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2019年中國天然氣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儘管處在傳統消費淡季,中國天然氣市場卻並不平淡:在過去的半年時間裡,中國天然氣進口總量超過4000萬噸,同比增長近66%,成為五年來天然氣消費增長快的一年。且在環保政策的嚴格要求下利好天然氣下游需求,國內天然氣需求仍然延續了兩位數的增長。以此預計,進入冬季以後天然氣保供的壓力仍然較大。

天然氣以其情節性和安全性成為我國推崇的可以替代石油和天然氣的化石能源。發展至今,中國已成為全球天然氣消費的大驅動力。但是,國內天然氣產量卻增長很小,遠比不上需求的增長速度。公開數據顯示,僅在2017年,中國天然氣生產量接近1500億立方米,而消費量卻超過2297億立方米,這其中的供應缺口就是依靠他國的進口。而到2019年,中國將成為全球大的天然氣進口國,到2023年天然氣進口量可能超過1679億立方米。

一、天然氣需求有望持續增長

2017 年,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 2373 億方,同比+15.3%; 國產氣產量 1487 億方,同比+8.5%;進口氣 920 億方,同比+27.6%;對外依 存度 38.8%,同比+3.8 pct。 2018 年 1-11 月,我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 2510 億方,同比+18.2%;國產量 1430 億方,同比+6.9%;進口量 1110 億方,同比+35.9%;對外依存度 44.2%,同 比+5.1 pct。

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億方)及同比增速

【圖文】2019年中國天然氣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及其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

【圖文】2019年中國天然氣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我國天然氣累計國產量(億方)與同比增速

【圖文】2019年中國天然氣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我國天然氣單月國產量(億方)與同比增速

【圖文】2019年中國天然氣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整體而言,我國天然氣進口量增速在 2015 年以後逐年加快。

我國天然氣累計進口量(億方)與同比增速

【圖文】2019年中國天然氣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我國天然氣單月進口量(億方)與同比增速

【圖文】2019年中國天然氣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在 920 億方進口氣中,根據海關數據,進口管道氣 426 億方,同比+8.8%,氣 量佔比 18.0%;進口 LNG536 億方,同比+46.4%,氣量佔比 22.6%。

2018年,國內的天然氣消費量仍會是快速發展的一年。據《2018年天然氣發展報告》數據顯示,預計今年國內的天然氣表觀消費量在2710億立方米左右(不含向港、澳供氣),同比増13.5%。

其中,工業燃料用氣將明顯增長,消費量約900億立方米,同比増速18.4%,佔比升至33.2%;城鎮燃氣和天然氣發電依然保持較快增長,消費量分別約為1050億立方米和500億立方米,佔比分別達38.7%和18.5%;化工用氣態勢持續低迷,消費量約260億立方米,佔比不足10%。

去年,國內城鎮燃氣消費量為937億立方米,佔比為39.3%;工業燃料消費量為760億立方米,佔比為31.8%;天然氣發電消費量為427億立方米,佔比為17.9%。

“天然氣行業發展存在著勘探開發程度不足等問題。”劉小麗表示,目前國內天然氣的勘探開發程度僅達到15.7%,仍有較大開發潛力。

不過,在快速增長的同時,天然氣行業發展的體制機制也面臨著不少問題,包括國內儲產增長緩慢、基礎設施(管道、儲氣庫)建設不足和投資動力不足等。

二、 供給和儲運端發力,供需缺口或趨於緩和

隨著“煤改氣”的推進,中國的天然氣需求量迅猛增長,2018年前8個月,中國天然氣進口增速近40%,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氣進口國,我國能源部門也表示在2017-2023年間,中國將貢獻全球天然氣消費增長的37%,高於全球任何國家。

需求是大大增加了,在供應層面,我國也在加大天然氣進口,目前LNG進口、管道氣進口和儲氣能力都在加強。出於對於運輸成本的考量,2017年以前我國大部分進口天然氣都是通過管道氣進口,隨著全國多個LNG接收站的建立,將氣態天然氣液化再運送到中國的LNG首次超過了管道運輸。

在美國頁岩油革命之後,中國開始從美國進口天然氣,今年前5個月,中國進口的LNG中,美國供應占8.2%左右。不過,美國的全部LNG出口中,中國採購量佔約22%。但受到特朗普的貿易大棒影響,7月後美國銷售到中國的LNG降至13萬噸,中國轉而增加進口了澳大利亞、馬來西亞、印尼、俄羅斯等國的天然氣,美國天然氣出口失去了重要買家,而中國卻有很多選擇。

在供應國方面,目前全球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國是美國,其次是俄羅斯,我國與俄羅斯的合作自不用說,隨著中俄重大能源合作項目——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的成功運作,俄羅斯有望成為我國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而美國雖然天然氣產量多,但距中國路途遙遠,無法用管道運輸,只能選擇LNG。

然而放眼全球LNG市場,卡塔爾憑藉著資源優勢位居全球第一大天然氣供應國,澳大利亞的液化能力已經達到5960萬噸/年,位列第二,美國現在的液化水平只能位居第三。少了美國這個LNG供應國,我們還可以找卡塔爾和澳大利亞。我國這兩年激增的天然氣需求,甚至直接救活了澳大利亞第三大石油公司桑托斯公司。

不僅擴大了原有的長約進口國的進口量,我國也在積極擴展新渠道。2018年10月,法國能源巨頭道達爾公司也與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簽署了長期購銷合同補充協議將由原來的100萬噸增加至150萬噸,合同期由15年延長至20年。

在供給端,我們預計 2019 年國產氣將持續小幅增長,中亞管道氣冬季接近滿 產,進口 LNG 氣量佔比持續擴大,接收站負荷率繼續提升,2019 年底中俄東 線將初步通氣。在儲運端,國家管道公司或將成立,有望推動中游設施公平開 放,帶來更靈活充分的供給,並部分縮減上游公司每年冬季由於區域間供需失 衡獲得的超額套利空間。整體而言我們認為2019年冬季的供暖季仍將由於LNG 接收站接收能力限制而產生一定的供需缺口,但大面積“氣荒”的概率將非常 有限。 國產氣的增供措施-新井開發與老井增產

國產氣的增供可分為存量氣井和新氣井,存量氣井挖潛見效快、增量偏少;新 氣井投產週期長、增量更大。 存量老氣井的增供措施主要是通過技術手段挖潛,主要手段包括修復利用、排 水採氣、問題井改造、精細化管理、側鑽等。由於氣井是現成的,老氣井挖潛 往往見效更快,在供需緊張時段可以相對較快地實現增供,但其增產幅度相對 有限。 新氣井的增供措施主要是通過加大資本開支,投運新氣井增加產氣,這一過程 往往存在較長的週期,如在某個區塊從零開始,往往從資本開支到產氣需要 1-1.5 年。因此如果冬季發現供需緊張,打新氣井的時效性非常有限。但是新井 投產帶來的氣量增量往往更大 進口管道氣的增供措施-維護協調土庫曼斯坦國家康采恩氣量

我國進口管道氣當前主要包括中亞氣和緬氣兩個氣源,其中中亞氣佔據絕對多 數。2017 年我國進口管道氣 420 億方,其中中亞天然氣管道 2017 年向國內輸 氣 387.38 億立方米,同比增長 13.37%,緬甸氣輸氣量 41 億方(不同部門披 露數據口徑存在差異)。可見中亞天然氣輸氣量佔全部進口管道氣的 90%以上。 從兩個方向的進口氣源的輸氣方向來看,中亞氣也是進口管道氣當中戰略意義 更大的氣源。中亞進口管道氣自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入境後,進入西二線和西三 線輸往全國各負荷中心。緬甸進口管道氣自雲南瑞麗入境後,主要在西南地區 消納。2017 年入境的 41 億方緬氣中,貴州、廣西各消耗 10 億立方米左右,雲 南消耗 4.5 億立方米天然氣,剩餘的氣量一部分進入川渝管網輸氣,另一部分 通過中貴線由貴州通往寧夏中衛,進入西二線體系向全國輸氣。 在中亞氣的氣源結構當中,土庫曼斯坦又佔據絕對優勢。2017 年中亞氣總進口量 387.38 億方,其中土庫曼斯坦進口 338.26 億方,佔中亞進口氣的 87.32%, 佔全部進口氣的 80.54%。

我國各月進口管道氣來源結構-按國別-百萬噸

【圖文】2019年中國天然氣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進口 LNG 的增供措施-新建 LNG 接收站、提升週轉率 如前文所述,我國的進口 LNG 環節是短期上產最快的氣源,其主要原因是不需 要自行進行資本開支,國際 LNG 供給相對充裕。在供給充分的前提下,進口 LNG 增供的主要瓶頸在於我國接收站的接收能力。

我國曆年各月進口 LNG 來源結構-按國別-百萬噸

【圖文】2019年中國天然氣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