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七大洞天三十四福地:羅浮山的歷史傳奇

“晨起見煙雲在山下,眾山露峰尖如大海中,雲氣往來,山若移動,天下奇觀也。”這個如蓬萊仙境般,又如黃山雲海般的描述,就是被譽為“天下第七洞天”之稱的嶺南名山羅浮山,羅浮山被稱為嶺南道教聖山,為何會這麼吸引道教來此,小編帶大家來看一看羅浮這座聖山的歷史傳奇。

天下第七大洞天三十四福地:羅浮山的歷史傳奇

羅浮山最早見於西漢陸賈《南越行紀》

早在西漢,羅浮山就已經聲名遠揚,在司馬遷中記載“羅浮山佐命南嶽,天下十山之一”西漢時候我們都知道政權中心在中原,但是遠在嶺南的廣東惠州,司馬遷就已經知道了這座名山,並且把他列入了天下十大名山之一,而羅浮山是以什麼歷史事件從而名揚天下的呢?最早有關羅浮山的記載,是在公元前179年,那時候還是漢文帝年間,陸賈奉使南越,說服趙佗去除帝號,並納貢,陸賈回到漢朝後就撰寫了一本《南越行記》,這一本書便是有關南浮山的最早記載,書中稱“羅浮山頂有湖,楊梅山桃繞其際”由於羅浮山受到來自海洋氣流的抬升,常年雲霧繚繞,在西漢最早的典籍中就描述得像仙境一般。

天下第七大洞天三十四福地:羅浮山的歷史傳奇

東晉道教介入演變為嶺南道教名山

最早開發羅浮山的人是漢朝的朱靈芝,朱靈芝的祖籍是遠在西域的大宛,他在現在羅浮山核心景區的朱明洞建了一座小寺廟,常服用山中的青精飯,而真正開發羅浮山第一位道教名士是東晉期間葛洪,葛洪是東晉年間著名的煉丹家,和醫藥學家,他並不是嶺南人,是江蘇句容人,葛洪也被稱為小仙翁,但後隱居羅浮山煉丹,葛洪在羅浮山建立起了東,西,南,北四座寺廟從此開啟了道教名山之始,葛洪在羅浮山宣傳道教理論,他也被稱為道教南宗靈寶派之主,而道教也看中了羅浮山的這個仙境,因此道教認為這裡是天下第七大洞天。

天下第七大洞天三十四福地:羅浮山的歷史傳奇

羅浮山不但成為道教名山還融入了佛教、儒學

我們都知道羅浮山是著名的嶺南道教名山,但殊不知佛教也在道教興旺發達,這是怎麼回事呢?歷史記載公元502年梁朝天監年間,一位來自天竺也就是印度的僧人智藥進入了羅浮山,這是印度佛教進入羅浮山的開始,南樓寺便是羅浮山的第一座佛教寺院,可以說羅浮山真的是有容乃大,除了佛教,儒學也在這紮下了根,葛洪除了道教也是儒學家,在南宋期間在羅浮山就建立了豫章書院,張留書院,儒道佛三家彙集於此的聖山,也是中國罕見。

天下第七大洞天三十四福地:羅浮山的歷史傳奇

文人墨客均遊歷羅浮

羅浮山位於廣東惠州,在宋朝以前羅浮山位於偏遠的地帶,但也成為無數文人墨客在此遊歷,最為著名的當然是謝靈運的《羅浮山賦》,徐陵的《奉和山池》唐代以後隨著水運逐漸發達,廣東也與中原來往頻繁,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蘇軾,蘇轍兩兄弟了,蘇軾被貶惠州,當然也常遊覽羅浮,“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留下了這一首著名的食荔枝詩句,而湯顯祖、楊萬里,湛若水,王陽明等無數文人墨客都在此留下詩句或者石刻,由於歷史人文濃厚因此被稱為佐命南嶽一點都不為過。

天下第七大洞天三十四福地:羅浮山的歷史傳奇

而關於七洞天和第三十四福地的由來,在道教中洞天福地理論是道教宇宙論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他們認為天下存在七十二個福地,而第三十四個福地就在羅浮山,他們認為十大洞天中第七個就在羅浮山洞,現在羅浮山共有九觀、十八寺、三十二庵常年香火不斷,1296米的主峰飛雲頂屹立嶺南,仙境般雲霧,溪水、瀑布、潭水、寺廟和宗教共同構造人傑地靈的羅浮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