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文化:船头寨里最后的穴居人家,已成为最后的守望者

恩施土家文化:船头寨里最后的穴居人家,已成为最后的守望者

穴居外的小路

恩施土家文化:船头寨里最后的穴居人家,已成为最后的守望者

穴居内自己散养的小鸡

恩施土家文化:船头寨里最后的穴居人家,已成为最后的守望者

穴居内小屋

恩施土家文化:船头寨里最后的穴居人家,已成为最后的守望者

丰收的玉米

恩施土家文化:船头寨里最后的穴居人家,已成为最后的守望者

穴居小路

恩施土家文化:船头寨里最后的穴居人家,已成为最后的守望者

穴居内景

恩施土家文化:船头寨里最后的穴居人家,已成为最后的守望者

穴居外的美景

恩施土家文化:船头寨里最后的穴居人家,已成为最后的守望者

好奇的游客拍照留影

利川市谋道镇有一个古老的自然村寨,名叫船头寨。船头寨至今还有两户穴居人家,一户主人名叫向必珍,另一户名叫向立明。他们之所以选择穴居,不是因为贫穷,而是因为留恋。

穴居又称为住“岩洞屋”或“岩屋”。如果说千百年来人们因贫穷不得不选择穴居生活,那么这种生活无形中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方式,一种即将逝去的文化和一个民族永恒的记忆。

这种记忆,正在慢慢消失。船头寨的两户穴居人家,已成为最后的守望者……

最后的穴居——向必珍老人的岩洞屋。通讯员 赵青松 摄

船头寨里 手爬岩上有穴居

在齐岳山下,有一个古老的土家山寨,因其山形酷似一艘在崇山峻岭中劈浪前行的巨轮,人们便形象地将其称之为“船头寨”。

船头寨共占地20余平方公里,垂直高差800米,顶峰海拔1400余米,分布有五个行政村,住岩洞屋的向必珍为支罗村7组村民。

通往向必珍老人的家,要经一段手爬岩才能抵达。顾名思义,手爬岩就是在绝壁上凿出一条便道,人们经过这条道时,须用手攀着岩石才能安全通过。

今年61岁的向必珍老人,从手爬岩上通过时健步如飞。他说,他的祖祖辈辈都住在岩洞屋。自他学会走路起,就没离开过手爬岩。

说是岩洞屋,其实并不是简单的洞穴。向必珍老人家的岩洞屋坐北朝南。记者在现场看到,石崖下一栋外表看来与其他房子无多少区别的木石结构吊脚楼挺立于石崖下,因长年未经风雨浸湿,木楼显得格外结实干爽。

真正让人称奇的是,当你走进室内,一股宜人的清凉立刻扑面而来。更为奇特的是,靠近山崖的木楼墙壁,竟全部为天然岩石,而岩石上附着的一层厚厚烟尘,似乎在向人们暗示着岩洞屋悠远的历史。

难舍岩屋 迁出之后再回归

打向必珍老人记事起,附近大部分村民就住在船头寨的岩洞屋里。他认为岩洞屋除有冬暖夏凉的气候优势外,还有一大好处就是“柴方水便”。据他介绍,每处岩洞屋几乎都有一汪清澈的山泉,人们可将其直接引到灶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上世纪七十年代,向必珍离开祖居的岩洞屋,在不远处新修了一栋瓦房。令他没想到的是,那以后他的生活发生了变故:其父去世,一家人经常生病……或许这只是巧合,但对岩洞屋有着深厚情感的向必珍还是认为老房子更适合居住。在瓦房里生活10多年后,向必珍毅然决定翻修岩洞屋,搬回曾经生养他、装载他无限记忆的岩洞屋。几年前,当地政府又动员向必珍搬家,但被他婉言谢绝,并放弃了一笔数目不菲的补贴。对此,当地政府也只好尊重其意愿。

如今向必珍老人家的岩洞屋已注入了许多现代文明元素:不仅有电视机等家电,还添置了干湿磨、粉碎机等家用电器。

向必珍说,他接受现代文明,但今生再也没有搬家的打算。他和老伴已商量好要在这间岩洞屋里安度晚年。

家在岩洞 如居世外桃源

与向必珍老人一样对岩洞屋情有独钟的,还有朝阳村四组村民向立明。

向立明老人今年已年过八旬,年轻时是当地有名的木匠。现在他住的岩穴内木质结构的房子,就是其杰作。他家的岩洞屋共两层,一楼是厨房和客厅,二楼是卧室和客房,靠近山崖的地方还有一间储藏室。

据他介绍,他居住的这个岩穴最多时曾有7个家庭30多人居住。但如今大多已大门紧锁,有的搬到了山下,有的随儿女进了城。

和向必珍老人的经历相似,向立明也曾搬离过岩洞屋,但住在新房里总找不到住在岩洞屋的感觉,于是又搬了回来。

老人难舍岩洞屋,自有其难舍之处:船头寨的岩洞屋大多采光良好,空间适中,其底层一般用做客厅或厨房,二楼为主人卧室和客房。向立明老人家的岩洞屋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楼板后,顶楼还可堆放杂物或用作晒台。靠近石壁的地方,还有用石块建造的粮仓。

更让老人留恋的是,他居住的呈月牙状的岩穴,崖上古藤倒挂,洞口飞瀑直下,洞前林木掩映,人住其间,宛如居住于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时过境迁 穴居将成永恒记忆

穴居是早期人类常见的居住方式,至今已有上万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土家先民巴人就是一个穴居民族,巴人始祖廪君和其率领的五姓部落,最早就居住在赤黑二。

元明清时期,很多土司以“峒”冠名,船头寨当时就叫支罗峒,历代朝廷对土司辖地实行“蛮不出境、汉不入峒”的隔离政策,有专家考证,这个“峒”字极有可能源于当地人穴居的生活方式。

由于利川船头寨偏僻闭塞,穴洞密布,穴居这一古老的居住方式,竟也奇迹般地一直延续至今。

据了解,到上世纪八十年代,船头寨尚还有100多户村民住在岩洞屋,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现在绝大部分村民均已先后迁出,目前仍有人居住的岩洞屋寥寥无几。不难推测,向必珍和向立明夫妇很可能就是船头寨最后一批岩洞屋居民。

这种延续了千百年的生活方式,也即将在他们这里画上句号。在他们之后,岩洞屋将像其他文物一样,成为游人寻幽访古的历史遗迹,成为学者研究穴居文化的活化石,成为所有土家人心中永恒的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