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最近有壶友问:“感觉网上很多鉴别全手壶的方法都很繁琐,有没有什么简单实用的方法可以鉴别全手壶?”子冶石瓢有该怎样看?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这种方法是有的,但是现在造假技术也非常先进,没有百分之百保险的办法,都是降低买到非全手壶的概率。这个方法主要是看身筒的内壁搭接线痕迹,这是全手壶独有的特征之一,可以用来鉴别全手壶。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全手壶搭接线产生的原因:

全手壶是拍打身筒成型,而拍打身筒是壶外壁受力多,所以壶外壁的搭接不明显,等到最后再刮明针,能将外壁的搭接线彻底掩盖抹平。而壶内壁受力小,又没有明针,所以搭接线会稍微明显,烧制好后,内壁的搭接线会微微凸起,有的壶搭接线处理得好,不太明显,但用手摸,能感觉到微微凸起,而有的壶内壁搭接线比较明显,能看出来。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说到这,估计有壶友会质疑,半手壶也是需要围身筒,半手壶内壁应该也会有搭接线吧?

半手壶没有搭接线,这是因为半手是挡胚成形。而挡胚恰恰是挡内壁,主要的力是内壁在承受,所以内壁的搭接线很容易就被掩盖了。而当壶胚挡好后,会用明针光身筒,壶外面的搭接线也会被抹平,所以在正常情况下,半手壶是没有搭接线的!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所以,当你看到一把壶内壁有搭接线痕迹或者摸到壶内壁有搭接线痕迹,基本上可以断定这是把全手壶。

泥凳纹和收缩纹,推墙刮低正是手工制壶的过程中留下的印迹,在很大程度上

能将手工壶与模具壶、灌浆壶、手拉壶等辨别开哦。

所谓泥凳纹,是指制壶的老师在做壶的时候,将泥片放在木桌上捶打后,留下的不规律的纹路。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一般制作紫砂壶的工作台均采用木制,上有清晰的纹路。当拿木搭子锤泥的时候,紧贴桌子的泥面上会印上木纹。

手工制壶时,会将有泥凳纹的一面作为壶的内壁,光滑的一面作为壶的外壁。

烧成后,在壶的内壁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的横向短线状条纹,因制壶时拍打力度、手法的不同,也会深浅不一。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论是全手工还是半手工,只要壶身是拍打泥条制成都会留下或深或浅的泥凳纹。因为制作紫砂壶的桌面不能像玻璃那么光滑,否则泥片拍打后会粘在桌面上难以扶起。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仔细观察壶内壁,如果有不规则的泥凳纹,那么基本可以与灌浆壶、模具壶等区别开了;如果有横向的规则圈纹,那就要小心,这是手拉壶留下的痕迹。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手拉壶痕迹

不同的紫砂泥性,有不同的收缩比(红泥、朱泥收缩比最强,紫泥差一些)。

收缩纹,就是在紧靠手工接缝中下部并且和手工接缝呈十字交叉的一圈细密小皱纹,分布非常自然,行话叫“皱皮”。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收缩纹也是判断手工壶的一个重要依据。

推墙刮底方面的区别。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半手仿古的“推墙刮底”痕迹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全手小平盖的“推墙刮底”痕迹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下面这把半手石瓢刮得特别高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半手西施的“推墙刮底”痕迹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下面这把全手大彬圈钮壶“推墙刮底”做得很到位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现在也有很多半手壶的“推墙刮底”推得不高的,但是壶壁也看不到挡胚时的手指留下的横拉纹。为什么呢?那是因为工手在挡胚时戴了薄膜手套。全手工西施壶的推墙刮底痕迹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下面是全手仿古壶的推墙刮底痕迹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多看看不同的紫砂壶,内心有了比较,在判断的时候就更胸有成竹了.

壶表颗粒排布特征:

全手工壶外壁泥门结构紧致,不管泥料的颗粒粗细,均在紧致的挤压状态下呈外凸状;半手工壶外壁观感平滑,若泥料细腻者多丝绸质感。

壶表感谢观特征:

将全手工外壁对着光面转动,可看到不均匀类似皱纹的波浪纹;半手工壶则没有这种波浪纹,是平如镜面的效果;但有的仿手工壶会刻意烧高温或者掺熟料,营造颗粒凸起效果,这类壶虽能看到颗粒尖出,但颗粒下浆面,仍是平整如镜;因为它毕竟是在模具内压出来的。

准片痕迹(这是我重点要说的,也是相对最容易辨别的地方)

制作全手工石瓢,必须要上准片,就是最近接壶口的那一圈泥(宽度在2-3mm左右)与下方身桶的泥片会有个明显接痕(以下有图片说明,中间的紫泥瓢是网上找的一把全手准片比较明显的作为补充说明);半手壶因为不用上准片,所以就没有这个痕迹了。可以肯定的说,只要是真全手成型的石瓢一定有这个准片痕迹,只要你对着光仔细观察,一定会看出来。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底内部的接底痕迹

全手工石瓢与半手工石瓢都要上底片,但区别在于:全手工壶的底片在壶内可用手摸到感觉到(有凸起的感觉)接片痕迹,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壶底的泥片相对薄,真正全手制作时不可能用工具刮得很平,如果刻意要做到很平一不小心就会把壶底刮变形,那这把壶就算白做了。而半手工制作时,是上好底片后连身筒一起放进模具中用工具用力压(搪)出来的,所以在壶内用手摸不到底片的接痕(没有凸起的感觉,是完全平整的)。以下也有图片配合说明。

拍了好多张总拍不清楚,后来加了水弄湿后再拍,才有些效果,底片的接痕(红线指向的地方)。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这个半手壶就找不到底片的接片接痕,可以看到壶内底非常平整;因为如果不搞平整他的壶型就搪不完美,而想壶型要完全照模具搪出来就必须用力,所以就不得不平整。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口部的接片痕迹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先盖的内章特点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仿全手)后盖的内章特点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外部的这个接底不能作为依据,因为无论半手或全手都会有这样痕迹。

辨别全手工方法【整理篇】

推墙刮底痕迹

这个与其他壶一样,刮得高的肯定是半手工或仿全手了,全手工一般最多只刮到身筒的底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