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漫威的电影接近玄幻却没人挑错,而国产科幻却被指责不符合科学?

串联孤岛


题主的疑问在于“双重标准”。没错,双重标准是存在的,但和题主所想的可能刚好相反。大部分国内观众对外国科幻电影更严苛,对国产科幻电影更宽容,这才是“双重”的真相。

但话又说回来,题主说的现象确实存在,原因如下。

软硬有别

还是拿漫威电影举例。此类电影背景本身就是不完备的,编剧留下了很多可以调整的空间。

比如说噬元兽的能力极限在哪里,能否直接吞下灭霸?
心灵宝石那么牛,为何不直接控制半个宇宙自杀?
美国队长见谁都是五五开,但他只是一个稍微强壮点的人类啊,让其他英雄怎么办?

这些地方,你可以说是bug,也可以认为是此类电影不得不设下的后门。随着角色更新换代,人物关系越加复杂,编剧要在观赏性和逻辑性之间找到平衡就越难。“bug”成了最靠谱的解决方案。

但硬科幻对“bug”十分审慎,通常一部电影只能有一个核心“bug”。比如说太阳400年氦闪是一个不符合现实的设定,但只要后续的故事能够自圆其说,观众就不会对这此不满。

反过来思考,如果太阳不氦闪,地球流浪就没有充分的理由,所有后续情节都会变成无根之木,拍得再好也是空中楼阁,不能令人信服。

如果《流浪地球》拍续集,导演仍然必须百分之百地遵守上述设定。你可以拍成番外,故意不表现某某设定,让观众自个琢磨;但一旦表现了,就应当从一而终。

而如果是软科幻,大可把上述设定改成“九头蛇阴谋论”,然后引出对抗阴谋的新剧情,观众也看得不亦乐乎。

作品仍有提升空间

即使是《流》的狂热粉,也不敢拍着胸脯说这电影毫无瑕疵。而观众是买了票找乐子的,没有“善意点评”的义务。如果电影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骂起来难免有点狠。

但骂得最凶的那部分评论者,其实不是普通观众,而是某些逐流量而居的小编。他们会抓住《流》的瑕疵,把讨论上升到价值观高度。其实这不是影评,是耍猴。


虎皮青猫的小窝


这正是神片和一般电影的区别。

其实,提问者不需要和漫威电影比较,和西游记比较即可。西游记的“五毛”特效,人物用的法术一点都不科学,但是为什么西游记能被称为神片?因为观众看到了剧组的努力!精湛的演技,经典的配乐,让人即使不看原著就能看懂,并津津乐道。

反观《流浪地球》代表的国产科幻电影,导演把控能力很差,作为今年票房最高的国产电影,现在对《流浪地球》还有什么印象吗?情节让人疑惑,没有余音绕梁的配乐,且剧情画面老套,抄袭痕迹明显,该有的亮点不突出,电影交代的剧情不完整,让人看完摸不着头脑的时候当然会指出一大堆毛病。

再说漫威电影,观众不需要看过漫威漫画就能看懂漫威电影,在电影里导演就能把剧情表现完整,需要交代的“知识点”电影里都会交代,可见导演对电影的把控能力很到位。再加上没人把漫威电影当做硬科幻电影去看,它只是个漫画改编电影。

电影《流浪地球》和《大话西游》的情况很类似,都是基于原著小说,重新创作出来的一个全新的故事,对比之下就能看出剧组的差距,论演技论剧情《大话西游》都是完胜,现在我听到配乐《西天取经路遥迢》和《芦苇荡》还是很有画面感,但对《流浪地球》已经没什么印象了。

最后说点题外话,批评国产,并不等于抹黑国产;指出国人的不足,并不等于崇洋媚外;任何社会都在批评声中前行,有了批评和抨击,整个民族的脚步才能迈得更稳妥、更强劲!某种意义上说,真正的爱国者,不是粉饰太平歌功颂德阿谀奉承,而是虎视眈眈监督自己的祖国。


白露知湫


在我看来,这种情况非常正常。国产科幻电影在经过了漫长的蛰伏之后,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曙光。由于制作水平及经费有限,国产科幻电影很难一步做到好莱坞那种宏大与细致并存的效果。但这也更加证明了中国电影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来追赶国际水平。

面对铺面而来的质疑声,我们也不能完全一棒子打死,这里面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类是真心希望中国电影向前好的声音。一类是借着这波热点刷存在感的“杂音”。最后,则是隐藏的最深的资本的运作。

真正关心中国电影的声音

对于看惯了好莱坞式大片的观众来说,突如其来的中国科幻电影可能让大家有点“不适应”。同样的以往只有在好莱坞电影里才能见到的逼真特效,主角却是中国人,对话也是汉语,大部分场景都是我们熟悉的元素,这让大家既欣喜又陌生。

于是,在观看完中国科幻作品后,观众们自然而然的会将电影作品与好莱坞大片相比。

我们必须承认,在制作及编剧水平上,国产科幻电影与好莱坞电影仍然有着不小的差距,而这种差距直接导致了观众们对于国产科幻(如《流浪地球》)的质疑。

观众们有的质疑剧情,有的质疑特效,有的质疑表演等等,但是他们的出发点仍然是希望国产科幻好起来,他们提出这些质疑的目的是为了下一步国产科幻电影能够有着更加出色的表现,他们的这些“质疑”可以说是对国产科幻的“爱的鞭策”。

这种质疑正是推动中国电影发展的原动力。

大部分的观众都属于这个群体,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下面这个外国小哥了。

如果单看这段关于《流浪地球》的采访,可能会以为他是一个“中国科幻黑”,但实际上,这位生活在中国的外国小哥是十分热爱中国的。巧的是他的工作正是制作电影特效,采访中他毫不掩饰自己对《流浪地球》的喜爱,但同时他也不避讳从专业的角度指出《流浪地球》的特效以及其他方面所出现的问题。

可以说,我们大部分的观众都像这位外国小哥一样,虽然喜爱中国科幻电影,但是也丝毫不避讳国产科幻电影的不足之处,我们愿意提出来,更愿意以后的中国科幻电影因为我们的意见而更加完善。

蹭热点,恶意诋毁的杂音

这类人的代表人物就是北大某教授了。

一个物理学教授,不辞辛苦的去挑一部科幻电影的所谓不符合物理学“基本常识”的错误,这是一种怎么样敬业的“杠精”精神!

可以说这类人就是想借一两部当红电影提升下自己的知名度。

说白了,这种人在本职工作上做不出任何值得骄傲的成绩,只能靠这种事事与众人对立的方法来提升自己的存在感。

你不是说好么?我偏偏就说差!怎么不服?来骂我啊。对不起,你不关注我的微博还不能骂我,先成为我的粉丝吧!

而其余的一些人,他们本着“外国的月亮就是圆,中国拍不出好科幻”的思维定式,只要是好莱坞的电影他们就拼命追捧,只要是中国电影就无脑打压。

这种人,用吴京的这句话概括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最后,是隐藏在一切身后的资本运作

可以说,19年春节档的国产科幻打乱了很多“电影人”的布局。

原本春节档已被烂片占领,但是《流浪地球》却成了春节档最大的黑马。它的成功让某些“电影人”损失惨重。更重要的是以吴京为代表的中国实力派电影人的崛起让那些“流量电影”“情怀电影”在电影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小。

为了自己的生存,那些失败了的电影人无不用其极的抹黑刚刚崭露头角的国产科幻电影,妄图将中国电影这种以质量为尊的苗头打压下去。

而剧情不符合科学无疑是最好的借口了。

于是各种小丑、水军接连出场,从质疑最多的剧情到主角们N年前的私生活,再到整个电影的特效,能黑的不能黑的全部都被他们翻找了一遍。

至于国外好莱坞大片,反正黑它也没有什么现实的好处,人们该看还是看,何必费那个功夫?

看清了这一切后,对于那些真诚的批评和质疑,我认为可以接受,甚至采纳其中合理的部分。

而对于那些为了黑而黑的杂音,只有一句诗词送给他们: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爱生活、爱电影,我是黑白猫,独立影视制作评论人。如果你喜欢我的评论,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在这里,黑白猫祝所有头条读者们生活愉快!)


黑白猫电影


本质上不是什么软科幻、硬科幻、玄幻、幻想片的区别。

本质上是中国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综合科技大幅度提升后,某些国人内心跟不上这个幅度而已。

在一些国人眼里,中国是落后的代名词,是山寨跟风的代名词,出一个赶上好莱坞工业水平和科技内涵的影片,出乎这些人意料之外了。

因为这些人已内心已经屈服于近百年西方强大并主导世界的科技、经济、军事、舆论等方面,并从内心希望放弃自己民族的传承,放弃自己民族的文化来迎合甚至投入西方文化的怀抱。

然后你把这些人的自认为投入西方文化怀抱而带来的那一点优越感从天上拉到地上,那他是会跟你拼命的。

这个不光是科幻电影方面了,这是全方位的打压与斗争。所以你能在各个有交流的地方看到:有污蔑中华文明的,有污蔑中医文化的,有否定中华历史的,有给历史罪人翻案的,有鼓吹全盘西化的,有造谣抹黑中国科技和科学家的。这些人在各个平台你都能看到他。

仅此而已。


我的煎蛋去哪了


在于故事设定,漫威宇宙设定完善,各个英雄虽然不真实,但在漫威宇宙里却都算是理有据,灭霸手持五颗宝石,一个响指灭了宇宙一半生命,十分强大,没人挑刺的原因在于设定,漫威宇宙里,五颗宝石本来就是十分强大的力量的提现,在加上矮人打造的拳套,有这个威力也符合设定,英雄对抗,你来我往,在我们看来都是扯淡,但在漫威宇宙里,这些都是正常的,真实的。

而流浪地球,我是觉得很棒的,本身就是一个电影,非要去挑刺,挑剧情,挑设定。无非就是电影宇宙的设定不够完善,因为行星发动机的力量是地球承受不起的,就这一条来看,这一设定确实是天马行空,但是无论是硬科幻还是软科幻,都是科幻,既然是科幻。就不要去用常理来看待。

本人观影后感,漫威系列是从钢铁侠系列入坑,之后逐渐看了其他的全部,复联3之前更是将整个电影宇宙以一个正确的顺序重新看了一遍,别人确实很强大,二十多部电影的布局,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完善的漫威宇宙,对比下来,国内的电影,不论是哪一部看着都有些小家子气了,我并不崇洋媚外,但是别人优秀你就得承认。

流浪地球上映前我就准备去看,上映后,因为要拜年就在初四晚上去看了,因为买不到好位置,买的是晚上10点的场次,到了影院之后,人挤人,是我看电影以来观影人最多的一次,果不其然,流浪地球满座了,影片前半部叙事有些平淡,强行推动剧情发展,后半部很好看,尤其是一些大场面,不同于其他的拯救世界设定,在主角提出解决方案之后,莫斯却说该方案早在几个小时之前已经被提出但是成功率基本为零,这一镜头反转确实很优秀,观众从开头对整个冰雪世界的震撼到世界毁灭这种天灾的无力,到曙光出现,到曙光熄灭,紧抓着观众的心。影片的高潮点还有主角一行人带着火石就要到发动机跟前的时候,饱和式的救援,无疑还是让人很温暖的,因为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整部影片总得来说,虽然前半部叙事有些平淡,配角的牺牲,主角心境的变化都有些强行推动的感觉,但总得来说,确实是很不错,国内第一科幻片是没跑了,观影后的几天,网上却是一群人在抬杠,背后一些大人物为了利息的较量,跟我们这些平民无关,《流浪地球》值得去影院看,影片疵不掩瑜,确实很棒。

没错,我就是流浪地球吹,也是漫威吹,也是DC迷。

流浪地球,我就吹了,怎么着。


丶何事秋风悲画扇丶丶


双标喽,还能怎的。简单来说,国人对外国片的期望很低,对国产片的期望很高,是不是感觉不对,正常来讲,科幻电影对于西方,尤其是美国,已经是相当成熟的产物,但对于中国电影,应该还是起步阶段,但大部分人莫名其妙对国产科幻的要求高的吓人,既要特效顶尖,超美赶欧,又要剧情严谨流畅,甚至恨不能连里面想象的东西也能符合科学知识,做到益教娱乐。这tm的可能嘛,那什么北大的教授还指出几十个错误,简直闲得蛋疼,倘若都是真的,漫威电影岂不都是满纸荒唐言嘛。我对于《流浪地球》是感到惊艳的,不论是剧情还是特效,它完完全全能够提现一个真真正正大国电影人的格局和胸怀。相较于美国电影里动不动就是全世界都会说英语或者全球人民都在期待美国英雄拯救世界,《流浪地球》中各国人都在讲母语经由翻译器转译,还是最后俄罗斯人的舍身取义等等。这才是能真正面向世界的大片,不抹黑,不哄抬,展现中国正能量面貌的同时,尊重在一场世界性事件中每个国家的人民的努力。比起美国那种好莱坞电影文化的入侵,即便特效稍显不足,但《流浪地球》所展现出来的气度绝对高于美国大片的。所以我认为这一电影横空出世带来影响的背后,是对美国大片长久以来文化入侵的担忧,对国人普遍心态卑下的无奈,是对中国影视的一记春雷。我们见识到娱乐圈的黑暗,也见识到“西方完全崇拜者”的嘴脸,所幸,政府也认识这点,公开支持。所幸,更多的人忠实于自己的观影感受,力挺“小破球”。所以期待中国出现更多这样优秀的电影,期待“小破球”所带来的影响能一扫娱乐圈唯利是图的风气,我们在成长,需要有更好的追求,中国电影不再孤芳自赏,应当也必须走出国门!


舍离断41


喷子的思想不是用普通人的思想去理解的,就像是狗咬人不是取决于你是不是个好人,而是要看它是不是条好狗。

科幻电影不一定全要符合科学,想要看符合科学的去看纪录片,往往就是有些喷子,什么都不懂就在网上查一查一看有漏洞不分三七二十一就开始喷,你这么牛怎么不去当科学家,为社会做点贡献,在这里污染网络环境干什么,科幻电影是观赏的,娱乐大众的,国家的科研项目不会拿这些东西当素材参考的。

其实中国的科幻电影之所以没能崛起就是这种批判性的人才太多了,不能给国产科幻电影一点宽容的空间,没有哪个事业是一开始就尽善尽美的,美国的科幻电影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才慢慢成熟的,不过今年《流浪地球》还是让人看到了国产科幻电影的希望,票房也很不错,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头


三D侃电影


因为都是吃饱了撑的!跪久了,站不起来了!别人家的都是好的自卑心态作祟!

什么是科幻?基于科学的幻想!重点是在后者——幻想,因为没有实现,对未来的一种遐想,这种遐想没有得到验证所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将来会成为现实,一种是永远都不可能实现。但是都是有一定科学依据,这种依据哪怕只占5%那也属于科幻题材。

所以不管是漫威还是流浪地球都是实打实的科幻片,至于说流浪地球不符合科学依据的人纯属就是键盘侠手残党自卑奴的心态作祟。

科学!人类自己都还没有彻底探索出它的全部奥义从何谈起是否有科学依据,只站在自己已知领域谈天说地那只是一种井底之蛙自我陶醉的傲慢心态而已!科幻剧只是人类对科幻的一种遐想并且让观众赏心悦目的影视题材,看着舒服高兴就行!


凵䪲


其实很多人存在一个误区,就是将科幻电影笼统化。其实科幻影视动漫文学等文化作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硬科幻,伴随着工业革命以来的近现代科学崛起而出现,又被称为“理工科幻”,最早出现于英国,早年的科幻作品《海底两万里》、《从地球到月亮》等等,都属于此类。现代电影中的《后天》、《2012》、《火星救援》、《流浪地球》等等也都属于此类。

硬科幻剧本上是以现代科学为基础,去大胆推测未来会发生的事情,进而以隐喻等手法结合现实,但主要着手点还是在于对未来世界或太空科技的合理性描绘,可以说是理工生对未来前景的各种假设,与现实掌握的科研成果具有密切关系,所以极容易被科学家用来以科学理论进行对比。(当然本人从文学创作角度并不赞成这类评判,但这是现实。)

第二部分科幻被称为“伪科幻”或“异能星战科幻”,可以说这是“文史生的科幻”。

与硬科幻不同,这类科幻实际上是继承了古代神话、奇幻、玄幻、魔幻、仙侠、武侠等作品的风格,是以科幻形式阐述历史、现实、战争、情感等等。同时这类科幻与现代商业运作乃至现实主义流派也联系最深。经典代表作有《绅士联盟》、《星球大战》、《变形金刚》、《忍者神龟》、《黑客帝国》、漫威系列、DC系列、日漫科幻系列等等,并大胆引入文学平行时空概念。

伪科幻的特点之一就是天马行空的想象,人类或机器人或电脑都拥有常理无法解释的异能。它本身就没打算以科学的角度去解释一切,而是以科幻的世界将古今中外包容为一体,并极力去探索人类最大极限的想象空间,同时对于现实的结合也最为密切。

比如说二战时期,美国队长在美国正式参战之前,就已经开始在漫画里大战当时的德日意法西斯,从另一个平行时空的角度代表美国人民,加入反法西斯之战。《星球大战》原作对二战、越战也都有所影射。诸如此类,例子很多。

这类伪科幻,可以说是更纯粹也最有前途的文化作品,在文化产业中的未来价值不可限量,在我国既是软肋,又因为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而潜力无限,只是缺乏有效主导支持与系统性、整合性文化产业大开发。

而理工类的科学家对于伪科幻自然也不便过多批判,毕竟这是文史类的领域,而非理工的领域!











网络文学作者东旭鹰


先抛开两部电影说说大家的心态问题

有的人一看到别人捧美国电影批评国产就冠上慕洋犬的帽子,这种人才是真正的自卑,别人随便说一句就勾起了他们脆弱的自尊心。

再说说流浪地球,其实我之前一直没想通为什么要改编流浪地球,因为这篇小说本身就存在纰漏,由于缺乏经验,刘慈欣把地球发动机的具体参数全部列出,详细到可以计算出地球得到的加速度,然而得出的加速度非常小,别说航行了,改变轨道都不行。还有氦闪,是恒星步入晚年初期的一种活动,再漫长的时间里反复发生后,恒星才能进入红巨星状态。

总之,当时看流浪地球的时候,感觉这本书重在描写灾难来临时,人们的惶恐不安,还有人性在长期挣扎后变得扭曲黑暗。

综上,流浪地球应该拍成灾难片,因为他的一些科幻上的问题在没有这部电影之前就已经被讨论过了,而这篇小说反映人性的方面还历历在目……

再说说漫威,漫威本来就是软科幻偏玄幻,你要给他挑科学上的毛病,那20多部电影挑上一天一夜也挑不完,不过这并不妨碍大家喜欢漫威,我本身也喜欢漫威电影

最后,流浪地球改编自国产科幻小说四大天王之一的“刘慈欣”的一篇著名科幻小说,而漫威电影改编的是一系列天马行空的漫画,你要硬要说不挑漫威的刺只挑流浪地球的刺是双标的话,那我也只能呵呵,因为这种说法本来就是在找漫威的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