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心48畝紹興第一豪宅,為何不為人知?據說因為主人名聲太差!

紹興,一座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這裡人傑英才輩出,歷史建築眾多,其中“名人+故居”的文化傳承模式,更是雙劍合璧,所向披靡,如魯迅故居,書聖故里等,已成為紹興的文旅聖地。

然而,主城中心區,有一處故居,雖然貴為“國保”(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佔地48畝,堪稱紹興第一豪宅!卻門庭冷落,不為大眾所知。

這個令人扼腕嘆息的例外,就是:呂府


市中心48畝紹興第一豪宅,為何不為人知?據說因為主人名聲太差!

▲呂府鳥瞰圖

1

豪氣:江南最大的明代官宅

東起萬安橋,西至謝公橋,南臨新河弄,北接大有倉,總佔地面積約48畝,其氣勢之宏大,冠絕江南,因此,也被譽為“江南最大的明代官式做法住宅群”

呂府坐北朝南,南、西、北三面環水,內設兩條南北向“水弄”和一條東西向的“馬弄”,可謂是水路、陸路,雙管齊下,自成一城。


市中心48畝紹興第一豪宅,為何不為人知?據說因為主人名聲太差!

▲謝公橋實景圖

建築群整體呈“三縱五橫”軸線佈局,中縱軸排列轎廳、正廳、中廳、後廳、座樓五座,東、西縱軸分別排列前廳、中廳、後廳、座樓各四座,南向共有十三座廳堂,故又稱“呂府十三廳”

據民間傳說,這十三個廳堂是呂夲任會試主考和掌吏(禮)部尚書時,登第弟子或被命官者共13人,為感其恩,各贈建一廳而成。


市中心48畝紹興第一豪宅,為何不為人知?據說因為主人名聲太差!

▲永恩堂實景圖

現保存最完整的是正廳永恩堂,面寬達36.50米進深17米,共分為7開間,是江南最大的廳堂。

永恩堂共享柱五十根,全部採用圓柱,上細下粗,收分明顯。屋架採用抬梁與穿鬥相結合的方式,總共形成了“三明四暗”的格局。

進入正廳,抬頭即可看見兩塊匾額:“齒德並茂”和“永恩堂”。其中,“齒德並茂”匾額,落款為“萬曆十一年歲次癸未七月吉旦立”,乃是明萬曆十一年(1583)神宗皇帝在呂夲八十歲壽誕時所賜,這也是迄今為止,萬曆皇帝為數不多的遺留真跡。


市中心48畝紹興第一豪宅,為何不為人知?據說因為主人名聲太差!

▲永恩堂牌匾實景圖

市中心的地段,48畝的規模,13廳的奢闊,皇帝御賜的匾額,呂府能有如此豪氣的履歷,當然要仰仗府邸的主人呂夲了。

2

運氣:平步青雲的仕途

呂夲(1503—1587),歷史上亦有記載為“李本”、“呂本”。

姓氏的變更,要追溯到他的先祖呂貴義。當年遷居餘姚後,適逢明洪武初年更定圖籍,“呂”、“李”在餘姚方言中同音,登記戶籍者錯聽“呂”為“李”,待呂貴義發覺,已記錄在冊。


市中心48畝紹興第一豪宅,為何不為人知?據說因為主人名聲太差!

▲呂夲畫像

鑑於明初法度嚴峻,“敢有更名易諱及兩三名字,被人告發,家財給賞告人,本身處死”。於是,只有將錯就錯,錯到“李夲”這一代的時候,已有兩百年

直至“隆慶三年奏準,京堂官奏複本姓者,免行查勘,準復”,李夲於次年(1570)上疏請求復改原姓“呂”。時年,他已六十七歲。

而“夲”和“本”在字形上極其相似,謄錄人員一不小心就又把“呂夲”寫成了“呂本”,所以呂夲為自己正名,也可謂是一波三折。

雖然在名字上,呂夲比一般人多了一些波折,但是在仕途上卻是一路順風順水


市中心48畝紹興第一豪宅,為何不為人知?據說因為主人名聲太差!

▲呂府實景圖

嘉靖十一年(1532),登科進士三甲,獲得為官的資格證書和入場券;

嘉靖十七年(1538),出任南京國子監司業,擔當地方學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機構的領導;

嘉靖二十五年(1546),任順天鄉試主考,試題為《禮樂征伐自天子出》,以“治以一統為盛勢,以不移為尊”破題,帝“覽而悅之”,從此得以重用;

嘉靖二十七年(1548),擢升為京城國子監祭酒,相當於教育部考試中心主任兼高等教育局局長;

嘉靖二十九年(1550),在內閣與嚴嵩組CP,權勢滔天,成為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嚴黨”重要人員


市中心48畝紹興第一豪宅,為何不為人知?據說因為主人名聲太差!

▲嚴嵩畫像

嘉靖三十三年(1554),官拜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從一品,也就是今天的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或全國政協副主席;

嘉靖四十年(1561),因母親去世,辭官歸鄉,至此入閣13年。千萬不要小瞧這個數字,要知道明代內閣宰輔共有164人,平均在閣時間才5年而已,而呂夲能巋然不動十幾年,可見其政治厚黑學絕對一流;

神宗萬曆十五年(1587)六月,卒,年八十四,贈太傅,諡文安

至此,呂夲“絢爛”的一生達到了巔峰,暫時有了一個圓滿的結局。但是,故事還沒有結束。

3

黴氣:奪諡號,不入冊

沒想到故事的畫風轉的太快,就像龍捲風

。很快,在朝廷清理嚴氏黨羽時,呂夲因為與嚴嵩有密切的關係,“物議嗤之,後奪諡”

這可謂是奇恥大辱。萬曆朝禮部侍郎郭正域在《嚴諡典以重公平疏》中說:“不得諡,辱也;而奪諡尤辱中之辱。”

據統計,明代的官員,被削奪諡號的加起來不超過10人,不到得諡總人數的1﹪,呂夲就是這少數中的少數。

另外還有一件蹊蹺的事,按照呂夲的榮耀未能在《明史》立傳,已實屬稀奇,然而,更讓人震驚的是,他也沒能在省級志書中單獨出現。


市中心48畝紹興第一豪宅,為何不為人知?據說因為主人名聲太差!

▲《明史》書籍

清雍正朝《浙江通志》人物誌設名臣、忠臣、循吏、武功、儒林、文苑、孝友、義行、介節、隱逸等欄目,立傳者凡5700餘人,明代餘姚籍有80餘人,未見呂夲

但是,在康熙十二年(1673)《紹興府志》卷四十七《人物誌十•鄉賢四》中,呂夲出現了,具體事蹟是“建議築新城於姚江南,為鄉里保障”。

一位生前轟轟烈烈、名利雙收的朝廷重臣,死後竟然落得如此下場,想想也實屬可悲可嘆。


市中心48畝紹興第一豪宅,為何不為人知?據說因為主人名聲太差!

▲呂府實景圖

由於呂夲本人,沒有太多的史料記載,所以其是非功過,我們無法評定。唯一可知的黑料就是攀附嚴黨“站錯隊”

但不論怎樣,歷史文化價值兼備的呂府,因有汙點的呂夲而不被世人周知,是不爭的事實。

歷史人物自身所帶的超級IP光環,有時候可以超越建築本身。不信,下次,小編帶你認識一下與呂府一路之隔的伯府——王陽明的故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