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螄和石螺怎麼分?你覺得哪個更好吃?

手機用戶69939033372


歡迎關注「飯醉分子閆濤」,看我分享不一般的美食感悟!

我原來以為北方人是不吃螺螄的,第一這繁瑣的活動不適合北方人的性格,第二在印象中北方向來缺乏水資源。

但看電視劇《狄公案》時發現我錯了,劇中唐代名相狄仁傑在辦案的時候就和人用螺螄下酒,狄仁傑是山西人,山西是唐朝騰龍起鳳的風水寶地,當地有晉祠等名勝,吃螺螄一事足見當時的普及程度。

但中國吃螺螄吃得最狂熱的還是廣西人,不僅在街頭的桂林米粉店可以經常吃到螺螄粉——用螺螄湯而已並非粉裡有螺螄,連菜單上都可以看見螺螄雞等名菜。

我對吃螺螄的啟蒙是在廣州進行的,二十三年前第一次來廣州就坐在街邊吃用小爐子炒的螺螄,一元一碟,那香味至今不能忘懷,不過我在廣州吃到最好吃的螺螄還是在一家桂林米粉店裡。店裡的煮螺是用骨頭湯做的湯底,加人酸筍、香蔥、大蒜、青椒、八角和生薑,有滋有味,比起廣州人常用豆豉炒的螺螄感覺上沒那麼上火。

實際上我愛吃的只是廣州常見的石螺(螺螄在廣州普遍的叫法),多泥沙的田螺雖然個頭大我反而不熱衷,吃螺螄是吃味道為主並非以吃飽肚子為目的,最佳的吃法是像北方歇後語說的那樣,三個指頭捏螺螄——穩拿,吮指才有回味,肯德基廣告都懂了,你還不懂?

自己在家吃螺螄還是廣州方便,雖說我老家雲南的螺螄比廣州的便宜得多,但人們缺少一種服務精神,買回來的螺螄,還得自己費時間打理,不像廣州,菜市場裡已經幫你用老虎鉗捏開了螺螄屁股挑開了螺螄門売,回家用水淘幾遍就可以下鍋炒了。

由於怕上火,我自己無師自通摸索著“桂林炒法”,不知道桂林人見了會不會笑。先還是油下鍋爆香花椒、辣椒、豆豉、蒜蓉、姜沫和捏碎的八角,然後下螺螄翻炒,等炒了個七八成熟有香味出來時就加進一碗肉湯,有時我還放幾塊骨頭,下湯以後加幾塊拍過的生薑、蔥段和青椒,還有一點料酒和水澱粉及少許醬油,燜上蓋子把湯汁收得差不多時就可以起鍋了。我要提醒的是千萬不能用不粘鍋來炒,否則炒一次廢一口鍋。

以前聽張楚的《上蒼保佑吃飽了飯的人民》——“正確地浪費剩下的時I司”,炒螺螄和吃螺螄都是這麼一種打發光陰的遊戲,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吃螺螄。


飯醉分子閆濤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吃螺絲,可是很多人去不知道到底螺絲和石螺的區別,更有些甚至以為螺絲和石螺就是同一種螺,實際上,這是兩個不同的種類,讓我來告訴大家,到底這兩者有什麼不同吧!

產地不同:

螺絲生長在田裡,在魚塘裡也可生長。

石螺生長在魚塘裡或者是河裡,多吸附在石頭或者是水裡的水草啊木頭之類的地方。

大小不同:

螺絲個大,一般有乒乓球那麼大,大的有鴨蛋差不多大。

石螺個小,一般都是手指頭差不多大,最大也就拇指頭差不多大。

硬度不同:

螺絲外殼比較容易碎,劃下地面外殼就破了。

石螺外殼硬!必須要使用工具才可以敲碎。

外殼表面不同:

螺絲外殼表面常附著有苔蘚和其他雜質。

石螺外殼光滑。

口感不同:

螺絲肉質比較嫩滑,肉塊大。

石螺肉質爽口,比較容易入味,所以一般的小吃店用的都是石螺。

那麼兩者有什麼共同點呢?

共同點1:外觀都是一種圓錐形,小的田螺和石螺長的幾乎一樣。

共同點2:在魚塘裡可以共生。

還有一種長在田裡的和螺絲長的十分像的福壽螺,那種福壽螺是不能吃的,因為這種螺裡面的寄生蟲非常多,大家看到了記住千萬別吃還有就是投訴老闆!!!


曉鳴美食


我們這邊像這樣的螺類,個頭小的叫石螺,個頭大的叫田螺.

小時候,每當到了夏季收割的季節,等水稻收割完了,一場大雨過後,我都會飛奔跑到田裡撿田螺.然後拿回家裡用來燜芋頭排骨,那味道真的是一級棒!不過因為現在工業發展迅速,而稻田越來越少,所以到現在也只能偶爾一次烹飪此美味佳餚.

而小個頭的石螺,因為較易養易長,所以我們這邊人基本都能經常吃到,更是宵夜中必點的小炒之一.特別是在中秋節期間其肉質更為肥美,所以我們都會炒上一碟來拜月光,象徵一年來大家都能肥肥美美,收穫滿滿!


杉杉梓娜


一、從生長的地點辨別

螺螄生長在田裡,在魚塘裡也可生長。

石螺生長在魚塘裡或者是河裡,多吸附在石頭或者是水裡的水草啊木頭之類的地方

二、從個頭辨別

螺螄個大,有乒乓球或鴨蛋差不多大。

石螺個小,一般都是手指頭差不多大。

如下圖中,小的就是石螺,大的就是田螺。


呔吃喵愛吃海鮮


石螺比較小而且細長,田螺圓短肉多,當然田螺好吃,而且吃得過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