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苏军士兵为什么不佩戴备用子弹袋?

邹城舞动你我的人生6D


根据公开数据,苏联在二战期间使用子弹数量约为170亿发,而德国为213亿发,美国为400亿发。相比其他巨头而言,苏联使用的子弹数量是相对较少的,在总数少的情况下,苏联士兵能分发到的子弹自然就少了。

苏联工业区遭到德军破坏

苏联士兵有时并不是不想携带备用子弹袋,而是没有多余的子弹可以携带。苏军在苏德战争中死亡681.7万,被俘或者失踪445.6万人。希特勒突袭苏联后,在前期战果颇丰,仅在1941年苏军战死80万人,俘虏或失踪234万人。很多武器装备因此被德军缴获,苏军甚至在最艰难的时候3个士兵共用一把武器,更不要说有备用子弹了。

苏军在与德军发生冲突最惨烈的地方是在苏联境内,苏联的工业设备虽然在爆发战争前后陆续地搬迁,但是因为工业地带比较集中,很容易就被德军炸毁。列宁格勒工业区和莫斯科工业区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苏军在面临如此大失血时,军需供给不能很快恢复,而且产能也不可能扩大。
如果没有英国和美国的雪中送炭,苏联很可能撑不住德军的猛烈攻势。

德军的闪电战所致

古德里安曾经说过:“我没时间俘虏你们,请你们放下武器,离开道路,免得挡道。”

虽然德军的军事部署千变万化,但是其战术还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有闪电战的影子。闪电战是用时间换取空间,不断推进对方的后方切割合围,根本无暇打扫战场。很多苏军在德军的装甲部队的火力下,还没打完子弹就已经阵亡。其余的苏军战友在子弹快要用完的时候,可以在阵地上就地取材,把没耗尽子弹的枪械直接拿过来使用更快。

别的途径补充子弹

二战期间,各国的士兵除了机枪手,随身携带的子弹本来就很少。德国一个士兵只带60发子弹,美国80发,日本200发。这和我们的刻板印象可能会有颠覆,因为士兵在上战场时尽量减少负重更能发挥作战能力。

而苏联步兵在二战期间的主要武器是波波沙冲锋枪,据统计苏联的兵工厂在二战期间为苏联红军总共生产了600多万支该武器。波波沙冲锋枪采用的是弹鼓设计,容弹量71发,比普通的枪械装弹量更高。子弹都放到弹鼓了,因重量问题,苏军可携带的备用子弹袋肯定会因此而减少。

各国在二战期间会设置类似古代驿站的补给站,后勤补给人员把子弹装在箱子里,给前线的战士运送。士兵一般不会随身携带沉重的子弹上战场,而是等待后勤补给员补血,这也是各司其职的表现。


梓蕤


在电影《兵临城下》中,好多冲锋的苏军两三个人合用一把步枪,每人分发3-5颗子弹,身上不佩戴子弹袋。这一场景是苏联在德军闪电战造成的影响,苏军步兵在战场上的生存时间太短了,所以才出现这种情况。其实苏军的标配中是有子弹袋的。(《兵临城下》剧照)

德军闪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实施。

1941年6月22日凌晨3:45分,德军闪击苏联。大约320万的德军联合其他国家的93万部队进攻苏联,前三天苏联损失飞机3922架,到年底是苏军伤亡超过400万,大量的军事物质被缴获。德军的兵峰直抵莫斯科。

军事工业也来不及制造更多的武器弹药,当时苏军一般部队士兵配发的子弹是5发

,精锐部队步兵是10-20颗子弹临时招募的部队一般是两个人5发子弹两三个人合用一把步枪,子弹袋这种可有可无的装配,在冲锋作战时基本都舍弃了,尤其是临时招募的士兵。到了战争后期,苏联军队的步兵每个人配发几十发子弹,已经大大改善了。

像斯大林格勒这样残酷的战役,冲锋时三个人一把枪,一个人3-5发子弹。士兵阵亡的时间太短,主要是为了消耗德军,阻止德军的攻势,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只能这样做了。(二战苏军步兵标配复原图)

美英加三国援助苏联。

德军的闪击作战,也震惊了西方的美英加等国,如果任由德军消灭苏联,下一个对付的就是他们了,为了制衡德国的极度扩张,美国、英国、加拿大迅速决定援助苏联。

1941年6月22日到1945年战争结束,苏联共获得17781735吨援助物资,其中94%是美国提供的援助。我们看一下具体有哪些物资:

这使得苏联军事工业,军事运输业、军火生产等迅速恢复发展起来,供应源源不断,改变了战争初期的颓势。

二战时期苏军步兵大量配置波波沙冲锋枪

PPSh41冲锋枪,又称波波沙冲锋枪。顾名思义,这种枪是1941年设计完成,并且装配到苏联一线部队,到1942年才开始大量生产,到四十年代末期,一共生产了600多万支。

波波沙冲锋枪使用71发弹鼓,减少了士兵换弹夹的频率。它使用的子弹是仿造的毛瑟手枪弹,两者相差仅仅0.01毫米,两者可以通用,并且短距离子弹的杀伤力大于当时德国的冲锋枪。

据统计,二战时期苏联军队共消耗约170亿发子弹,德国军队共消耗210亿发子弹,美军消耗80亿发子弹,生产了414亿发子弹,大部分给了同盟国军队。

我们中国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消耗了17.1亿发子弹,共产党军队消耗了2000万发子弹。


穿越再现彼岸


子弹袋是士兵的必备装具,用来承放子弹。苏军士兵使用的子弹带和德军的子弹袋类似,都是皮质的子弹盒,每个子弹盒里边放10发子弹,德军是3联,而苏军是2个子弹盒一组。
德军子弹包的现代复制品,苏军的子弹包结构和尺寸和德军类似,只不过是两个子弹盒。


从淘宝上找到的,这个据说是东德生产的,做工比毛子的要好。

而且苏联由于有哈萨克斯坦这种适宜发展农业畜牧业的地方,在战前生产的子弹包都是上好的皮子,苏联的轻工业落后。据说一张牛皮可以分成7层,头层皮,二层皮什么的,苏联人可是没有这个本事,但是皮子的数量多。但是到了战争爆发以后,皮革的生产就跟不上前线的需要了。这时候,步枪的子弹包还是使用皮革,但是冲锋枪和机枪的子弹包大部分是使用帆布制作了。

制作这些装具的是的,除了苏联自产的以外,租借物资也是有很大一块,不过和军服军靴相比,象子弹包这种东西太小了,在苏联人的统计数字找不到。不过后来苏联人也有了一些变通的办法就是苏军的万能包。

这个是一张从网上找的图片,士兵左手下的包就是苏军的防毒面具包,但是由于防毒面具一般用不着,所以这个挎包里边就成了苏联人百宝囊,苏联士兵什么都往里边塞,如果里边的地方不够了,就把防毒面具扔了放别的。这个包就成了苏军士兵的万能包,备用弹药一半就放到这个包里边。

当然扔防毒面具这种事肯定是违反条例规定的,不过很多时候军官们会睁一眼闭一眼,反正那个玩意用不着。到了后来官方也是有意的加大防毒面具包的尺寸,用来放更多的东西。

不过在战争中苏军的照片中很多都显示苏军身上的东西很少,这种照片一般是后来补拍的,接到拍照任务的苏军士兵,身上的装具很少,但是实际打仗行军的时候,身上的东西并不少。
这个照片上,万能包看见的很清楚。

真要是行军,步兵部队一般是这个样子。不过这个肯定是注意了一下军容风纪。


有痰


在世界第二次大战时期,我们通过观看一些记录片会发现当时的苏军士兵并没有佩戴备用子弹袋,而其他国家都配备有子弹袋。所以就有很多人好奇为什么苏联士兵没有配备子弹带。

一是苏联的轻工业极不发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时,由于战争打的太快,导致了苏联的大部分工业区被攻陷,切断苏联的供应源头,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苏联并没有多少工业生产能力,还必须依靠英美的辅助,所以苏联舍弃了子弹袋。



二是对于当时的苏联士兵来说不合适配备子弹袋。评价一个国家首先看的就是武器装备,所以一个国家最悲哀的事情就是武器装备太差,对于当时的二战来说,战况十分激烈,导致了拖住敌人脚步的重任交给士兵,用人命来铺平道路,人命消失的比子弹消失的速度要快得多,会产生人命比枪低贱的看法,而子弹也是方便人拖住敌人脚步的工具,反而佩戴备用子弹袋加重士兵的负担,会造成损人不利己的局面,所以不合适有子弹袋。


三是没必要佩戴子弹袋。由于在大反攻前期,英美的援助基本到位,在补给方面比较充足,所以没必要佩戴子弹袋,不像长征一样,需要大量时间和物资,长征的时候物资显得尤为重要,而在二战前期的时候,苏联的物资补给很方便,所以没必要佩戴子弹袋。

最后一点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苏军武器具有通用性。由于武器带有战斗民族的性格,子弹具有通用性,不仅仅是战友和自己的子弹,也包括敌方的子弹都可以用在苏军的枪中,所以苏军可以用缴获的子弹来填充自己的弹药装备,对于这点比较有实际性,也保证了苏军物资的充足,而且武器和人一样比较结实耐用,所以无需佩戴子弹袋。


军武小咖


事实证明苏联的士兵也是有子弹带的,作者问的这个问题不太客观。
作者应该问为什么在二战的时候有的苏联士兵不佩戴子弹带?这样问才合理客观。

我给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在二战的时候苏联有的士兵不佩戴子弹带。

1:没有子弹带。

第二次时间大战开始之初,德国装甲师利用闪电战迅速击溃苏联布置在西线的部队。歼灭了数百万的苏军,占领了苏联的老工业区,最后长驱直入一直打到斯大林格勒。

在那个时候苏军一直被德军按在地上摩擦,战争打得太快了,国土沦陷得也太快了。导致了苏联失去了绝大部分工业区,在那个时候如果真的没有英美的援助,苏联的存亡还在天秤上不知倒向何处。

不论是苏联还是俄罗斯我们都认为他是一个欧洲国家,因为他绝大部分的人口、城市、工业区也都在他的欧洲部分。

当时苏联失去老工业区就相当于一个强壮的人被人偷袭,在一瞬间被人打断手脚,而且那个人还咄咄逼人想置他于死地。如果斯大林格勒被占领、东欧彻底沦陷之后整个苏联或许真的会全国性的崩溃。
那个时候苏联真的没有多少工业生产能力了,一切都是为了战争。大部分还得靠着英美的援助才能继续战争,所以那个时候打着打着没有子弹很正常。

2:不合适。

一个国家最悲哀的时候就是武器不如对方精良、储备没有对方多,只能拿人命填的时候。

士兵们都来不及训练匆匆上战场,猎人、农民、工人只要是活着的劳动力都可以上战场,人命消失的速度甚至比枪弹消失的速度还快。

一个士兵只有十几发子弹甚至是几发子弹,唯一的作战目标就是用人命来阻挡德军的前进。人命贱到不如枪,这种事情在同样的二战战场的上中国也发生着。

3:没必要

在大反攻的前期,英美物资援助基本上也都已经到位,苏联的军工生产也都开足了马力,这个时候苏联是不缺少子弹之类的。

但是前期的战场主要在苏联的国境内,都是协同作战的物资都跟得上,弹药补给特别的方便。
在数量比较小的作战单位里也有物资补给点,所以相对而言子弹带不是特别需要的东西。

反之像是红军长征之类的时刻,没有物资补给的时候这个时候带上子弹带之类的物资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子弹打一颗就少一颗,苏军后期完全没有这样的担忧。

4:苏军的武器的通用性 美械精良需要保养,这几乎都是人们的都知道的了。但是苏军不一样,连武器上都带有战斗民族的性格,子弹基本上都是通用的。战友的子弹能用、别的枪支的子弹也能凑合着用、缴获的子弹甚至都能用。

比较注重实际主义,武器和人一样糙但是结实耐用。所以根本就没必要带那么多的子弹带。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搜一下波波沙冲锋枪,能够使用和他差不多的口径子弹。在二战的战场上属于特别流行的装备,而且弹容量足足71发。
这样下来只要身上还有一些子弹的话,只要不打闪电战就应该够用了。

和德军的闪电战不同,苏联的反攻属于稳扎稳打的类型,一步一个脚印从斯大林格勒打回到柏林。

所以苏联的后期补给根本上都是跟得上的,而且英美还援助了海量的物资。苏联士兵部分没有备用的子弹带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而且部分士兵也不代表全部士兵都不带着备用的子弹带。比如……后勤部队?


史之策


其实苏军也是有自己的单兵装具体系的,其中就包括弹药袋等这些极为重要的装具。

早在线列步兵时代,各国都为其装备火枪、燧发枪等热兵器的士兵研发了一系列装具,用以携带子弹、发射药、通条等各种所需的装备。而在后来的也是如此,只是单兵装具体系的包具等物品的具体外形有所改变,像在一战中,各国军队为其士兵就配备了大量的制式化单兵装具,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弹药包。到了二战中各国基本也采取了各种制式装具系统来保障士兵的作战。

二战中的苏军其同样装备有很多弹药包等装具,不同军兵种的装具都有较大的不同,但是携带弹药等物品的基础功能是一样的,比如苏军的步枪兵装备的同样是2桥夹装的弹药包,往往是在背负系统上装上数个这样的弹药包。而像冲锋枪手,很多时候直接是一个较大的弹药包,用于放置冲锋枪弹鼓、弹匣等供弹具。

当然,受制于后勤补给能力、士兵个人喜好等一系列问题,在很多时候,不少苏军士兵并没有穿上这些装具作战,往往就是仅仅携带一支冲锋枪,背上一个杂物包就去作战了,所以也就给人留下了苏军没有弹药包的印象。而其实德军也有类似的做法,一些士兵也是不穿装具,仅仅勒上腰带就拿起武器作战了。


前沿阵地


这问题就很奇怪,咋就没有备用子弹了?

先抬杠为敬!

苏联水兵的老照片动不动全身赤裸裸的直接把子弹挂在身上,那个子弹不是备用子弹嘛……那为啥他们把子弹挂外面?海军又不是陆军,专业不是陆上突突,虽然毛子水兵也经常路上突突……陆军淘汰的携行具海军就拿了,淘都淘汰了,你能没有新的??

再一个,毛子多朴实……是个袋子就能装子弹……

再再一个,毛子动不动就是整排整排的装71发的BBS……一个盘子当你两三个弹匣……

再再再一个,毛子是防守反击,大部分时间打架都是在自己国土里,第一批打完退下来补充弹药再上去就行了,况且毛子当年很多士兵更本没有补充弹药的机会。德军可办不到……而且毛子经典的打法,坦克冲上去,步兵跳下车然后战斗就差不多结束了……犯得着背那么多子弹嘛……

图文无关(ಡωಡ)



翁哥带你看军事


几个工业化国家-德俄英美步兵的携弹量都不多, 全威力的步枪弹沉得很,多了带不动。 关键还是这几个国家火力输出主要是火炮坦克飞机, 步兵是次要的, 几十发就够了;而且后勤供应能力强, 很容易补充。 中国战场日本典型是要带200发, 中国士兵一般也有一个长长的子弹袋,实际装多少是另一码事,原因正好反过来, 火力主要靠步兵,子弹得自己背


DingdingCat


我们不能用我们的眼光去看二战时的苏联,苏联当时是机械化部队,步兵主要是跟随坦克作战,叫步坦协同作战,远一点的目标有坦克炮和坦克机枪解决,步兵的作用就是消灭坦克附近的敌人,很少步兵远程作战,身上随身携带的子弹打完就足够了 ,带多了影响战术行动,主要是没有必要。


人生如茶64883


一切都是浮云☁️……你能把你手里的枪上膛子弹全打光就不错了,还想换子弹?活下来的都是老兵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