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为何不直接杀了慈禧,自己亲政?

小离Olina


光绪手腕不如慈禧,能力更不如慈禧。光绪从始至终都是慈禧的傀儡,根本没有掌握到实权。让光绪皇帝杀慈禧,不是以卵攻石?

在历史上和光绪的情况类似的,还有汉朝吕后时期的两个少帝,以及唐朝武则天做太后时期的中宗和睿宗。这些皇帝虽名为皇帝,实际上不过一个名义上的象征而已。

光绪皇帝如果要杀慈禧,首先必须要有一些赴汤蹈火的亲信,其次也要有支持他的朝廷大员,同时还要有合适的机遇。并且要一次成功,否则只要有一次失败,就意味着永远失败。

而这些条件,对于光绪皇帝几乎都是不存在的。慈禧作为清朝后期实际上的无冕皇帝,对朝廷的掌控能力是相当强的。但凡朝廷大员,或者有实力有影响力的人物,基本上都是站在慈禧太后这一边的。而光绪皇帝实在拿不出什么像样的心腹,也没有真正站在他这一边的实权人物。

此外,慈禧太后对光绪皇帝的监视和掌控一直都没有放松。如果光绪皇帝试图刺杀慈禧,恐怕还没有行动,消息就已经到达慈禧耳中了。更何况,慈禧作为一个帝国主宰,周边护卫极其严密,大内高手如云,是那么容易被刺杀的吗?

当然,光绪皇帝其实也有刺杀慈禧的机会。那就是八国联军入北京以后,慈禧的西逃过程中。在这个时候,由于是秘密出逃,慈禧的随从非常少,光绪皇帝如果对慈禧动手,还是有一定机会的。只不过,当时的光绪和慈禧的命运已经绑在了一起,如果慈禧被杀了,光绪的灭亡也就不远了。



苏绽


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应该考虑,是否可行,答案是不可行,其次考虑成功几率,答案是非常渺茫,最后考虑如果真的成功了,光绪真的能掌握大权吗?答案是不可能。

一、光绪杀了慈禧,自己亲政,为什么不可行?原因有两点:

1.光绪这个人太平庸了,根本镇不住满族的王公大臣和全国各地的督抚僵臣。

光绪皇帝虽然受到一些人的称赞,说他不甘心清朝的破败,想要重新振兴,甚至有人还把同治光绪的统治时期,捧为“中兴”。然而很遗憾的是,光绪帝是个非常平庸又很胆小的人。

他从小被两宫皇太后豢养在深宫,对外事和朝廷所知甚浅,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时期,他作为皇帝,很少能对国家大事插嘴。因此,这让他对政治局势没有什么清楚的认识。

甚至,他连决断的能力都很欠缺,他见了慈禧太后就浑身发抖,他有什么事,都是跪着苦苦哀求慈禧太后,当了多年的儿皇帝,他是一点锐气,一点气势都没有。

2.光绪皇帝没有什么支持者,清朝的大权,牢牢掌握在慈禧太后和满族王公大臣手里。

在光绪当皇帝的早期,自己的父亲醇亲王至少还有权力,自己的叔叔恭亲王至少是一个可以拉拢的外援。可是,这两个人死的死,老的老,特别是恭亲王,被慈禧太后多次打压,剥夺权力。在满族王公大臣那里,光绪皇帝没有同盟,没有支持者。

在文武百官那里呢?除了自己的老师翁同龢有点实权,其他人都是唯西太后马首是瞻,就连翁同龢也被西太后罢官。

后来维新变法的时候,光绪提拔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等人为军机章京,想要架空军机处和朝廷的重臣,结果失败了。

光绪可以说是孤家寡人,光杆司令。

这时候如果他真的向慈禧太后发起攻击,或暗杀。得来的只有自己的被废,软禁,甚至被杀。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他确实被软禁了。

二、光绪杀慈禧,自己亲政,为什么成功的几率非常渺茫?

这个原因很简单,慈禧掌握实权,布防严密,光绪没有权力,没有可用之人。

对于慈禧和光绪谁掌握实权,当时和后来的人们都没有异议,肯定是慈禧。即便光绪亲政,慈禧躲到颐和园假装养老的时候,满清朝廷的实权仍旧牢牢掌握在慈禧手里。

这里只要说两点就足以说明,光绪杀慈禧为什么不可能。

1.没有兵权。

慈禧赶走翁同龢以后,提拔自己的亲信荣禄上台,先任直隶总督,后又兼任北洋大臣,北京所有的兵马都在荣禄的一手控制之下。

董福祥的甘军,宋庆的毅军,聂士成的武毅军,袁世凯的新军,以及京畿的各满汉八旗大营,步军统领衙门的一万多步兵,全都归荣毅调度。

光绪皇帝手里什么都没有。维新变法时,他想拉拢袁世凯,结果被袁世凯摆了一道。

2.无可用之人。

别说外边的封疆大吏们对光绪帝阳奉阴违,更惨的是,他连宫里的宫女太监都无法使用。

皇宫里,慈禧的贴身太监李莲英统管着宫里的宫女太监,慈禧通过他们,在光绪周围布满了间谍和暗线。甚至于满族王爷们都能买通宫女怀揣匕首,伺机刺杀光绪帝。搞得慈禧太后自己都有点心慌。

慈禧太后躲在颐和园的时候,那里则更是警戒森严。别说去见他的王公大臣了,就算普通的皇家女眷去看望她,都要严格搜身,从而保证没有任何人有任何不轨行动。

光绪除了几个随身的太监,宫里内内外外,都是慈禧的人。想杀慈禧,比登天还难。

倒是光绪帝自己,得天天防着被慈禧暗杀,据说光绪得病了,慈禧派人送来的药他都不敢喝。

三、如果光绪真的成功杀死慈禧,他就真能亲政,掌握大权吗?

这个得从内和外两个方面说。

外就是洋人,洋人对光绪帝什么态度?

义和团闹北京的时候,有人制造了一个假新闻在报纸上,始作俑者是刚毅等人,他们为了逼迫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抵制洋人,在报纸上说,如果慈禧太后再不控制在北京烧使馆,杀洋教教徒的义和团,他们就会转而支持光绪帝。

但是洋人当时并没有这个意思,他们跟中国打交道的首选,还是慈禧太后。他们清楚地知道光绪只是个傀儡。

内则分两部分,满族宗室和封疆大吏。

封疆大吏们早就对朝廷阳奉阴违了,八国联军打北京的时候,他们搞东南自保,再之前戊戌变法的时候,他们绝大多数不支持光绪帝,从这两件事就可以看出他们对光绪帝的态度,就算光绪帝亲政了,他们也不理光绪帝的。

满族的王公大臣们,则大部分痛恨光绪帝,甚至于很早就有人谋划着替换掉光绪帝了。他们先是打算用载振替换掉光绪,后来又打算用大阿哥溥俊替换掉光绪,可以说,这帮人把光绪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甚至于他们买通清宫里的宫女,要刺杀光绪帝。

如果光绪帝真的杀了慈禧,这帮人会做的唯一一件事就是逼宫,问罪,靖难。

这帮人是有这个实力和能力的。比如,当时庄亲王载熏担任步军统领衙门步军统领,也就是九门提督,掌握北京城内的兵权,端郡王载漪担任京畿虎神营的总兵,辅国公载澜担任京畿神机营的总兵。

此外荣禄担任军机大臣,掌握着武卫五军的所有兵权,前面提到的聂士成,董福祥,宋庆,袁世凯,都受他的节制。

如果这帮人在慈禧被杀之后,要废了光绪,简直易如反掌。参照慈禧死后,溥仪登基,朝廷的大权都掌握在了袁世凯手里,等他跟孙中山谈完条件以后,说让溥仪逊位,溥仪就得逊位。连挣扎的机会都没有。

总之,就算光绪杀了慈禧,亲政了,也镇不住这些满汉大臣,也掌握不了实权。


西堤君


光绪之死曾被称为一大未解之谜,而更令人奇怪的是,为什么那么巧,他竟然死在慈禧去世的前一天?


根据现代科技从光绪的头发化验检验得出,光绪死于砷中毒,而砷又有另一个名字,在古代叫砒霜!他头发中的砷含量是常人的2400倍!这可不是我胡扯。有证据的哈!我们来看:


2003年,中央电视台清史纪录片摄制组、清西陵文物管理处、中国原子能科学院反应堆工程研究设计所和北京市公安局法医检验鉴定中心,一起发掘光绪皇帝陵墓,尽管此墓被盗墓者挖掘过,但光绪皇帝的尸骨还算完整,专家抽取了光绪的一根头发化验,历经5年后得出结论:光绪皇帝头发中砷(砒霜)的含量是正常人的2400倍。

这个结论意味着光绪皇帝是砒霜中毒而亡!!作为皇帝,下毒让他死的只能是他的“亲爸爸”,也就是慈禧太后!


光绪没夺权的力量

这就是我们要说的光绪不杀慈禧的一个关键,命被人攥在手里的光绪帝,是没有办法杀了慈禧的,最后连自己的命都没保住。因为他没这个机会,更没这个实力。光绪皇帝权力最大的时候是戊戌变法期间,此前此后他都更像个傀儡!

但当时戊戌变法时,兵权军权仍旧在慈禧心腹袁世凯手中。而只给光绪皇帝二品以下官员的任免权,对于宫廷禁卫和太监总管,更全是慈禧自己的心腹,这种情况下的光绪,再怎么不满,也翻不起什么大浪,就算想过杀慈禧这件事,也是午夜梦回时偷偷想想罢了!光绪身为其中深切感受到这一点的主角,自然是深知其中利害的。对于年轻的皇帝而言,杀慈禧还不如陪她慢慢变老更划算!毕竟自己还年轻!她已经老了!只是没想到慈禧老佛爷更狠,自己死之前还要拉着皇帝陪葬!



不愿在史书上担弑母之名

清朝治国,也是上承儒家思想,以孝治国,身为君主,更是将这种思想深入骨髓之中!侍亲以孝,是他们的人生准则,也是治国纲领。康熙皇帝是其中的典范,而光绪更是显得有些愚忠愚孝了些!据说有一次慈禧心情不好,光绪竟在一次宴会上扮演一个丑角,然后跟着戏班子跳,以此使“亲爸爸”开心,颇有老莱娱亲的味道。而即便是慈禧太后杀害了他最喜欢的珍妃之后,他依旧事事对慈禧以孝顺,这样的光绪帝又如何会杀害“名义上的母亲”以及抚养他长大,给他皇位的“亲爸爸”慈禧太后呢?



当然,慈禧对光绪总的来说也是不错的,从小就把他当做明君来培养,也一度让他尝试亲政,只是因为种种原因,以及“祖宗之法不可变”这个戒条和康有为等人的有些“沽名钓誉”的操作,让慈禧认为必须予以干预,才有了后来光绪的十年“软禁”。所以这个角度上的光绪,杀慈禧于情于理都下不去手啊!


不过,最后慈禧为什么要拉着光绪一块死,颇令人难以理解,还望大家各抒己见!谈谈自己的看法!


历史好奇怪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我们不能跳出当时的历史环境。

古代出现很多囚禁自己父母的帝王,但是在晚清时期,已不可能出现

也许提出这个问题的朋友,可能对古代史比较了解。

在古代,确实有很多帝王通过一场政变,囚禁自己的母亲或者父亲,然后执掌大权的。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郑庄公。由于郑庄公的母亲姜氏支持自己的弟弟叛乱,争夺王位,郑庄公索性囚禁了母亲,很多年都没有相见。

唐国强版郑庄公

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掉了自己的两个弟弟之后,还把唐高祖李渊软禁。

唐国强版李世民

问题是到了有清一代,历史环境已经不同,历史上的这些故事已经不可能再次上演。

从外部来说,明清以来,儒家思想已经成为主流,深入人心。儒家强调礼义秩序,强调臣忠子孝。儿子发动政变,是得不到人心支持的。

其次,我一直觉得,从古代到近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权观念越来越受到重视。比如,在古代,帝王可以随意杀掉不听话的臣子,明朝皇帝还能够随意鞭打文官。

但是到了清朝,尤其是晚清时代,可能是受到西方观念的影响,帝王处置大臣变得非常慎重。

皇帝也是一样。皇帝的行为、做法,必须要考虑是否会引来大臣的不满,因此,做事必须慎之又慎。

慈禧从内心真的想培养光绪,想让光绪对自己孝顺

从内部,也就是光绪皇帝与慈禧之间的关系来说,光绪也没有必要,或者说从来没有出现过杀掉慈禧自己亲政的打算。

我们知道,光绪不是慈禧的亲生儿子,而是她妹妹的儿子,也是她丈夫咸丰皇帝的七弟醇亲王的儿子。

光绪从4岁入宫以来,慈禧对光绪的感情就非常好,有些恨铁不成钢。慈禧会亲自为光绪皇帝选择老师,关心他的起居饮食。有学者说,慈禧当时就如同《红楼梦》里面的贾母,是一个家族的大家长。

比如,在光绪刚刚进宫做皇帝不久,慈禧就规定今后光绪皇帝的“所有左右近侍,止宜老成质朴数人,凡年少轻佻者,概不准其服役”。

慈禧非常关心小光绪的学习,选择了翁同龢做他的老师。慈禧经常召见翁同龢,询问光绪学习的情况。如果光绪皇帝有所懈怠,慈禧就会在光绪前去问安的时候,加以“训斥”。

慈禧恨铁不成钢,导致光绪皇帝有时候会情绪“抑郁”,“精神殊逊”。但是,慈禧是真心培养光绪的。

根据德龄在《瀛台泣血记》里面的记载,慈禧会经常让翁同龢给光绪讲《孝经》,也让光绪阅读“二十四孝”,以此来告诫光绪,要对自己孝顺,要“以圣孝为本”。由此可见,在幼小的光绪心目中,早已种下了要对慈禧孝顺的种子,长大之后,光绪自然也就不敢对慈禧作出有违人伦的事情。

戊戌政变时期,想杀慈禧的并非光绪,而是康有为等人

可能有人说,戊戌政变时,光绪不是打算要派兵围住颐和园,杀掉慈禧太后么?

其实,这可真冤枉光绪了。光绪并没有打算囚禁慈禧,一切的几计划都是康有为等人策划和酝酿的。

后来,慈禧突然从颐和园回到紫禁城,去质问光绪的时候,光绪还毫不知情,慈禧将康有为等人计划告诉光绪之后,光绪战战兢兢。后来光绪的确有所悔恨,觉得自己所用非人,还把自己给害了

其实,在戊戌变法前期,慈禧是支持光绪变法的。要没有慈禧的支持,地方督抚和朝廷大臣也不会那么快顺应光绪。

戊戌政变之后,光绪被囚禁在瀛台,慈禧一直没有再给光绪机会,甚至还打算废黜他。这个时候的慈禧,确实内心非常失望,非常痛心。自己一手调教的光绪,他手下的人竟然要杀掉自己。自己几十年的教育心血毁于一旦。

由此可见,从当时的历史环境和光绪的性格上来说,都不可能有杀掉慈禧,自己亲政的打算。


兮兮说事儿


有关光绪杀慈禧夺权亲政的说法,最直接的依据是维新党人策划的“围园杀后”事件。

事件的具体实施过程,据传是由维新党骨干谭嗣同,找到当时正在天津小站主持练兵的袁世凯,劝说他刺杀慈禧的亲信荣禄,继而发兵包围颐和园逼迫慈禧交出最高权力,最终完成清政府实权由后党到帝党的全面过渡。

只不过袁世凯权衡利弊,投机豪赌选择倒向了慈禧一边,将维新党人的整个政变计划和盘托出,才使得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策动的维新变法,仅仅持续了百余日便功亏一篑,就连光绪皇帝也被囚禁瀛台。

那么问题来了,以光绪的行事手段,当真有先祖康熙般的魄力,上演这么一出惊心动魄的政变风潮吗?

光绪皇帝人生唯一一次出彩的展示,就是对维新变法的支持。

至于他亲政时期,有关“围园杀后”的描述,大多都是当时的坊间传闻。

即便维新党人确有与袁世凯接触,谋划针对慈禧的夺权行动,或许也是瞒着光绪先斩后奏,想造就既成事实的举动。

反个面站在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角度来看,刻意夸大光绪和维新党人在“围园杀后”事件中的重要性,更是攻击政治对手、剿灭维新党人,甚至废黜光绪帝位的合法性来源。

因此,关于光绪要杀慈禧夺权的说法,本身就是一笔掺杂了政治斗争需要的历史糊涂账。

从辈分关系来说,光绪生母醇亲王福晋是慈禧的亲妹妹,慈禧是光绪的亲姨娘。正是因为这层血缘关系,光绪才得以在慈禧的亲生儿子同治皇帝死后,被送入宫继承皇位。

根据皇位传承制度,光绪继承的是咸丰皇帝的嗣位,慈禧是他名义上的母亲。封建王朝的统治,极其注重儒家以孝子天下的那一套道德法则,光绪直接发动政变杀慈禧夺权,在道德层面上恐怕也要顾忌一下舆论的负面影响。

所以,无论是出于私人感情,还是顾虑道德负面效应,光绪都是难以下定决心去杀慈禧的。

此外,慈禧自1861年辛酉政变以来,到1898年的戊戌变法,执掌清政府的实权已经长达37年。即便是光绪亲政,朝中一二品官员的任免权,依然操纵在幕后的慈禧手中。

整个清政府,从荣禄、刚毅、徐桐等京城要员,到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刘坤一等地方封疆大吏,都是在慈禧掌权期间一把手提携而来。其势力之强,并不是没有实权的光绪,以及根基浅薄的维新党人,一时间就能够与之抗衡的。

光绪急于推动变法,将维新党人大量安排进朝廷重要部门,势必就要与原先的官僚集团产生激烈的权力之争,久而久之伴随着事态演变,最终必然又要归结到光绪跟慈禧两人间的矛盾。

如此一来,那些抱着投机眼光的政客,就要掂量掂量选择站队的势头了。

维新党人策划“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政变计划,本身是很有魄力的一招,政变成功后的权力蛋糕分配也很诱人。

然而袁世凯为何还是倒向慈禧一方呢?

显然袁世凯的倒戈,代表了清政府上下对维新变法的普遍怀疑态度。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提出的“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裁汰政府衙门机构和冗员”等变法条款,不仅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而且也将广大把八股文科举看成改变命运机会的文人士子,全部推到了维新变法的对立面。

自古以来,封建政治权力格局就有“皇权不下县”的潜规则,掌握基层话语权的大多是地方缙绅、地主和有影响力的读书人,普通百姓基本没有独立的自主思想。维新变法损害了他们的既得利益,便是失去了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

光绪和维新党人得不到普遍的支持,培植不出强大的变法势力,在袁世凯这样的政治赌徒面前,自然也就缺乏足够的诱惑力。至于让他举兵杀掉慈禧,帮光绪夺权,那就更别指望了。


竹山清溪涧


光绪杀慈禧、自己亲政,只是一些人的梦想而已,发生的概率基本没有。

慈禧是光绪的“母亲”,儿子岂会杀母亲?

纵观华夏历史5000年,杀父亲的皇帝有,但杀母亲的一个也没有。有人说了,慈禧可不是光绪的妈。是的,确实不是亲妈,但慈禧有两重角色,一是光绪的后妈,二是光绪的亲姨妈。

光绪的亲妈,慈安太后死得早,在光绪十岁左右就死了。光绪之后是慈禧照顾着长大的,慈禧其实就是光绪的养母,如果杀了慈禧,那就是大逆不道。既然这个事,前无古人来做,那么光绪也很难去做。慈禧安排大儒翁同酥当帝师,那么关于“孝”不会少讲。

光绪对慈禧有依赖思维

马戏团的大象被烧死了,事后大家发现,栓大象的链子很细,大象完全可以挣脱,为什么大象不使劲挣脱呢?

原因在于,马戏团的大象都是从小开始训练,对于小象栓的链子很粗,小象试了很多次,都挣不脱,于是小象的思维里,认为链子是挣不脱的。

等小象变成了大象,身体变大了,思维却没有变,认为链子是挣不脱的,哪怕是细链子。于是最后被烧死了,其实原因在于思维。

光绪对慈禧很依赖,哪怕后面要做事,大事都是首先征得慈禧的同意,然后再去做。

所以,光绪的悲哀在于,慈禧寿命太长,身体太好,而且不放大权,所以依赖一直存在,没有独自成长的空间。至于杀慈禧,又怎么可能呢?杀了慈禧,依赖就没有了。人的本性里,都是喜欢依赖的。

光绪的实力不够

1、个人实力。光绪独挡一面的能力,非常一般。即比不上汉朝的少年汉武天子,也比不上祖师爷少年康熙。而面临的掌权者慈禧,却比汉朝窦太后、本朝孝庄太后的权势更大,相比之下,靠光绪的魄力和实力,显然是做不了处理慈禧这事的。

2、人事权。光绪只对三品以下的官员有直接任命权,超过三品的都得慈禧来决定,总理衙门的大臣都是慈禧提拔的。谁提拔的听谁的。主要人事权都在慈禧这里,光绪能玩的空间太小。

3、军权。直隶总督荣禄(相当于如今北京军区司令),和慈禧关系那叫一个好,传说是慈禧的老相好,光绪怎么下手?张之洞、岑椿萱等实力派领袖,也都是慈禧提拔的,与慈禧共事多年,光绪又如何能控制?

4、财权。大的财政控制权在慈禧这里,特别是洋务运动都是慈禧看着搞起来的,国家的很多税收来自于工矿企业,这是一大笔收入,控制人却是慈禧。光绪没多少财权,还怎么玩?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光绪都无法杀了慈禧、自己亲政。

除非慈禧自己退出权力圈,但慈禧又怎么会呢?


蓝风破晓


如果我是光绪,也不会冒这个险,等着慈禧老死就行——只是光绪想不到自己死的比慈禧还早,老天爷不给阳寿,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我们只要看看光绪和慈禧的年龄差距,就知道等是最好的选择了。

光绪的母亲是叶赫那拉·婉贞,慈禧的亲妹妹,也就说慈禧是光绪的亲大姨。

光绪出生于1871年8月,慈禧出生于1835年11月,比光绪大了36岁,光绪在1875年1月登基为帝时年仅4岁,慈禧40岁,基本是慈禧一个人大权独揽,光绪是名副其实的傀儡。

对皇帝而言,二十岁已经有了独立能力,光绪帝在20岁时,慈禧已经56岁,但慈禧仍然牢牢把持大权,光绪虽然想要夺回权力,无奈缺乏实力,只能忍气吞声。

从历史上的经验教训来看,从来没有年轻皇帝能从垂帘听政的太后手中强行夺权的,反而是太后能轻松废掉有任何图谋不轨的皇帝或太子,光绪不是傻瓜,他知道自己杀不了慈禧,也不会冒险,所以他选择等待——自己最大的优势是年轻,靠也能把慈禧靠死。

1898年,光绪27岁,慈禧63岁,慈禧已经开始把一部分权力归还给光绪,光绪等了这么多年,终于等到这一天,他决定大展身手,实行维新变法。

但光绪还是太年轻、太幼稚了,他失去了将近20年等待的耐心,开始迫不及待地实行“戊戌变法”,在遭到以慈禧为首的保守派反对时,光绪没有继续韬光养晦,尽力调节缓和矛盾,为维新变法争取稳定的环境,而是不自量力地跟慈禧耍心眼,试图依靠袁世凯这种投机分子,来牵制住慈禧为首的保守势力,结果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幽禁在中南海瀛台。

光绪或许动过除掉或软禁慈禧的想法,但仅仅是想想就换来如此结局,如果他真的动手,几乎没有任何胜算,必定是慈禧凌厉的反击,让他毫无还手之力,连命都保不住。

君不见当年试图从父皇、母皇(武则天)手中夺权的太子,一个个死的多惨吗?

自此以后,光绪成为无枷之囚,在度过10年生不如死的时光后,他38岁,慈禧73岁,已经油尽灯枯,光绪原本可以等老妖婆死后重获自由,掌握大权,施展宏图壮志,也可以尽情发泄对慈禧老妖婆的不满,无奈却在慈禧死前一天暴毙而亡,最大嫌疑人就是慈禧。

靠着慈禧当了皇帝,却被慈禧束缚一生,禁锢十年,一死了之,光绪的人生真是悲剧一场。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对于光绪皇帝,很多人都认为他过于软弱,国家的权利还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历史上有很多杀掉自己的母亲,获得朝政大权的,他是光绪皇帝为什么没有这样做,不要有几下原因。


在当时儒家文化深受影响的社会儿,即使慈禧太后不是光绪的亲生母亲,但是慈禧太后是光绪皇帝的养母,如果光绪皇帝杀掉了慈禧太后,那么光绪皇帝就违背了伦理道德,因为清朝的皇帝中还没有一个杀掉自己母亲的皇帝,那么光绪皇帝肯定会背上骂名,就靠这一点光绪皇帝也不会杀掉慈禧太后。

另一方面当时大清王朝已经走向了濒临亡朝的边缘,很多权利都掌握在慈禧太后和满清贵族的手中,如果光绪皇帝撒掉了慈禧太后,那么光绪皇帝的位子也就不保了,他肯定会被贵族们剥夺他的权利,最为严重的是可能会被废除。

不管怎么样都是无法挽救清朝的灭亡,即使杀掉慈禧太后,光绪皇帝也不可能亲政。


历史小呆呆


这个问题问的很蛋疼……

首先,光绪为什么要杀慈禧?

看了下现有的回答,很多人对光绪朝的帝后之争理解上偏差很大。

在很多人眼里,光绪和慈禧为了争夺权力似乎已经到了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比如这位想让光绪杀了慈禧的题主)。

可是他们忘了一个关联性问题,慈禧为什么要争权?

历史上权力的争夺中,不论是皇族争权,帝后争权还是权臣当政,核心都是同一个问题:

他为什么要争权?

有的人夺权是想篡位或让后代篡位,比如西汉外戚王莽,东汉权臣曹氏父子,至于太后也有,比如武则天。

有的人夺权是自己不想篡位,但看不上皇帝,比如霍光废刘贺。太后也有,比如述律平

有的人则是大权在握,政敌四起,骑虎难下,一旦失去权力自身和子孙难保,比如霍光,杨坚。

那么慈禧属于哪种?

她自己想篡位?别扯了,历史证实她没有。

她想让儿子上位?她唯一的亲生儿子也是咸丰唯一成年的儿子(夭折的不算)是先帝同治。

她看不上光绪要废帝?光绪是她一手带大的,在变法前没有任何史料证明她有废帝迹象,相反,她还让光绪亲政了。

她担心放权后自身和家人不保?这个更扯淡了,她是太后,光绪他爸是她小叔子,光绪他妈是她亲妹妹,光绪亲政了屠刀能挥向爹妈?

综上所述,慈禧完全没有跟光绪争权的必要,事实上,光绪亲政慈禧也放权了。

至于放权程度,我们可以看到变法中光绪一日签发上百道诏令,身无寸功的变法派直接提拔进军机处,直接授予三品四品官衔,还罢免了六部侍郎级的官员。

而慈禧的反应只是收回一二品官员任免权和京畿防务。

注意慈禧是“收回”,这两项权力在光绪亲政后是在光绪手中的

我个人认为慈禧的收权毫无问题,难道坐视光绪授予当时寸功未立只会空谈的维新派一品大员重位?不未雨绸缪光绪强行变法带来的京畿动荡?(事实上维新派的确图谋兵围颐和园了)。

可以说所谓“帝后之争”在变法前是毫不存在的,而矛盾的根源恰恰是维新派。

维新派的思想是进步的,但其眼光,能力,道德简直可以用可笑来形容,连带着智商捉鸡的光绪帝。

在维新派主张中我举出四条:

一、取消旗人特权

二、裁撤冗员,澄清吏治

三、裁汰绿营

四、废八股,兴西学

八旗贵族,天下官僚,汉人军头,传统士子

能得罪的全得罪遍了。

以上四类人谁会不反对变法?开玩笑,嫌饱饭吃多了难受吗?

以上主张虽然结合时代来看太过超前,应步步为营徐徐图之,姑且算是维新派太着急。


那么以下主张呢?

断发易服,并在奏折中直白地将辫子斥为“豚尾”

(这搁在两代前妥妥一个凌迟级别的文字狱跑不了吧?)

迁都上海

(这是嫌洋大人的舰炮轰不到紫禁城?)

立制度局,新政局,就是用维新派的新衙门架空旧衙门

(你们老权臣乖乖坐一边喝粥去吧,阿嚏刚才谁说要裁撤冗员来着?)

维新派头子康有为殿前遇到荣禄,荣禄问他祖宗旧法怎么可以一下子都变了,不应该徐徐图之吗?

康圣人大袖一甩,“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变矣”。

这得是多么愚蠢和狂妄的人,才能在殿前,在旧大臣面前如此说?

这就是在座某些人心中能拯救大清的人?

更不必说维新派还筹备着聘请伊滕博文来当顾问,甚至还有上奏让光绪帝跟英美日本四国组成联邦,让伊藤博文做首相的……



各位啊……别说光绪没有杀慈禧的心,也没杀慈禧的必要。

就算慈禧死了,维新派上来了又能如何?慈禧死了八旗就乖乖取消特权?朝中高官就自己辞职?一品大员洗干净脖子等你砍?汉军军头自己报出空额解散军队?学了一辈子八股文的秀才们乖乖扔掉四书五经从头开始学西学?

慈禧死了,光绪和维新派将死无葬身之地。

就是这样,各位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哦


史说清宫


我觉得光绪没必要这么做。一来光绪已经于1887年亲政。二来杀死慈禧,光绪根本做不到。三来,光绪正值壮年,完全可以等待慈禧归西,没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

一、光绪已经亲政。

光绪1875年继位,1908年去世,一共在位34年。在大家的印象中,光绪在位期间一直是个傀儡,从未亲政,这其实是不对的。

光绪登基的时候只有4岁,当时慈安和慈禧两位皇太后“垂帘听政”时就说,这只是一时权宜之计,等到光绪学有所成之时,定会还政于他。

慈禧也没有食言,任用翁同龢和夏同善两位德高望重之臣为光绪的老师,还让御前大臣教授光绪满语、蒙语和骑射之术,可见慈禧是下辛苦培养光绪的。光绪学的也不错,各方面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慈禧也非常高兴。

随着光绪春秋渐长,亲政成了一个不得不回避的问题。据《清史稿》记载,1887年“上始亲政,颁诏天下,覃恩有差。”不过亲政并不是一下子把权力完全交出去,需要一段时间过度。

1889年,慈禧将自己的侄女嫁给光绪后,宣布归政于光绪,自己就搬出了皇宫,住进了颐和园。

所以说光绪已经亲政了,当然还受到慈禧的制约,毕竟那么大的一个摊子,不是说放就放的,得有轻重缓急之分。汉武帝刘彻也是这样过来的。

二、杀死慈禧,光绪根本做不到

从情理上来讲,光绪对慈禧下不了杀手。光绪是慈禧亲妹妹的儿子,当叫慈禧一声姨妈。没有慈禧,光绪不可能当皇帝,这一点光绪自己也是清楚的。

光绪登基后,和慈禧又成了“母子关系”。光绪年幼之时受到了慈禧无微不至的照顾,两人的感情是很好的。光绪经常在慈禧的床榻上休息,慈禧给他添衣问暖。

从实际上来讲,光绪没机会对慈禧下手。虽然慈禧还政于光绪,搬出了皇宫,但权柄还是在慈禧手里。在还政前,恭亲王奕訢就上奏希望慈禧能够“训政”,慈禧也表示接受。

所谓训政就是慈禧有权利对光绪的政务进行训导,甚至“一切事件,先请懿旨,再于皇帝前奏闻”。而慈禧在归政前,将自己的心腹安排在朝廷的重要岗位,朝廷有任何风吹草动,慈禧那里都是清楚的。

最重要的兵权,也不在光绪手里。戊戌变法的时候,维新派对守旧势力进行了大规模排斥,妄图毕其功于一役,其中包括掌管新军的直隶总督荣禄,想以袁世凯代之。荣禄自然不满维新派,袁世凯也不看好他们,所以百日之后草草收场。

可见,光绪想杀死慈禧风险极大。其实,他也没必要走极端,只要静静等待便可。

三、光绪没必要杀死慈禧,等她归西即可

慈禧比光绪年长36岁,慈禧垂垂老矣的时候光绪正值壮年。他只要一面尊重慈禧,一面慢慢培养自己的势力,等到慈禧归西的时候,权力自然就是他的了。

所以光绪没必要冒风险去杀掉慈禧。倘若杀掉,以光绪当时的能力,不足以掌控朝政,天下可能大乱。倘若杀不掉,那自己的前途命运就到此为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