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都当妈了,就不能为孩子忍一忍?”“不能”

慢成长

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后台回复“见面礼”,免费送你一本育儿秘笈

崔璀是一个青岛姑娘,只用六年时间就从职场小白成长为国内最年轻的CEO之一、再做到投资人,曾是财经大咖吴晓波最得力的左膀右臂,头头是道最年轻的董事,后来创又创建了Momself。

Momself这个微信公众号的Slogan是:“我是妈妈,我是我自己”,这与慢成长的理念不谋而合——鼓励妈妈们去选择、去突破,让更多女性有办法、有力量。

她聚焦「妈妈」身份的新女性,关心女性身份巨变前后的内心情感、关系变化,帮助面对种种困难,并运用心理学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推荐关注她的公众号:

“你都当妈了,就不能为孩子忍一忍?”“不能。”

文丨Momself

上周碰到一位投资人,对Momself正在做的事情感兴趣。聊了快2个小时,他问我,你做Momself这段时间,对自己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你正在做的工作,对你自己的影响是什么。」一个绝好的问题。

我啰啰嗦嗦说了半天,因为太多了,一下子总结不出来。

聊天结束,这个问题一直留在我脑袋里没出来。

第二天是周末,跟王大米一家约了10点半带孩子们去自然博物馆,担心迟到,我们决定买早餐在路上吃。我想吃豆浆油条,小核桃想吃包子,商量了一下,没有达成一致,决定两个都买。

刚买完包子回来的老公,听到这个决定,脱口而出,「啊,都吃包子还不行吗!」

「昨天一大早拍摄,我已经吃了包子了,不想再吃了。」

「豆浆油条那里没法儿停车!」

「你可以把我放下,你在车里看着。」

「但是……」他还想说什么。

「我只是想吃豆浆油条,这个事情很难吗?是觉得小核桃想吃什么,我们都跟着他就好了吗?可是,我,有我想吃的啊。」我觉得很委屈,声音有点高。

那种委屈,很熟悉。是我成为妈妈之后,时常会有的。

「不是啊,就是觉得时间有点儿紧张…… 」老公弱弱地嘀咕了一句,还是停到了路边。我刚准备下车,他赶紧抢了过去,「我去我去。」过了一会儿,捧回来一大包吃的,小核桃闻到香气,嘻嘻哈哈转头要跟我抢。

我咬了口香脆的油条,呲溜呲溜喝着浓郁的豆浆,觉得满足。忽然想到了那个问题——做Momself这段时间,对自己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答案呼之欲出——「我敢说出来了」。

◈ ◈ ◈

你或许会想,难道不应该是:变成了更好的自己,很有成就感,获得社会的认可之类的嘛,怎么会是「敢说出来」这么微小的答案啊。

真的很微小,但也真的很巨大。

熟悉Momself的朋友或许会记得我曾写过产后抑郁的一篇文章,《为什么我在最脆弱的时候,却说不出「我需要你」》,那是我刚生完孩子,最手足无措的时期,不是因为婴儿有多难照顾,而是我不知道该怎么适应这个新的身份。最让我觉得迷茫的是,他们开始对我说这样的一句话,「你都当妈了……」

乍一听,这句话不陌生。上小学那天,在校门口跟爸妈道别时,他们会说「你都已经上小学了……」我们心领神会,哦,所以我要开始写作业了,我要有考试了。

离家读大学那一年,他们说,「你都成年了……」,我们立即挺直腰板,嗯,我生活要更自理,好好读大学,找到好工作。

然后有一天,他们说,「你都当妈了……」

我们习惯性地昂起头:「是!」转而又有点儿迷惑:跟之前的生命体验完全不同。不管是你上小学、成年、工作,主语都是「你」,而这一次,这句话背后的主语,是另外一个生命。

我脑海里会有一些模糊的认知,是「妈妈」的样子,「要学会照顾宝宝,了解一些科学养育的知识,能应对他成长中的问题」,「要好好吃饭,这样宝宝才有充足的奶水」,「要更高效率的生活,有更多时间跟宝宝相处」。

但我没有办法判断,跟这些交织在一起的「我」的感受,该怎么处理。

“你都当妈了,就不能为孩子忍一忍?”“不能”

坐月子时因为乳头被小核桃咬破,每次喂奶都痛到爆。有一次喂奶前特别抗拒,在房间里忍不住哭起来,我爸爸路过房间,悠悠地说了一句,「别哭了……」,我还没来得及感动,第二句话紧接着飘进房间里——「对奶水不好。」

我愣在原地。不是责怪爸爸,他已经做到了极致的好,为了照顾我,他跟妈妈放弃自己的交际圈,从老家赶到杭州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只是当时我很迷惑,当了妈妈之后,人是不应该再感觉到疼痛吗?还是因为你当了妈妈,疼痛就只能自动忽略,不该因此再哭泣?

我把泪水忍了回去。

月嫂更是雷厉风行,她对我的要求是,「孩子睡你就睡,他2小时要吃一次奶。」这也让我一脸问号:「我不是奶瓶啊,用时倒上热水,用完摆在那儿风干。」

休完产假回到公司,搭档了8年的老同事有一天特别认真、非常疑惑地问我,「哎,你都当妈了,还做眼睛激光手术,又健身,这么折腾啊。」

当下我竟有隐隐的羞愧,但又觉得哪里不对:我是当妈了,但不是出家啊……

◈ ◈ ◈

那时候,虽然有这些疑问,我最终选择了妥协。

「不管怎样,我是一个当妈的人……」我也学会用这句话说服自己。

但最大的困扰就是很难自处,心里有100个声音在认同他们是「正确的」,那些「应该怎么样」都是对的。可是又有101个声音在说,「不,不是的。我不舒服。」

可那些「不舒服」在「妈妈」面前,似乎不值一提。

简直就是哲学诗人辛波斯卡的那句诗:当我说出「没有」一词,我就在创造一种无中生有。

一次跟一个自媒体大号的创始人吃饭,她生完孩子2个月,就要带着孩子回北京,因为挂念公司和团队。自然,她遇到了全家人的阻挠。婆婆不好意思直说,反复问她,「你真的要带孙子回去吗?」妈妈直接爆炸,「人家谁谁谁,休息了一年才回去工作,把孩子养得白白胖胖!哪有你这样当妈的!」

这些都还好,最让她郁闷的是老公,那个曾经跟她志同道合,聊天聊不够的老公,跟她说,「北京的空气那么糟糕啊…… 要不然,你周一到周四在北京,周五到周日坐飞机回来看孩子、喂奶什么的?」

她当场爆炸:「你们搞清楚好不好,我要带孩子回去,最辛苦的是我。我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工作对我同样重要,我会有成就感,那里需要我!你们要搞明白,老娘我爽到,你儿子才有奶吃!」

她跟我们说的时候,我们一圈听众化身脑残粉,齐刷刷地拍手叫好。

“你都当妈了,就不能为孩子忍一忍?”“不能”

她带着极大的勇气和孩子,回到北京。孩子的姥爷跟过来,帮忙照顾。

很累,但是很爽。

她是那种把自己想要的东西,说出来的「妈妈」,她告诉自己的家人,你们心疼孩子没有错,但是我也很重要。

能这样做到的人,其实非常少。多数的妈妈,像我一样,十有八九会「咽下去」,我们觉得不舒服,但又觉得那「不应该」。

「我想回去工作,但你们说的,的确很有道理。」

因为怀疑自己需求的合理性,我们「说不出来」,因为说不出来,再也没有「以后」。

◈ ◈ ◈

开始「说出来」之后,发现怎么「说」也是一门学问。

小核桃哭闹着不跟我这个总是出差的妈妈回家。我以前总是会说:「小孩子必须跟妈妈回家。」说了几次之后,我意识到,我又何尝照顾了他的感受呢?

所以,现在我会说:「我知道你不想跟我回家。但我真的很想你,我想跟你一起玩。因为下周又要出差了。」

他听完,有时候会很痛快的答应,有时候转了转眼珠,说:「不要!」

我们都笑了——很奇怪,当我说出来,即使被拒绝,好像也比「什么都不说」,来得舒畅。有一种我至少做了些什么的积极感。

爸妈在一边劝我,「啊呀你这么忙,别带孩子回去了」,我也不再跟他们说「为什么你们要管这么多」,我说的是:「虽然你们觉得我照顾小核桃不如你们细心,但是我难得在家,我想能跟他待满24小时。」

如果再来一次,在产后哭泣的那段时间,我不会再跟老公说,「你怎么什么都不做啊!」我会跟老公说,「我需要你陪我一起糟糕,需要你陪我失眠,两小时给宝宝喂奶换尿不湿。如果错失了这段时光,我们彼此就错失了一段重要的经历。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会心存委屈,对你不满。」

不是否定,不是指责,我只是想告诉你,我有我的感受,和我的期待。

“你都当妈了,就不能为孩子忍一忍?”“不能”

试着把那些「应该怎样」、「必须怎样」的想法都放掉吧,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放任自己,而只是去体会心中的声音,无论如何,它们是存在的,而且不会因为其他人的反对而不存在。

并不容易,因为直到此刻,在这个清晨,我说出「我要吃油条」的那个瞬间,心里还是有微弱的声音提醒了一句,「你一个当妈妈的人了,孩子想吃什么,就一起吃了行了,哪那么多要求啊。又不是什么大事儿。」

但这份工作给我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我敢于看着那个声音,然后把它放在那儿,转头,继续说,「我想要……」

真的,那天早上的豆浆油条,真的很好吃啊!

-End -

关注Momself,成为更好的自己。

“你都当妈了,就不能为孩子忍一忍?”“不能”

自从生完孩子后,我对妈妈这个身份和女性自身在婚姻、家庭中的身份和心理变化有非常强烈的感受,所以创办了「momself」 ,让更多妈妈在这里被关照、找到认同、共同成长。

我在公号会定期更新的写作专栏,我也邀请了我的好朋友,知乎心理学大V 李松蔚开设专栏,用心理学知识帮助大家理解、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可以点击查看Momself其它热门文章

我是怎么把孩子的好奇心给杀死的?

漫画:有多少妈妈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喝这碗毒鸡汤?

李松蔚:我压根就不信「丧偶式育儿」那一套

要是带娃是个工作,我早就辞职不干了

关注“慢成长”,回复关键字看更多:

【绘画】画画好处多多,千万别让错误的启蒙毁了孩子的天赋

【专注力】不知不觉间,你可能毁掉了孩子的专注力

【分龄】1~2岁宝宝适合啥玩具?好玩又安全才是王道!

【挑选】0-6岁玩具剁手指南!买得多不如买得对!

【积木】玩遍各种积木后选出9大类经典!适合什么月龄?如何挑?怎么玩?看这一篇就够了!

【拼图】这种玩具能让孩子越玩越聪明,培养逻辑能力和策略思维,你竟然不知道?

【文氏】美国幼儿园都这样教孩子,难怪能越玩越聪明!

【睡眠】孩子夜醒频繁、晚睡、不肯午睡,睡眠倒退究竟怎么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