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在中国最好的县级博物馆,遇到“曹衣出水”

青州古城,以碎石子铺成的范公亭路西头,就是青州博物馆。

青州,在中国最好的县级博物馆,遇到“曹衣出水”

2008年,全国首次给博物馆分级,在83个一级馆中,青州馆是唯一一个县级博物馆。时至今日,国家一级博物馆增加到了130个,除去西柏坡、韶山这些革命纪念馆,青州博物馆还是那唯一的一个县级馆。

两次去青州馆,第一次逛得比较全,八个展厅走下来花了小半天的时间,第二次时间比较紧,只去了两个展厅——青州历史(史前—1840年)展厅和龙兴寺佛像精品陈列厅,这是青州馆的精华所在。

以本地出土文物为主,藏品丰富且脉络信息完整,是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的主要依据。

小时候听三国的评书,印象最深的内容之一,就是曹操手下的“青州兵”,最骁勇善战,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统一中原。

但青州的历史开端远早于三国,《尚书·禹贡》便有记载:“海岱惟青州”,为古“九州”之一。因地处东海和泰山之间,位于中国东方,“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

以前的青州地位可比现在高太多,从汉武帝开始,青州就设刺史了,相当于现在的省级管理权限。

在青州历史展厅里,从商代的青铜器,到汉代的人像画砖,唐代的三彩,明清的瓷器,一应俱全。

青州,在中国最好的县级博物馆,遇到“曹衣出水”

尤其是在明清时期的藏品中,有一份海内外唯一的“状元卷”,是明代青州郑母镇人赵秉忠殿试中状元的答卷,右上角有万历皇帝手写的“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

青州,在中国最好的县级博物馆,遇到“曹衣出水”

这样珍贵的文物来自于赵秉忠的第13代孙,1983年捐献。不管是这个家族还是这件文物,都可以称得上“流传有序”吧。

当然,如果仅有这些,青州馆不可能称之为中国最好的县级博物馆。在博物馆的二楼,才是青州馆的大杀器——龙兴寺佛像。

1996年,青州出土了一批佛像,大约400多尊,属于明代消失的龙兴寺。

青州,在中国最好的县级博物馆,遇到“曹衣出水”

关于这批佛像,至今有很多未解之谜。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大批佛像出现于龙兴寺的地窖里?为什么龙兴寺的佛像雕塑如此奇特,以至于别处没有这类风格的佛像造型?还有作为曾经的皇家寺院,龙兴寺为什么会突然消失?

这些复杂的问题留给专家们考证吧,我们只要知道这里的佛像,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独一无二的,就够了。

展厅进门一左拐,一尊高大的断臂佛像迎面而立。前面的导游在介绍,称之为“东方维纳斯”。我初听不以为然,但围着这尊北齐的佛像转几圈下来,不得不感慨她的美。

青州,在中国最好的县级博物馆,遇到“曹衣出水”

青州,在中国最好的县级博物馆,遇到“曹衣出水”

她当然不像维纳斯那样真实,立体感也远不如帕台农神庙的群像,但通过线条的勾勒,将整个雕塑的美感完全体现了出来。

介绍上说,这种风格是中国绘画中“曹衣出水”在雕塑上的体现。

“曹衣出水”说的是南北朝时期的画家曹仲达,其笔下的人物,衣褶多用细笔勾画,似身披薄纱,又像刚从水中出来。宋人郭若虚在其《图画见闻志》中,将“曹衣出水”与唐代著名画家吴道子的“吴带当风”并列。

吴道子的画作后人多有临摹,但直到龙兴寺佛像出土前,没人知道“曹衣出水”到底是什么风格。

曹仲达活跃于东魏、北齐,而龙兴寺出土的佛像从北魏到北宋,也正涵盖了这一期间。如今,看真正的“曹衣出水”,只能来青州。

沿展厅往里走,北魏、东魏、北齐……随着时间失推移,佛像也在慢慢改变着,她们的脸部表情越来越丰富,面容越来越立体。在这尊穿着红衣的北齐立像前,我站立良久,只恨自己词穷墨尽,除了一个“美”字,实在找不出别的词来形容她。

青州,在中国最好的县级博物馆,遇到“曹衣出水”

在青州馆,比起成人游客,更多的是有组织而来的学生,这在国内博物馆里是极少见的。有报道称,青州博物馆的访客中,30%是学生,这个数字可真够惊人的。

不过,让孩子们从小近距离的接触艺术品,培养他们对历史了解,提升他们对美的领悟,不正是博物馆该做的事情吗?

在英国的国家美术馆,在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馆里一波波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参观学习。在一幅幅名画前,在著名的雕塑前,他们席地而坐,听老师讲解艺术品背后的故事,作品的创作技巧。博物馆,就是他们的课堂。

青州的孩子是幸福的,也许他们现在还不懂这些佛像的美,但这些美会深刻在他们的脑海里,伴随他们的一生,伴随他们的天南海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