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男孩肚里养5cm虫:又到春季,这些细节再不知道就晚啦

前不久,一则“3岁男孩肚里爬出一条5厘米长虫”的新闻,闹得人心惶惶。

3岁男孩肚里养5cm虫:又到春季,这些细节再不知道就晚啦

早在半年前,男童小刚就觉得自己的肚子痒痛难忍,还起了一个小包。起先父母并不在意,以为是普通的皮肤病。没想到,那红肿的包块竟开始慢慢移动,从身体右边移到了左边!父母这才意识到严重性,将小刚送去了医院。

当天,医生就为小刚进行了手术。谁知,手术刀刚划开皮肤上的肿包,一条大约5厘米长的乳白色幼虫悠哉地爬了出来,把医生和家长都吓了一跳。

经过确诊,小刚肚里的这条虫学名叫“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它在小刚肚子里生活了很久,病情已经发展到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中期。

3岁男孩肚里养5cm虫:又到春季,这些细节再不知道就晚啦

无独有偶,2016年,医生也曾在女童眼球发现了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的踪迹。寄生虫已经在她的眼睛里长大,不及时治疗就会有失明的危险。

看到这里,有些后怕:幸好两个孩子的父母重视得早,不然一旦感染加重。不仅可能失去身体器官,还可能会危及孩子生命呀!

说到寄生虫,很多人会先想到蛔虫、弓形虫,而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比普通寄生虫更可怕,它不光能在体内寄生,还具有极强侵袭与移动能力,能穿过肠壁腹腔,甚至移行至眼睛、中枢神经、大脑等部位,严重者可导致失明、身体麻痹,甚至死亡。

3岁男孩肚里养5cm虫:又到春季,这些细节再不知道就晚啦

专家表示,寄生虫想要存活,必须先找到适合虫体生活的宿主。现在进入春季,寄生虫又活跃起来,到处寻找寄生体。作为家长,一定要防患于未然,了解相关知识,让孩子免受其害。

01

裂头蚴感染可致命,但发病有潜伏期,症状隐蔽,很容易被忽视。

截至2016年,中国拥有全世界已报道的最多裂头蚴感染病例。曼氏迭宫绦虫的生活史复杂,成人和儿童都可能感染,但儿童由于体质较弱,感染的比率往往更高。

医学专家曾经科普:大多数猫、狗等动物体内都寄生着曼氏迭宫绦虫的成虫。成虫的卵随粪便排放后,在水中发育成钩毛蚴,接着进入蝌蚪、鸟、猪等动物体内,再进一步传染给人。

因此,人类感染曼氏迭宫绦虫的途径主要有两种:

  • 一种是经过口腔传染,例如饮用了含有裂头蚴的生水,食用了生的或不熟的含裂头蚴的肉类等;
  • 另一种是经过皮肤或粘膜传染,例如有人用生蛇皮贴服皮肤,以此治疗皮肤病的偏方,或是触摸了曼氏迭宫绦虫寄生的重灾区——蛙类、蛇类后,又接触口腔等。
3岁男孩肚里养5cm虫:又到春季,这些细节再不知道就晚啦

既然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寄生如此可怕,甚至会致人死亡,那感染的临床表现又是如何呢?

  • 感染前期:此时只是潜伏期,患者的症状并不明显。一般表现为中上腹部不适、轻度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 感染中后期:此时已是发病期,根据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寄生在体内的不同位置,患者可能出现痒痛、昏迷、癫痫、瘫痪等症状,甚至可能引起死亡。

许多家长会说,在感染前期的临床表现似乎并不严重,都是些腹痛腹泻的小病。没错,这正是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寄生的可怕之处。

从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寄生体内,到症状的真正爆发,往往需要漫长的潜伏期,一般几周到几年不等。潜伏期间,寄生虫的伤害是内在的。它在孩子体内四处游移,肆意吸取养分,但从孩子的日常表现上却看不出端倪。

3岁男孩肚里养5cm虫:又到春季,这些细节再不知道就晚啦

这种隐蔽性,让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寄生躲过了家长的火眼,或是误导家长,把问题的原因归结到其他方面。

因此,要想让孩子免受寄生虫折磨之苦,拒绝裂头蚴进入人体才是预防疾病的根本。掌握预防的方法,对保护孩子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02

为孩子保驾护航

寄生虫预防是关键

要想拒绝寄生虫进入人体,就必须从它进入人体的途径来预防,也就是避免口腔接触和皮肤黏膜接触:

给孩子普及健康知识,不饮用生水,不去池塘游泳

生水由于未经消毒,由动物粪便排出的寄生虫卵和寄生幼虫在这里集结,除了裂头蚴,还有许多看不见的寄生虫。一旦饮用,他们便通过食道进入人体,占据体内。

因此,家长要及时为孩子普及健康知识。尤其正值春天,许多孩子乐于到郊外玩耍,更应该避免饮用生水。同时,不去池塘游泳,避免游泳过程中,生水误入口腔。

肉类烹煮全熟,不让孩子触摸蛙、蛇类

蛙类和蛇类是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寄生的主要宿体。但经过动物间的捕食,绝大部分脊椎动物身上都会带有裂头蚴,它们就藏在动物的肌肉间隙。

因此,家长要避免孩子食用半生不熟的肉制品,尤其杜绝孩子触摸蛙类、蛇类,避免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通过皮肤黏膜寄生。

不饲养野生蝌蚪,远离猫、狗粪便

春天到,正是蝌蚪活跃的时候。许多孩子踏春时觉得池塘里的小蝌蚪可爱,想装一些回家养。殊不知,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就是这样跟着孩子回家的。

3岁男孩肚里养5cm虫:又到春季,这些细节再不知道就晚啦

当曼氏迭宫绦虫的虫卵在水中发育成钩毛蚴后,会被剑水蚤吃掉,进而在剑水蚤中发育成原尾蚴。当蝌蚪捕食了被感染的剑水蚤,随着蝌蚪变成蛙,原尾蚴也在蛙体内长成了裂头蚴,这便是所有寄生循环的开端。

因此,蝌蚪中含有最多的原尾蚴。许多孩子不懂事,喜欢用手逗弄小蝌蚪,转而不经过清洁,又把手接触口腔。如此一来,虫体就顺利进入了人体。

此外,家长还应该带孩子远离动物粪便。因为曼氏迭宫绦虫成虫后,大多寄生在动物体内,又经过粪便排出体外。如果孩子沾染,则会有被感染的风险。

因此,如果在小区遇到猫狗类动物的粪便,家长应立刻带孩子远离。

由此看来,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纵然可怕,但也并非防不胜防。只要家长看护好孩子,不让孩子食用生肉、生水,不让孩子触摸野生动物,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避免感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