业的,学校熄灯太早我根本没时间写作业,如果我来不及做,那我只能去抄了

她爸爸因此大发雷霆,说你在学校都来不及做,何况在家里,你别以为你在家我不知道你在干什么,每天拿着手机电脑和同学开语音玩游戏,你什么时候主动写过作业。然后告诉她不住宿,那每天还要上学放学去学校和回来的时间,早上没人会送你去了,我不会送你也不会找人送你

结果我表妹就哭了,然后我舅舅说那下学期开始你试着走读,如果手机和电脑影响你的学业,那无论什么时候你都不能拿手机。

事实上我表妹每周都带了四五个充满电的充电宝去学校,并且还不够用。每周拖着一大行李箱的脏衣物带回家洗,在学校内,她除了吃饭和放学后的小活动并无其他事了。周末回家会到我家来吃饭,放下书包就开始拿手机玩,一边玩一边跟我说作业好多我要抓紧做,我说那你快做呀,她说打两局游戏先,一打就打到吃饭,实际上就是作业摊了一桌子,其实什么也没动,全在玩手机了。有时候来不及甚至会要求我帮她一起写,我是比较宠她的,她开始上学起她的语数英都是我辅导的,有时候她来不及或者写中英作文没有题材时我都会帮她,暑假寒假作业抄写内容太多我也会帮她抄掉点。自她高一后我就没再帮过她,反而觉得渐渐把她宠坏了。

这还是个进了重点高中的孩子呢,现在这个社会的很多东西对这个年纪的小孩诱惑太大了,自律性也差

不排除作业真的很多的情况,也不否认有极其自律的孩子心无旁骛一心学习

但是现在真的有很多孩子把时间用在了其他事情上(我是说在做该做的事情的时间去娱乐了,并不是说小孩不能有爱好)

写作业也不仅仅只是巩固知识而已


呵呵159220322


这种事情我们这边发生过,一些家长天天在群里反应作业实在是太多了,孩子没有时间玩,每天还要陪孩子写作业,下了班也不能好好休息,后来还真有人给教育局打电话了,处理的结果是老师不在群里布置作业了。

果然,没过一个月,又有一群家长跳出来说,这学校放学回家也没有个作业,孩子回到家就玩手机、玩电脑,这天天玩也不是办法啊,我觉得说这样的话的都是一种家长吧,因为那些不反对做作业的家长,已经组团联系到老师,人家的作业并没有停。

没办法,作业可以不布置,也可以不写,可是考试还是要考的,小学不考,升初中、升大学也要考,只要还有升学考试,还有竞争,作业的多少会成为永远的话题。

在课堂上完成作业也是不现实的,课堂有课堂的任务,所谓的家庭作业就是让回家以后做的,我个人是不反对家庭作业的,适当的家庭作业能够促进孩子的学习,辅导孩子写作业,虽然有时候会气的火冒三丈,但确实是每天和孩子接触最多的时候,也是了解孩子、和孩子沟通最好的时机。

孩子是我们生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别人,然后出了问题又去指责别人,我们要多问问自己,有了孩子,一些生情就要放放了,喝酒、聚会、打牌、玩手机,孩子的成长很快就错过,陪孩子成长,也是自己的成长。


不二斋


这个可行。去年我生二宝把孩子放老家借读了半个月。老师的作业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回家没写作业。我问大宝



1:老家上学开心吗?

开心是开心,回家没有作业。但是太无聊了。每天就是数学语文。都没有其它课。

2:其它副科都没有?

是啊,连体育课都没有,学校都没操场。每天早上要上四节课,屁股都坐痛了。

后来问了村里熟悉的老师说正好旧校拆了,新校没建好。就寄在村里的电影院上课。没有地方活动。作业都在学校做是因为

1:家长根本就不管孩子的作业,布置回家孩子也不完成。所以就让孩子在学校做了。而且农村宠娃不是盖的,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老师也不敢留孩子在校做。

2:可是一天到晚语文数学?

一是缺老师,学校没有那么多的老师。另一上面去年抓分数。素质教育了几年,没有看到素质上去了,分数却没了。所以重新抓了。农村不像城里,老师布置作业有家长辅导。老师负责打勾。

不知道这是个别现象还是有供性可言。

减负应该怎么减?个人认为应该要提高学习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的作业负担,

数学大师陈省身生前为中科大少年班题词: 不要考100分!原生态的孩子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 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最后孩子的创造力都被磨灭了。

关键这100分老师舍得吗?家长舍得吗?

本期话题:如果你是家长孩子考七八十分,你会焦虑吗?会认为孩子没出息吗?


郭郭亲子


在中文中我们有几个不同的字来表示获取知识。首先是“温习”,然后有“学习”,后有“复习”。也就是说在英文中只有“学”和“复”两个词汇,而没有“温”。其实还有“预习”一词。也就是说,在去学校学习新的东西以前,在家先温习(预习)一下要学的功课。到了学校认真听老师讲课,并提出问题(学习)。回家后再做练习(复习)。这是要真正学到东西的做法。除此之外,中文的古语里的“读书”与“念书”也是有区别的。其实“习”字也有学的意思在里面。

从语言的词汇量就可以看出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个非常完善的教育制度。如果有人说,中国的教育呆板,不会教出有用的人才的话,就请你到百度查一下英国人李约翰写的关于中国历代科技历史及构造与理论的书《中国科技史》。在世界的漫长历史长河中,中国人的科技一直是走在世界前茅的。这完全归功于中国的另外一套教育体系,工匠精神的传承。在中国一般不会把这类教育是为教育规范里。但实际上在德国和荷兰以及北欧国家的教育系统里,是被分为技术操作类的学科里面的。也就是和资格证有关的技术操作培训课程。从理论到操作都包括在里面。这也是为何德荷两国的设计和制造业会如此先进的主要原因。

在欧洲(美国我不太了解),要上好的大学和有人气的学科如:医科、法律、建筑设计、科技各类、金融、都需要上重点高中。在荷兰要进上面所提到的系科还需要学习古典希腊语、古典拉丁语、英语从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学,高中毕业时还需要完成德法西意中(现在加了中文)任何两个现代语言的基础课程。除此之外,还有和中国学生一样的数学、物理、化学、荷兰语等学科的学习。学校的作业要做到晚上十点以后才能完成。许多孩子就是因为在小学没有作业,没有养成在家做作业的好习惯,因此不做作业。由此产生的结果自然是成绩下滑。学校从重点下滑到普通中学或者技校类的高中。

对于那些不是很聪明的学生,因为在学校里的学习时间有限,没有搞懂的基础知识也没有时间赶回来。因此越落越多,最后影响到整个人生。

作为家长,你愿意让你的孩子辛苦一些多学东西,还是轻松一点荒废一生呢?

我在这里顺便说一下我个人的观点。工人就是要制造商品。工作也会辛苦。所谓学生就是在学校学习知识的人。在学校不能吃苦的孩子,到了社会上也很难抵抗残酷的竞争与拼搏。对人生的态度是在学校就慢慢形成了的。作业的量可以减少。但让孩子回家做作业这一观点,我本人根据我个人在国外的经验非常不赞成。


世界文化播种机赵莉萍


不行,说个身边的事,有一小学同学她爸妈让孩子快乐自由成长,小学期间什么课外班都没上,孩子放学回家只要完成学校的作业,家长从不再加作业,学习成绩也还行,在班里前十名吧,(班里大概有50个学生)2018年上初中,家长自认为自家孩子很不错选了一个好班,结果孩子倒数1、2,完全跟不上,为什么?因为小学校作业少,自由时间多,初中学科多,节奏比小学快孩子不适应,在就是大多数家长都给孩子报课外班,初中班里的孩子各个都学习都挺好的,有的孩子英语都考过PET,她还没学音标,没在一个起跑线上怎么跟得上?所以小孩不能作业太少,要跟初中、高中接轨。


tiantian5990


现在有很多私立学校,其实就是这种模式。

我们这里的私立学校,分住校和走读。住校就是住在学校一周回家一次,走读可以每天回家,由父母接送。

私立学校,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晚自习用来完成当天的课后作业。大概晚上7点放学,学校有专门的晚饭时间。方便没时间辅导孩子作业的家长。家长下班后接孩子回家,就可以看看电视、复习功课,休息睡觉了,大大减轻了家长的负担。但这样的私立学校,学费是极其昂贵的,不是所有家庭都能负担的起的。而且因为对老师的要求高,每个班的学生也是固定人数,所以学位很紧张,每年入学还要参加测评考试才能入学,即便这样,很多家长还是找关系,花大价钱把孩子往里送。

如果学生的家庭作业在学校完成,一是要拉长学生的在校时间,不然更本没办法完成教学工作,何谈完成作业;二来会拉长老师的在校时间,因为学生不放学,老师不下班;有了这两点,那么就要解决的是教师薪酬问题,现在九年义务教育不收学费,那里哪里来的收入补贴教师呢?所以,就目前的教育形势来看,不实际。

现在还有很多的托管班越来越吃香,家长花钱,孩子放学去托管班由老师辅导作业,到点了家长去接,孩子回家就可以轻松玩耍了。

大家觉得呢?





妙来小姑姑


对于这个问题对于80,90后而言

小学的作业基本都是在学校里完成的

那时候的天特别蓝,我们学校是四点放学,但我们的老师会让全班留下来把家庭作业做完,那时候埋怨我们老师是个“黄世仁”,压榨我们的放学时间,现在想想,是老师在为我们义务奉献自己的下班时间,既没有加班工资,还被校长训斥,因为有时候会做到很晚才能回家,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但是他依旧坚持放学后留下来完成家庭作业,那时候我们的家长文化大都不高,农民和做生意的较多,却能理解和支持,有部分放学开溜的同学被老师亲自从家里逮来,继续做,那是一个当着家长面都敢教训孩子的年代,家长往往还会助威:打的好,让老师打重一些(现在估计老师说话声音大一些都会被说成是没有师德吧)后来慢慢的变成了习惯 哪怕到了初中,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做作业,感觉没做完作业就浑身不舒服。遇到不会做的题都要瞎填完第二天再去求答案。作业在学校里完成,质量首先是肯定的,因为有老师可以保质的辅导,其次,全班一起做作业氛围都不一样,不容易分心,还可以讨论交流,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探究思维。但至于现在的小学,家长和老师的矛盾日益恶化,老师有苦难言,家长忍辱负重,但是心理谁都不服气,出了校门都想装作不认识,老师忌惮着家长,只为了上班而教书, 家长埋怨着老师,我送孩子给你你就要负责的态度去面对老师,作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如果不能做到和谐,那在学校内完成作业,也只是换汤不换药。


天且微凉


这点真的可以有,我家儿子今年上初一,也许是因为刚上中学的时候没有适应,有一次写作业写到快十一点都写哭了,哭着写些嘴里还念叨着老师怎么留这么多作业,不过我儿子上的中学在我们这是数一数二的中学,但作业也是有名的多,其实个人觉得老师课堂上可以多给孩子讲讲课,特别是难题和同学不容易理解的问题,问题孩子喊明白了比孩子多写作业好太多了,问题孩子没搞明白回来写再多作业还是糊里糊涂的,问题的根本还是没有解决。


砒霜遇上鹤顶红


对于教育我还是很感兴趣。因为我对学习很感兴趣,我也很喜欢孩子。大学我是学教育学专业的。高考志愿没填好,被误录到这个专业。当时很反感,也没有用心学。后来自己做妈妈了,对育儿理论,心理学很感兴趣,每天都读,大概也有十多本书了。现在大女儿念二年级了,从一年级开始我每天都陪伴她学习,由当初的零变成今天优等生,从趋势看,小孩还有优秀下去,因为我感觉到她爱爱学习,逐渐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了。现在小孩都十分感谢我。我也很欣慰。除了小孩在学习,我也学了不少,很多知识看似简单,重读,感觉还是新鲜。

学习筑就梦想,知识改变命运,努力成就梦想,作业,练习就是实实在在的方法。学习三部曲:预习,上课,复习,每天都不能少。跟好课堂,听好老师传授的知识,回家复习,背诵,哪怕死记硬背也是必须的。不同意的人,那是懒人思想,不适合学习,这样的人我就不说了。

学习一定要有家庭作业,哪怕学校里学好学,做完了,回家也要再复习,再做一遍,以课堂知识为准,基础为准,不建议做偏,难题。稳扎稳打,一步一步的来。

最好的方法是,睡觉的时候,放电影,回顾当天的知识,在快乐中扎实睡觉。

还有最重要的是坚持,持之以恒,贵有恒,何必五更起,三更眠,最可怕一日曝十日寒。这是古代很多学有所成的大官,学者总结出来的。不信,你去读董仲舒三年不窥园的故事,读孔子学琴的故事。哪怕寒假暑假都陪伴孩子学习1到2个小时。坚持陪伴,严格要求,孩子长大了,一定会感谢做父母的。

我说的都是父母要求做的。因为孩子是你的孩子,孩子的未来就是你未来,孩子的优秀就是你的骄傲。绝大部分优秀的孩子来自父母的精心陪读,教导,父母才是孩子一生的导师。

老师是学校里的教学,国家,学校会管,这个我们不能指手画脚,绝大部分老师做得很好,相信老师,尊重老师,也要教孩子尊重老师,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老师坏话。

最后将孔子的绝学写在这里:温故而知新。一定要注重温习,把学过的知识牢牢抓住,才不枉学习这两个字。

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第一条就教你要重视反复复习。路熟了,闭着眼都会走,对学习就应该要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