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来告诉你为什么收藏是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

收藏界提起马未都,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空军大院出身的红二代,与王朔、冯小刚、高晓松等人都有不错的私交。数十年的收藏史,名下已是珍宝无数。

隐形富豪马未都,名下珍宝无数身价超百亿他是如何做到的?

马未都,收藏家、古董鉴赏家,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主讲系列节目《马未都说收藏》,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收藏中国古代艺术品,藏品包括陶瓷、古家具、玉器、漆器、金属器等。

1992年,出版《马说陶瓷》一书,被许多读者视为传统文化的启蒙读物。此外,还撰写有《明清笔筒》等文物鉴赏研究专著。其中,《中国古代门窗》一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一等奖。1997年1月18日,创建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观复博物馆,设有家具馆、陶瓷馆工艺馆、门窗馆、摄影馆、油画馆和多功能馆七个展馆。

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在一次节目中,深情讲述了上世界60年代的世界首富,美国大收藏家保罗·盖蒂的传奇故事。由于保罗·盖蒂艺术中心内没有一件东方艺术品,但是有一幅著名的梵高的作品《鸢尾花》,马未都只得拿出压箱底的文物,一件有鸢尾花图案的瓷器配合这次节目,于是,不小心露富了。

马未都的清雍正粉彩鸢尾花蛱蝶纹花盘

马未都先生拿出的这件瓷器,是非常罕见的一个盘子,上面是中国画师画的鸢尾花。马未都表示,这个盘子也是他花了5390万美元买到的。话一出口,惊倒众生,北京城人称的“马爷”果然财大气粗。

但接下来马未都神秘的笑了笑说,他自己心里是这么想的,但其实他并没有花到这么多的钱,观众不仅纷纷猜测起实际价格来。看到天价瓷器,一般人不淡定了,表示大神的世界离我们太远。

对大众而言,认识马未都,大多是从百家讲坛开始,而对于之前的经历,很多人就知之甚少了。

据马未都本人,以及周围朋友讲述,他的收藏开始于70年代。

那时的收藏环境与此时不同,古玩交易被限制,由专门的人群,从全国各地网罗珍宝,再统一运到北京,每个月,故宫博物员都有专门的人员进行采购。

那时的马未都还年轻,经常一个人骑着自行车,等候在前往指定交易点必经之处,寒风凛冽,马未都就这样守在路边,面对川流不息的古董贩子。就这样看,只看不买,时不时也与商贩聊天,就这样日积月累,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当时在国营文物商店内销部买旧瓷器,清三代的碗非常精美,一摞摞搁地上,随便拿,10元钱一个,现在拍卖的价格至少要三、五十万吧。时间到了80年代,改革开放的伊始,马未都开始了文学创作,在编辑部朝九晚五。

古玩交易渐渐解冻,北京城有数个交易市场。作为一种爱好,马未都表现出了疯狂的热爱,一有业余时间,就去地摊上淘货。看得多,买的少,但只要入手,几乎件件精品。日积月累,滴水穿石。进入90年代,马未都倾尽积蓄,名下的藏品家具、瓷器、玉器、文玩应有尽有。

马未都来告诉你为什么收藏是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


在上世纪80年代,古董的价值是体现不出来的,当时没有人能想到古董会升值,人们对一件古董的价值判断也仅仅停留在心里感受层面。所以马未都感慨地说:“整个10年,我对古董价格的感受都非常不准确,而且资金非常有限,想不到后来的事。”

第一次让马未都感受到古董很值钱还是在1988年,当时一个台湾人来北京,看到他有只碗,问能不能卖给他。这只当时花200块钱买的碗,台湾人开价1万美元,这件事让马未都有了“价值观”,但是马未都还是没有卖。

“所有跟我一起玩古董的全被历史淘汰了,北京一个没剩,全国也是,不是下大狱就是吸毒、家破人亡、娶五房太太……什么事都有。没有像我这样的,我没卖,卖的人全是死;卖的人不赚钱,赚也是赚一阵子。我不卖不是因为我不喜欢钱,是我源于文人的面子,我觉得卖东西是一个奇耻大辱,我的不卖把我彻底救了。”

很多人都不清楚马未都哪里来那么多钱买古董,其实马未都在出版社做编辑的时候就开始做药材生意,卖中药材是个暴利行业,一个月能挣七八万块钱,靠卖药挣来的钱玩古董。因为当时在出版社,不敢跟人讲自己做买卖,但给人的印象就是马未都有钱,就不知道从哪里来的。

马未都很怀念上世纪80年代四处买古董的岁月,比如去河北、山西一带,有人带路,到处都是宝贝,哈腰就能拣到。现在没有了,到处都是雷。“就是等于你去的时候是个处女地,森林里都是大蘑菇,随便采,现在都是毒蘑菇。”马未都说。而且,马未都是第一个从国外用集装箱往回买文物的人。

1995年,中国有拍卖行了,马未都就被请去当顾问,古董的真假就由他壹个人说了算,“我绝对是对著良心说话”。马未都说,有一次拍卖,拍卖行说有件东西起拍价太贵,要退回去,他问为什么,他们说是康熙仿成化的瓷器,不值4万元。箱子打开壹看,马未都就楞了,实际上就是明代的。马未都告诉他们这是真的,他们不信,找人鉴定,最后确认的确是明代瓷器。最后这件瓷器220万元拍卖出手。

马未都说:“我但凡有点私心,特简单,我一关盖说退,然后问清楚是谁的,跟底下人说,打个电话,说现在上不了拍,有人托底你卖不卖,他们都卖。4万块汇过去,这东西就是你的了。但是我受雇于人的时候,我绝对不会干这样的事情。”

马未都来告诉你为什么收藏是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


马未都说,他是幸运的,幸运在于他喜欢的这些东西在整个上世纪八十年代价格都很低廉,即使有所上涨,也是与他荷包的增长是同步的,而那十年间笔耕不辍的写作也让他有充足的稿酬来支付他日益扩张的视野。但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就出现了困难,尤其是1995年后,古玩市场价格飞涨。

现在回首三十多年的过往,颇有些感触:“可谓十年一代,七十年代是破坏的一代,八十年代是淡漠的一代,九十年代是关注的一代,到了二十一世纪则是一个蜂拥而起的时代了。”马未都的幸运得益于八十年代,那时的他充满热血与激情,年轻而澎湃,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徜徉于收藏的天地。

马未都来告诉你为什么收藏是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


傅抱石 《琵琶行诗意》 1.035亿元 北京保利拍卖

在当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钱加之有闲,“古玩热”在神州大地的温度于是便越升越高。

据权威的《收藏》杂志统计,中国现有各类收藏协会、收藏品市场近万家,各类专题和系列的收藏500多项,3千万收藏者热衷此道,约占人口的3%。收藏品市场交易额庞大,仅北京文物收藏品市场交易额一年就有11亿元人民币,地下交易更是无法统计;

全国每年文物艺术品拍卖成交额大约为10亿元人民币。2002年10月28日新颁布的《文物保护法》允许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收藏的文物可以依法进行流通,使民间收藏更加火爆。

有识之士甚至称:“收藏古玩是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不仅各类介绍收藏的书籍、杂志、报纸订数一路上扬,网上的收藏类网站点击率日见人多,就连中央2套节目的“艺术品投资”、上海东方电视台的“我家有宝”、江苏电视台的“家有宝物”等专题栏目也成了道上人每日不可缺少的必修课,还有小说《古街》、电视剧《古玩虫》、《五月槐花香》等纷纷杀出,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这些都为收藏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马未都认为:“必须用钱来衡量,如果仅仅说这件艺术品是无价的,那是没有意义的。最近,毕加索的一幅作品以超过1亿美元的价格成交,我觉得这就是衡量毕加索艺术成就最好的标准。我们今天引以自豪的是,中国的古代艺术品价格在不停地攀升。虽然从目前来看,还没有一件超过1000万美元的中国艺术品,但我觉得在我的有生之年肯定可以看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