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黄皓是如何一步步权倾朝野的,诸葛亮为什么不除掉他以绝后患?

小刀文史


黄皓是蜀国后期的大宦官。自董允死后走上宦官干政的道路,陈祗死后更是一人独大,从黄门令飞升至中常侍、奉车都尉,祸乱朝政,甚至是蜀汉大将军姜维都被其排挤至沓中屯田。在蜀国投降以后,司马昭以祸国殃民的罪名将其凌迟处死。



黄门小吏

“丞相亮将北征,往汉中,虑后主富于春秋,朱紫难别,以允秉心公亮,欲任以宫省之事。”——《三国志》

章武三年,刘备去世,十七岁的刘禅即位,虽有托孤重臣诸葛亮和李严辅佐,但诸葛亮开府治事于朝外,又忙于解决南中问题,并没有像演义里那样对刘禅谆谆教导,李严又是兼任着永安的军政长官,也是忙于政务,这两重臣根本也就顾不上刘禅,诸葛亮也只有托董允和费祎留在刘禅旁边经常提醒为君之道。


刘禅在十七八岁的年龄,又不关心国家大事,话说就算关心,丞相都开府于外了,也没有文武官员上朝来给他汇报工作,要说刘禅不理朝政,诸葛亮也是有责任的。而此时的宦官黄皓又很善常为刘禅找乐子,这就造成了刘禅宠信于他,越是宠信,黄皓就越是阿谀献媚,变着法的给刘禅找乐子。



但董允还是很正直的(丞相交代了,怼就完了),对于宦官的这种扰乱君王意志的行为是绝不容忍的,不仅常责备黄皓,连刘禅的面子也不给,什么难听话都敢说,就连刘禅想多钠几个妾都会插嘴反驳道“古者天子后妃之数不过十二,今嫔嫱已具,不宜增益”,如果不是诸葛亮这个大后台,估计董允也不敢这样插手皇帝的家事吧。董允是被诸葛亮任命的侍中、虎贲中郎将,掌管着宿卫亲兵,黄皓就是再有胆量,也不敢与董允作对,虽然董允在世时,黄皓官不过黄门丞。但这种对董允的惧怕与刘禅对董允的厌恶又那么的不谋而合,这也为董允去世后,黄皓的飞黄腾达埋下了伏笔。

把持朝政

“祗上承主指,下接阉竖,深见信爱,权重于维。”——《三国志》

延熙九年,董允去世,陈祗接替董允为侍中。陈祗不仅不像董允一样打压和排斥黄皓,反而与其互为表里,黄皓凭借之前与刘禅的献媚邀宠打下的基础,加上陈祗的青睐,开始干预蜀汉朝政,此处的陈祗可也是有背景的人物,其舅舅是许靖的长兄,按照史书记载,陈祗的权力甚至是超过姜维的,有这样的后台,黄皓的腰杆当然也会越来越硬。


景耀元年,陈祗病逝,黄皓迎来了独揽大权的机会,从黄门令一路做到成为中常侍、奉车都尉。凭借着刘禅对其的信任,把持朝政。并为自己扫清政敌,先是向刘禅进谗言离间刘永,刘永落得不能朝见天子的下场;蜀汉名将罗宪因不愿意亲附于他,便被贬为巴东太守。这样的皇亲国戚和名将都被惩治,百官也就更忌惮黄皓,从而争相依附,黄皓的势力也就越来越大。



景耀二年,樊建被任尚书令,但一道总领朝政的董厥、诸葛瞻这两位重臣亦与黄皓为伍。在黄皓的关系网盘根错节于朝堂之上时,樊建即使常常指正黄皓的错误,诸葛瞻、董厥都加以庇护而不了了之。



景耀五年,在外领兵的姜维看不惯黄皓的专权擅政,于是上书刘禅处死黄皓,刘禅当然不会同意,反而包庇黄皓为尽职尽责。姜维至此也明白了黄皓的势力已无人能撼动,因此为了避免遭到黄皓报复,请求去往沓中屯田。

景耀六年,姜维打探到钟会军情,立即请求刘禅调派军队做好布防,但黄皓以鬼神巫术算出钟会不会伐蜀,刘禅也就未做部署。这也是蜀汉迅速被魏国大军逼降的一个原因。



诸葛亮时期因忙于政务军务,于是挑选董允为内侍总管,是信任其正直果敢的为人,当然也确实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时任黄门令的黄皓并未犯下大罪,又官职卑微,当然也就引不起诸葛亮的重视,而黄皓这种宦官专权的危机在东汉末年都已经展现了强大的威力,却未引起蜀汉政权的重视,不是臣不察,而是君不明。


棍哥观史


黄皓,三国时期蜀国的宦官,他的官职从黄门丞升到了中常侍,再到奉车都尉,可谓是一升再升,之后总揽朝政,蛊惑刘禅,甚至排挤姜维,导致姜维屯兵,为何刘禅身边有这样一个奸臣,诸葛亮却不知晓,要知道诸葛亮经常叮嘱阿斗“亲贤臣远小人”。

黄皓官职的升迁首先要分两个阶段,以公元246年为分界线

一:诸葛亮在时不露声色,董允在时止步不前

黄皓的出生年月不详,但是可以知道的是他死于公元263年,也就是说,黄皓在公元246年之前一直都是个小罗罗,只是刘禅身边的一个小太监,官位也只是黄门丞,并没有参与政事的权限。这主要得益于两个人的震慑,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是董允,诸葛亮于公元234年病逝五丈原。

公元223年,刘禅在成都继位,时年17岁,此时的黄皓也开始跟随刘禅,但是诸葛亮担任蜀国丞相时,刘禅也并没有什么权力,诸葛亮总览大权,所有决策都由自己决定,因此黄皓自然也捞不到什么权利,再加上诸葛亮的震慑,黄皓也不敢露出野心。

直到234年,诸葛亮去世,此时的黄皓跟随刘禅也有十多年,刘禅也非常宠信他,但是黄皓却还是个黄门丞,官职并未上升,这主要得益于另一个人,也就是董允,蜀汉杰出重臣,董允深知黄皓的为人,因此每当黄皓阿谀奉承,处心积虑向上爬时,董允都会正颜厉色的匡谏刘禅,让他远离黄皓,同时责备黄皓,黄皓因为惧怕董允,始终不敢越雷池半步,然而公元246年,董允去世,陈袛接任其官职。

陈袛黄皓互为表里,黄皓官职一升再升

陈袛也是刘禅的宠臣,官至尚书令,镇军将军,权力最大时超过了姜维,虽说假意与黄皓交好,但正因如此,黄皓才有了干预政事的机会,尤其是在公元258年,陈袛去世之后,黄皓便开始把持朝政,因其祸国殃民,刘禅的弟弟刘永经常谏言,让刘禅远离小人奸臣,然而黄皓仗着得宠,开始离间刘禅刘永,导致刘永十几年都未曾见到刘禅一面。

当时也有很多蜀汉官员看不惯黄皓飞扬跋扈,但是都被黄皓给解决,以至于蜀汉官员惧怕他的势力,开始包庇黄皓,公元262年,姜维终于忍不住,黄皓干预朝政已经达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姜维上书刘禅将其处死,但是刘禅却说“他只是个小人物,回头让他给你道个歉吧”,就这样此事不了了之,姜维见此情形,知道黄皓在朝中势力不一般,为了避其锋芒,请求到沓中屯田,不敢回成都。

《三国演义》黄皓被司马昭凌迟处死

其实在正史中,黄皓的结局并没有说明,而是在演义中增加,黄皓整日陪刘禅吃喝玩乐,以至于邓艾攻进蜀地,刘禅却还没有丝毫防备,邓艾听闻黄皓奸诈阴险,要将其斩首,然而却被黄皓用重金贿赂,所谓躲得过初一躲不了十五,蜀国灭亡后,黄皓最终还是被司马昭给凌迟处死。

综上可以看出,诸葛亮在位时,黄皓根本没有崭露头角,只是刘禅身边的一个小跟班,诸葛亮并没有注意到他,诸葛亮也没有演义中说的那么传神,还能预知黄皓干预朝政、祸国殃民,也不会预知魏延脑后有反骨,换句话说,除非黄皓在诸葛亮总览大权时出来蛊惑刘禅,恐怕早就被诸葛亮斩了。


羽评郡主


诸葛亮为什么不除掉黄皓以绝后患?其实原因很简单

因为其时的黄皓还不是什么显赫的人物,在宫中没有太大的影响力;或者是虽然在宫中有一定的地位,可是无奈诸葛亮太强势,刘禅的话都没有什么分量,何况是黄皓呢?所以此时的黄皓压根没有什么用,诸葛亮自然没有杀心

黄皓的发家史——董允

黄皓的出生年月不详,可是可以知道的是他死于公元263年,可是黄皓在公元246年之前一向都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宦官,只是刘禅身边的一个小太监,官位也只是黄门丞,并没有参与政事的权限。这首要得益于两个人的震慑,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是董允,这两人死后,黄皓自然没有什么顾虑了。

黄皓的贵人——陈袛

陈袛也是刘禅的宠臣,官至尚书令,镇军将军,权力最大时超过了姜维,虽说假意与黄皓交好,但正因如此,黄皓才有了干预政事的机会,尤其是在公元258年,陈袛去世之后,黄皓便开始操纵朝政


静夜思归去


宦官乱政的前提条件是皇权强化,如果黄皓背后没有刘禅撑腰,他是没法在蜀汉后期一手遮天的。而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蜀汉朝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刘禅只负责礼仪性质的事务,皇权完全被相权碾压,所以黄皓根本没有机会染指朝政,诸葛亮也没有必要除掉他。

那么黄皓是如何一步步权倾朝野的?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理解为刘禅的皇权是如何一步步强化的。

一、诸葛亮时期,刘禅基本上和吉祥物一样,终日无事可做。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劝刘禅不要“亲小人,远贤臣”,并在朝中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做为刘禅的近臣,还安排向宠作为禁卫军统帅,基本上把刘禅看守的严严实实的。而这时刘禅唯一能说说知心话的就是身边的太监,所以黄皓很有可能在这时得宠。但此时刘禅没有权利,黄皓也掀不起波澜。

二、诸葛亮死后,刘禅着手强化皇权,制衡朝政。他首先废除了诸葛亮担任的丞相和益州牧职位,让诸葛亮的接班人蒋琬、费祎担任大将军和益州刺史。蒋琬和费祎的实权虽然不如诸葛亮,但也是当时最大的权臣,可见他还是没敢彻底打破诸葛亮留下的政治格局。即便如此,刘禅说话的分量还是比以前大了许多。

这时,黄皓依托刘禅开始显山露水,但董允非常讨厌宦官,黄皓被董允压制,他的官位不过黄门丞。董允死后,他的继任者陈祇并不讨厌宦官,而陈祇为了加官进爵反而和黄皓互为表里,因此陈祇深受刘禅的宠信,而黄皓也开始干预政事。

三、费祎死后,刘禅进一步强化皇权。他任命姜维为大将军掌握军权,提拔陈祇为尚书令、镇军将军,掌握内政。这样一来,刘禅就达成了文武相制的局面,使权力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由于姜维经常领兵在外,在朝中没有人脉关系,官位较低的陈祇却因为经常在刘禅身边露脸,他的权力反而超过了姜维。这样黄皓就一面靠着刘禅的宠信,一面靠着和陈祇的关系,权势大涨,但还是受到陈祇的压制。

四、258年陈祇死后,黄皓在朝中就没啥可忌惮的了,他的官职一下子从黄门令升为中常侍、奉车都尉。他凭借刘禅的宠信,在朝中结党营私,排挤政敌,权倾朝野。那么此时他的实力有多可怕呢?举三个例子:

1、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担任卫将军、平尚书事,按理说是当时最高行政长官。虽然诸葛瞻看不惯黄皓的所作所为,但他都不敢动黄皓半根手指头。

2、黄皓操控了内政,但还想操控军权,所以他把矛头指向了姜维。262年姜维北伐失败后,黄皓在朝中掀起弹劾姜维穷兵黩武的舆论,甚至想用亲信右将军阎宇为大将军来代替姜维,诸葛瞻都帮着黄皓说话。

而姜维则向刘禅上疏,要求处死黄皓。没想到刘禅却劝姜维不要和一个宦官过不去,让黄皓给姜维赔礼道歉就可以了。姜维这时才真正认识到黄皓在朝中的实力有多大,他虽然是蜀汉大将军,却根本拿他没办法。

3、263年姜维上疏刘禅,希望加强防务以备曹魏攻击,这份上疏被黄皓截了下来。黄皓请巫师跳了一段大神,然后对刘禅说,巫师说了曹魏不会出兵,请陛下不用担心。刘禅还就真信了,把姜维的上疏抛在脑后。

可没过多久曹魏发兵,短短三个月时间蜀汉就灭亡了。邓艾进入成都后,把黄皓关了起来,想把他处死。但黄皓却用钱财买通了邓艾左右,竟然免于一死。后来还是司马昭认为黄皓祸国殃民,才下令把他凌迟处死的。

综上,黄皓的乱政是和刘禅的皇权强化分不开的,而刘禅的平庸又给了黄皓乱政的机会。诸葛亮在世的时候,刘禅没啥权力,黄皓更没啥威胁,所以诸葛亮没有处死他的必要。


石头说历史


公元223年,时年17岁刘禅在成都继位,此时的黄皓身为刘禅近侍。

刘备临终托孤,让刘禅拜诸葛亮为相父,并对赵云说:希望赵云以子侄相待。刘禅是他们看着长大的,自然蜀汉的军政的大权被他们牢牢掌控,蜀汉朝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刘禅就象个吉祥物,无权可言,因此黄皓更不值一提,当时刘禅身边多为董允、费祎、罗宪等人,这些人都忠正不阿,一身正气。因此,此时的黄皓掀不起任何风浪。

234年葛亮去世,已跟随刘禅十多年的黄皓,还仅仅是个黄门丞(黄门丞只统管宦官,不参与朝政)。

刘禅的老师董允接任丞相,每当黄皓阿谀奉承,处心积虑向上爬时,董允都会正颜厉色的匡谏刘禅,让他远离黄皓,同时责备黄皓,黄皓因为惧怕董允,始终不敢越雷池半步,董允曾多次上书刘禅杀黄皓,但都没成功。

公元246年,董允去世,陈祗接任丞相,陈祗是个反复小人,他既讨好刘禅及黄皓,又讨好姜维,是个典型的墙头草。至此,黄皓借助陈袛的帮助,登上蜀汉的政治舞台。

公元258年,陈祗病死,蒋琬、费祎也都已离世,当时樊建、董厥和诸葛瞻共领尚书台,董厥和诸葛瞻认为姜维连年征伐,毫无建树,应该休兵停战,转向防守,与黄皓政治主张一致,尚书台三人势同水火,相互不容。

此时刘禅也不是当初的儿皇帝了,总要喘口长气了,凭借刘禅的宠信,黄皓一下子从黄门令升为中常侍、奉车都尉。在朝中结党营私,排挤政敌,权倾朝野,许多大臣被逼纷纷投靠黄皓。

刘禅之弟刘永看不起黄皓,经常在刘禅面前进言说黄皓误国,于是黄皓便陷害刘永,离间刘永和刘禅的关系,致使刘永十多年不能面见刘禅。

公元262年,黄皓干预朝政已肆无忌惮,忍无可忍的姜维上书刘禅将其处死,但是刘禅却说“他只是个小人物,回头让他给你道个歉吧”,就这样此事不了了之,而姜维惧怕黄皓让阎宇替代自己,于是以在沓中种麦屯兵为由滞留陇西,以求保全兵权和性命。

263年魏国司马昭派钟会治兵关中,姜维上疏刘禅,提醒刘禅早做戒备,这份上疏被黄皓截下,进言说魏兵绝对不会进兵,刘禅把姜维的上疏抛在脑后。

后司马昭任命钟会为伐蜀大将军,兵分三路伐蜀,成功的击溃蜀军,迫降了成都。刘禅迫于形势投降,邓艾欲将黄皓处死。但黄皓却用黄金买通了邓艾左右,竟然免于一死。后司马昭认为黄皓祸国殃民,下令把他凌迟处死。


美丽青春您真痘


黄皓权倾朝野是在诸葛亮死后,蜀汉灭亡的前期。诸葛亮执政时期黄皓并没有专权。诸葛亮时期黄皓非常老实。

刘备临终托孤的时候,把权力大棒移交给了诸葛亮,让刘禅拜诸葛亮为相父,并且叫来赵云,对赵云说:希望赵云以子侄相待。

在此之前,刘备给刘禅立了一个皇后:张飞的女儿。此时新生代的将领张苞、关兴也是能力极强。尤其是张苞,身份极高。

这些人都是看着刘禅或者和刘禅一起长大的。掌控这蜀汉的军事政治的大权,不要说黄皓,就是刘禅自己也难动这些人。在刘备临终安置的权力架构中,刘禅只是一个甩手皇帝,诸葛亮能治国能决断,征战沙场有赵云邓芝王平关兴张苞。

这些人具有极高的权力地位,是刘禅不能动的,也是刘禅不敢动的。黄皓在诸葛亮活着时十分老实,否则分分钟被诸葛亮给剁了。

其次就是张苞关兴,尤其是张苞,政治地位极高,即根正苗红又能力很强,可惜死的太早了。这也是诸葛亮痛哭的一个原因,朝中后继无人。如果张苞不死,黄皓乱政,即使刘禅不杀,张苞也会提刀剁了黄皓。

还有个人,刘禅的老师董允,被诸葛亮派去监督刘禅,用来指正刘禅的过错,而当时的黄皓只要出一点坏主意,就会被董允给怼回去。诸葛亮死后就是他来治黄皓,但是他没有诸葛亮那么大的权力,虽然董允多次上书刘禅杀黄皓,都没成功。董允死了,没人能够制黄皓了,费祎又被刺杀,朝中的人再也没有了诸葛亮一代人的政治地位了,所以黄皓专权除了刘禅外无人能治。

很可惜,蜀汉的根正苗红的新生代将领死太早了。留下的诸葛瞻虽然凭借诸葛亮地位较高,可惜他出生太晚,根本震慑不了刘禅,另外他的才能也相对平庸,所以刘禅亲小人的性格就无人能矫正了。


嘟嘟读读


有道是“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蜀汉后期便出了一个这样的“妖孽”,此人便是黄皓。当年后主刘禅昏庸,深得刘禅宠幸的宦官黄皓逐步开始独揽大权,排挤姜维,舞权弄术,任人唯亲,架空刘禅,就连邓艾偷渡阴平这种重要的事也敢扣留不报,最后直接导致了蜀汉灭亡。那么黄皓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权倾朝野的呢?诸葛亮当年又为何不杀之以除后患呢?

诸葛不死,黄皓不出

223年,刘禅即位后,黄皓就一直是刘禅的近侍,一直陪伴刘禅左右。诸葛亮在世时,黄皓只是个小太监,并没有什么权利,朝中大权都在诸葛亮手里,刘禅也不管事,就连托孤重臣李严也能轻易被诸葛亮搬倒,此时宦官黄皓对于朝政并没有发言权。不过诸葛亮也能隐约感觉到刘禅身边有小人进谏谗言,也经常劝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故黄皓在当时为非作歹的机会不多。

初露锋芒,谨言慎行

诸葛亮死后,董允接替诸葛亮担任了丞相一职,此时刘禅逐渐开始宠信黄皓了,黄皓也是阿谀谄媚,开始有接触权利的苗头。不过董允总是训斥黄皓,黄皓忌惮于董允的威严,不敢有大的行动,至董允死,职位不过黄门丞,黄门丞只统管宦官,不参与朝政。据《三国志》记载:

“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於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

故董允尚在时,黄皓虽已不是当年的小太监了,但也不敢造次,直到董允死后,黄皓终于感慨,可以出人头地了!

狼狈为奸,祸乱朝纲

延熙九年(246年),董允逝世,陈袛接替董允成为了丞相,不过陈袛这人相比董允则是相差甚远,是个反复小人。这便让黄皓就有了可乘之机,两人狼狈为奸,黄皓借助陈袛的帮助,逐渐开始参与到了重要朝政的处理。

结党营私,权倾朝野

公元258年,陈祗病死了,这时候蒋琬费祎也都不在了,蜀汉的军权基本在姜维手中,而政权虽名义上是由樊建、董厥、诸葛瞻三人掌握,但是实际上是黄皓只手遮天。刘禅对黄皓言听计从,黄皓被任命为中常侍,奉车督尉。至此黄皓左右了朝纲,诸葛瞻和董厥都依附他,足以见得他势力之大。

黄皓权倾朝野,最终导致刘备辛苦打下的江山拱手送人,那么诸葛亮在世时为何不除掉他呢?之前已经提到了,诸葛亮在世时,黄皓并没有实权,只是个小太监。诸葛亮为丞相时,蜀国大小事务都由诸葛亮处理,诸葛亮很痛很小人。黄皓唯唯诺诺,为人处事不敢出半点差错,刘禅也非常信任诸葛亮,对他更是言听计从。黄皓不敢表露半点心迹,否则必遭诸葛亮斩杀。黄皓当时真的很微不足道,对于蜀汉江山不可能构成影响或危害。

其次诸葛亮一向推崇依法治国,建立严苛的法律体系,黄皓当时并没有触犯法律法规,诸葛亮并没有理由处置黄皓,即使诸葛亮感觉黄皓不怎么正派,也要做到执法公平。黄皓也不笨,他不能暴露自己的野心,让自己被杀。黄皓暂露头脚是陈袛当丞相的时候,那时诸葛亮已经死了二十年左右了,因此诸葛亮没有机会杀掉黄皓。

“品历史人文,悟真理人生。”专注历史文化的探索,我是灵魂的感触!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哦!


灵魂的感触


蜀汉后期政局异常复杂,处在权利风暴中心的有两个人,一个是黄皓,一个是姜维。黄皓把持了后方的朝政,姜维把持了前方的军权,所有大臣围绕两人分成两派。姜维是主攻派,黄皓是主守派。而黄皓只是一个宦官,他又是如何一步步权倾朝野呢?诸葛亮当初为什么不除掉他呢?

首先说诸葛亮对黄皓的态度,黄皓是刘禅的近侍,而刘禅继位时年仅十七岁,正是贪玩的年龄,所以黄皓对他来说就是个玩伴。黄皓是个宦官,能教刘禅的只是一些走马追兔的游戏而已,诸葛亮怕刘禅贪玩耽误上进,总是提醒刘禅要将注意力放到国事上,而对于黄皓,诸葛亮派董允去监视他,防止他有进一步的想法。

当时刘禅身边能人颇多,董允与费祎为黄门侍郎,而黄门侍郎是天子近臣,掌握中枢机要。罗宪为太子舍人,负责教导太子一些军务。这些人都忠正不阿,惟有黄皓显得有些小人气,因此,此时的黄皓掀不起任何风浪。

诸葛亮死后,尚书台历任蒋琬、费祎、董允。而随着刘禅年龄越来越大,对黄皓越来越偏爱。黄皓开始有接触权利的苗头。这时董允总是时时的训斥黄皓,黄皓忌惮于董允的威严,不敢有大的行动,至董允死,职位不过黄门丞,黄门丞只统管宦官,不参与朝政。

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於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

董允死后,陈祗接管尚书台,而陈祗的出现对黄皓来说是个转机,为什么这样说呢?陈祗谄媚,是个两面派,他既讨好刘禅及黄皓,又讨好姜维,是个典型的墙头草。于是朝中出现了这样的局面,陈祗一面激烈的支持姜维北伐,又暗地里支持黄皓参政,至此,黄皓登上蜀汉的政治舞台。

陈祗死后,黄皓加速了专权的步伐,他由黄门丞升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成为掌握中枢机要的宦官。当时的许多大臣看到黄皓权势滔天,于是纷纷投靠他。那么黄皓厉害到什么程度呢?

刘禅之弟刘永看不起黄皓,经常在刘禅面前进言说黄皓误国,于是黄皓便陷害刘永,诋毁刘永的名声,离间刘永和刘禅的关系,致使刘永十多年不能面见刘禅。

当年的太子舍人罗宪也不愿意投靠黄皓,于是黄皓贬罗宪为巴东太守,让他充当大将军阎宇的副将,而阎宇早就投靠了黄皓,这让罗宪恶心不已。

当时主持尚书台的有三个人,樊建、董厥和诸葛瞻,攀建为尚书令,诸葛瞻为卫国将军,董厥为辅国将军,共领尚书台。他们三个也有分歧,樊建不愿意党附黄皓,而董厥和诸葛瞻有党附黄皓的意思。诸葛瞻和董厥都是正直之人,为什么要党附黄皓呢?

说起来,都是因为政治态度一样而已。当时姜维坚定的北伐,而黄皓则建议防守,两人势同水火,相互不容。而董厥和诸葛瞻也认为姜维连年征伐,毫无建树,应该休兵停战,转向防守,这样才是上策。于是基于和黄皓的想法一样,两人党附了黄皓。董厥和诸葛瞻还给刘禅写奏折,建议刘禅罢免姜维的大将军之职,收回兵权,改任姜维为益州刺史。

瞻、厥等以维好战无功,国内疲弊,宜表后主,召还为益州刺史,夺其兵权。

后方朝中几乎一致抵制北伐的声音让姜维惶恐不已,于是姜维给刘禅写信,说黄皓谄媚误国,应该马上斩首示众。那么刘禅知道黄皓是什么人吗?他当然知道,但是黄皓是他从小一起玩到大的伙伴,在情感上他更倾向于黄皓无害。

于是刘禅给姜维回信,说黄皓只是一个小人,不用太在意。而姜维惧怕黄皓让阎宇替代自己,于是以在沓中种麦屯兵为由滞留陇西,以求保全兵权和性命。这时魏国司马昭派钟会治兵关中,有入侵汉中的迹象。姜维写信给刘禅,提醒刘禅早做戒备。而黄皓则进言说魏兵绝对不会进兵,放心吧。

刘禅选择相信了黄皓,大错至此犯下,后司马昭任命钟会为伐蜀大将军,兵分三路伐蜀,成功的击溃蜀军,迫降了成都。刘禅迫于形势投降,后司马昭认为黄皓祸国殃民,于是将他凌迟处死。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黄皓专权始于陈祗理政,在此之前由于董允的压制,黄皓只是一个宦官首领而已(黄门令)。陈祗死后,黄皓成为中常侍,掌管中枢机要,左右了朝纲,连当时执掌尚书台的诸葛瞻和董厥都党附了他,可见其权利之大。后黄皓误国,致使刘禅对曹魏伐蜀毫无准备,在蜀国灭亡后自己也被凌迟处死,他的结局可谓是大快人心!


每日趣评




黄皓如何把持朝政的?诸葛亮为何没有杀黄皓?

黄皓是蜀汉的宦官,精明能干,善于谄媚,深的刘禅宠幸。历任黄门令、中常侍、奉车督尉,蜀汉后期刘禅昏庸,骄奢淫逸,听信黄皓谗言,朝政颓废,黄皓开始独揽大权,并且极力排挤北伐前线的姜维,姜维不得已以屯田养兵为借口,暂避黄皓。后来黄皓舞权弄术,架空刘禅,任人唯亲,就连邓艾偷渡也隐瞒朝堂,致使蜀汉灭亡。刘备诸葛亮历经千难万险打下的江山,尽毁于黄皓之手,黄皓究竟是如何权倾朝野的,诸葛亮又为何不杀之以除后患,笔者以下做简要分析。



首先分析黄皓如何权倾朝野。

其一彰武三年(223年),刘禅继位,宦官黄皓一直陪伴左右,阿谀奉承,甜言蜜语,处心积虑往上爬。诸葛亮在时,黄皓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太监,并没有什么权利,大权尽在诸葛亮之手,刘禅也要看诸葛亮的颜色,就连李严也轻易被诸葛亮搬倒,宦官黄皓此时唯唯诺诺,对于朝政没有发言权,诸葛亮也隐约感觉到刘禅身边有小人进谏谗言,也经常劝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加上诸葛亮对于宦官严加限制,因此黄皓没有机会为非作歹。



其二诸葛亮逝世后,董允担任丞相的职务,董允对于宦官也非常抵制,但刘禅此时逐渐宠信黄皓,黄皓也是阿谀谄媚,积极奉迎,处心积虑的想要往上爬,董允也经常听到黄皓进谏谗言,于是董允就经常正颜厉色的劝刘禅,亲贤远佞,不要忘了诸葛亮的叮嘱,经常给刘禅讲述贤明之君治国理念,并且多次责备警告黄皓不要多行不义。黄皓因害怕董允,因此董允在时,黄皓不敢胡作非为。



其三延熙九年(246年),董允逝世,陈袛接替董允为丞相,陈袛经常与黄皓相互依靠、狼狈为奸,与黄皓互为表里,这样黄皓就有了可乘之机,逐渐开始参与朝政。景耀元年,陈袛病逝,黄皓被任命为中常侍,、奉车督尉。逐步独揽朝政,“指点江山”。刘禅的弟弟刘永对黄皓深恶痛绝,非常看不惯黄皓把持朝政,经常劝谏刘禅杀掉黄皓,黄皓得到刘禅的宠幸后,经常找借口陷害刘永,刘禅逐渐疏远刘永,以至于刘永十几年都没有见到刘禅。



黄皓后来权倾朝野,终日陪伴刘禅左右,众多大臣都要依靠黄皓,景耀二年(259年),樊建任尚书令,姜维又经常在外打仗,诸葛瞻父子对黄皓也是不管不问,于是黄皓更加肆无忌惮的玩弄权柄,众人都没有及时纠正刘禅的错误。景耀五年,姜维因痛恨黄皓干涉朝政,劝说刘禅将其处死,刘禅说黄皓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不必在意,只是让黄皓向姜维谢罪。姜维因见到黄皓在朝中位高权重,于是请求到沓中屯田不敢回成都。



后来姜维听说钟会在汉中操练军队,请求刘禅调兵遣将,但黄皓劝阻刘禅,并且说魏军没有那个胆量,朝中的大臣们都被隐瞒,直到邓艾偷渡阴平,兵临城下。邓艾将黄皓收押,准备处斩,但黄皓又积极贿赂邓艾身边的人,免于一死。后来司马昭入蜀后,因黄皓祸国殃民,将黄皓凌迟处死!蜀国的大好和山就这样被黄皓糟蹋,你是如何看待黄皓之死?史料中曾这样记载:

蜀中常侍、奉车都尉。后主渐长,日益宠皓,景耀元年,皓始专政。甘陵王永憎宦人黄皓,皓既信任用事,谮构永于后主,后主稍疏外永,至不得朝见者十馀年。姜维常征伐在外,皓窃弄机柄,咸共将护,无能匡矫,然樊建特不与皓和好往来。皓便辟佞慧,欲自容入。董允常上则正色匡主,下则数责於皓。皓畏允,不敢为非。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陈祗代允为侍中,与皓互相表里,皓始预政事。祗死后,皓从黄门令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操弄威柄,终至覆国。蜀人无不追思允。后众多附皓,而罗宪独不与同,皓恚,左迁巴东太守。维恶黄皓恣擅,启后主欲杀之,后主不从。



其次分析诸葛亮为何不杀黄皓

其一诸葛亮在世黄皓并没有实权,只是个本本分分的太监。诸葛亮为丞相时,黄皓只是刘禅身边的小太监,蜀国大小事务都由诸葛亮处理,最主要的是,诸葛亮最恨奸邪臣子,就连托孤大臣李严也被贬为庶民。诸葛亮在时,黄皓唯唯诺诺,为人处事并敢出半点差错,刘禅也非常忌惮诸葛亮,对他更是言听计从。因此黄皓只要敢表露半点心迹,必遭诸葛亮斩杀,因此诸葛亮并没有找到杀黄皓的借口,最重要的是黄皓当时真的很微不足道,对于蜀汉江山不可能构成影响或危害。



其次诸葛亮一向推崇依法治国,并且在蜀国建立严苛的法律体系,黄皓当时并没有触犯法律法规,诸葛亮并没有理由处置黄皓,即使诸葛亮感觉黄皓不怎么正派,也要做到执法公平,黄皓也是个聪明人,不会暴露什么秘密,让自己被杀,黄皓开始受宠幸、暂露头脚是陈袛人丞相的时候,那时诸葛亮已经死了二十年左右了,因此诸葛亮没有机会杀掉黄皓。

黄皓舞权弄术,祸害国家,最终也是被凌迟处死,为后人唾骂遗臭万年,这也算是恶人有恶报了,你是如何看待黄皓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三国逐鹿


各朝各代,宦官专权频频发生,这也是很多朝代走向衰败的重要因素。东汉末年,便有十常侍把持朝政,导致天下大乱。紧接着到了刘禅时期,又出现了宦官黄皓当政,慢慢摧毁了刘备辛苦建立的蜀汉。

黄皓一笑很倾城

黄皓专权记之一:好好服侍刘禅,野心渐渐膨胀。

刘备生刘禅比较晚,对刘禅的培养可没有落下,给刘禅配了强大的导师阵容,包括诸葛亮、伊籍、董允、霍弋、来敏等等,但这些人和刘禅相处的时间,肯定比不过宦官黄皓,他毕竟是一天到晚服侍刘禅的“男人”。

想来黄皓对幼年刘禅的“言传身教”也不少,不然刘禅不会和黄皓这么亲密。公元223年,刘禅正式登基,年龄是17岁,基本有点懂事了,而黄皓伺候了他那么久,终于可以缓口气了,心想是时候为自己谋点私利了。

刘禅、黄皓相亲相爱

黄皓专权记之二:初步弄权遭遇董允怒怼,诸葛亮时期还是收敛为妙。

借着刘禅对自己的宠爱,黄皓尝试往上爬,想要加官晋爵,但在诸葛亮时期,蜀汉的能人志士还挺多的,刘禅的老师董允便是诸葛亮专门派去匡正刘禅行为的忠臣。

董允仿佛是黄皓的克星,由于董允管得严厉,刘禅的后宫得不到过分充实,刘禅的玩乐生活也不得不减少,黄皓每回有个馊主意,董允就把他怼回去。因此,董允在世一日,黄皓害怕他,官位不过只是黄门丞。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诸葛亮执政时期,为什么不把黄皓除掉以绝后患呢?

猜测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那时候黄皓的行为还比较收敛,达不到影响朝政的程度,对于一个普通的宦官诸葛亮干嘛要针对呢?其二,诸葛亮对董允的信任,董允为人刚正,定能衷心劝谏刘禅。诸葛亮死后,董允还在的呀。

董允

黄皓专权记之三:克星董允一去世,开始把持朝政了。

公元246年,侍中董允去世了,由陈祗继任,来担起“匡正”刘禅的任务,可陈祗并不是刘禅的老师,和刘禅的感情并不深,朝中资历尚浅,自然不是宦官黄皓的对手,他只好和黄皓互为表里,不制止他胡作非为。

这么一来,阴险的黄皓就得逞了,他把持着朝政,渐渐开启专权模式。

黄皓形象

黄皓专权记之四:蜀汉朝堂百官间,打听打听谁是爹。

公元258年,陈祗病死了,这时候“朝中大佬”蒋琬费祎也都不在了,蜀汉的军权基本在姜维手中,姜维时常在外,政权名义上是由樊建、董厥、诸葛瞻三人掌握,实际上是黄皓只手遮天。刘禅对黄皓言听计从,这三人完全斗不过黄皓。

如何得知这时期黄皓已经只手遮天了呢?

其一,刘禅的弟弟刘永十分痛恨黄皓,黄皓为排除异己,常常在刘禅耳边说刘永的坏话,刘禅果然疏远了刘永,以致刘永几年不去朝见哥哥。

其二,朝中群臣大都依着黄皓,有个叫罗宪的偏偏不服,罗宪是个正直的良将,之后他一人独守永安,为司马家保住领地,东吴想趁机捞点便宜都没有捞着。黄皓将他贬到巴东郡,做了个副手,埋没了罗宪这个人才。

其三,姜维见朝中“乌烟瘴气”,也曾劝过刘禅除掉黄皓,但刘禅根本不理睬,姜维害怕黄皓报复,就远在沓中屯田,不敢回到朝中。

其四,就连钟会邓艾在准备攻打蜀汉的时候,黄皓还在那里迷惑刘禅说:陛下,我找巫师算过,敌人最终不会过来,我们是安全的。刘禅乐呵呵地信了。

这四点足见黄皓才是蜀汉的掌舵者。

刘禅:相父,我...记...住...了...

黄皓专权记之五:一日蜀汉亡,权臣蹲牢房。

邓艾占领成都后,立马将黄皓关进了监狱,之后,司马昭下令说,黄皓奸诈阴险,祸国殃民,将他凌迟处死。这是死刑中最残酷的刑罚之一,黄皓有此报应,也算是老天有眼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