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曹“邺城之战”的幕后真相:午夜戊邺,捂铘呜咽,无谒悟也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文化及旅游话题

在常规的历史认知中,曹操挟汉献帝于许都后攻下了袁尚的邺城(河南安阳),然后将自己的据点迁到了那里;从此,曹操以邺城为据点在北方壮大了起来,开辟了一统北方的曹魏政权。

袁曹“邺城之战”的幕后真相:午夜戊邺,捂铘呜咽,无谒悟也

由于记述曹操“邺城之战”的不同史料间多有矛盾之处,《三国志·武帝纪》里,陈寿忙于赞颂曹操的神机英武、却又在其他人的记述里留下了马脚疑点;《后汉书》与《资治通鉴》里对此战的记录又大相径庭,那么曹操到底是如何取下邺城的呢?

我综合了众多史料的分析后,以这六个同音词高度概括了此战的幕后真相:午夜戊邺,捂铘呜咽,无谒悟也。这是我原创的“文言文”,不解之处还请往下阅读。

一. 午夜戊邺:借着夜色,曹操兵锋指向邺城

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绍病死,曹操趁其儿子袁尚袁谭为争位心生嫌隙之际,决定借机统一河北。

同年,曹操大军渡过了黄河,开始攻打黎阳的袁谭。袁谭向邺城的袁尚告急借兵,袁尚怕所借之兵一去无还,于是自己亲自跑去黎阳助阵了,城中只留剩下部将审配与苏由防守着。建安八年,袁氏兄弟从黎阳大败而归退守邺城。

袁曹“邺城之战”的幕后真相:午夜戊邺,捂铘呜咽,无谒悟也

袁氏兄弟同在一起,这对曹操来说可是大好的举歼机会!建安九年正月,曹操兵锋直指邺城,并引黄河之水入白沟以作军粮的运输通道。没等大军渡过邺城南部的洹水,苏由就跑出来归降了!

曹军到达城外后,即连夜“筑土山挖地道”,开始了攻城之战。邺城是袁绍经营了数十年的大本营,岂是那么好打的?见一时取不下来,曹操就留下曹洪继续打着,自己跑去攻取周边的邯郸了。

这曹洪向来都是有勇无谋的角色,直到四月、曹操拿下邯郸回来后,他依旧毫无进展!曹操见筑土山挖地道的法子不管用,见到一旁的漳水(白沟的主河道)后忽然灵机一动,又连夜废去了土山地道,围着邺城挖起了壕沟。

袁曹“邺城之战”的幕后真相:午夜戊邺,捂铘呜咽,无谒悟也

曹操的“灵机一动”其实是使了个小心眼:第一天夜里,他挖的壕沟很浅,似乎无碍人的过往,像是用来作战的战壕。果然,守将审配在第二天早上看到后并未在意,也没派人出来搞破坏。第二天深夜,曹操继续摸黑作业大大加深了壕沟,并引了漳水灌沟围城。

至此,邺城之战算是僵持住了:袁氏兄弟既无法出城、曹操一时间也无法强攻进去。

《三国演义》里这是许攸之计,不过史书里可没这么明确说过,仅《魏略》中曾提及“攸有功焉”。

二. 捂铘呜咽:战役连遭败绩,曹操捂剑落泪

战争僵持到五月,袁氏兄弟被围着的日子不好过,曹操也已是骑虎难下:由于大量引漳水灌了壕沟,河床更高的白沟水量已不足以维持军粮运输之用;另一方面,曹军的军粮也开始捉襟见肘了。(曹操在邺城定都后再次疏浚了白沟河床,此后它就成了漳水的一部分)

袁氏兄弟见曹军势微,决定出城反击。这时候,《资治通鉴》里就给曹操安排了一场智勇双全的“胜仗”,进而最后破城:“众大溃,尚奔中山。尽收其辎重,得尚印绶、节钺及衣物,以示城中”;而《后汉书·袁绍传》则说:“操军进,尚逆击破操,操军还许”。至于《三国志·武帝纪》,则只说了“夏四月,进军邺,五月还许”,略去了曹操的战况。

事实上,《后汉书》与《三国志》里的“张辽传、袁绍传“都提到了“还许”,说明曹操其实并没破邺城,而是打败仗回到了许都。

袁曹“邺城之战”的幕后真相:午夜戊邺,捂铘呜咽,无谒悟也

何以见得呢?前面说了,因为曹操也严重缺粮,根据多个历史版本“还许”的共同说法,他其实是在回许都的路上,在距邺城八十里外的阴安附近割了麦以充军粮,然后于五月回到了许都。《三国志·袁绍传》也有如此记录:“追至邺,收其麦,拔阴安,引军还许”,说明曹操确实是遭了败绩无疑。

而且前面说的“拔阴安”也不是曹操的战绩:《三国志·张辽传》说“太祖还许,使辽与乐进拔阴安”,那是张辽和乐进的战绩!陈寿在百忙中显然“捂不过来”,还是暴露了“武帝的败绩”。

如此情况下,曹操焉能不“捂剑落泪”呢?(铘是宝剑之意),简直太受打击了!

三. 无谒悟也:改用权谋之策,曹操终得偿所愿

回到许都后的曹操自然是坐卧难安,因为许都在名义上毕竟是汉献帝的地方。大将淳于琼曾对曹操说:“今迎天子自近,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非计之善者也”,曹操自然也心知,久居许都终不是长久之计,掣肘太多!可邺城又久攻不下,计中安出呢?

袁曹“邺城之战”的幕后真相:午夜戊邺,捂铘呜咽,无谒悟也

曹操毕竟是擅权谋之人,既然军事上不利,不如就从谋略上入手了!在这方面,曹操是无需他人“谒解指点“的,最后,他终于悟出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而这个“敌人的敌人”正是袁谭,正所谓“无谒悟也”!

《三国志·曹纯传》记载:“袁谭出战,士卒多死,太祖欲缓之”,这说明,曹操最后正是吸纳郭嘉之策,利用了袁尚袁谭的兄弟相杀而获取的邺城。

因袁谭不满袁尚战后“不给兵马铠甲”(其实是审配在从中挑拨以助袁尚夺位),兄弟最终反目城外决战,袁谭败后逃去南皮终与曹操结了盟。为表诚意,曹操还让曹整娶了袁谭之女,借此离崩袁氏兄弟的关系。

具体的离间方式,各史书记载均有不同,无论是“审配之侄审荣大开城门”还是袁谭引诱吕翔、吕旷归曹献城,曹操最终还是于建安九年(204年)“得偿所愿”了,不过绝不是自己攻下来的,靠的全是权谋之策!

袁曹“邺城之战”的幕后真相:午夜戊邺,捂铘呜咽,无谒悟也

从踌躇满志的“午夜戊邺”到“捂铘呜咽”,曹操在这期间经历了巨大的起落,故而回到许都后开始了“人无近忧、必有远虑”的反思与谋划。

这一战中,他真正见识到了邺城的易守难攻,加上许都一直存在的朝野内忧,他终于决定了以邺城为中心的长远扩张计划。

获取邺城后,建安十八年(213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建魏国、定都邺城。至此,曹操在邺城的据点才算正式“名正言顺”,不过势力还是不够强大,他还得定期前往许都朝拜。建安二十年时,曹操取汉中后曾有机会“得陇望蜀”,顾虑许都方面的许多内忧外患后,最终还是撤军了。

袁曹“邺城之战”的幕后真相:午夜戊邺,捂铘呜咽,无谒悟也

尽管曹操随口指责了司马懿的“贪心”,其实他心里何尝不想趁此攻入蜀中呢?直到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被封魏王,“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这时候的他才真正得以摆脱来自许都方面的内忧,开始了其独断专行的霸业。

以邺城为都,是曹操“无谒悟也”深思熟虑后的决策,期间经历了超过十年的蛰伏忍耐才终达成目标。

其后,以邺城为国都的曹魏政权统一了北方,司马家篡魏后又统一了全国,西晋这短暂的大一统局面,其实都是自邺城而起了!

“坊间五千年”将坚持内容100%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存疑义联系即删),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原创文章。本号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