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黄河入海口每一分钟诞生25平方米新土地,真的吗?

佛系涵香


黄河入海口主要是指当今的山东东营地区,历史上黄河几次改道入海的尼沙量已经无法考证,也不是现在探讨的主要话题,主要计算的是当前东营黄河入海口。首先我们来算一道数学题,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黄河三角洲每一年新增加的面积达到20平方公里,20平方公里就是两千万平方米,一年有525600分钟,那么平均每分钟新增面积是38平方米大于25平方米。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速度,理论上甚至还有人说每年造陆速度是40平方公里,但实际上东营每年增加的面积并没有这么大,因为黄河所造就的新土地更多是三角洲湿地,虽然泥沙堆积越来越多,但也要考虑三角洲泥沙的抬高,以及海洋侵蚀。在入海口现有的三角洲会留下大部分泥沙,所以三角洲本身的黄河也是会改道,改道前的三角洲因为没有泥沙补充,海洋就会侵蚀消失一部分。黄河每年向海洋推进的距离大概是2--3公里,但是前些年黄河有过相关改造。
还有很多人认为如果黄河不经过治理,百年后渤海将变成内陆,渤海湾内的莱州湾将最先淤积。其实,淤积是肯定的,毕竟黄河泥沙是实打实的,但是渤海与黄海相通,也就是与太平洋相通,海洋的洋流作用也会带走部分泥沙,如果没有洋流作用,黄河泥沙真的无节制向渤海推进,或许几百年后,渤海湾真的就没有了吧,毕竟北部的辽西也有泥沙进入渤海。
黄河历史上改道很多次,不但在入海口一直淤积泥沙,在下游地区也已经发展成了地上悬河,河南地区的地上黄河前些年造成了很多水患。虽然黄河长江两条河流被誉为国内的两条龙,但是黄河发挥的作用比长江小太多,黄河上游有落差不适合通航,但是下游地区比较平坦,如果不是因为泥沙,下游黄河改造后通航也不是不可能,所以症结还是在上游黄土高原。如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一起探讨。


地理有意思


黄河每分钟诞生25平方米新土地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都知道黄河作为我们的母亲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其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流经九省之后注入到了渤海。


据统计黄河多年平均含沙量达36.9千克/立方米,每年经过这里向下游输送的泥沙达15.7亿吨。泥沙经过黄河口进入渤海、黄海以至东海的有11.5亿吨,其余4.2亿吨均在沿河沉积下来。含沙量如此之高的黄河水流入到渤海之后,平均每年造陆3万多亩,1亩=666.7平方米,所以3万多亩大致等于2千万平方米,因此每分钟大致可以造陆38平方米,所以黄河每分钟诞生25平方米新土地是完全可能的。那么为什么黄河会有如此之高的含沙量?黄河中的沙主要来源于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植被稀疏,土地沙化等原因使得土质疏松,加上夏季暴雨的冲刷和黄河的流经,使得黄土高原中大量的泥沙被河流水带到了下游地区流进海洋,携带巨量泥沙的黄河成为了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因此黄河入海口每年造陆可达3万多亩。 (数据可能略有出入,望见谅)

补充了两幅图:




小八爱地理


黄河的含沙量之所以这么高,主要是由于黄河流经了黄土高原地区,由于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有的地区黄土层甚至可以达到100米以上,而且黄土疏松,地表植被覆盖率较低,加上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使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大量进入黄河。黄河每年输送的泥沙,约有25%沉积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冲积平原,剩下75%的泥沙都通过黄河入海口,流入了渤海中。

由于每年12亿吨的泥沙进入渤海,使得入海口的黄河三角洲面积不断扩大,黄河三角洲成为了我国陆地面积的最大增长点,黄河三角洲海岸线以每年1至2公里的速度往渤海推进,形成大片的新增陆地。由于这个原因,也使得山东东营市的面积也在不断增大,东营市外海水深在10米以内的浅海海域面积约为4800平方公里,这些区域将来都有可能被黄河泥沙淤积成为陆地。黄河三角洲如果每分钟新增25平方米新土地,那么一年新增大约13.14平方公里新土地,这是完全有可能的。黄河三角洲卫星图


地理沙龙


黄河,是大自然的奇迹,它永不停息的为东亚大陆板块做“健身运动“。

黄河轻轻抚摸圣洁的青藏高原,暴力削去黄土高原松散的“赘肉”,再向浩瀚东海伸展出它迷人的腹部。

历史上,黄河每年搬运泥沙约16亿吨,其中有1.5亿吨填入东海、黄海、渤海,有4.2亿吨沉积在沿海地带,使东亚大陆不断向西太平洋伸展。

1855~1954年100年间,黄河出海口新增冲积平原1510 平方公里,平均每分钟新增土地43.1平方米。

1954~1991年,黄河又再为中国新增土地1020平方公里,平均每分钟新增土地49.4平方米。为何黄河搬运泥沙威力增加?那是人为活动加剧水土流失为它送上了“助攻 ”。

从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加强恢复黄河流域自然生态,用退耕还林还草,固沙拦沙工程等限制黄河的“任性”,黄河搬沙效率锐减。


从新千年以来,黄河年搬运泥沙量降至2.64亿吨,每年增加土地下降到20平方公里,平均每分钟增加土地38平方米。黄河水不黄,逐渐变清。但造地仍在进行。

黄河搬沙造地是大自然的奥秘,存在就是合理的。

黄河水变混浊,可快速增加中国的国土“福利”,但有利就有弊,它不利于黄河流域中国人的生产生活。

黄河水变清,也未必是大好事。黄河若改变了它亿年的自然属性,对世界自然生态环境、对人类未来的潜在影响是福是祸?按人类现在的智慧,还无法作出结论。


谌人


用数据说话 : 黄河每年携带16亿吨泥沙进入大海。

一立方米细沙重约1.4吨。

16亿除以1.4等于11.4亿立方米。

11.4亿立方米开立方等于1044米,

也就是说把16亿吨泥沙,放在一个平整的地方,可以堆出一个长1044米,宽1044米,高1044米,的大山。

还可以理解为。高100米,宽1公里。长十公里。

现在再回到你的提问,每分钟增加多少土地?

我们依然用数据说话 : 借用上面的数据,每年携带16亿吨泥沙进入大海,大约等于11.4亿立方米。

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每小时60分钟。得出答案,全年共525600分钟。

11.4亿除以525600等于2168立方米。

也就是说每分钟有2168立方米泥沙注入大海。如果这些泥沙不沉入大海,全部堆积在海岸边,每分钟就可以得到2168立方米。也可以想象为国土增加了2168平方米㎡,厚1米。

但考虑到绝大部分泥沙都漂深海底部去了,只有少量泥沙会沉积于海岸边形成陆地。每分钟2168立方米的泥沙量堆积25平米的新土地比较现实。答案是:真的。


__蝌蚪_


黄河从高往低,东流至海,水土流失,已经是好几千年的自然地理变化上的古代历史了。从辩证上的阴盛阳衰或阴衰阳盛,阴阳交替,阴阳轮回来观察,科学上的物质不灭,物性不变是定律定理,容不得世人有丝毫的怀疑,以至于质疑。高原之水土,向东向下流失是规律和物性使然,不好说规律运动始终只为平衡而已。哪儿有高低,哪儿就会有运动,运动为平衡,万古不变。黄河又岂能例外?泥沙入海口,别忘了有海潮的对撞,放出去又冲回来,沉积后成新陆地,这便是大自然运动的苍海桑田运动,以千年为一时间单位,变化便可明显地显示于世人的面前了。所有的定,在人的意识之中,没有千年一意之定,便无自然的恒古无变。不变是相对而言的,需要足够条件的,而且是永远暂时的。为此,人意之不变,需要千年之执著,千年之动自,大自然有多才的动力,生命之动力必须与之相等,生命才有永立于不败之地可言。生物的绝灭,人口的减少,又无生产力与自然运动抗衡,相等,黄河之水土流失就依然照样,这有什么可怀疑的呢?规律使然嘛,黄河口,长江口,堆积新陆地,那就不会结束。人不铲平世界,大自然替生命来铲平这个世界。地球在很大意义上是为生命而存在,为生命而循环,为生命而旋转的。地球虽无意识,但大道为公,只作生命之供养之事,从无半丝半毫的索取之动。天地无私人有私,私有制,黄土死,黄帝儿。一


李198588733


应当不假。但那是滩涂,即泥浆和沙子的混合物。不能耕作,更不能盖别墅。


王祖荫1


黄河没水怎么说


台风眼532


回答:是的上游是黄土高坡清水

流过拐几百个湾成了黄土金色

的了,上百万方黄土倾泻黄海

为什么叫黄海呢?可想而之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