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侃丨居官则思益其民,居乡亦思益其乡

在现汕头市桑埔山东麓塔山脚下,有一处三门四柱二重楼的石牌坊,这就是400多年前潮州先贤之一——

薛侃修建的宗山书院的遗址,现为潮州市的一处文物保护单位。

薛侃丨居官则思益其民,居乡亦思益其乡

薛侃一门三进士,但家世并不显赫。他的二世祖曾经于宋嘉定四年中进士,到了他父辈,家中再无仕宦之人。到了薛侃这一辈,哥哥薛侨中进士为官,父凭子贵,“奉政大夫兵部郎中”。

薛侃丨居官则思益其民,居乡亦思益其乡

薛侃在明正德十二年考中进士,但他不愿为官。受王阳明影响,一心钻研王阳明学术,怕入仕之后,会耽误学术研究。明正德十五年,薛侃与友人一起,在潮州金山的玉华书院讲学,并结斋于梅林湖,开始了他对阳明学说的传播。

明嘉靖六年,薛侃在海阳、揭阳两县的桑浦山麓一带考察, 得知从海阳具龙溪至揭阳县枋口这一地段,“为渠为池, 旱则涠而涝则溢”, 因而主持打通了中离溪, 为当地百姓解决了水源问题, 今天塔下村的石刻上, 还保存有《中离开溪记》。

薛侃丨居官则思益其民,居乡亦思益其乡

明嘉靖七年,薛侃被朝廷召用,任职行人司司正,这一次他没再推辞, 到嘉靖十年秋,薛侃针对皇位继承问题,上疏直谏, 犯了皇帝的忌讳, 被革职为民。薛侃落职回乡之后,在中离溪畔的宗山办学。他主持修建了宗山书院,讲授王阳明心学, 南方各省共有百余士子慕名而至。 如今, 宗山书院仅剩一牌坊,即宗山书院坊。

薛侃的整个晚年, 都在潮汕地区度过, 留下了“居官则思益其民, 居乡亦思益其乡”的人生格言。他为官清廉正直, 做了不少利民的好事。 据《薛氏族谱》 记载, 薛侃为家乡所做实事善举达12项之多, 包括浚溪、建桥、修路、捐田地等,作为潮州的一代大师,薛侃的影响至今犹存。

薛侃丨居官则思益其民,居乡亦思益其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