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历史是不是中国历史?要正面评价它还是要负面评价它?

史遇春之尘境心影录


关于这个问题,简单说几句:

1、历史是已经过去的现实,不能捏造、也无法改变。

2、面对严肃的历史,娱乐化、轻薄化、虚无化、有意识地全盘否定、无意识地照单全收,都是荒谬的、可笑的、幼稚的、低级的……

3、历史是记载过去的,但须知,历史是面向未来的。

4、研究历史做什么?

研究历史,就是要厘清真相,看见全面的、真实的人和事;

研究历史,就是要给当下以借鉴、给未来以方向;

研究历史,就是要给暴虐者以警示、给良善者以希望……

5、历史很长,人世很短;清代的历史,在中国大历史中,只是很少的一段。

因为清末革命者的鼓动与煽惑、因为离当下较近、因为有心无心者的刻板教化与禁锢,因为种种……故而,今人对满清怀了最大的仇恨;其实,这种仇恨,大多时候,是无智识、是被操纵的结果,是群体无意识的表征。

从满清上溯,蒙元要把华夏变成草场,有人却在歌颂“汗”的英武;

金将南宋赶到了临安,很多人的记忆,却只停留在了评书小说的层面;

五代十国时,沙陀族、南方诸族的政权,谁还记得清他们是所谓的“外族”还是“本族”?

五胡十六国时期的混乱,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所谓“外族”,很多人连他们的族名都不一定认得清楚;

再前一步,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等,对某些人来说,似乎就是神话传说了……

按照某些人对清朝的态度,就得把这些全都从中国历史中割裂出去。

试问,割裂之后,中国的历史,还有什么?

况且,这也是难以割裂的!

按照某些人对清朝的态度,历史上,中国人要痛恨、要谩骂、要诅咒的……大约,还有很多、很多,试问,他们是否忙得过来?

6、对于满清,我没有特殊的喜爱,也没有刻意的憎恨。

7、无论历史学家怎么定义,怎么论说,我都坚持大历史的概念,在这个概念中,中国的历史是不可割裂、也是不能割裂的。

8、判断那些所谓的“外族”统治,是否属于华夏(中国),我的标准是:

“化我”,还是“我化”。

所谓“化我”,简单来说,就是我随了他们,接受了他们的文化;

所谓“我化”,简单来说,就是他们随了我,接受了我们的文化。

有人可能会说,满清强迫“长辫子”,这只是外在,我们没有全用满人的文字,我们没有接受游牧文化。按道理说,国家机器在他们手里,他们可议强力推行他们想要做的任何事情。

有人说,汉人文化更好统治汉人。从消极面看,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汉人文化赢了满人文化。

有人或许还会再不以为然,那就看看当年的殖民地国家,文字、语言、文化……不都有全被征服、全被磨灭的例证么?

还有人说,全盘西化可能更好。这一说法,我不辩论,因为,我喜欢并深爱中国的文化,这是不能辩论、不可辩论、辩论输赢都不会让步的问题。

8、清朝的历史,就是清朝的历史,不在于一两个人的评价、不在于一两个群体的评价,不在于一两个时代的评价……

评价它好,如果它无法成为当下的借鉴、无法指示未来的方向,那么,所谓的好,也完全没有意义。

评价它差,如果它也有可以学习的地方,它也有阻止悲剧的教训,那么,所谓的坏,也不会减少它的厚度。


史遇春之尘境心影录


清朝的历史是不是中国历史?外国人力挺《新清史》,称“满清非中国”,听他们的?中国的历史凭什么交给外国人?


新清史反对清朝不是中国的逻辑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新清史长期流行于美国,必然是国外观点,我们必须有清醒认识。

其次,我们再看看美国的所谓“新清史”究竟是什么套路?

一是否认清帝国为中国的朝代。

二是否认满族汉化之事实,而认为满人有其民族国家之认同,清帝国乃中亚帝国而非中华帝国,中国不过是清帝国的一部分而已。

三是指责“清朝为中国朝代之说,乃现代中国民族主义之产物”。

著名台湾省历史学者汪荣祖予以驳斥认为,“将汉化与现代民族主义联结在一起,是新清史的武断建构”,他反问美方,难道魏文帝汉化的事实也是现代民族主义的建构?

毫无疑问,国外历史学者妄图颠覆中国历史,艾米认为,这根本不是翻案的问题,而是别有用心、处心积虑地“分裂中国历史”。

翻案或有助于历史真相之发掘,然能否成立主要有赖于新史料的出土,或新理论的出台。新清史虽强调新史料,然无非是满文旧档;满档既非新出,也不足以支撑翻案。至于理论,无论“欧亚大陆相似论”或“阿尔泰学派”之说,皆属一偏之见,也难以支撑翻案。历史学者如果不愿意盲从新说,则必须有所回应,表达不同的意见。

作为新清史的积极回应,我认为,汪先生的论点是符合事实的。毕竟,中国人更了解中国历史。清朝完成了中国化进程,毋庸置疑!清朝,不但是中国的历史,而且,对今天国家的发展还能提供很多借鉴意义甚或深刻的反面教训。

无论是正面评价还是负面评价,都无可厚非,因为,历史已然发生就摆在那里,可以允许不同的历史评价声音。因为,历史有不同的“面”,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站在的高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大不同。


历史的面目,或瑰丽、或峻峭、或伟岸、或渺小,皆因历史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时空交错,层峦叠嶂,形成犹如一座高山般的历史形态,崇山峻岭之间,充满了神秘的未知的力量,总是引导着好奇的人们去探求未知世界,不断发现真相,获得启发。

高山仰止已无路,曲径通幽别有天。

所以,对待清朝历史的评价,你不能纯粹地正面,或者负面,简单粗暴对待,而是要客观真实,必须言之有理,言必有据,做到论从史出!

既然清朝历史是中国的历史,就不要怕正面还是负面,正面是鼓励,负面就是批评,我们既要学会倾听好听的声音,也要学会包容批评的、负面的声音。

那么,清朝的历史是什么样的呢?我要说,清朝的历史是波澜壮阔的、惊心动魄的。因为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它又兼具有古代和近代的双重品格和特点,所以,他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历史高度和气势。

本来应该丰富多彩的清朝历史,却偏偏因为历史的特殊原因,变成了雄伟壮观的“华山”!

但也因此让清史研究变成了“自古华山一条道”,这条道不好走,很危险,那就是因为满清遗民留下的《清史稿》。

它可以把洋务运动美其名曰“大清新政”,可以把义和团运动称之为“庚子拳乱”,可以把太平天国公然蔑之为“长毛、逆匪、粤匪”,清人遗民写清史现象,如此口无遮拦,史观不正,这在我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一朵奇葩一般地存在。

所以,《清史稿》不是一部客观公正的清朝历史,但却因此影响了很多人的历史观,造成认知混乱。


与此对应,国外兴起了《新清史》,要和我们抢夺清史话语权。

国家闻风而动,成立《清史》专项编撰组,意在夺回本该属于我们、必须牢牢掌控的话语权。

清朝历史究竟是什么面目呢?

我说它就是一个麻子脸,却拥有着一张俊俏的面庞。

它妩媚婀娜,楚楚动人,却又浑身上下透着坏。

这个俊俏的脸,就是满清和历朝历代共同为我们守住了10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这是它永远都不会被人忽视的存在感!

这也是它唯一的那一俊了!所谓,一俊遮百丑,它的麻子脸后面,也实在有太多阴暗面并不光彩地存在,有的还是原始罪恶。

所以,对清朝历史的评价,必须尊重历史,而不能人为地美化,甚至篡改历史。

有人千方百计为它涂脂抹粉,粉饰历史,就是糟蹋历史,我们必须反对。

我们举一个例子。

如何评价努尔哈赤?

著名清史学家李治亭很早就写了一本《努尔哈赤》的传记。


无独有偶。

另一位清史著名学者阎崇年也写了同名传记。同样是写《努尔哈赤》,阎崇年和李治亭两人的历史观就不一样。

尽管他们都描写了努尔哈赤跌宕起伏、叱咤风云的一生,内容包括:边臣世家、初创基业、威震东北、建国称汗、开国方略、向明宣战、进军辽东、兴旺家族、最后岁月等。

但是,阎崇年把努尔哈赤的功劳夸大了,罗列了他十大贡献,就实在是牵强附会了。他甚至后来编造了一个“森林帝国”继而编造出一个森林文明来。

这就太不客观了!阎崇年的《努尔哈赤传》在 该书前言就认定:“努尔哈赤是“满族”的民族英雄,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把他捧为“民族英雄”全然不顾他的巧取豪夺、杀伐四方的残暴,这合适吗?

这一点,连同样是清史学者的李治亭也是反对的,他不同意这种夸大功劳与贡献的历史观。

原来,长期以来,清史界一直有着一股不正常的暗流涌动,李治亭进行了大胆批评。




难道因为他开创了清朝历史的基业,他就是顺理成章的“英雄人物一般存在,而全然不顾及他“军事反叛、掠夺和杀戮”的历史吗?

辽东之屠,惨案是客观真实存在的,洗也洗不掉的。

那么,他创建的八旗制度,是什么性质呢?李治亭做了如下阐述:


当然是明朝疆域之内的“叛军”,是明朝的内部事务。由此可知,他建立的后金,成功了,但不能就对这段历史的评价,超出历史,认为是“嫁妆”,难道这是外国的土地?怎么可能!如果这是嫁妆,那么,满清割让给俄国的近两百万领土,又算什么?

答案就是,它把嫁妆给了俄国人,自己嫁到中原来了!


是的,20多万部众“从龙入关”,放弃了曾经的森林“渔猎生活”,选择了稳定的农耕文明,从此告别了“苦寒之地”。

但我们也必须清醒,他们不请自来,抢占中原,搞剃发易服等“六大弊政”,臭名远扬,难道不该被批评还要大加赞美吗?

当然不能!我们必须有正确的历史观!

这,很重要!

著名历史学者、教授周思源的千叮咛万嘱咐,声犹在耳,时时不能忘记也!

他义正辞严地指出,康乾时代,太黑暗,太腐败了!不能称为“康乾盛世”!

这是批评吗?是!这是澄清历史吗?更是!

学者张宏伟费数日之功,力证康乾盛世的真相不过是一个饥饿的虚假盛世,是不存在的,难怪网友们调侃,吃糠喝稀,哪里有盛世?

连阎崇年也通过视频发声,不能再提“康乾盛世”,可以改为“康乾之治”,更客观公正!

由此,争论旷日持久的“番薯盛世”从历史教科书退场。



没有正确的历史观,就是没有历史道德,俗称,史德。

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历史奇才,称为“史才”,同时,兼具有“史德”,写出历史论点,用丰富的史料成就一篇精彩的“史论”。

所以,我们必须牢记周教授的话,“我不是杞人,但我也忧天,我们的清朝历史必须描绘出它必须灭亡的道理。”

但我们今天的清史研究,做到了这一点吗?

没有!清宫剧,架空历史,从戏说变成了“胡说”,这是研究清朝历史该有的态度吗?显然,方向跑偏了!清宫剧在宣传错误的虚拟历史,是在编故事!他们俨然成了清朝时期的段子手,这是何等的凄凉和无奈?

所以,我们对清朝批评的声音,是源于尊重历史,而不是什么“皇汉”观更不是什么汉人观,而是,基于事实真相的历史观!

所以,我们在评价努尔哈赤的时候,他不是英雄,但他的建功立业、成就霸业,的确,也算得上一代枭雄!但千万不能把他想象成,起义英雄、明朝压迫,这些都不靠谱!他们是具有高度治理权力、进行自主管理的边疆部落。

其它,如清史学家马大正、李治亭等人为“洪承畴”翻案,不但对其投敌变节行为不进行批判,还公开美化其为“爱民的真英雄”,不但肯定他的历史作用,还要修改清史,以示公允,试问,这是什么历史观?能不被正义的人们批评吗?

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总之,对待清朝历史要客观评价,有理有据,言之成理,不偏袒,真实呈现,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才是我们该有的历史观。


卓尔艾米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清朝历史当然是中国历史,这是其一。

其二是,历史没有所谓正面评价还是负面评价。

因为历史就是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是客观存在的。

只能说,按照今天的某一个标准,觉得这件事是对的还是错的。

按照满遗的标准,满清无论做什么都是正确的,即便是错的也是因为什么意外原因导致的失误或者是大臣的问题,皇上是没问题的。

但是站在普通历史爱好者角度,中国近代的百年国耻,其中有60年就是清末。

而民国初期的很多严重问题,归根结题也是满清的后遗症。

在满清统治中国的200多年内,进步当然不能说没有,然而相比世界先进国家的进步来说也就不值得一提。

尤其搞笑的是,1840年之后洋鬼子打上门来,连北京都占领了,而满清还死撑着拒绝政治体制的改革,只是买了些洋枪大炮,胡搞一通。

最终中国从一个世界大国,沦落为人尽可欺的东亚病夫。

这期间不要说割地赔款,还有很多匪夷所思的乱搞。

就比如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杀洋人,以维护自己的权力。结果玩大了收不了手,被迫向全世界宣战,然后被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庚子赔款前后高达10亿两白银以上。

这玩意就是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历朝历代也没有先例。

其实满清之烂,稍微懂得些清史的人都看得很清楚,评价是正面还是负面大家心里都应该有数。

到了满清1911年垮台的时候,用教科书的说法就是: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洋人的租界、铁路遍布全国,中国人沦落为二等公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