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笠一去世,为什么军统就改成保密局了?

诗琪


蒋介石在戴笠死前,就已经酝酿军统改组了,戴笠的死只是为他改组军统扫除了一个重要障碍,使得军统十分顺利地改组为保密局。

戴笠,近代史上最神秘的传奇,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

戴笠很早就结识了蒋介石,从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他就开始追随蒋介石,从事情报活动,一手打造了军统局(全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这个近代中国乃至远东最大的情报特务机构,为蒋介石立下汗马功劳,是蒋介石最信赖的心腹之一。

戴笠是一个极其忠诚的人,他一生未曾加入国民党,但对蒋介石唯命是从,这一点比国民党其他高官好的多,用他自己的话说,“永远是校长的学生,永远听委员长的话。”

当蒋介石需要铲除异己时,戴笠就变身刽子手,很多仁人志士如杨杏佛、史量才、吉鸿昌、王亚樵等人都是戴笠派人杀害末。

当蒋介石需要“抗日”时,戴笠变身正义侠,刺杀日伪高官和汉奸,很多大汉奸如张敬尧、张啸林、傅筱庵等都死在他手下,令人拍手称快。

在蒋介石的信任和戴笠的领导下,军统发展很快,尤其是抗战爆发以后,戴笠借着“全民抗战”的东风,大肆扩张军统势力,不仅在情报、间谍和刺杀等领域大做文章,还把势力渗透到很多要害部门,组建武装力量,如“军委会别动军”、“忠义救国军”等。

在军统势力膨胀过程中,蒋介石与戴笠的关系悄然发生变化,从亲密无间到相互防范。

抗战胜利前,蒋介石基本很少直接过问军统事务,都放手给戴笠去干,但抗战胜利后,军统正式在编的内外勤工作人员已经多达5万人,还直接统领着拥有好几万人、配备美式装备的“别动军”、“忠义救国军”,如此强大的力量,蒋介石不可能不加以防备。

更值得警惕的是,军统内部已经形成了以戴笠为核心的“江山帮”,军统特务对戴笠这个“老板”唯命是从,对真正的“大老板”蒋介石却知之甚少,军统甚至到了“只知有戴笠戴老板,不知有蒋介石蒋大老板”的地步。

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旧政协”会上,许多代表喊出了“打倒特务”、“取消特务机关”的口号,这种呼声表面看是国民对特务政治的不满,实际上背后很可能是蒋介石的指使。


这个时候的戴笠,似乎有些得意忘形,他没有夹起尾巴做人,反而把收编的汪伪部队和“别动军”、“忠义救国军”整编在一起,成立了18个交通警察总队,总兵力达到8万余人,配备清一色的美式军械装备。

面对国内的强烈呼吁,以及军统势力的恶性膨胀,军统的改组已经势在必行——当然后者才是主要原因,玩弄权术和追求平衡也一直是蒋介石最得意的政治能力。

听说蒋介石改组军统的消息后,戴笠也知道以后军统的日子不会太好过,他和美国人的关系很密切,便通过美国人在老蒋面前说话,先后谋求警政部长(相当于公安部长)、海军司令,但均遭到老蒋婉拒。

巧合的是,就在军统即将改组的风头上,戴笠死了。

1946年3月17日,戴笠乘坐的飞机失事。

1946年8月,军统局改组为保密局。

戴笠的死引起了很大争议,关键问题就是这个时间点,人们难免浮想联翩,把他的死与军统改组保密局,以及和蒋介石的矛盾联系在一起,认为他的死是一个阴谋。


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蒋介石是戴笠之死的主谋,但以蒋介石一贯的政治手腕,做出这种事也不奇怪,“兔死狗烹”这种事在历朝历代都不鲜见,何况蒋介石心目中已经有了戴笠的继任者——更加心狠手辣的毛人凤。

对蒋介石而言,戴笠既是他的佩剑,更是一把双刃剑,掌握他大量的黑历史,只有断掉这把剑,才能与过去的黑历史做一彻底了结。他要向所有人证明:我蒋介石离了谁都转。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戴笠之死和国民党改组军统没有必然关系,把军统改组成保密局是国民党按照整改程序有序进行的,有人把戴笠的死与改组军统联系起来,认为抗日战争胜利后,军统的势力过于庞大,己经到了权重震主的地步,戴笠成了拆解军统的阻力,为此,是蒋介石策划的一次灭戴暗杀行动,持这种观点的,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毕竟戴笠不是地方军阀,势力再大,也是国军一员,蒋介石要动他,只要一个调令就行,何需用此下三滥手段。


1946年3月17日,戴笠坠机而亡,由此演义出不同的猜测,有的认为是中共情报部长康生策划的,有的认为是美国中情局策划的,也有的认为是宋美龄指使人干的,因为戴笠曾想密谋杀害她的二姐宋庆龄,还有的说是军统北平站站长马汉三所为以及自杀论,这些论点事后都被一一否定,因为根本没事实依据,纯属猜想。

戴笠本身就是顶尖的特工,又掌握着军统,要暗杀他岂不是太岁头上动土,谁有这个能力?恐怕连想都没人敢想。


戴笠死的时候,正是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刚刚签署不久,中共绝不会在此时采取对国民党高极将领的暗杀行动,就在戴笠坠机一个月后的4月8日,叶挺乘坐的飞机也发生了同样的事故,也没有怀疑是国务党特务所为。美国中情局策划的就更离谱了,不要说他们自己的飞机、自己的驾驶员、他们舍不得,当时戴笠可是他们最亲密的合作伙伴,1943年军统就和美国海军参谋部的情报署进行了合作,这次戴笠从青岛返回南京,就是根据蒋介石的指令到青岛找美国海军参谋部谈合作事宜,这是一次公差,不是有些人说的,戴笠是为谋求海军司令的私自行为,即使他谋求海军司令之职,也是在蒋介石的默许范围之內。

至于宋美龄指使的,马汉三干的,自杀论就更不值得辩驳了,宋美龄本身就和蒋介石是命运共同体,不会自断手臂,马汉三也没这个能力,他的问题主要是贪腐,完全可以通过行贿来解决,不会采取这么极端的方式,自杀吗?拿把枪在自家解决可以了,何必搞的那么扑朔迷离?要知道死的可不是他一个人,还连带着一群最亲近的部属和随从,亳无征兆和原因能说明他要自杀,即使军统撤销,他也会谋得更高的职位,此时应该是他踌躇满志之时。



改组军统的外因是重庆谈判时,国共签署了《双十协定》,督促国民党政府在1946年1月10日一31日召开了“旧政协”,国民党要想在新组建的政府中赢得选票占据统治地位和平建国,就必须答应其它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的,结束国民党的训政,保证人民自由、民主的权力,严禁司法和警察以外的机关有逮捕、审讯和处罚的权力,说到底就是要依法治国,而军统恰恰就是司法警察以外的机关,所以必须要改组军统。

改组军统的内因是,抗战胜利后,军统己成为拥有十多万人的庞大队伍,分布在了军队、警察、交通运输部门、行政机关、以及驻外使馆,这样造成多头领导,不利于统一指挥,也不利于财政预算,在这要格外强调一点,把军统改组成保密局,并不是简简单单把军统职能回归到1938年8月成立时的式样,而是为了加强领导,统一调配,将那些受过一定训练,真正从事特务工作的人员统一归纳到保密局,将那些原属于军统领导的,不从事特工工作的军事人员划到军队里,将那些受过一些训练,但非专业的再重新组合。戴笠为什么要谋求海军司令?就是要把这些人整合到海军里,组建成海军陆战队,进行封蔽训练,一旦战事需求,就是另一支“军统”。

由于戴笠坠机身亡,部分军统人员组建海军陆战队的设想没能实现,1946年6月,军统的公开武装部划归了国防部第二厅,核心部分改组成国防部保密局,主要负责人是毛人凤,专门从事监视、绑架,逮捕和暗杀活动。

把军统的名字改成保密局,其实就是起到瞒天过海,欺骗舆论的作用,过去军统从事的工作,由保密局继续在干,后来的事实证明,保密局干的和军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1946年3月17日戴笠飞机失事事故中去世,随后不久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对军统局进行了缩编、改组,将其一分为四:国防部保密局、国防部二厅、交通部警察总局和内政部警察总署,实质上仍由保密局统领。1947年7月保密局正式成立,隶属于国防部,核定人员数目并纳入正式编制,郑介民任局长,毛人凤任副局长。

从军统改名成保密局,名字换了,职能没怎么变 。

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响起取消特务机关的呼声和舆论,再加上1945年10月国民党已经签订了《双十协定》,同意和平建国,承认各党派的平等合作地位,而军统庞大的组织规模在抗战胜利后也难以原样维持下去,所以军统的改革是早晚的事,形势所迫。戴笠去世前就有把军统化整为零、继续效忠蒋的想法。戴笠死后,国民党内部立即有人提出裁剪军统组织,此前与戴笠有不和不快的人也想趁机报复军统。虽然军统处于风雨飘摇中,但蒋介石决心维护特务统治,坚持反共,所以只是在名称上改变了而已。

蒋介石与戴笠

戴笠死后,蒋介石考虑军统面临着这样几个难题:第一,谁能继任?谁能够收拾好原军统留下的庞大又复杂的摊子,继续效忠蒋的独裁统治?军统内部关系复杂,戴笠死后,争权夺利更加严重,公开形成众多派系。第二,如何解决预算外的开支问题?军统特务组织庞大,仅内外勤特务(不包括武装特务部队)就有五万人左右,近一半在军统局编制内领取薪津,开支多却没有预算定额,主要靠走私贩毒、向汪伪出售军用品、非法印制汪伪银行储备券等方式捞钱,但战后此路行不通了。

所以保密局成立后大规模缩编,通过裁汰一般人员,保留核心人员和基本人员的方式,将内勤各处室从军统局时的1000多人缩减到335人,外勤缩减为6023人,电讯部门保留了2000多人,要知道军统高峰时期内外勤特务、武装特务能达12万人之多。同时将内政部警察总署、兵工署稽查处等机构从军统组织中分散出来,通过机构变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缩减规模的作用。


国家人文历史


军统是戴笠一手创立的特务组织,曾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在1946年戴笠死后,国民党便将“军统”改组为了“保密局”,这是为什么呢?

1946年9月20日,国民党军统局连续三天在国民党《中央日报》上刊登“本局业已奉令撤销,谨防不法之徒假借本局名义招摇撞骗”的消息。


那么国民党为什么要在戴笠死后,将原来的军统局改组为保密局呢?

军统组织虽然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依然掩盖不了其在维护国民党专制统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种种恶行,例如滥杀无辜。因此,蒋介石一直担负着外界舆论的压力,迫切需要对军统进行改组。

除了这个原因以外,戴笠与军统局在国民党内部树敌众多也是一个原因。一些国民党的重要人物也是趁机落井下石,怂恿蒋介石立刻废除军统这个机构。


也就是说早在戴笠去世前,蒋介石就有意取消军统局,而戴笠的死只是加速了军统改组的过程而已。在戴笠飞机失事后,国民党马上宣布由郑介民接任军统局长,毛人凤为副局长,并改组为保密局,仅仅保存了6000多人的编制。从此,臭名昭著的军统组织就退出了舞台。

不过,所谓的“军统改组为保密局”只是国民党玩的文字游戏。事后,蒋介石希望“保密局”仍然能发挥军统的作用。为此,他私下指示郑介民“要继续利用该机构与共产党之情报组织作斗争”。然而无论是郑介民还是毛人凤,都未能再现戴笠当年领导特工机构时的风光。



历史的荒野


1.军统改为保密局,不在于戴笠死不死(很可能戴笠的死于改组有关),军统在抗战期间确实做了很多事情,势力很膨胀很快,连同外围已经超过30万了,还有美国人撑腰,戴笠想先当警政部长,后谋海军司令的位置,这引起了蒋介石的猜疑与不满。

戴笠死后,蒋介石借机将军统缩编为保密局,原有机构大幅缩减,武装力量都划给别的机构了,保密局只保留了情报和特务系统。于是,保密局作用与军统完全无法比了。

这些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国军将领接二连三的战场起义投诚,总之,蒋介石后来说,若雨农(戴笠)不死,不至失大陆!这句话有些夸张,那么你看看中共主管情报特务系统的周恩来是怎么说的

戴笠之死,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周恩来评





云淡风轻78474903


军统局全称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其主要负责人是戴笠。1946年3月戴笠飞机失事而死,几个月后,军统局被缩编为国防部保密局,这是什么原因呢?

戴笠葬礼

许多人都将军统局缩编与戴笠之死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子虚乌有的事,即使戴笠还活着,军统局同样也要改编,因为这牵扯到国民政府军委会体制的改变。

国防部保密局长毛人凤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模仿西方特别是美国政府体制,将最高军事领导机关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编为国民政府国防部,以原军委会为主要班底,合并了陆军总司令部等相关机构。国民政府国防部于1946年6月底在南京黄浦路中央军校旧址成立,第一任部长是国民党名将白崇禧将军。

军统局作为原军委会的直属机构,也随军委会改编。经过抗战八年的发展,军统局机构极为臃肿,所以被一分为三。核心秘密单位缩编为国防部保密局,由军统局主任秘书毛人凤负责;公开情报机关改编为国防部第二厅,由原军统局副局长郑介民负责(国防部次长兼第二厅厅长);另外一部分与警察工作相关的人员和单位与其他机构并入内政部察总署,原军统局帮办唐纵以内政部次长身份兼任署长。

内政部次长兼警察总署署长唐纵

这就是军统局改编为国防部保密局的历史背景和前因后果。


民国年间那些事


抗日战争结束后,军统局权力日益增大,戴笠己经不把国民党内部同僚放在眼里,凡事不用上报蒋介石,可以先斩后奏。特别对一些曾为汪伪效力的大员绝不手下留情,而很多要员都和蒋介石及政府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起初蒋和戴之前的关系无懈可击,对戴笠从不干涉,认为他办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国民政府。蒋更赞誉其为党国忠心耿耿,是国家的栋梁。蒋后来撤退时还说过:如雨农在世,我们不会撤到台湾。

可是后来蒋对戴笠的做法有些头疼,再加之其权高位重,随意清查政界、军界官僚同仁,搞上上下下草木皆兵,人心慌慌。便对戴笠有了意见,但又不便当面摊牌,所以,私下开始制肘,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戴笠手下布满全国,和“老板”一样神龙见首不见尾,无奈之下,产生了改组军统的想法。

1946年,戴笠撞死后,蒋哀痛之余,趁军统群龙无首之际,马上对军统进行了改组整顿,身份公开的特务与军委会军令部合并,统称国防部二厅,由厅长郑介民统一领导;不公开的、核心成员特务组成国防部保密局,由新任局长毛人凤统一领导。


骁勇34


1946年曾经威名赫赫、人员众多、势力遍布国民党军队、政府、警察、宪兵各系统的军统局被拆分改组。军统局公开的武装部队与军委会军令部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郑介民任厅长;军统局剩余部分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任局长,成为单纯的保密防谍部门。

实际上军统的改组和戴笠死不死没关系,只不过戴笠的突然去世加速了这一过程。抗战胜利后要求裁撤军统的呼声甚嚣尘上,全国各地爆发了很多反对特务统治的大游行;在国民党内部军统的发展蚕食了很多人手中的权力,因此戴笠各个方面的对手陈诚、陈立夫、李士珍等人联手推波助澜;最重要的是蒋介石本人对于军统的滔天权势有些忌惮,因此军统局拆分改组已经是定局了。

戴笠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势,只能曲线救国,试图通过美国人的支持谋取海军总司令和全国警察总监的职位,好安插手下数万特务、十多万的武装部队。1946年3月戴笠坠机身亡的时候,就是会见完美军北太平洋舰队司令,回去参加改组军统组织的“八人小组”会议的路上。

戴笠死后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够顶住内外压力阻止军统改组,而且军统局内部首先分裂,曾经被戴笠压制的郑介民、唐纵出手配合改组军统。郑介民去国防部任职,拿走了军统的所有武装部队;唐纵先任内政部次长,后升任全国警察署长,拿走了军统的警察、宪兵部分;最后毛人凤接手的保密局仅剩涉及情报的核心部门,核定编制仅有6021人。

军统局1938年成立,1946年改组,存在的时间虽短但是影响力是巨大的,在抗战时期对打击日寇和汉奸起了不小的作用。而军统掌控人戴笠由于其行踪不定、神出鬼没,他被美国《柯莱尔斯》杂志称为亚洲的一个神秘人物、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神秘的人。


当狗容易做人难


在戴笠飞机失事之前,军统局被缩编就已成定局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军统势力膨胀过快,不仅内外勤有5万多人,还掌握着特务武装和反正伪军,以及众多权力机关,已经超过了蒋介石认为安全的红线,对习惯于摆弄权力平衡的委员长而言,整顿和缩编军统是必选项。

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旧政协”会议上,许多代表喊出了“打倒特务”、“取消特务机关”的口号,这也是举国上下对特务政治越来越猖狂表达愤怒的呐喊,戴笠的政敌陈诚、陈立夫、李士珍等人抓住这一机会推波助澜,戴笠第一次感受到千夫所指的局面,很是狼狈。



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后果,使蒋介石下令军统局要“化整为零”并立即筹备相关工作,2月提升戴笠政敌唐纵为内政部次长,并内定全国警察署长 ,这是唐纵的地位第一次高于戴笠,蒋介石将军统化整为零以便分而治之的态度已经昭然若揭,感受到压力的戴笠开始用“拖”的战术,同时抓紧联系美国人谋求海军司令的位置。

戴笠飞往北平和青岛就是拖延时间和面见美军北太平洋舰队司令 ,可惜摔死在回来的路上。



1946年3月,失去耐心的蒋介石亲自发电给戴笠,指令他立即返回重庆参加改组军统组织的“八人小组”会议,戴笠深知特务机构对蒋介石的重要性,那么一定要将军统改组和削弱就是冲着自己个人来的。

另外一边,八人小组里负责警察系统的宣铁吾、李士珍和黄珍吾在幕后小黑手蒋经国的支持下,开始秘密策划把军统彻底搞垮的办法,无孔不入的军统侦知这一消息后,在局本部看家的毛人凤立即致电戴笠:“谨防端锅”!戴笠已知蒋介石缩编和改组军统成为定局,在文强等人的劝说下,决定“以退为进”出国考察,等到内战爆发蒋介石不得不需要自己时再重新出山抓权,想好了对策的戴老板却没有机会说出来了。



戴笠一死 ,军统再无人可以抗衡蒋介石和八人小组(已成七人)的改组压力,国民党还都南京后成立国防部,于是1946年6月,军统局掌握的公开特务部分全部划归国防部二厅,厅长是郑介民;将“忠义救国军”等军统特务武装改编成若干个交警总队,只将秘密的核心部分改组成“国防部保密局”,同时由国防部对保密局机关和下属各省站定额定编,戴笠一手遮天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有答友看过谍战片《父亲的身份》吗,里面的公开情报机关就是曾经的军统人员已经转隶国防部二厅,叫情报局。



郑介民既然掌握国防部二厅公开特务,唐纵任警察署长掌握全国警务系统,于是蒋介石提拔毛了人凤做了保密局长,曾经的军统“三驾马车”终于各司其职,老蒋可以安心了。

上图顺序为:戴笠,郑介民,唐纵,毛人凤。


度度狼gg


军统改组保密局并非是因为戴笠去世,而是因为本来就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计划。戴笠就是因为感觉到了蒋介石急于改组军统局,所以才飞往北京和青岛拖延时间,岂料回来的时候失事而亡,戴笠的去世加快了改组的进程。军统局从原先5万人的机制改编成6021人,但是郑介民和毛人凤仍旧无法接手戴笠一手创下的事业。毛人凤甚至抱怨郑介民将戴笠的事业都败光了。

在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之中,蒋介石打着联合各党派共商国是的旗号,然各党关心的都是什么时候撤销特务结构。其实全国上下撤销军统局的呼声一直很高,加上军统局平日里得罪的人太多,戴笠在那时候饱受国内党内外而来的压力。

而出于私心,蒋介石也不能留下军统。虽然在抗日战争之中,军统为老蒋做了太多的实事,可谓是他手上的一把利剑,为他杀了不少人。但是到了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军统的发展规模已经超过了老蒋的预期,军统内部在编人员已经达到了5万人,还不包括从属于军统的两支武装部队。再者军统局的势力已经蔓延到了财政部等机构,让老蒋不得不重新审视它的存在价值。

戴笠的死老蒋肯定是非常痛心的,但是也为他省去了不少的麻烦。毕竟戴笠为老蒋做了那么多事,他的威信也不是一天两天积累而成的。加上戴笠自己的翅膀也硬了,老蒋想要改组他的军统局,多少还要和戴笠好好商量,到底朝着什么方向改,收回多少权力,都要征求他的意见。所以戴笠死了之后改组的事情就进行得顺利许多。

军统局对外宣称军统局已经“奉令撤销”,并且连续三天登报公示。当时很多军统大佬都十分慌张,后来才知蒋介石对外宣称撤销,而对内则是改组而已。和军统相比,保密局的规模大大缩小,编制只剩下了6000多人。戴笠在世的时候,手下单位都是由军统局统一安排人士。而保密局的威信已经大不如前,隶属单位对局本部根本是阳奉阴违,对于本部调来的人手百般挑剔拒绝任用,单位内部的人员都是自己找人。特别是到了台湾之后,保密局的势力更是受到了极大的打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