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徒弟是姜维,接班人为何是另有其人?

詠卜分離


“惊堂木一响,有书君开讲!”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有书君,今天我们来聊聊三国诸葛亮在蜀汉末期精心挑选的接班人姜维为何不堪一击?难道是眼浊了?

蜀汉末期,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姜维作为接班人继续抗着蜀国的重担前行,结果最终没能完成北伐复兴大业。

难道说是他的能力真不行么?当然不是!难道是他不够尽职尽责么?当然也不是!他为了复兴汉室,在刘禅已经选择投降之后仍然联合钟会一起想要东山再起就可以说明他对蜀国忠心耿耿。

姜维文能力拼孔明,武能抗衡赵云,要不是魏国的夏侯楙这个酒囊饭袋,蜀国怎么也不可能得到姜维。

可见姜维这个人无论是智谋、武功和忠诚度都是三国时期顶尖的,可以说非常完美。

那么为什么他没能带领蜀汉复兴呢?有书君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诸葛亮去世之后并没有把全部权力都交给姜维,使得姜维才能无法发挥

看过《三国演义》的读者们都知道,在孔明之后蜀国是由蒋婉和姜维等人共同负责的。蒋婉等人负责行政,姜维负责军事。虽然好像姜维的地位更重要一些,但是毕竟军政是不分家的。

孔明在世的时候,他要如何操作,只需考虑周全按步实施即可。但是姜维时期就不同了,需要大家在一起商量一下才行。

再加上孔明北伐的时候,兵力大约10万上下,而到了姜维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兵力已经只剩下一万左右了,国家军力都被孔明消耗的差不多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二、姜维北伐大业得不到费祎的支持

北伐这样的大事儿需要集中全国的军力,诸葛亮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姜维不行,因为前面我们说行政权力在蒋婉等人手中。

蒋婉在世的时候还好一些,至少和姜维的心是往一处想,劲儿是往一处使的,但是蒋婉百年之后换上费祎,情况就越来越差了。

费祎其实是反对北伐的,但是北伐大业是孔明生前制定的国策,他不敢公开反对。于是就暗中使诈,利用自己的权力限制姜维可控的兵马,表面上还得装成一副“我这都是为了国家好”的样子。

而面对只想和平休养生息的费祎,姜维也是没有半点儿办法,于是北伐成了一项“面子工程”。

三、蜀汉政坛的逐渐淡出使得姜维孤掌难鸣

如果说之前是因为有费祎等政坛人士阻碍姜维发挥才能,那么等行政权的人都退休时,姜维就可以发挥了吧?其实不然。这就好比说,有你管行政的在,可能会限制我,但是好歹蜀国是个完全体;你管行政的若彻底不在,我管军事的权力根基就不够稳。之前一顶锅可以两个人背,现在就成了姜维一个人的事情了。

但即便如此,姜维仍然以完成诸葛亮的遗愿为最高目标,一次又一次竭尽全力北伐魏国。

史料称姜维对曹魏的大规模军事作战行动共有11次,其中胜利5次,失败2次。虽然从战绩上来看,蜀汉是占优的,但是其实姜维和他的蜀国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数据罢了。

四、蜀汉后期,姜维淡出核心权力

随着蜀国内部的政权构成越来越乱,最新一届掌控行政权力的陈祗喜欢结交宦官。我们都知道,历朝历代一提到宦官准没好事儿,这些“蛀虫”都是灭国的主要因素(至少大多数是的)。

蜀汉后期宦官黄皓得势,深得后主刘禅宠信,开始干涉朝政。姜维有意除之,但是刘禅不肯,姜维只好向刘禅请命,自己常驻沓中。从这以后,有仗打时,姜维会出现;没仗打了,姜维就在沓中种麦子、作农民,再也不多过问朝政之事。

由于以上各种原因,蜀国最终被邓艾从阴平险道偷袭成功,后主刘禅听从多数手下无能之辈的建议,选择了投降魏军,导致汉朝灭亡。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因为诸葛亮心里明白,蜀汉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如果让鸽派执掌政权,刘禅还能维持一段日子,如果让姜维的鹰派掌权,一定会穷兵黩武的将基业断送。事实确实如此,接班人修生养息了一段日子。一到姜维手里他就总是出兵打仗最后政权覆灭。

朔方书生朱金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