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唐僧西天取經給吳承恩製造了很多故事素材,唐僧取經是唐代的故事,吳承恩草擬《西遊記》已經到了明代,期間差了八九百年。唐僧西遊之前,其實西僧東遊了已經有五六百年。西僧首遊的是攝摩騰和竺法蘭雙人遊,不像唐僧是一師四徒五人遊,其中一位化身為馬。從西僧向東首游到唐僧西遊之間的五六百年期間,還有不少西僧踏上了東遷的幸福之路,這是因為佛教在西天頗不受待見,老是被婆羅門壓了一頭,所以西僧們就向東發展了。這些西僧裡面有一位慧理和尚,他和他的前輩們一樣,東遊都是先去洛陽白馬寺,拜完西僧東遊先驅之後才向四面八方擴散。這位慧理和尚是從中原洛陽向江南行走,他可能是受江南暖溼氣候的吸引。他遊走到杭州城外的一座山前就發現這裡似曾相識,向當地人一打聽,說這是502高地。他說,不對,此乃天竺靈鷲山中一小峰是也,安得飛來此處?他就管這裡叫飛來峰。當地人也無所謂,反正原來也沒有名字,也就是伐薪燒炭南山中的那座山,因此大家就都管它叫飛來峰了。這是東晉咸和元年的事情,也就是公元326年,距離白馬寺落成已經二百多年,當時的東晉皇上是晉成帝司馬衍。這是說的“從前有座山”,山裡當時還沒有一座廟。

慧理和尚看好了這座山,就開始在山下修建寺院,這就有了最初的靈隱寺,就是“山裡有座廟”了。廟裡就有慧理和尚講故事,就是講經唄。接著,這慧理和尚又在周邊連續建寺,重重落落一共建了五座寺。後來,慧理和尚圓寂回西天之後。寺裡的僧人就按照他的留願在飛來峰下給他建了一座墓葬塔。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既然有了寺,又有大和尚講經,就在這裡形成了佛地。東晉之後天下大亂,成了南北朝,杭州這裡是南梁的天下,總統姓蕭,不對,是皇上姓蕭,這是公元500年的事情。這個皇上樑武帝蕭衍是月下追韓信的那個蕭何的也不幾代孫子,他也好佛,就給靈隱寺撥了好多款,還劃了好多地作為廟產。那時候有塊地不是蓋商品房,而是種稻子,然後打下糧食熬了去施粥。有了錢糧,再佈施天下,你想,那寺廟焉能不火?從此,靈隱寺就搭上了發展的快車。周圍民眾和大小地主都來信佛,還把心中的佛刻畫在飛來峰的山石上。這個時期,大江南北都時興在山上刻佛像,北朝那邊的北魏也是大批刻佛像,比如大同的雲岡石窟和洛陽的龍門石窟都是這個時期的。飛來峰上也有很多這樣的佛像,但是規模遠不如北方的石窟,它不是先鑿洞,然後在裡面刻石佛;而是直接把佛像刻在山石上,就在明面兒上。這裡大大小小的佛像也有好幾百座,是華南地區最大的摩崖石刻佛像群。下面這幾尊佛像是飛來峰最大的佛像,有觀音菩薩、大勢至佛和彌勒佛。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俗話說樹大招風,過了不到一百年,就發生了北周武帝滅佛事件。雖然影響主要是在北方,但還是波及到了靈隱寺。廟產被官家沒收,僧人趕走還俗,寺廟元氣大傷。到隋朝的隋文帝一心向佛,可是唐代又發生了“會昌法難”的毀佛事件。這裡的僧人住持等沒有別的辦法抗爭,只能口唸佛號聽天由命。而北方的一批和尚就想辦法把佛經刻在石板上在雲居寺裡保存起來,待來日興佛時再拿出來講經用。

靈隱寺經過這些磨難,又屢遭大火,三番五次蓋了被燒,燒了再蓋。即便如此,靈隱寺從規模上講還是江南第一。新中國建國之後,政府又對靈隱寺大規模修葺了幾次,現在這裡又放出輝煌。

靈隱寺過去有山門,被大火焚燬後沒敢再建,修葺是從天王殿開始的。現在遊客進寺是從鐘樓旁邊開的一個入口,而從鼓樓旁邊開的一個出口退場。進來之後就是天王殿和大雄寶殿之間的院子,只能從後門進入天王殿。靈隱寺的天王殿規模相當大,是我見過最大的。裡面的佛像也非常高大,四大天王雕像都有八米高。下面圖片裡手持金剛杵的是北方多聞天王,也有說手裡拿的是傘。上面的仰之彌高出自《論語》顏淵的讚歎: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手持金龍的是西方廣目天王,這裡匾上的神通不是法術,而是神能通曉的意思;彼是佛教說的彼岸。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正面的彌勒佛像倒是看上去尺寸合適,佛像兩側各有二座燭臺,香火旺盛。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最讓我詫異的是彌勒佛背後的護法韋馱像,他是坐在和彌勒佛同一個佛龕裡,那佛龕就非常大,雕刻得精美無比。上面那架宮燈之美輪美奐,疑為天物。據說這座二米高的韋馱像是香樟木雕刻的,南宋遺物,非常難得。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參觀天王殿是後門進後門出,出來之後就可以看見後面的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的右手是羅漢堂,裡面有五百羅漢的金身塑像。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大雄寶殿的左手是客堂和齋麵館,這是供應給遊客的。我吃了一碗他的羅漢面,裡面有各種蘑菇,非常好吃。這裡的和尚每天吃這樣的高級面,不長壽才怪。看看大雄寶殿。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這是靈隱寺裡最大的建築,坐在五尺高的青石基座上,基座上四周是青石欄杆,正中間是寬大的踏跺供人上下。大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前面有寬大的月臺。大殿的外面有三層,其實裡面沒有,是為了容納內部高大的佛像,就是偽樓。上面是變化後的單簷歇山頂,正脊兩端的鴟吻是兩條飛舞的龍,中間的脊剎是一面寶鏡。垂脊上的吻獸也是同樣飛舞的龍。上翹的戧脊就是所謂的翹角,上面也有脊獸,看不清楚是什麼,但和北方常見的雞鴨狗兔肯定不一樣。這個建築樣式應該是南宋風格,和北宋不同,和後來的明清式樣差距更大。

大雄寶殿前面左右各有一座經幢石塔,是吳越王在北宋開寶二年(公元969年)所建。這個吳越王就是唐末唐昭宗封的那位吳越武肅王錢鏐,還賜了他鐵券。我們上次在北京草廠衚衕還見到一座錢氏宗祠,就是這位錢鏐後裔修建的,上次說錢氏後裔有很多有才的人,錢學森、錢鍾書、錢其琛都是錢鏐後裔。這次在錢鏐當年立功處又見到他家的古董。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這是另一座。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北方寺廟大殿上都是木窗欞,這座大雄寶殿是磚雕的窗欞。看這精緻的鏤空磚雕,我懷疑是木刻偽造的。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大雄寶殿裡面正中是坐在蓮花座上的釋迦牟尼像,也是香樟木雕,非常大,在國內數一數二。原裝的佛像已經毀壞,現在的這座佛像是1953年浙美藝術家們按照唐代禪宗佛像的式樣重造的,太漂亮了!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佛像下面做法事的區域用木柵欄圈起來了,遊客都是在柵欄外面走動。我走到側面的時候,看見一名寺秘牽引著幾位富賈打開柵欄上的門進去了,應該不是官員,現在禁止官員拜佛。旁邊一位遊客也要跟著進去,那名寺秘說不行,你不能進去,那些是大和尚請來的客人。客人進去之後,就都走到佛像下開始拜佛,不知道他們求的是什麼,也不知道佛聽見了沒有。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殿內兩邊還有很多塑像,別看走眼了,這些不是八大金剛,這些是二十諸天。他們都有法力,可以向前傾身而不倒下,美國唱歌的傑克遜偷學了這套法力,唱歌的時候也可以做出這樣的動作。二十諸天是佛教裡的印度神,包括四大天王、韋馱、閻羅王等等。他們這樣站著其實是有講兒的,這叫二十諸天參佛,身體前傾表示對佛的尊敬。我在大同華嚴寺裡也見過這樣的二十諸天參佛像,那是現存最早的此類塑像,現在重建寺廟中的參佛像就都是根據大同華嚴寺為範本的,華嚴寺裡是彩色的,這裡的是單色的。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看看華嚴寺大雄寶殿的二十諸天參佛像: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靈隱寺大雄寶殿裡非常特殊的還有釋迦牟尼佛像背後的千佛山。我們通常所見的千佛山都是泥塑的,中間坐著水月觀音或者叫做自在觀音,周圍佈滿了各路神仙和禮佛的俗人。這裡不是這樣,這裡的千佛山也是木雕的,中間不是一座水月觀音像,而是鰲魚觀音像,也叫海島觀音,鰲魚觀音就是手持淨水瓶站在熬魚身上的觀音立像。觀音兩側是善才和龍女,也是向觀音像傾倒。千佛山的上部雕刻的場景是釋迦牟尼雪山修道。整座雕刻華麗無比,體現出中華藝術的精彩絕倫,印度人是打死也雕刻不出來的。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看看千佛山前面供桌上的燭臺和兩邊柱子上的牌匾局部,雖然舊了,還是很好看。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大雄寶殿的後門上掛著”慈航普渡“的匾,門立柱上還掛著一個”觀音殿“的牌子,就是在這裡拜千佛山上的觀音菩薩。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大雄寶殿的後面就是寺廟格局中應該在此的藥師殿。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去藥師殿要上很多臺階。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藥師佛也叫大醫王佛,能讓眾生脫苦得樂,解除病痛和災害,所以也稱為”消災延壽藥師佛“。下面圖片裡藥師佛的這種坐姿叫做結跏趺坐,他左手裡託著的應該是救死扶傷的藥罐子。他的左手站的是手託太陽的日光菩薩,右手是手託月亮的月光菩薩。他們三位稱作東方三聖,佛教裡說的東方是東方淨琉璃世界,不是中國或者遠東。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你看上面那架宮燈,也非常漂亮吧?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藥師殿之後是靈隱寺的法堂,也就是大和尚講經的地方,裡面很大,平時不開放。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正中掛著匾,前面是”名山得主“,就是說本寺有人住持;後面講壇上方是”獅子吼“,比喻佛在講法,就像獅子一樣威服眾獸。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這個法堂的地下還有一個靈隱寺文物展,都是靈隱寺歷代大和尚收藏的好東西,有很多畫。要說這個大和尚也是挺那什麼的,每天都要研究經法,還要普渡眾生,很少有時間去研究古畫。所以有一些施主就拿些贗品來糊弄大和尚,騙大和尚讓他進去當面拜佛。不過我估摸著那佛定是火眼金睛,見他拿假畫來,肯定不會理會他的那些央求,再說佛也不會看得上他將來還願的那仨瓜倆棗。但是,我看下面這尊佛像倒是真不錯,看上去是唐雙彩的,別以為我打錯了字,那上面真沒有仨彩。雖然人體比例失調,但是做工還是挺不錯的。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過了這座法堂,是靈隱寺中軸線上的最後一座大殿,就是嚴華殿。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靈隱寺從唐穆宗李恆時期開始,也就是唐長慶年間開始,就專修華嚴宗。當時在杭州主持地方政務的白居易也來靈隱寺考察過講經活動,還曾經在《華嚴經社石記》有過描寫,說僧人道峰講華嚴經時聽眾有數千之多。

華嚴經全稱應該叫《大方廣佛華嚴經》,是漢傳大乘佛教的主要著作。它記述的是釋迦牟尼成佛之後在菩提樹下給文殊、普賢菩薩宣講的教義,論述了佛陀因行果德,顯示出重重無盡、諸事無礙的妙旨。有點類似於《論語》,但是篇幅要大得多,據說前後不論哪種漢字譯本都有幾十卷厚。晉代譯本有六十卷,唐代有二個譯本,一個八十卷;另一個四十卷。我不懂佛教,他們說現在常用的是四十卷唐代譯本。你別看這漢譯本卷數不同,其實那是因為它們來自不同的梵本,而這些梵本就很不同。

知道了華嚴經的大概,那就想得出來華嚴殿裡供奉的肯定是華嚴三聖像,中間是毗盧遮那佛,也叫大日如來,是釋迦牟尼修煉大徹大悟後的報身佛形象,他的右手是手持蓮花的文殊菩薩,左手是手持如意的普賢菩薩。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中間釋迦牟尼佛雙手合在一起的手勢就叫毗盧印。這三尊佛像非常高大,介紹上說是有十三米高,是緬甸楠木雕刻的。佛像的下面是一個金剛須彌座,上面是四層蓮花,佛像就坐在蓮花座上。三尊佛像雕刻的非常精美,面容、姿態都非常安詳平和,漂亮極了。

最奇妙的是佛像下面的須彌座,通常的須彌座都是直接坐在地面或者臺基上,你看這裡的須彌座並不直接坐在臺基上,它的下面是有獅子腿的!如果你只看這個須彌座的下部,也叫下澀,你會以為這是一個美式五斗櫥。但是束腰部分就是典型的宋代須彌座式樣了。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還有一個也是挺奇妙的,就是普賢菩薩手裡的如意。根據史料記載,如意最初是黃帝打蚩尤的兵器演變來的,後來和老頭老太太的癢癢撓逐漸結合在一起了。也有說和古代官人手持的笏有關,上面可以寫上要報告給皇上的事體,免得上朝緊張忘詞。可是佛教裡面也有如意,梵語裡叫“阿那律”,也是大和尚手裡所持,說是講經的時候在上面寫詞的,以免唸錯了經。到底中國和印度誰先有了這個如意暱?

看完了大殿我就在寺院裡隨便四處走。沒注意靈隱寺裡有沒有後花園,要有也是應該在兩側,而不是在中軸線上。不過寺裡還有一些玩物,你看這個池子,挺好玩吧?這不是放生池,這個叫做“九龍吐水”。我來的時候龍都在休息,沒有吐水。這是不是有“吐苦水”的意思?沒準要下了足夠多佈施才能發動九龍吐苦水。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南方的寺廟多為黃色的山牆,石頭欄杆也都是花崗岩。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雖然大殿那邊遊人如過江之鯽,院子裡犄角旮旯的地方還是挺清淨的,可以好好看看這些欄杆,寺廟裡的欄杆在柱頭上雕刻蓮花的最多,這裡的欄杆柱頭也是這樣。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院子裡有一些石凳供遊人休息,但是人一多就不夠坐的了,人們就隨處坐坐。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也有直接坐在沒人行走的臺階上的。

走飛來峰,訪靈隱寺

看完了寺,又吃了一碗羅漢齋面,麵湯也都喝了。我就跟著眾人走出寺門,回去睡午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