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发展落后主要原因是什么?

乐看人生


唉,作为东北哈尔滨人,作为一个北方人来海口生活多年的人来说,让我回去,那是不可能了。其实海口的发达程度照哈尔滨差远了!但是我就是不愿意回去,发自内心的不愿意~

来海口一个感觉就是这里自然环境好,四季不怎么鲜明,不像哈尔滨一年四季非常明显,大家想想一个城市想要24小时周而复始的不间断的运行,关键的是有人那,得有人在外面,街道上啊,哈尔滨一到10月份就开始要冷了,秋老虎就该来了!大冷天的谁愿意在外面溜达,死冷寒天的!在海口一杯街饮加冰块,能喝11个月份,之前有9个月可以穿短袖的在外面溜达的,昨天初五还裤衩短袖呢,你说气人不😊。易于生存呐😄~这是其一,但不是重要的原因。

其二,人的想法!再哈尔滨工作第一想法,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太多的家庭都会为让孩子走上这条路,不遗余力的钻山打洞。再就是东北,主要城市都是重工业城市,一家子都是这个单位的,不是大家想象的小厂子,万人大厂当年很多的,就像哈尔滨的平房区最典型,三个大厂成为一个区,哈飞就在里面。以前每个家庭都有之少一个成员是厂子里的!大家都是按时上下班,家里的长辈都会告诫晚辈要好好工作。说白了骨子里没有流淌过经商的血液呵呵。而南方这边完全不一样,他们对待问题的解决是开放式的,即便是相互算计也是基于完成合作上的!为什么说北方人豪爽也是基于这个,不爽就要说出来哈😄,唯一能忍的地方就是在办公室~怎么说,南方人看重的要有个好结果,而东北看重是感受~所以在很多时候在做买卖上是南方人强项。因为这个社会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的职位太少,还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所以要具备这些技能。大家也都是直接从东北来到南方以练代学么~很大程度上,繁荣是看商业的!

三是,就不多说了,一个良好组织的体现就是,你是否高效,你是否相对公平!可是,不仅咱组织没做好,连咱们东北人都是以谁能打破规矩,谁有所谓特权特殊待遇而骄傲。说白了,谁能摇人,谁牛叉!说咱们没有规矩很多都是这个方面。你们说一个没有规矩的地方,不按规矩办事,谁敢来?

别说别人怎么样,先做好咱们自己。想让别人来投资,你得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啊,我想国家在投入前,一定会下决心整治这个闹心的环境!只有走出来,才看得清楚!东北人的糟粕必须丢掉,才会有更强大的东北!


太平间小硬人LT


看了这么多的文章都从体制,历史,经济,人才等方面对东北经济的滞后进行了分析。还有一点没见到有人提及就是退休金政策。

前几天,有一个猎头联系到我,说在辽宁有一家外企想招聘一名高级管理人员,年薪是120万,年龄在40到50岁。我告诉她我已经退休了,她就让我介绍老家在东北,现在外地工作的人。我帮她联系了几个过去的同事,他们都不回来。原因是在哪他们都能挣这么多,而再有10到20年他们也该退休了。东北的退休金分配政策是他们不愿意回来的主要原因。上海深圳退休金的涨幅与东北一样,都是平均6.5%,但那里是2.5%按养老金基数长,其余统筹。可东北是0.5%按基数长,其余统筹。这样退休金10年后就少20%,20年后少48%,30年后少80%。所以他们连社保都不交给东北,退休后他们回东北生活,但在南方领退休金。这也是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技术人员南飞的一个原因。没有年轻人才,没有高级管理人才,谁愿意到东北投资呢?


渔樵5488


说实话,我对东北印象蛮好的!但是东北落后了也是事实,要讲原因,我个人主要是以下几点吧。一是思想观念比较落后,很多地方基本上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年代。二是做什么事情不讲规矩讲关系,什么事情都要找关系,不太注重法律法规。三是缺乏经济头脑,灵活变通不够,比如哈尔滨这样的旅游城市,到晚上八点以后基本上没看到商贩营业,又比如东北饺子馆由于口味好,分量足,在南方本来挺受欢迎,可是我们东北人的饺子馆开在南方,在早上八点以前基本上不开门营业,晚上八点以后就关门,而南方人吃饺子主要是早餐或者宵夜,其他中餐和晚餐属于正餐,都不会专门去吃饺子!


大千世界215950901


本人出生在华北,1979年在天津上大学,1985年到东北(沈阳)学习、工作近10年,1994年至今一直在浙江杭州工作。正是在中国华北、东北和江南三个地区的亲身经历,再加上长期从事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研究工作,使我对改革开放40年南方(浙江)经济快速发展与东北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有其独特的看法。

讨论东北发展落后的原因,一定要放在40 年改革开放,“中国模式”获得巨大成功这个大背景下。在同样的环境下南方经济快速发展,而东北经济却发展缓慢,相对落后。我们可以将南方(浙江)经济发展好或中国模式成功的原因归纳为四点:阴阳平衡的中国文化,民主集中的政治体制,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合竞共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虽然东北地区表面上看这四点都存在,与南方没什么区别。但实际上改革开放后东北和南方在文化认知、管理体制、市场意识差别非常大,我们可以列举无数个实例证明这一点。这些问题是长期的社会、文化和生活习惯形成的,而且这四个原因综合在一起,往往说不清楚,哪一个是主要的,哪一个是次要的,也就导致了东北问题非常难以解决。

直到现在东北出现GDP负增长、人口外流、养老金发放困难等问题。从这个角度看,虽然“中国模式”成功了,并不代表中国所有地区都是平衡发展,都取得了成功。

总之,改革开放40年有大量事实和数据证明了以浙江为代表“中国模式”的成功,但东北在思想理念、管理体制、市场意识并没有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也就导致了其社会经济发展落后。


合竞共赢


谈一点切身体会:我今年七十多岁,前半生提到东北二字,想到的是鋼铁,煤炭,汽车,重工业等字眼,现在提到东北二字,只能想到小品,搞笑,赵本山这些字眼了,。发展经济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不谈,在地利上,东北远不如东南沿海,俄罗斯,朝鮮,蒙古包围着东北,空间不大,最主要在人和方面,实际上就是人的观念和经济意识上,远不如南方人强烈,举个小例子,我到东北去探親,他所在的村子有五百多户二千多人,通村仅一家商店,买东西很不方便,当时我就想:在我们南方,这样的村子起码有七八家大大小小的商店。这就是观念和意识的差别。不多说了,希望东北的兄弟们加油!


朱老头493


事实上,从毛主席,邓公小平,江泽民总书记,胡锦涛总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历任领导核心都非常重视东北的发展的问题。并且,政治局很多常委都是曾经在东北任过职的,相对了解东北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尤其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错综复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矛盾,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造成很多的“后遗症”,直至积重难返。

习近平总书记自上任以来,多次到东北三省来调研,解决东北改革攻坚阶段这块“硬骨头”。

我觉得只要中央下决心,地方政府部门紧密配合,统筹规划,真抓实干,充分发挥东北的优势,没有道理干不好呀!也没有道理振兴不了呀!我坚信东北振兴指日可待!


知我斋主亼


前不久看到了一则消息,《乡村爱情11》举行开机仪式,顿时吓了一跳,乡村爱情竟然拍到了第11部了,接下来恶补了后面几部的乡爱,不得不说,《乡村爱情》真的把东北农村形象给毁了。

显示所有大图

很多人看到《乡村爱情》之后,尤其是南方的朋友就会问我“你们北方农村怎么这么多残疾?”我只好回答虽然我也是北方人,但不是东北滴,最起码在我们这里,不像乡村爱情系列中展现的那样。

但我也认识不少辽宁地区的朋友,也向他们做过咨询,他们回复我们说,《乡村爱情》?看看得了,你还真当真?

《乡村爱情》之所以经久不衰,肯定有他的原因,作为一部电视剧,不指望你弘扬多么伟大的精神,表现出多么高尚的道德情操,但也不要引导观众去往低俗的方向去联想。

乡村爱情给人的感觉就是,东北的农村人都是这样的,多数都是有身体残疾的,比如乡爱的主角们,说话磕巴,走路鸭子步的刘能,面部痉挛,典型的偏瘫后遗症的赵四,走路坡脚,眼皮一闭一开的刘大脑袋,大舌头的王木生,结巴而又装逼的宋晓峰.....总之,乡爱中的男人们,基本上没有健康的。

乡村爱情的剧情总的概括来说就是村民勾心斗角,为了争个村官丑态百出,阳奉阴违、阿谀奉承成风的山庄竟然做的有模有样,比如刘大脑袋对赵本山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刘能,自私狭隘,目光短浅,谢广坤的小市民式的无赖存在,爱面子,为了达到目的不计一切后果......

在以往的印象中,东北人豪放、粗犷,不拘小节,但看过《乡村爱情》之后,瞬间改变了外地人对东北人的印象,窝囊、娘里娘气,低三下四,攀比成风,当官成瘾的特点跃然心中。

《乡村爱情》系列可能在很多年以后会拍到20部,30部,他可能也会成为中国电视剧史中的一个经典,但如今的农村也在进步,也在焕然一新,大多数的中国农民还是勤劳、善良的,至于电视剧所呈现出来的不是残疾就是自私的形象,观众们看看也就得了,千万不要当真


流浪乞讨的职业井丐


实话实说,东北并不落后,甚至东北的综合实力还超过广东。

广东省1.1亿人口,东北三省加在一起都没有这么多人口。可是东北的发展程度、城市化、人口素质、基础设施全面超越广东。

广东只有广州深圳两座像点样的大城市,东北有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座大城市,不说单个城市的规模发展程度,特大城市数就超越广东。

广东只有广州深圳两座吞吐量突破千万的机场,东北有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四座机场吞吐量超越千万,民航覆盖同样超过广东。

广东只有广州深圳东莞佛山四座城市有地铁轨道交通,东北也是四座城市即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拥有地铁,也不输广东。

广东只有四所211高校,东北三省拥有11所211高校,几乎是广东的三倍!这点东北远超广东!

所以,东北不仅不落后,反而总体发展水平也超越广东。东北只是缺乏广东的经济活力和发展速度。但是现在谈所谓东北发展落后,为时尚早!


武大东湖


近几年,东北发展的确相对落后了,原因是多方面,但真如辽宁省长唐一军所说“如今唱衰东北已成为一种习惯,这并不能给东北振兴带来实际作用,还是应该鼓励发展,看到东北努力奔跑的姿态” ,的确应该如此,撸起袖子加油干才是正确的选择。
所幸在遭遇“雪地陈情”控诉营商环境之后,正在转型中的东北开始重视营商环境,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促进民营经济繁荣发展方面,花了不少功夫,做了很大努力。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困境正在改变,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东三省的经济发展正在逐步恢复常态,追上全国的步代。

2018年,辽宁、吉林、黑龙江GDP增速分别实现5.7%、4.5%和5%左右,尽管还是低于全国6.6%的水平,但向好的迹象显著,应给予肯定。特别是辽宁省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三,难能可贵。我们客观分析前几年东北之所发展相对落后的确有主客观的原因,跟上时代首先要正视差距。

一、思想惯性或惰性的阻碍

东北是无论自然资源还是工农业为新中国的发展居功至伟,绝对不能抹杀,但也许过去的东北日子太好过了,太阔了,因此在思想上安于现状或不思上进,市场意识不强,法治意识薄弱。改革开放以来,东北三省经济总量在全国的比重,尤其是2008年以来呈现加速下滑趋势。以互联网经济为代表的新经济快速崛起,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而东北地区未能抓住这轮发展机遇。因此更不能沉湎于过去的成绩,东北经济长期依靠“老字号”,吃老本,要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适应消费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转型升级,最关键是人的思想、思维方式的改变。



二、“地理、气候因素的阻碍”

东北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给人的感觉是冷,特别的冷,导致许多人不愿意在东北安家落户或求学。例如哈工大是多么好的一所大学,但生源的质量却得不到好的保障,害的哈工大要到南方另设分校。大家可能真的错大了,其实东北是我国自己灾害最少发的地区,是我国最风调雨顺的地区。尽管冬季有点长、也冷,但其它三季却是舒适无比,可能是以讹传讹,或是人们想像的结果。当然外地尤其是南方人去东北,肯定是有个适应过程,习惯了的话,冬季是东北比南方要好过多了。东北的室内温暖如春,而南方冷得让你无处可躲,真是要比南方好多了,因此还是要大力宣传,更应多宣传和推广冰雪运动,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本地、更多的外地人流向东北。但要人留在东北、流向东北,归根结底是要有一个好的环境,让人能创业、赚到钱的环境。因此“地理、气候阻碍东北发展”是一个假议题,是不成立的。


三、娱乐至上带偏了年青人的前进方向

现在我国的各大电视台的主持人特别是娱乐节目基本上是东北人的天下,可以说东北人承包了我国的娱乐圈。自从本山大叔成名、成功以来,东北的许多年青人怀抱明星的理想纷纷进入娱乐圈,你随便问一国人肯定都能说出几个东北藉的娱乐明星,可以科学家?又有谁知道谁是东北的呢?现在网上各个视频平台里,搞笑担当的从老到少,有几个不是东北人呢?不是说东北人去从事娱乐不好,而是过分了不好,娱乐至上更不好,毕竟还是要靠科技创新、靠实体经济才能实实在在、扎扎实实地发展经济。因此大家都能正确引导年青人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前进方向,别带偏了。
东北是我国天然资源最丰富,也是最均衡的地区,有山、有水、有黑土地、有不冻的良港,也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只要解决好前进道路上的阻碍,东北的困难是暂时的,面貌必将焕然一新。

请大家理性评论互动,喜欢的请关注点赞!


虎哥视窗


就这个问题,我说说一位出租车司机的心声

一次坐出租车,他感慨道现在赚钱不容易,东北经济落后,提到落后这位司机打开了话匣子。

1.南方需要树,来东北砍来

2.南方需要煤,来东北挖来

3.南方需要油,来东北采来

4.南方需要水,来东北调来(南水北调)

5.国家需要电,整个三峡工程,这个没办的否认,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投资了那么多钱,给当地多少的福利,东北人还在交电费,但享受到福利

种种原因,然后现在说南方经济好,北方经济差。丧良心不,不过就是这样,东北还是一个非常具有幸福感的区域,这里有家的归属感,这个谁也拿不走的

司机的心声可谓涛声依旧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