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極逼阿巴亥自殺,他的三個兒子為什麼不反抗?

你像繁星閃爍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後金汗位虛懸。

天命十一年(1626年),在寧遠之戰中被袁崇煥打敗的努爾哈赤含恨而終,終年68歲。

由於努爾哈赤在生前並沒有對繼位人的人選做出安排,因而在努爾哈赤死後,後金大汗之位出現了虛懸的局面,而汗位的競爭主要是在“四大貝勒”以及大妃阿巴亥的三個兒子之間展開的。


當時的“四大貝勒”,掌控絕對的話語權。

天命元年(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喇登基為汗時,就設了四個和碩貝勒,即

大貝勒、努爾哈赤的次子代善;

二貝勒、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的次子阿敏;

三貝勒、努爾哈赤的第五子莽古爾泰;

四貝勒、努爾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極。

努爾哈赤“命四大貝勒按月分直,國中一切機務,俱令直月貝勒掌理”。因而在努爾哈赤在位時,“四大貝勒”就擁有了很大的權力和極高的地位。

在努爾哈赤時期,八旗勢力的分佈是這樣的:正黃旗(45牛錄)、鑲黃旗(20牛錄)由努爾哈赤親自掌管;正紅旗(25牛錄)、鑲紅旗(26牛錄)由代善及其長子嶽託掌管;鑲藍旗(33牛錄)由阿敏掌管阿敏;正藍旗(21牛錄),由莽古爾泰掌管;正白旗(25牛錄)由皇太極掌管;鑲白旗(15牛錄)由褚英長子杜度掌管(褚英是努爾哈赤長子,初被選定為繼位人,後被努爾哈赤處死)。

努爾哈赤晚年將親統的兩黃旗的大部分授於大妃阿巴亥的三個兒子,也就是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每人15牛錄,其餘自己統帥做親軍,同時努爾哈赤還明確的指示阿濟格統領鑲黃旗,多鐸統領正黃旗,自己死後統帥的親軍全給多鐸,後賜一旗給多爾袞,並且就在努爾哈赤去世前不久,已經把鑲白旗旗主杜度調到鑲紅旗下,有很大的意向就是要安排多爾袞繼任鑲白旗旗主,這樣一來,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的軍事力量佔有很大的優勢,沒有一個其他兄弟可以與他們相比。這也間接導致了“四大貝勒”團結在了一起與大妃阿巴亥的三個兒子相對抗。畢竟無論是從年齡,還是從政經歷,還是戰功上講,這三個人與“四大貝勒”相比,是遠遠不能企及的。

這樣一來,拋開鑲白旗的15牛錄(後鑲白旗被皇太極接管),四大貝勒手中掌管著兩紅旗、兩藍旗以及正白旗,共130牛錄,多爾袞三兄弟掌管著兩黃旗的65牛錄。“四大貝勒”在實力上佔有絕對上風。不僅如此,“四大貝勒”輪流執政,掌管政務,擁有極大的權力,因而在此情況下,也是擁有絕對的話語權。


逼死大妃阿巴亥,就是打掉了三兄弟最大的政治靠山。

阿濟格、多爾袞、多鐸能得到努爾哈赤如此的喜愛與器重,考的不是他們的戰功,完完全全是因為“子以母貴”,憑藉著努爾哈赤對於阿巴亥的寵愛而得到的。因而大妃阿巴亥就是他們最大的政治靠山,畢竟他們中最為年長的阿濟格也才只有22歲,多爾袞和多鐸都只是只有十幾歲,且不說這個時候的他們有沒有權術可言,只要失去了阿巴亥,他們連自保都很難做到,更不要說反抗了。而“四大貝勒”非常明白,逼死了阿巴亥,就等同於打掉了三兄弟的靠山,也會讓三兄弟徹底失去了對於汗位的競爭。

而當時努爾哈赤有沒有留下遺言,是讓多爾袞繼位還是多鐸繼位,已經無從考證,同時,努爾哈赤有沒有讓大妃阿巴亥殉葬,也已經無從考證。但是,從當時的局勢而言,阿巴亥以及多爾袞三兄弟根本沒有同“四大貝勒”對抗的資本,所以阿巴亥的死成為了必然,有的說法是阿巴亥被逼自盡,也有的說法是莽古爾泰直接勒死了阿巴亥,但是不管怎麼說,隨著阿巴亥的去世,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也失去了依靠,只不過是後來繼位的皇太極並沒有將他們趕盡殺絕,而是讓他們繼續統領兩黃旗,之後黃白對調,改為統領兩白旗。


從四大貝勒議政到“南面獨坐”,皇太極成為最終的贏家。

大貝勒代善因為遭人設計與大妃阿巴亥有著不清不楚的關係而被努爾哈赤所訓斥,隨之失去了繼位資格。

二貝勒阿敏是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的次子,並不是努爾哈赤所生,所以也沒有繼位資格。

三貝勒莽古爾泰曾經為了討好努爾哈赤,親手殺了自己的母親,不僅不被努爾哈赤所喜歡,在繼位問題上更是受到了全體滿洲貴族的反對,所以也沒有繼位資格。

四貝勒皇太極,年齡在四大貝勒裡面是最小,但是自身的文治武功也非常的突出,在滿洲貴族中具有頗高的聲望,所以,當時的皇太極繼位得到滿洲貴族高層的普遍支持,特別是其中實力最強的兩紅旗旗主代善,全力支持皇太極。

最終,皇太極經過滿洲貴族議會的推舉,登上了汗位,改元天聰,在相繼除掉莽古爾泰和阿敏,代善退出後,皇太極“南面獨坐”,開始獨掌大權,並於1636年在盛京(今遼寧瀋陽)稱帝,國號大清,改元崇德。


雍親王府


努爾哈赤一死,皇太極在逼殺老爹最寵愛的大妃阿巴亥時,大妃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大兒子阿濟格22歲,二兒子多爾袞15歲,三兒子多鐸13歲。且此時,大兒子阿濟格手握鑲白旗一旗重兵!


大妃阿巴亥 被逼上吊自殺(劇照)


如果說多爾袞、多鐸年當時紀尚小、無能為力,那麼手握鑲白旗一旗重兵的阿濟格,為什麼不救母親?滿人歷來敬重老人、重視長輩,何況那是自己親媽將被人逼死?


我這麼說吧,阿巴亥三個兒子不是不想反抗,而是根本不敢反抗。上拖“君父臨終遺命”之名,下有皇太極勢力集團強大威懾。想反抗?名義上和實力上,都站不住腳。


雖說他們都是努爾哈赤的兒子,但實力和威望區別太大。我先來說說這個厲害的皇太極!

清太宗 皇太極(畫像)


皇太極,是老汗王努爾哈赤的第八子,比阿巴亥的三個兒子都要大,且久經戰場、威望甚高,是後金國努爾哈赤後期“四大貝勒主政”格局中的四貝勒。


皇太極善於權謀,文武雙全,能力和手段在努爾哈赤諸子之中最為出眾,且皇太極在宗室擁有強大號召力!老汗王努爾哈赤死後,沒有指定接班人,那麼只能按照後金國習俗,由諸王議政推舉制,共同推舉一位接班人。


大貝勒代善,起初是與皇太極爭奪皇位最激烈的勁敵,其他的皇子都只是打打醬酒、看看熱鬧,根無力與大貝勒代善和四貝勒皇太極這兩個強大對手競爭。


起初多爾袞(阿巴亥家族)也是不可小覷的勢力,也有爭奪汗位之意,但最終發現只能被眾貝勒一起群毆....

大貝勒 代善(畫像)


大貝勒代善,因與老爹努爾哈赤的正妃即大妃阿巴亥私通、有姦情睡到一起。(準確說是,還沒等努爾哈赤死,倆人上床了)。


努爾哈赤想,你要給你爹我戴綠帽子,也得等我死啊,我是說過我死後把阿巴亥給你,但不是現在!加之代善毒殺自己後妻等很多事情,讓努爾哈赤很不滿意,這樣的人怎麼配當後金之主呢?隨後代善被剝奪了嗣位(同太子之位)。


後來,代善放棄了爭奪汗位,通過利益交換,轉而倒向支持皇太極。



所以努爾哈赤屍骨未寒,皇太極就在眾貝勒的擁護下,坐上了後金大汗之位!隨即,皇太極等人,害怕大妃阿巴亥勢力的存在,始終擔心阿巴亥會立自己兒子多爾袞,從而威脅到自身地位。


畢竟,阿巴亥是努爾哈赤正妃(等同皇后),深受努爾哈赤寵愛,是一個有謀略的女政治家,能力手段皆不弱於皇太極,且阿巴亥家族勢力也經營多年,不能大意。所以,皇太極聯合眾貝勒,形成強大勢力,以“努爾哈赤遺命”為名,令阿巴亥殉葬。


阿巴亥家族,被眾勢力群毆了。


阿巴亥兒子的那點兵力,根本無法與強大的皇太極軍事聯盟相抗衡,簡直小巫見大巫。多爾袞兄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母親被眾人逼著上吊而死。年幼的多爾袞及弟弟多鐸,除了哭什麼也做不了。



有人說這確實是“努爾哈赤遺命”,說努爾哈赤依戀阿巴亥,曾多次流漏出要阿巴亥殉葬之意,到了那邊也要最愛的女人陪伴。我想說,是真是假並沒有那麼重要,即便不是真的,在眾人共同利益的強大驅使下,也會把它變成“真的”。


還有一種說法,說皇太極等眾貝勒勢力,在逼殺大妃阿巴亥時,阿巴亥的兒子們並不知情,待到知道後,阿巴亥已經上吊身亡了,一切都晚了。


其實,就算多爾袞兄弟在場又能怎麼樣?母親阿巴亥實際上是用自己的死,苦苦哀求,才保住了自己孩子們的命。


若非如此,皇太極恐怕不只是殺阿巴亥了,就會斬草除根了。畢竟是阿巴亥的慘死,還是讓皇太極動了那麼一絲惻隱之心。



峰子奇觀


大妃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妃子,她為夫君生下三子一女,這三子分別是長子阿濟格,次子多爾袞,三子多鐸。阿巴亥兒女雙全,又極盡恩寵,此生榮華富貴享之不盡,用之不絕。


然而,身處大妃的高貴地位,她還是難逃被賜死的命運。這是為什麼呢?下面有書君為大家做詳細解說。


一、阿巴亥正值壯年,風韻猶存,留下恐生事端。


努爾哈赤是在與袁崇煥大戰時身染重疾而死,死時,阿巴亥才三十七歲。滿族的皇室風俗是,父皇駕崩後留下的妃子可嫁給兒子。按理阿巴亥嫁給下任皇帝也是可行的。


壞就壞在,阿巴亥在努爾哈赤健在時就與他的次子代善關係曖昧不清,但最終繼承皇位的又是努爾哈赤的第六子皇太極,哪個男人願意被光明正大地扣上一頂綠帽子呢?所以皇太極是鐵定不會娶阿巴亥的。


三十七歲的阿巴亥本就風韻猶存,又善於嫉妒,留下終究是個禍根,還不如將她賜死,跟隨先皇而去,還能留個殉葬的美名。


因此即便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如何想方設法救助母親都是無濟於事的。



二、阿巴亥厚此薄彼,導致阿濟格未全力救助母親。


阿巴亥被賜死那年,大兒子阿濟格才二十二歲,多爾袞和多鐸分別是十五歲和十三歲。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作為母親,最放心不下的自然是自己的兒子了。


然而,阿巴亥臨終託孤時,只提及了十五歲的多爾袞和十三歲的多鐸,而對於阿濟格並未提隻字片語,這不免讓阿濟格心生寒意。


如果說阿濟格已經成家立室,做事自有決斷,那麼多爾袞也已成婚兩年,因此這個理由不成立;如果說阿濟格事業有成,不用操心,那麼多鐸也是正黃旗的旗主,與大哥鑲黃旗旗主的身份不相上下,這也說不過去。


總而言之,這件事成了阿濟格心裡的一個結,因此對於救助母親一事並未全力以赴。



三、阿巴亥以死來保全兒子,一旦救助便辜負了母親的一番苦心。


自古以來,皇室的政治聯姻不在少數。王孫貴族大多關係網發達,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阿巴亥被賜死,其子毫無疑問會受波及,此時阿巴亥知其被賜死已成定局,為不影響兒子的仕途,她力求皇太極饒恕她的三個兒子,得到皇太極的肯定答覆後,她才從容赴死。


阿巴亥用自己的死來保全兒子的前途,此時她的兒子也知母親的一番苦心,貿然求情只會連累母親和自己,求情之事因此作罷。



阿巴亥一生榮華富貴,卻也有小女人的情懷。她的懸樑自盡不能不說也有一點為兒子著想的,而這不僅體現了阿巴亥愛子心切,也體現了她犧牲小我,完成大我的高貴品格。


荒海拾書


大明天啟6年,即後金天命11年,已經68歲的努爾哈赤在寧遠失敗之後,又患上了癰疽。最終,因醫治無效,在當年8月去世。努爾哈赤去世沒多久,按照他的所定下的制度,共同掌握後金大權的四大貝勒以遵從努爾哈赤遺囑為名,逼迫努爾哈赤的大妃,也就是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三個人的親生母親阿巴亥自殺,為努爾哈赤殉葬。

阿巴亥

首先必須明確,皇太極等四大貝勒逼迫阿巴亥自殺確有其事,但是,皇太極等人是師出有名的,在努爾哈赤死之前,他的確下達了“俟我終,必令殉之”的遺囑。努爾哈赤下達讓阿巴亥殉葬的命令,其實也並不奇怪。

因為,將兩黃旗60個牛錄交給多爾袞三兄弟後,如果多爾袞三兄弟的生母阿巴亥在努爾哈赤死後,以他的大妃身份留居後宮,必然會對後金的政治產生巨大影響。尤其是此時的阿巴亥年僅37歲,又頗具手腕和野心,努爾哈赤死後的後金政權,很有可能被阿巴亥掌握。這自然是努爾哈赤無法容忍的。

努爾哈赤

因此,努爾哈赤下達了讓阿巴亥殉葬的遺囑。但是,在努爾哈赤死後,如果不是四大貝勒堅持阿巴亥殉葬,曾統御後宮6年之久的大妃阿巴亥是否會真的殉葬,也猶未可知。當時的阿巴亥年紀輕輕,有著大好年華,更何況,曾與代善私通的阿巴亥,也很難說與努爾哈赤有多深厚的感情。

因此,如果沒有手握重權的四大貝勒的積極配合和逼迫,阿巴亥自殺殉葬的可能性很低。既然阿巴並不願意死,面對四大貝勒的逼迫,同樣是八旗旗主和貝勒的三個親生兒子,為什麼沒有反抗呢?

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三人是實力不足。努爾哈赤死之前,並沒有明確規定後金大汗汗位的繼承人,而是從天命7年開始,實行了他自己所規劃的“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制”。也就是八王共治制度。

十王亭

這個制度的主要內容是:後金朝政主要由八大和碩貝勒共同掌管,包括新汗,也是由這八個和碩貝勒,也就是八旗旗主共同推舉產生。而且,這八個貝勒的權力還大到了,如果推舉的新汗並不能令諸貝勒滿意,八大貝勒甚至可以聯合將其廢掉,重新推舉新汗。

這八個手握大權的貝勒分別為:努爾哈赤的次子,大貝勒代善,他掌控正紅旗,為正紅旗旗主;他的兒子嶽託為鑲紅旗旗主;二貝勒阿敏,也就是努爾哈赤的侄子,為鑲藍旗旗主;努爾哈赤的七子,三貝勒莽古爾泰為正藍旗旗主;被推舉為新汗的努爾哈赤八子,也就是四貝勒皇太極,掌控正白旗,為正白旗旗主。

與此同時,皇太極的兒子豪格則擔任了鑲白旗旗主,當然,努爾哈赤的第七子阿巴泰也在鑲白旗。除此之外,努爾哈赤生前最為寵愛的三個小兒子,也就是阿巴亥所生的三個兒子,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則繼承了努爾哈赤親自掌握的兩黃旗。其中,正黃旗分給了阿濟格和多爾袞,阿濟格擔任正黃旗旗主,鑲黃旗則幼子多鐸擔任旗主。

皇太極

雖然是八王主政,但是在這八個貝勒之中,仍有實力大小之分。兩黃旗、鑲黃旗、鑲白旗4個旗的旗主都是小貝勒。這些小貝勒們,無論是資格、資歷、權勢,還是所掌握的兵力,都比之四大貝勒相差很多,小旗主也並不具備挑戰大旗主的實力。

也就是說,雖然都是旗主,但是阿濟格、多爾袞、多鐸、豪格等人的實力,遠遜於以皇太極為首的四大貝勒。所以阿濟格三人沒有反抗生母阿巴亥被逼殉葬的原因也就很清楚了:因為,即使阿濟格等三個人真的決定起兵對抗四大貝勒,他們也根本不是對手,實力尚且弱小的他們毫無獲勝的可能。

多爾袞

更何況,阿巴亥的三個兒子,除了阿濟格22歲之外,多爾袞只有15歲,多鐸更只有13歲。如此幼小的年齡,以實力為尊的八旗內部,他們既無戰功,也沒有多少施展才華的時間,自然也沒有多少威信可言。哪怕是歸屬於自己的八旗官兵,他們是否真正掌握都很難說,更別說起兵反對新汗和四大貝勒了。


鳶飛九天2018


阿濟格、多爾袞、多鐸是當時兵力最強的一支。

努爾哈赤晚年將兩黃旗大部授予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每人15牛錄,其餘作為自己的親軍。並表示阿濟格是鑲黃旗旗主,多鐸領正黃旗,自己逝世後,親軍交給多鐸統領。努爾哈赤原計劃將鑲白旗交給多爾袞,但還沒有作安排便逝世。

努爾哈赤逝世時,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是眾貝勒中,軍事實力最強的。

皇太極逼死阿巴亥時,不殺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也是忌憚於他們兵力最強,同時年幼更方便控制。

為何皇太極逼死阿巴亥,三子不反抗?

一,年幼是主要原因,阿巴亥殉葬時,皇太極34歲,阿濟格21歲,多爾袞14歲,多鐸12歲。其中僅阿濟格成年,雖然阿濟格具有傑出的軍事才能,但和皇太極相比,還是略遜一籌。更何況,在政治風波中,政治手腕比軍事力量更重要。

二,親母殉葬在遊牧民族比較常見,更何況是努爾哈赤遺訓,儘管存在偽造的嫌疑,但在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看來,努爾哈赤的遺訓是不能違背的。


五味社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介紹一下阿巴亥這個人物生平再結合歷史環境給出解釋。

1、阿巴亥:烏拉部布佔泰的侄女,布佔泰為求活命,而討好努爾哈赤,於戰敗那年將妹妹嫁給舒爾哈親,侄女嫁給努爾哈赤。阿巴亥12歲進宮,為努爾哈赤生下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和十七子多鐸,隨後宮內發生一件事使阿巴亥邁入雷區。原來努爾哈赤長子去世後,次子代善呼聲最高,可以說被視為王位繼承人,而且少數民族有繼婚的隱私,那麼很自然就聯想到阿巴亥日後會和代善會成為一家人,會嫁給代善,自然討好代善,給代善和皇太極送吃的。結果引來努爾哈赤不快 ,治了阿巴亥和代善的罪,取消了阿巴亥大妃身份。可是一年之後努爾哈赤想念阿巴亥,又恢復了其身份。接下來努爾哈赤掛掉前據說要傳位多爾袞,讓代善輔政,誰知努爾哈赤一死便遭來了殺身之禍,先是阿巴亥被宣佈要被殉葬,這就大大削弱多爾袞實力,避免了母為其亂政的可能,於是這樣順理成章的被皇太極殺掉。介紹完阿巴亥,是不是覺得這大妃位置至關重要?這皇太極登位能不殺阿巴亥嗎?



2.阿巴亥和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佔有代善支持,和三旗資源,這對皇太極而言是威脅,所以皇太極登位必除之而後快,於是殺了阿巴亥,堵住這張嘴成為必要,於是逼其殉葬,守衛自己皇位成為必須要做的事。所以阿巴亥成了皇太極政權的犧牲者,而此時阿濟格也才22歲,皇太極已經35歲,多爾袞才十幾歲,保命就不錯了,怎麼救母妃?多爾袞只得積蓄力量等待機會拿回屬於自己的東西,而母妃殉葬為父汗旨意,如何反抗,沒理由反饋,同時勢力薄弱,反抗也是以卵擊石,這種程度講多爾袞是恨皇太極的,但當時年幼只能忍氣吞聲保全性命,日後為母親報仇,所以只能選擇沉默才是明智之舉。



脫離高級趣味的王閃爍


阿巴亥是努爾哈赤晚年非常寵愛的女人,她深明大義,美麗聰慧。即便在一段時間被陷害冷落過,等到皇太極冷靜下來還是重新恢復了她的大妃之位。努爾哈赤生命的最後四天,陪在她身邊的就是阿巴亥,所以阿巴亥是唯一知曉努爾哈赤遺命的人,這也是她被皇太極逼死的最重要的理由。

阿巴亥幼年喪父,12歲的時候被自己的叔父獻給了努爾哈赤。當時的努爾哈赤已經43歲,一共有七個妻妾,兒子女兒也有不少比阿巴亥年紀大的。阿巴亥能從這些女子之中脫穎而出成為努爾哈赤的最愛,絕對不是一個簡單的角色。孟古哲哲死後,還沒有子嗣阿的巴亥就被封了大妃,成為眾妃嬪之中地位最高的女人。後來阿巴亥接連生了三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努爾哈赤愛屋及烏對這三個兒子十分疼愛。

阿巴亥還沒嫁給努爾哈赤時,孟古哲哲何等尊貴,皇太極也是深孚眾望。後來阿巴亥得寵,孟古哲哲鬱鬱寡歡,最終慘然病逝。努爾哈赤逐漸衰老,看著貌美如花的寵妃,他也想為阿巴亥謀條後路。努爾哈赤有意在死後將阿巴亥賜給自己的兒子代善,後金還保留著子承父妾的習俗,也不離奇。

後來阿巴亥確實和代善走得比較近,大約是想給自己的三個兒子鋪條後路,但他們絕沒有到勾搭到一起的程度。只是這件事情被小妃刻意誇張誣陷,加上阿巴亥為了兒子以後的生路私自藏有財產,努爾哈赤怒不可遏,阿巴亥從此失寵。只是沒過多久,努爾哈赤意識到阿巴亥是被冤枉的,又恢復了她的大妃之位。

努爾哈赤病逝之後,阿巴亥根本無力掌控局面。皇太極出於為母報仇的憤慨和對皇位的野心,向另外三位貝勒商討逼死阿巴亥,共同執政。三人被說服之後,就以當年阿巴亥年輕放浪為理由,以“帝遺言”強制其殉葬。努爾哈赤生前確實因為阿巴亥和代善的緋聞關係心生不滿,和阿巴亥有過一陣子冷戰。阿巴亥有口難辯,只得認命赴死,有人說阿巴亥是被皇太子派人勒死的,也有人說她是自盡而死。

彼時阿巴亥最大的兒子阿濟格才22歲,羽翼還未豐滿,而阿巴亥在臨終之前只留下一條遺願:不要傷害多爾袞和多鐸,不知為何原因沒有提到阿濟格。阿濟格心生不滿,加上傳聞之中努爾哈赤是想要傳位給弟弟多爾袞的,阿濟格不想為弟弟拼命,任由母親滅亡。另外兩個弟弟因為年紀太小沒有力量對抗皇太極,只能眼睜睜看著母親送死。阿巴亥也知道自己的三個兒子只掌握了八旗之中的兩旗,要對抗剩下的六旗簡直是以卵擊石。為了保全兒子,阿巴亥慷慨赴死,多爾袞、多鐸除了隱忍等待,沒有任何辦法。

皇太極死後,朝中為了皇位又是一番混亂的爭搶,實力雄厚的多爾袞最終退後一步扶持皇太極幼子福臨即位,成為掌控天下大權的攝政王,死後又被順治憎恨鞭屍,這一代代恩怨真正解釋了什麼叫做風水輪流轉。


木劍溫不勝



阿巴亥,烏喇那拉氏,努爾哈赤極為寵幸的第4任大妃,阿濟格、多爾袞、多鐸的生母。努爾哈赤死的時候,阿巴亥正值徐娘半老,年方36歲,無奈被逼殉葬。努酋病逝於8月11日,8月12日晨,以皇太極等諸王傳努酋遺詔,要求大妃阿巴亥及2個庶妃殉死,阿巴亥無奈被迫於當日辰時殉死。死時,其子阿濟格21歲、多爾袞14歲、多鐸12歲。阿巴亥遺體於當日盛殮,巳時,與努爾哈赤的遺體同時出宮,1629年2月13日,阿巴亥同努爾哈赤葬入福陵。在皇太極之異母兄代善家族的鼎力支持下,皇太極推辭再三後,遂焚香告天,於同年9月1日登上後金的汗位。

皇太極是葉赫納喇氏所生的,即常說的大福晉孟古哲哲。1603年亡故,時年皇太極11歲。以上以《太祖武皇帝實錄》、及其他正史來源之摘錄。現在分析一下,阿巴亥到底死於誰的逼迫之下。

首先要明白,當時皇太極也就是一個貝勒,並未登基稱汗。即便登基稱汗,權力也沒有努爾哈赤那麼大了。為啥?“八王議事制度”在鉗制著新汗位呢。這是努爾哈赤首創的政冶制度。核心思想是通過幾個代表各旗的王,來推舉或撤換滿族的汗位繼承人,並在平時與汗王共商軍國大事。換句話說,皇太極在這個時候,不僅沒有獨斷專擅權,汗位的命運也捏在宗室各王的手中。

滿族將原來的漁獵原始部落制度,改造成以中原文化為主、皇帝獨栽的中央集權制度,“八王議事制度”或“議政王議事制度”,是不可缺少的過渡政冶制度安排。它給了滿族汗王的宗親,從原始社會基本平等的參與共商國是的地位,到康熙的內閣、雍正的軍機處,贊襄皇權理事輔助地位的一個緩衝。讓宗室及權貴慢慢習慣從共商軍國大事,到只參與幫助皇帝處理旗務、出巡、少民事務等具體的事務,直至到乾隆時取消了“議政王議事制度”,最終讓滿清的統冶制度,完全進入了中原文化帝制的範疇之內。一句話,入關前後,宗室及權貴的地位,已由股東變為打工,由共國變成奴才。




回過頭來繼續分析,一樣與皇太極為汗王,但權力和威望要遠大於皇太極很多的努爾哈赤,預留有一份決定阿巴亥生死的遺詔,“俟吾終,必令之殉。”這份遺詔的存在,事實上已很好撇開了皇太極和宗親們逼死大妃阿巴亥的嫌疑。讓宗親們在此事件之中,連利用矯詔的嫌疑也沒有。很簡單,以“13付遺甲”起事的努爾哈赤,25歲時起兵,統一了女真各部、平定了關東地區、建立後金、割據遼東、建元天命,薩爾滸之役後,遷都瀋陽。之後席捲遼東,攻下明朝在遼70餘城。

以如此從底部一步一步,踩著血泊上來的努爾哈赤的功業,就說明了他,決不是一個輕信他人、任人擺佈的蠢角色,否則他就早就被明朝、或他族給滅了。況且以他的威望和權力,也足以讓他的子侄、宗親在他死前,對矯詔作假望而卻步。唯一可能就是,8月11日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等馬上矯詔傳諭。但阿巴亥是死於次日辰時的,傳遞信息的落後,和次日晨的首次召開“議政王議事”會議的磨合,以及勸導不想就範的阿巴亥的過程。從時間上,排除了這種做假矯詔的可能性。


而且不要忘記,那時皇太極還不是後金汗王,9月1日他才登御汗位。實際上,即便是登位後,他也不可能馬上獨斷專行,因為各宗親手裡還握著隨時將他撒職的權柄,這也是有努爾哈赤遺詔的。連英明睿智的皇太極和當時位高權重的代善、莽古爾泰等貝勒宗親,都不敢違背努酋的遺詔,象阿濟格、多爾袞等幾個毛孩子,又何敢阻擋努酋遺詔的執行呢?至於,努爾哈赤為何在生前,既寵信阿巴亥,死後又要她殉葬。我讓史料來告訴你為什麼。

"後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之殉。"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諸王曰:"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後遂服禮衣,盡以珠寶飾之,哀謂諸王曰:"吾自十二歲事先帝,豐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離,故相從於地下。吾二子多爾袞、多鐸,當恩養之。"諸王泣而對曰:"二幼弟,吾等若無恩養,是忘父也。豈有不恩養之理!"於是,後於十二日辛亥辰時自盡,壽三十七,乃與帝同柩。"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穿越歷史的迷霧,檢視歷史的足跡,仰望歷史的輝煌,感懷歷史的滄桑。“劍雄品評文史經濟”與您同學同行,同喜同嘆。您的關注,是我奮筆疾書的動力,您的閱讀,是我剖析探幽的初衷。

劍雄品評文史經濟


向敬之

準確地說,大妃阿巴亥是四大貝勒逼迫殉葬努爾哈赤的。

阿巴亥死時,其大兒子阿濟格22歲,二兒子多爾袞15歲,小兒子多鐸13歲。努爾哈赤死前,曾給阿濟格兄弟各分了15牛錄,命阿濟格為鑲黃旗旗主,多鐸為正黃旗旗主。

《孝莊秘史》中的斯琴高娃版阿巴亥

對於阿巴亥的死,皇太極修撰的《清太祖實錄》是這樣說的:“後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之殉。’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諸王曰:‘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後遂服禮衣,盡以珠寶飾之,哀謂諸王曰:‘吾自十二歲事先帝,豐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離,故相從於地下。吾二子多爾袞、多鐸,當恩養之。’諸王泣而對曰:‘二幼弟,吾等若無恩養,是忘父也。豈有不恩養之理!’於是,後於十二日辛亥辰時自盡,壽三十七,乃與帝同柩。”

四大貝勒是以阿巴亥年輕風騷、心懷嫉妒而為太祖遺命處死,讓人聯想到大貝勒代善與她的緋聞,而為太祖很不高興。

阿濟格作為少壯派的旗主,對於母親被逼自殺,無動於衷,是有原因的。

四大貝勒

一、四大貝勒打著太祖遺命,讓阿濟格不敢反抗。天命汗的子孫,似乎都有一個共性,就是為了取悅父汗,不惜拿親人開刀。三貝勒莽古爾泰的生母富察氏,因與代善有私情被發現,太祖以私藏財物之名將其休棄,莽古爾泰卻將生母殘忍地殺害。後來,豪格因父汗對岳母兼姑母莽古濟厭惡,於是將為莽古濟之女的嫡福晉殺死。

二、阿巴亥曾私藏財物,被努爾哈赤發現,派人將阿濟格進行抄家。努爾哈赤曾一度遠離阿巴亥,不與其同房。

三、阿濟格雖驍勇善戰,但自身存在軟弱性,身領最強勢的鑲黃旗,併兼管正黃旗,但相較於四大貝勒所率的六旗,並無勝算。

四、從《清太祖實錄》中記載的阿巴亥請諸貝勒“恩養”其子的遺言來看,她只提到“二子多爾袞、多鐸”,而不涉及阿濟格。雖然阿濟格已經二十多歲,但不論如何,對於四大貝勒來說,都是一個弱勢群體,作為母親不該厚此薄彼。當時的多爾袞和多鐸,都在參預國政的和碩額真行列,而且多爾袞已成婚兩年,算作成人。阿巴亥和阿濟格的感情究竟如何,也讓人不得不懷疑。


以禮觀書


我們得來了解一下阿巴亥是什麼人?為什麼皇太極要逼她自決?阿巴亥是努爾哈赤的大妃,後被追諡為孝烈武皇后,她為努爾哈赤生下了三個兒子,分別是努爾哈赤十二子阿濟格,十四子多爾袞,十五子多鐸。

阿巴亥生於明萬曆十八年,公元1590年,烏拉氏,是滿泰的女兒,布佔泰的侄女。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葉赫部與烏拉部等九部聯合進攻努爾哈赤,被努爾哈赤打敗,布佔泰被俘虜,公元1596年,滿泰被殺,阿巴亥被她的叔叔布佔泰收養。

公元1601年,12歲的阿巴亥嫁給了43歲的努爾哈赤,公元1603年,阿巴亥被努爾哈赤冊為大福晉,阿巴亥是一個長得漂亮又十分聰明的人,公元1605年,生下了阿濟格,公元1612年生下了多爾袞,公元1614年生下了多鐸。

而這個時候,布佔泰與努爾哈赤翻臉了,殺死了自己的妻子愛新覺羅穆庫什,而穆庫什是努爾哈赤的女兒,努爾哈赤就將烏拉部滅了,但是阿巴亥十分的機靈,所以此事沒有影響到她的地位,因為她的三個兒子都是嫡出的,所以分別掌管八旗中的一旗。

女真族有收繼婚的習俗,所以努爾哈赤打算在他死後,由他的兒子代善繼娶阿巴亥,而他的這個打算,阿巴亥知道,代善也知道,所以阿巴亥與代善相好。但是這個打算畢竟是打算,也是得等努爾哈赤死之後吧。

努爾哈赤的小福晉德因澤就告發代善與阿巴亥有染,還說阿巴亥經常深夜去找代善,還說阿巴亥與代善經常在宴會上眉來眼去,還說阿巴亥送食物給代善與皇太極,代善吃了,而皇太極沒吃。

努爾哈赤就派人去調查,結果屬實,但是這個事情傳出去不好聽,所以就以私藏金銀的罪名將阿巴亥休了。但是一年後,努爾哈赤又重新召回了阿巴亥,仍任她為大妃。公元1626年,努爾哈赤病亡。

皇太極帶著幾個大貝勒向阿巴亥宣讀即努爾哈赤的遺命,讓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阿巴亥當然是不想答應,但是為了三個兒子,最後只能從命自決了。雖然阿濟格已經22歲了,多爾袞15歲,多鐸13歲,但是他們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們又有什麼辦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