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招人嫌,死后欠三年”,很多人知道前半句,但却不知后半句

传统道德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美的文化,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即使在今天,这也是一句至理名言,而且也是每一位年轻人都要铭记于心的道德准则,如今人类的寿命普遍延长,很多年轻人都能够陪伴自己的爷爷奶奶度过余生,所以说最美不过夕阳红,这些老人把他们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自己的后代,和这个世界,所以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人,但为何有老人招人闲死后千年这句谚语呢?

“老人招人嫌,死后欠三年”,很多人知道前半句,但却不知后半句

大家都知道,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谚语或俗语,之所以能够流传下来,就是因为它有一定的正确性,而且每一代都有人愿意相信这些谚语,首先我们考察第一句,老人招人嫌,这几天语的字面意义非常好理解,也就是说,人老了之后会遭到别人的嫌弃,不过这里指的是遭自己儿女以及子孙后代的嫌弃,这句话到底有没有真理性,笔者不给出结论,让大家自己问问自己的内心。

“老人招人嫌,死后欠三年”,很多人知道前半句,但却不知后半句

前半句显然还是很好理解的,这句话自古就有,人老了之后就会慢慢失去劳动能力,直到最后,完全失去了劳动能力,那劳动能力的人在古代是不招人待见的,而且古代的生产力非常低下,如果碰上天灾人祸的话,子女或后代可能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更何况还有老养活老人呢,在现实中也确实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情,有些人嫌弃自己的爷爷奶奶或父母,放弃对他们的赡养。

“老人招人嫌,死后欠三年”,很多人知道前半句,但却不知后半句

死后欠三年这句似乎就不太好理解了,如果把这句谚语看作整体的话,老人遭人嫌是主语,死后前三年是谓语,那么死后欠三年,这是指老人死后欠三年,如果这么按字面意义理解,就会矛盾重重,老人辛辛苦苦度过自己的余生,然后怎么还会欠自己的子女三年呢,我们今天的人也很难理解这句话,笔者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昨天仔细分析了这句谚语,从而得出了正解。

“老人招人嫌,死后欠三年”,很多人知道前半句,但却不知后半句

死后欠三年指的是老人死后,他的儿女欠他三年,古人的规矩是守孝三年,也就是说,他的儿女并没有为他守孝,在联合上一句老人遭人嫌,那么这句话就非常好理解,而且也符合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最后笔者用一句话来总结这句谚语,那些嫌弃自己父母的人,这时候也不会为自己的父母守孝,所以他就欠自己父母三年的守孝期,如果大家不认同,可以在评论中提出来,笔者愿意接受大家的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