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培養一技之長,還是全面接觸通通一知半解的培養?

格局成長空間


如果把培養孩子一技之長與通識教育對立起來,不妨瞭解一下中國和西方歷史上共有的“學徒制”現象。一般小男孩從十一、二歲開始進入一個行業,跟了固定的師傅學習一門技藝,根據不同的行業經過工五年或十年的時間,掌握這門職業技能,加入行會組織,從此安身立命。除了學徒制外,也有父子相傳的家庭性行業和手藝,子承父業,代代相傳。

很多電影、小說對學徒制和家族行業都有詳細的描述。《喬家大院》學做錢莊、《飛夢環遊記》中家傳做鞋、《霧都孤兒》做棺材、《穆斯林的葬禮》是雕玉器。

如果你的教育理念是培養自己孩子一門手藝,一輩子靠這門手藝吃飯的話,就培養孩子一技之長,現在的職業學校是學徒制的新發展,比如大名鼎鼎的藍翔技校。

也許你想把孩子培養成畫家、音樂家,但要知道,考音樂學院和美術學院是要考文化課的,藝術培養需要通識教育基礎支撐。

從當前的實際情況看來,子承父業的不多。從跳槽這個詞的熱度看,一輩子從事一種職業的也不多,甚至大學生畢業後不從事本專業的比例越來越高,這是通識教育的好處,能讓孩子職業有彈性,適應能力強。因此比較保險的方案是優先考慮通識教育。

優先考慮通識教育不等於“全面接觸通通一知半解”,孩子應該在某個方面冒尖,因為用人單位用的不是一個年輕人的本科學歷和碩士學歷,只要就業到一個崗位上,發揮作用的是某個專長技能,這倒不需要很高大上的能力,往往是某個比較細小的方面優於同學和其他競聘者,比如打字快、溝通能力強、有親和力、文字表達清楚,或會打籃球、車開得好,甚至是能喝酒。

因此,培養孩子比較保險的策略是,在基本的通識教育基礎上,在某一個小的方面冒尖。


歐比旺羅克


是通才教育,還是專才教育是教育界爭論不休的一個問題。應當說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實際情況是各個國家,不同的歷史時期,各有所側重,兩條路並行不悖,都在走。我們國家的實際情況也是如此。

至於到每個人是進行博學還是專攻一技之長?恐怕也不能夠簡單的絕對化。憑我多年的人事和教育工作經歷,提一些看法供參考。

教育強調因材施教,每個人的天資是不一樣的。可是在青少年時代,沒有哪一個伯樂可以看出一個人就適合做什麼工作。只能在普及教育的過程中發現其特殊的材質,然後有側重的進行培養。但也不能孤注一擲,萬一選錯了方向,會影響孩子的一生。而人生活在社會上,也需要多方面的知識。過去由於教育不發達,又受個人環境的影響,就早早的拜師學藝了,早點有個飯碗,那是被迫所為。現在不少地區,不僅已經普及初中教育,高中教育也達到了普及的程度。如果不是,有十分的把握,或者是環境所迫。還是叫孩子在接受普通教育的同時,培養專長為好。

現在社會發展非常快,很多原有的工作崗位,不斷的被淘汰。一些新的工作崗位不斷的誕生。甚至沒有人能夠預料,幾年以後還有什麼工作可做?所以不少國家,都是採取高中以後分流,再選擇自己的工作方向,比較有把握一些。美國的高等教育,仍然以通才教育為主。原先以專才教育為主的國家,多數高校也在轉向。通才教育,適應性比較強,便於大學畢業以後找工作。科技越發展,社會發展越快,確定個人的專業方向也就越困難。這就是當前社會的現實。

我國由於長時間受精英教育思想的影響,大家一起走上大學的獨木橋,造成現在很多技能性的人才非常缺乏。其實也是認識上的一種偏差。初高中以後,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家庭背景,選擇自己願意做的工作。其實發達國家,藍領和白領的工資相差不多,我們國家現在也在向這個方向發展。

總之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因人而異,生活的高興,快樂,幸福就好。人生苦短,轉眼就是百歲。


老梁139490047


培養一技之長可以理解為專才,全面接觸通通一知半解的可以理解為通才。

我覺得專才更重要。因為專才本身就是通才,只是通才中有更突出的一才。比如醫生,越是醫術高超,他的知識盲區越少,否則,做個合格的醫生都難。但是同樣作為醫生,可以說是專才,因為他的專注領域就是治病救人。

相比較專才在社會上更吃香,專才得到重用,取得成功的事例比比皆是,成為一個專才的門檻也比通才要低,正所謂術業有專攻,專心致志的做一件事情確實容易成才。但這個專不能說不觸類旁通的,例如一個計算機專業人才,他精通的是硬件,但他也是在有一定的數理化語等學科等的通才基礎上成為計算機硬件的專才的。在他今後的發展上,如果想有所建樹還需要補充軟件,電子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又會成為一個通才。

所以,如題,培養一技之長的基礎上,再通過一技之長去全面接觸更多的知識,才是最優的選擇,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綜合性人才。

當代社會更需要綜合性的人才,社會的整合趨勢呼籲全面發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規劃21世紀的高等教育時指出,“應當加強高等教育的社會服務功能,尤其應採取學科間的和跨學科的方法來分析有關的問題”。不管是從宏觀的社會角度,還是從微觀的個人角度,都能證明現代社會更需要的是綜合性人才!


考試英雄


孩子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他的認知往往有一定的侷限性。這就是為什麼孩子在上了高中之後才分文理科,上大學之後才選專業。所以在培養孩子一技之長還是進行全面學習的問題上,需要分階段來討論。

在上高中之前儘量的培養他全面學習,拓展他的知識面。只有更廣更全面的知識面才有可能發現自己喜歡的事物。在他的學習過程當中家長和老師應該更多的注意他的興趣,特長,還有適合他發展的方向。那高中之後,可以嘗試選擇他自己喜歡的科目,學文科還是理科,都需要結合孩子的興趣特長而定。學習過程中,發現有問題可以及時的改正,為報考大學選專業做準備。上大學之後,主要就是學習一技之長了。大學是學校跟社會的一個過渡,學好一技之長才能完成工作任務,專業課是必須認真對待的。

總之就是,高中之前全面學習,高中期間,略有側重,上大學之後全面發展的同時選擇一技之長。


那些你錯過的人和事


當然是培養一技之長了!

各行各業各種興趣鋪天蓋地,不可能做到“通通都一知半解!”

所謂“千招會,不如一招絕!”就是說的有一技之長了!古文“賣油翁”裡也講過“熟能生巧”!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慢慢的就能積累經驗也就是達到了所謂的“一技之長”了!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無論雲什麼行業,只要有自己喜歡的並且熟練的,也就成了“一技之長”了!

個人觀點,歡迎指正!喜歡的點贊加關注喔!謝謝您的支持!🙏


親子教育文化


我的理解就是,培養具有一技之長的專長更好,當然其它都要有所涉及,這樣我們在經歷自己專業的同時,對其他行業也有所瞭解!

如果一件事情專注10000小時,那他一定會成為專家,成為這方面的行家!我們精力有限,不可能對很多行業都去專注10000小時吧,而且都還要精通,就更不現實!

每個人在單位上,那些工作業績高,工作能力強並不是那些啥都懂,卻啥也不精的人,而恰恰就是那些專注某一個行業,或者某一個技術的人,他們有可能其他專長沒有或者一點都不懂,但他們卻能把工作幹得非常出色,就是因為他們的專注精神,讓自己的工作無可替代!啥都懂的人也就說明誰也可以替代你!

當然也有那些曠世奇才,他們懂得多,而且都還很精通,可這類人都是少數,如果你不能確定你不是這樣的人,還是專注於一技之長為好,其他也多少有所接觸!




我是楊鍋


孩子要因材施教

個人覺得無論培養一技之長,還是全面接觸通通一知半解,需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做出選擇。



那最好的依據就是孩子的愛好和秉性。舉個例子,之前回老家的時候,我家鄰居的寶寶雖然才2歲多,可是酷愛挖掘機,不論是玩具還是實物,他的熱情和動手操作能力,遠遠超出2歲孩子的水平,玩具可以抱著睡,跟著真挖掘機跑一天,學習挖土,專注而認真。


個人覺得孩子能保持一種熱情和興趣,就像蝴蝶效應,發展一種技能並且有所長,發自內心的熱愛是動力,無論將來在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都可以獲得極大的富足,作為家長,保護好孩子的愛好。




如果孩子秉性缺乏恆心,總是喜心厭舊,哪怕家長努力讓孩子掌握一技之長,孩子無意識的好奇心,也會讓自己全面接觸通通一知半解。所以還是要家長積極引導,去培養孩子的專注力和習慣,同時保持孩子的好奇心。



總之,孩子是培養一技之長,還是全面接觸通通一知半解的培養,在個人看來,不是選擇題,而是根據孩子因材施教。就知識而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但人生不就是追尋無限的可能性嗎?!





佳有兒女fighting


精通一門好,找工作有一技之長。


桃李居主1


必須有一技之長,而且還要比別人長很多,然後再求觸類旁通為專長補充新能量,使專長成為可以霸穩一個位置的立腳基石。讓我說只有專長是不穩的,別人也會掌握也會追平你,必須捎帶手學會更多可以交叉運用的相關知識技能,但這就不需要精了,能輔助專長就行。


蛩嗚齋主


培養一技之長吧,多方面一知半解最後可能一無所獲,浪費時間的同時分散了注意力。

孩子的專注力和長久堅持做一件事有關!

其它多方面可以多瞭解,瞭解即可,精力專注於做一件事情!

多給孩子正面的鼓勵,信任孩子,家長也要明確目標!

――萌智育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