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誰最厲害?

歷史的荒野


三國時,江東多英傑,說起東吳的這四大都督,周瑜赤壁之戰、魯肅孫劉聯盟、呂蒙白衣渡江、陸遜火燒連營,都可謂是各有功勳,名揚史冊。

如非要在這四人中論個長短,那有書君認為,“談笑間牆櫓灰飛煙滅”的周瑜周公瑾當排首位。

為什麼呢?我們從四位都督的統率能力、武力值、以及謀算力和政治遠見來比較一下。

一、 先說統率能力。

在統率能力上,周瑜第一當之無愧,作為第一任大都督,領導赤壁之戰,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大破曹操,可見其眼光、膽識、能力、思維均優於常人。

陸遜在統率能力上也不賴,夷陵之戰面對身經百戰、老謀深算的劉備時,可以保持陣腳、沉著冷靜且處事果斷從而一把火將劉備一舉擊敗。

但劉備實力不比曹操,此時的東吳也不是周瑜那個時候的東吳,所以,夷陵之戰比不得赤壁之戰。

呂蒙呢,白衣渡江奪荊州,屬於巧取,與周陸二位相比,又有不如。

魯肅在軍事方面相對於其他三人多有不足,恐怕是要墊底的。

所以,四個人比統率力,周瑜排第一。

二、 再說武力值方面。

在武力方面,作為一代大將,從底層做起,是戰場打拼出來的,武力值不會差;周瑜跟隨孫策一起打天下,是經歷了戰場打拼的,而陸遜則是書生儒將,武力值有限,魯肅呢,武力值方面,實在沒看出有什麼高強的地方,又只能墊底了。

武力值上面,或許周瑜稍遜於呂蒙,但做為都督,武力值應該也不是最關鍵的地方。

三、謀算力方面。

論謀算,周瑜可是一個連諸葛亮都忌憚的對手,可以說周瑜的智力是出類拔萃的,在四大都督中說第一也無可厚非。

陸遜雖用計逐步助長劉備的傲氣,一舉擊潰劉備,說明陸遜的智力不俗。但陸遜面對的不是多智近妖的諸葛亮,所以說,他又比不得周瑜。

魯肅或許顯得憨厚,但是論智力絕對不凡,著名的草船實際出自於魯肅,《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把它安到了諸葛亮身上。

而呂蒙,一計白衣渡江也說明他的智力不錯,但他面對又是荊州士卒。

四大都督都不是蠢才,但強不強,看對手,如此看來,謀算力又是周瑜第一。

四、政治遠見方面。

雖然《三國演義》立場偏劉,對周瑜多有貶斥,但實際上,周瑜一直對東吳的走向具有長遠眼光,赤壁之戰中,拒不降曹,聯劉抗曹後,又緊接著防劉,力求除劉備以擴東吳。只可惜天時不與,未能成功。

魯肅能當上大都督,政治上的遠見也是有兩把刷子的,早在孫權剛接手東吳時,魯肅就為孫權謀劃了江東版的“隆中對”,比諸葛亮的隆中對要早7年,可見其政治遠見之高。但魯肅對於蜀漢過於優容,導致劉備坐大,這也許是他的不足之處吧。

陸遜其實也是遵從了魯肅的聯劉戰略,在劉備兵敗夷陵後追擊適可而止,給兩家留足了周旋餘地。是他的高明之處,不足的是後來參與東吳立嗣之爭,這是他政治上的紕漏。

政治上最沒有遠見的是呂蒙,奪荊州,除關羽,對於孫劉聯盟是一個巨大的破壞,是政治錯誤。

好,綜合政治能力來看,有書君認為,周瑜又是當仁不讓的頭把交椅。

孫權曾和陸遜討論周瑜、魯肅和呂蒙。

孫權認為,周瑜,膽略過人,大敗曹操,開拓荊州,很少有人能和他比。

魯肅,指明孫權成就帝業的方向,又助力東吳抗曹操,很好,但是借給劉備地盤,是他犯的一個錯。

呂蒙呢,少年果敢有膽量,長大後博學多識,有奇計,僅次於周瑜,後來圖謀俘虜關羽,勝過魯肅。

也就是說,孫權認為周瑜無人能比,呂蒙強過魯肅。陸遜呢,雖是後起之輩,也是文武全才,稍可媲美周瑜呢。

也就是說,在東吳大老闆孫權眼裡,周瑜也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都督。呵呵,有書君也很贊同這個觀點。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四大都督中,周瑜文武全才,拒曹操於赤壁,保江東之不失,奠定三分天下之雛形;魯肅長於戰略,為孫權訂百年大計,力主聯劉抗曹,鞏固孫劉聯盟共圖天下;呂蒙勇而有謀,勤而好學,白衣渡江,襲取荊州,為東吳擴大地盤;陸遜智勇雙全,沉著冷靜,大破劉備於夷陵,為東吳解除亡國之險。

周瑜是帥才,魯肅是謀才,呂蒙是將才,陸遜是相才。那麼誰更歷害呢?

周瑜一生最大的貢獻就是領導赤壁之戰,大破曹操,赤壁之戰明顯是一場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戰爭,在弱者對抗強者時,沒有膽怯,非常冷靜,在東吳與曹操的首次交鋒中能夠憑藉自身優勢,合理選擇戰術,一舉擊破曹操,周瑜功不可沒,其眼光、膽識、能力、思維均優於常人。



周瑜的才能不僅體現在軍事上,而且在戰略上很有眼光,赤壁之戰前,周瑜就是堅決的主戰派,力主孫權統一長江以南,與曹操劃江而治,二分天下。赤壁之戰後,看出劉備絕非善類,力主孫權軟禁劉備,分化其黨羽,但孫權不聽,只可惜英年早逝,要不然就能看到周瑜西征益州。

魯肅一生最大的貢獻是替孫權擬定三分天下的戰略,早在孫權剛接手東吳時,魯肅就為孫權謀劃了江東版的“隆中對”,比諸葛亮的隆中對要早7年,可見其眼光深遠,在赤壁之戰前,力主孫權聯合劉備共同抵抗曹操,赤壁之戰後,在周瑜死後接任大都督位置,勸孫權借南郡給劉備,仍然奉行聯劉抗曹的戰略,確保了東吳能在三分天下有其一。



然而正是由於魯肅的戰略,才導致劉備集團的坐大坐強,包括後來劉備不願意歸還南郡,都是聯劉抗曹的副作用。

呂蒙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襲取荊州、攻取益州、伺機消失劉備集團,呂蒙的行為讓東吳用最小的代價獲得了最大的利益,不僅佔有大半個荊州,而且將劉備勢力徹底趕出荊州,讓東吳的領土增加近三分之一,成為僅次於曹操的第二大割據勢力。

呂蒙與孫權的謀劃偷襲荊州,有利也有弊端,在戰術上看是成功的,在戰略上看是失敗的,幸好還碰到曹丕這個二楞子皇帝,要不然帶給東吳的就是滅頂之災。由於呂蒙偷襲荊州,導致了後來的夷陵之戰,當時魏國皇帝曹丕選擇了坐山觀虎鬥,沒有聽從劉曄的建議聯蜀擊吳,事後來看劉曄的建議是完全正確的,退一萬步講,如果當時曹丕聽從了劉曄的建議,聯蜀攻吳,那麼東吳的滅亡就是完全有可能的,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就是呂蒙的偷襲荊州,導致吳蜀聯盟破裂,這是相當危險的一步棋。



陸遜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在夷陵之戰,以沉著冷靜、處事果斷一興擊敗身經百戰、老謀深算的劉備,直接導致劉備集團在荊州的徹底消亡,讓蜀漢勢力嚴重受損,間接導致劉備的鬱鬱而終。身為東吳四大家族之一的陸家,也有一定的侷限性,其守土有責,進取無志,在夷陵之戰後,再也沒有意願發動對曹魏更大的戰爭。

陸遜由於才能出相入將,成為東吳的丞相,能夠很好的處理政務,但深受孫權猜忌,由於捲入太子與魯王的爭權,被孫權逼死。

綜合起來看,周瑜最歷害,其次是陸遜,再次是魯肅,最後是呂蒙。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東吳從周瑜到陸遜這幾位都督每一位都為東吳做過很多貢獻,今天筆者就應題目的要求,為這四位都督排一下名。

第四名,呂蒙。把呂蒙放在最後的原因很簡單,他沒有周瑜、魯肅一樣的戰略眼光

在他擔任都督的時候,唯一拿得出手的戰績就是打下了荊州,呂蒙打荊州這個事情還很有爭議,起碼在筆者看來,攻打荊州是弊大於利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荊州在劉備手中能發揮更大作用,其次吳蜀聯盟可以說是當時最重要的戰略合作。歷史證明,吳蜀聯盟是正確而且不可替代的。而且在偷襲荊州之前,孫權讓呂蒙裝病迷惑關羽的時候,陸遜也看到了戰機,向呂蒙建議偷襲荊州,而且拿出的計劃和呂蒙事先準備的大致一樣。所以筆者把呂蒙放在了陸遜之後,但他勤奮學習的精神很值得大家學習!<strong>

第三名,陸遜。首先陸遜是唯一一位沒有英年早逝的都督,他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更多。從建議呂蒙偷襲荊州初露頭角,到夷陵之戰火燒連營擊敗劉備,徹底奠定了在東吳的地位,之後石亭之戰又大敗曹軍。證明了他的指揮才能,但他晚年卻捲入了孫權父子的鬥爭之中,最後憤忿而卒。以上兩位的格局和戰略眼光都不如周瑜和魯肅,如果周瑜和魯肅不英年早逝,吳蜀聯盟得以繼續維持,三國的結局有可能會更改。<strong>

第二名,魯肅。

魯肅絕不是演義中描寫的老好人形象,他的戰略眼光非常獨到,對三國時局的分析堪比諸葛亮,在很早的時候就拿出了東吳版的“隆中對”,如果益州不被劉備先一步拿下,孫權按照魯肅的策略,很可能出現二分天下。後來魯肅堅持聯劉抗曹,在荊州問題上週旋於孫劉兩家之間,把孫權和劉備翻臉的時間整整延後了五年,讓吳蜀兩家都得到了恢復元氣的機會,可惜的是後來兩家都認為自己兵強馬壯,雖然打不過曹操,滅了對方還是綽綽有餘的,結果就在魯肅死後幾年的時間內打成了一鍋粥,讓曹丕逮到機會平穩度過了篡漢的不穩定時期。

第一名毫無疑問是周瑜的,一個赤壁之戰讓周瑜名揚天下,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的那一套說辭,歷史上應該是周瑜向孫權講的。赤壁之戰大家都很熟悉了,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周瑜還是為孫權開疆拓土的功臣,為東吳打下了江左的大片土地。在戰略眼光上和魯肅不相上下,但他曾建議孫權幹掉劉備,這可是先知一樣的計謀啊,要是孫權當時真把劉備殺了,孫權能否統一中國不一定,但統一長江以南卻是板上釘釘的了,所以把他排在魯肅之前。

以上,就是筆者對東吳四大都督的排名,歡迎各位讀者加以補充!


鄧海春


四大都督,如果要說誰最強,那應該是周瑜,畢竟周瑜如果不死,孫權都不安心。至於其他幾位,就見仁見智,我認為,呂蒙和陸遜應該能並列,屬於第二檔,為什麼這麼說?陸遜活的比較長,大家熟悉一點,而呂蒙死得早,又因為荊州之戰被蜀粉記恨,小院就來說一下呂蒙。

呂蒙其人

呂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東吳名將,少年時依附姊夫鄧當,是孫策起家時的老部下,以勇猛著稱。鄧當死後,呂蒙統領其部眾,拜別部司馬。

呂蒙真正開始受重用是在孫權統治之後,從破黃祖作先登,封橫野中郎將。從圍曹仁於南郡,破朱光於皖城,累功拜廬江太守。後進佔荊南三郡,計擒郝普,在逍遙津之戰中掩護孫權逃生,並於濡須數御魏軍,以功除左護軍、虎威將軍。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襲取荊州,擊敗蜀漢名將關羽,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不久後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歲。

呂蒙的職務

東吳先後有四個都督,分別是周瑜、魯肅、呂蒙、陸遜,但這是《三國演義》中扯淡的說法,歷史上,周瑜、魯肅、呂蒙、陸遜被並稱為東吳四英傑,但有正式記載的,只有陸遜一個人先後兩次被孫權任命為大都督,假節,這是因為陸遜之前也只是右護軍、右都護,想要統帥大軍,就必須加銜。

而且都督這個職位,只是個臨時性的軍職,並不是正式的官位,用時設,不用時撤,類似於明朝的督師。

呂蒙的官職先後是:別部司馬、偏將軍、領尋陽令、橫野中郎將、廬江太守、左護軍、虎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然後就病死了,從始至終,並沒有擔任過所謂的都督。

這是從職務上來說。當然,如果硬要說呂蒙擔任過都督的話,其實也可以算,因為畢竟他曾經統帥過東吳的軍隊,從軍權上來說,與都督並無太大分別。

呂蒙高明在哪裡?

小院看來,呂蒙的高明之處,或者說強項,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勇猛善戰

呂蒙是苦孩子出身,從小沒讀過什麼書,十五六歲就跟著姐夫鄧當在部隊裡混。最後能成為東吳的統帥,完全是憑藉戰功而不是家世、人脈等,一步步從基層晉升上來的,這樣的將領,如果不能戰,立功無從談起。

擔任山越縣長時,以武力平定以武力平定了起事的山越族人。

在進攻黃祖的戰役中,呂蒙統率前鋒部隊,身先戰陣,親自斬殺黃祖大將陳就,立下首功。

《三國志》:從徵黃祖,祖令都督陳就逆以水軍出戰。蒙勒前鋒,親梟就首,將士乘勝,進攻其城。祖聞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權曰:“事之克,由陳就先獲也。”以蒙為橫野中郎將,賜錢千萬。

其後在徵皖城、討伐廬陵盜賊、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濡須之戰等戰鬥中都表現出色。逍遙津率甘寧、淩統拼死保護敗退的孫權,否則孫權可能被張遼活捉。

二、善於學習

行伍出身的草根將領往往不重視文化,呂蒙是個異類,善於學習是他的特長。著名的孫權勸學的典故出自呂蒙,呂蒙是個大老粗,沒有文化,聽從孫權意見後發奮學習,得到儒將魯肅的肯定,吳下阿蒙從此被刮目相看。有兩個成語就直接出自於這個典故,分別是“刮目相看”和“吳下阿蒙”。

三、有勇有謀

在孫權掌權後,想調整部隊,呂蒙聽說自己的手下要被兼併,於是玩命操練,還去賒賬弄來了整齊的裝備,孫權來檢閱部隊時,看見呂蒙部下“陳列赫然,兵人練習”,不但沒有減他的病,反而給他增兵。

赤壁之戰後,益州將領襲肅率軍投誠,周瑜上表,請孫權把襲肅所部撥給呂蒙管轄。呂蒙卻有不同的見解。他從全局考慮,認為周瑜的意見欠妥。他極力稱揚襲肅有膽識,有才能,並說襲肅嚮慕教化遠道前來投誠,只該增加他的兵力,而不該褫奪他的兵權。孫權覺得呂蒙說得有理,便依照他的意思,歸還了襲肅的部隊。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親率十萬大軍攻吳,呂蒙多次獻計被採納,曹操見事不可為,主動撤軍,呂蒙出力甚多。

《吳錄》曰:權欲作塢,諸將皆曰:“上岸擊賊,洗足入船,何用塢為?”呂蒙曰:“兵有利鈍,戰無百勝,如有邂逅,敵步騎蹙人,不暇及水,其得入船乎?”權曰:“善。”遂作之。

尤其在零陵智取郝普,表現得狡黠果斷,似乎就是白衣渡江的預演。

呂蒙的巔峰當然是白衣渡江,攻取荊州,擒殺關羽,這是一場完美的戰役,在三國史上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是呂蒙謀略的體現,在事前和事中呂蒙都以謀略麻痺了關羽。

四、治軍嚴謹

呂蒙素以軍紀嚴明著稱,絕不縱容手下。取得荊州之戰勝利後,關羽部下的家屬都被抓獲,呂蒙對他們厚加撫慰,並下令軍中,不得騷擾百姓,不得擅人民家有所索取。

呂蒙有個老部下,因為拿了百姓一個斗笠,被呂蒙下令斬首,軍紀嚴明至此,軍中無敢不從。

以上幾點,缺少哪一點,恐怕呂蒙都無法成為東吳實際上的都督,更無法取得荊州。

呂蒙被低估在哪裡?

現在許多人的普遍觀點是呂蒙沒有戰略眼光,身居高位,卻破壞孫劉聯盟,襲殺關羽,認為呂蒙只能成為一軍主將,難為一國謀主。

這似乎有點一廂情願的意思,呂蒙為何要成為一國謀主?他有必要必須成為一國謀主嗎?

結合呂蒙的履歷來看,能成為一軍主將,對他是最合適不過的,吳下阿蒙為何非得去爭那個一國謀主的地位呢?

呂蒙需要制定戰略嗎?需要,也不需要。

說需要,是因為他作為東吳都督級別的人物,確實需要在宏觀上來把握戰爭的態勢,考慮到行動的前、中、後所需要面對的局勢並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說不需要,是因為呂蒙無論提出哪種方案,他自己都不是最終的決策者,他提出的方案,只是供決策者參考,並不作為最後決定。

岳飛算得上帥才了,直搗黃龍喊得震天響,但不管原因如何,決策層並沒有人聽從他的意見。

司馬懿算謀主嗎?曹丕、曹叡在的時候,他又能如何,連曹休都敢不鳥他。

明末的眾多督師,孫傳庭、洪承疇、地位與東吳都督類似,他們算謀主嗎?

他們當然可以制定戰略,揮舞方遒,但最後用不用,並不是他們決定,他們只要統帥手下兵馬,依照最後的決定來進行戰爭,打好每一場戰役就夠了。

為何要把本來就無成為謀主能力的呂蒙拔高到跟周瑜一樣的層次而進行比較?這似乎有點欲貶先褒的意思。諸葛亮算是謀主嗎,夷陵之戰他能勸阻的了嗎?謀主不謀主,小院認為實在是個大帽子,最後做決策的都是孫權而已。

所以,小院認為,揪著呂蒙不會制定戰略,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這些觀點,完全以呂蒙的荊州戰役為出發點,似乎呂蒙一生只參加過這一場戰役,沒有了荊州之戰,呂蒙這個人似乎就不存在一樣,白衣渡江前的呂蒙,被選擇性無視了。

而事實上,荊州之戰,從戰爭角度看,是一場非常漂亮的戰役,從策劃到執行到善後,都相當完美,沒有高超的指揮能力和優秀的指揮能力很難做到,這場戰役恰恰說明呂蒙的優秀。至於所謂所謂“背棄盟約”,“破壞孫劉聯盟”等罪名,只是吃瓜群眾的臆想,同戰爭本身沒有任何關係。

小院認為,有勇有謀、有情有義是真實的呂蒙,屌絲出身的呂蒙能稱為與周瑜、魯肅、陸遜等並稱的東吳名將,其本身的意義更值得探討。

呂蒙身後的評價

呂蒙到底被高估還是低估,看看別人對他身後的評價。

關於呂蒙,主席有一評價:呂蒙如不折節讀書,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當東吳統帥?我們軍許多將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讀《呂蒙傳》。

孫權的評價:“子明少時,孤謂不辭劇易,果敢有膽而已;及身長大,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

陳壽的評價是:周瑜、魯肅建獨斷之名,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呂蒙用而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於克己,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

他認為:孫權之論,優劣允當,故載錄焉。

曾國藩:呂蒙誅取鎧之人,魏絳戮亂行之僕。古人處此,豈以為名,非是無以警眾耳。(這是說的呂蒙平定荊州後為了嚴明軍紀,斬殺了違反紀律的手下。)

那麼再看呂蒙,是不是很牛呢,我感覺有點。

唐肅宗時期評定的古今六十四名將裡,三國時期有十位名將上榜,吳武威將軍南郡太守孱陵侯呂蒙呂蒙位列其中,吳國其他上榜的幾位是周瑜、陸遜、陸抗。

我看,蔡東藩的評論頗具代表性:關公之敗,失之過剛,呂蒙雖勝,不能無罪;親漢賊而仇漢裔,蒙亦何心?此後人之所以深嫉呂,而不能忘懷於魯子敬也。

不過似乎,大家更關心的是呂蒙為何要殺死關羽和他自己的死因,卻忽略了呂蒙此人本身。

如果是為了關羽的敗亡和蜀漢的衰落而因此對呂蒙心懷恨意,又如何做到公正地評價呂蒙呢,這樣的評價,才是有失偏頗,“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小院之觀


厲害這概念不好界定,不如借用下三國志11中的五維屬性,日本人對三國人物評價還是比較客觀的。

周瑜:統率97武力71智力96政治86魅力93;

魯肅:統率80武力56智力92政治90魅力89;

呂蒙:統率91武力81智力84政治74魅力82;

陸遜:統率96武力69智力95政治87魅力90。

五項之和:1.周瑜2.陸遜3.呂蒙4.魯肅

統率:1.周瑜2.陸遜3.呂蒙4.魯肅

武力:1.呂蒙2.周瑜3.陸遜4.魯肅

智力:1.周瑜2.陸遜3.魯肅4.呂蒙

政治:1.魯肅2.陸遜3.周瑜4.呂蒙

魅力:1.周瑜2.陸遜3.魯肅4.呂蒙

應該說,五項之和的高低基本反應了四人對東吳的貢獻大小。周瑜在赤壁之戰打敗了曹操,陸遜猇亭之戰打敗了劉備,呂蒙從關羽手中奪取了荊州,魯肅建立鞏固了孫劉聯盟,他的貢獻主要在政治層面(政治排第一)。可以說周瑜陸遜排第一第二沒什麼爭議,呂蒙和魯肅在伯仲之間。


靖遠0204


四人都是吳國的將帥之才,都非常厲害。軍事方面,周瑜輔佐孫策開拓江左,周瑜協助孫策先後打下秣陵、湖孰、江乘等地。偷襲皖城、侵佔豫章(今江西南昌)、廬陵(今江西吉水西北)。聯劉抗曹、火燒赤壁。三國演義說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實際上週瑜是生病死的,並非三國演義裡面心胸狹窄之人。周瑜生前都是一個非常大度的人,以前程普與他不和睦,程普認為自己年齡大,經常羞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的身份,始終不與他計較,後來程普敬佩服他,對別人說:”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樣,不知不覺就醉了。”



魯肅:《赤壁之戰》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 為孫權策劃天下大計、聯劉抗曹。勸孫權同意借荊州給劉備,導致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後來又為了荊州之事,設宴殺害關羽。從這些事情可以看出,魯肅是生性警惕之人,軍事才能相差周瑜不是一星半點。


呂蒙:
主要成就攻佔皖城,智取三郡 ,濡須之戰,白衣渡江等。起初,孫權對大將呂蒙說:“你現在當權掌管軍中事務,不能不學習!”呂蒙以軍營中事務繁多為理由加以推辭。孫權說:“我難道想要你鑽研經書成為傳授經書的官嗎!只不過要你粗略地閱讀,瞭解歷史罷了。你要說事務多,誰像我事務多?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十分有收效的地方。”於是呂蒙開始進行學習。等到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研討論議事,十分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來看,你不再是原來吳地的阿蒙了!”呂蒙說:“對於有志氣的人,分別了數日之後就應重新另眼看待他的才能,大哥知道這件事太遲了啊!”於是魯肅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然後告別而去。毛澤東說:“呂蒙如不折節讀書,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當東吳統帥?我們解放軍許多將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讀《呂蒙傳》。”陸遜:與呂蒙共同擊敗關羽、奪取荊州;夷陵之戰破劉備;石亭之戰敗曹休。陸遜雖置身行伍,卻還有一套治國安民的謀略。他任海昌屯田都尉時,政績明顯,深受百姓擁戴。

四人當中軍事中,論戰略排名應該是周瑜、魯肅、陸遜、呂蒙。論戰術排名應該是陸遜、周瑜、呂蒙、魯肅。戰術上為什麼陸遜排第一,因為陸遜能打敗劉備,周瑜只打敗了曹操,劉備曾經打敗過曹操(正史裡面火燒博望坡是劉備打的),所以劉備比曹操更善於打戰。治國排名陸遜、魯肅、周瑜、呂蒙。所以綜合實力而言最厲害的是陸遜,其次周瑜、呂蒙、魯肅。除了這四位,另外陸遜之子陸抗也挺厲害的。


貧僧法號不戒148


東吳這四位都督應該說都是那個時期的頂尖人物,對東吳政權的創立和鞏固作出了巨大貢獻,如果非要弄個排行榜,排個位次,理論一下誰個最厲害,掌心覺得如果從對東吳政權的貢獻角度考量,應該是周瑜當仁不讓當排第一,陸遜居其次,魯肅排第三,呂蒙排第四。理由如下。

NO1:周瑜,文武全才,謀略過人。

在孫策英年早逝,孫家在江東立足未穩之際,周瑜帶頭擁立孫權,向孫權行君臣之禮,並積極為孫權開疆拓土,打下了江左的大片土地,為孫氏在江東紮根立足起,草創東吳政權起到了頂樑柱的作用。

特別是堅決主戰,親自謀劃並主導的赤壁之戰,一舉確定了東吳政權的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江湖地位。所以僅此兩個功績,不管怎麼評價周瑜對於東吳政權的貢獻都不為過。

NO2:陸遜,深謀遠慮,智勇雙全。

作為江東士族代表,一生出將入相,跟隨孫權40多年,主政東吳10餘年,可以說是東吳政權的”社稷之臣“。

特別是在呂蒙偷襲荊州得手,弄翻了周瑜、魯肅定下的孫劉聯盟陣線後,陸遜挺身而出,在夷陵火燒連營,抵擋住了劉備的瘋狂報復,同時讓蜀漢政權深受內傷,不得不再主動與東吳和好,共同抗曹。

更重要的是陸遜在四個都督中在位時期最長,官當得最大,貢獻也最多,為東吳政權在不斷內亂的情況下,能享國50多年,作為了巨大貢獻。但考慮到周瑜開國元勳的江湖地位不可動搖,所以只能屈居次席。(其實掌心從內心覺得陸遜排第一絕對夠格。)

NO3:魯肅,長於韜略,忠誠剛直。

《三國演義》中,魯肅是個沒主見的老好人,經常被諸葛亮算計,一點都沒有大都督的威風。史上的魯肅其實不然,他和諸葛亮一樣,都是三國時代最有眼光的傑出外交家。史學家周思源稱,魯肅大智大勇、臨危不懼、多謀善斷、坦蕩豪爽、能言善辯、堪稱一代豪傑。

在孫權即位後,魯肅就向孫權提出了東吳版的《隆中對》,勾勒了東吳政權的發展藍圖。特別是在曹操率大軍南下,江東本土派主降的情況下,挺身而出,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張孫劉聯盟,聯合抗曹軍,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NO4:呂蒙,國士之風,果敢有膽。

呂蒙可以說是東吳的韓信,為東吳開疆拓土,征戰一生,戰功無數,屢有軍功,特別是白衣渡江,設計襲取荊州,擊敗當時威震華夏,風頭正勁的蜀漢第一名將關羽,使荊州諸郡,大部分為東吳所有,奠定了東吳最大政治版圖。

但如果從戰略格局上講,呂蒙奪荊州的策略還是不合時宜的,破壞了孫劉之間的政治互信,也為之後孫吳分別為曹魏攻破埋下了政治伏筆。從這個角度上講,將呂蒙排到最後。

其實如果按唐德宗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以及宋徽宗七十二位名將排名,也可看出周瑜、陸遜居前,呂蒙是後來追加進去的,排名靠後。

當然以上排名只是掌心個人理解,我們其實還可以從孫權對這四個的評價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也許更客觀。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都同奉一主,也就是孫權,作為當事人,孫權的評價絕對有參考價值。

孫權評價周瑜道:“孤非周公瑾,不帝矣。公瑾有王佐之資,今忽短命,孤何賴哉?”點明瞭周瑜開國無勳的江湖地位,而且有王佐之材,這個評價不可謂不高。

孫權在評價陸遜時,將之與周瑜類比,稱“公瑾雄烈,膽略兼人,遂破孟德,開拓荊州,邈焉難繼,君今繼之。”要知道在周瑜之後,輔佐孫權的有魯肅,呂蒙,朱然、顧雍、諸葛恪等,獨將陸遜等同於周瑜,可見其分量。

孫權把魯肅比作劉秀的首席謀士鄧禹:“孤亦子敬英爽有殊略,孤始與一語,便及大計,與禹相似,故比之。”可見,魯肅的謀略大局觀在這四人中是最厲害的,對此周瑜也表示非常認同,稱:“魯肅智略足任,乞以代瑜。”

孫權對呂蒙的評價時,將其與周瑜,魯肅對比,稱其:“學問開益,籌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議英發不及之耳。圖取關羽,勝於子敬。 ”可見在孫權心目中,呂蒙是不及周瑜的,在軍功方面,因其奪了荊州,比魯肅強。

所以站在孫權這個當事人的角度,綜合評價這四個人,周瑜排第一,陸遜排第二,魯肅排第三,呂蒙排第四。這個順序,孫權估計也會稱:“善哉,正合孤意。”

以業餘視角品讀歷史,用淡泊心態談笑古今,掌心讀歷史歡迎各位看官繼續關注點評!


掌心讀歷史


周喻最厲害。

大家都知道三國將領有養私兵的情況。比如說關羽的五百校刀手,張飛的燕雲十八騎什麼的。

那麼從戰鬥力方面來說,這些名將的私兵自然是各有特點,總體強大,那麼評說誰最厲害,可以從數量上來體現。

所以說周喻最強!因為魯肅,呂蒙都是周喻的人,魯肅是文臣,私兵沒多少,呂蒙赤壁之戰的時候,僅只是周喻治下的一個私兵統領。

著重要說的是陸遜,因為江東陸氏是原住民,不像周喻系外來勢力。

而討論二者私人武裝最強的時侯倒有數據可考。

赤壁之戰後,和劉備,曹仁反覆爭奪荊州五郡時候,孫權只答應供給周喻錢糧,換句話說,爭荊州時,周喻治下的兵員,全是私兵,數量,五萬!以及韓當,呂蒙等一眾東吳名將。

秭歸火燒連營時,陸遜自提一旅輕騎追擊,大家都知道,追殺敵方主帥(尤其是皇帝,實乃最大功勞,斬獲自不必算,風險也極大,)不是自己人能叫上麼?而一旅是多少?陳壽沒說,三國史官也沒說。為何?因為人少麼,那麼追劉備,人少陸遜敢追麼?傻呀?只能說相對人少。

那麼劉備攻東吳帶了七萬人,火燒連營的時候陷了五萬在戰陣裡(個人估計數)自己帶兩萬人跑路總說得過去吧?

那陸遜追擊的人,大概就是相當於二萬,或比二萬多一些,頂多不過三萬人的私人部隊!

所以,東吳四督都,論私人武裝,周喻最強!


咬丨人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各有千秋,題主非要一較長短!那麼咱們就細細對比一下,看誰能獨佔鰲頭,雄霸第一!

一、周瑜:四人之中名氣最大,在東吳地位最為顯赫。赤壁之戰讓他威風八面,風頭正盛譽滿天下,除此之外便是英年早逝令人惋惜。但赤壁之戰從開局到圓滿地實施成功這一系列過程中,卻不是周瑜功勞最大,而是諸葛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如果沒有諸葛亮借得東風而來,赤壁之戰就是一場空談。把最出彩地赤壁之戰的勝利歸於周瑜身上,是小說《三國演義》裡地過分拔高,還有蘇東坡地《赤壁賦》所讚揚地那樣,都是過譽了。周瑜其實是言過其實,志大才疏。“賠了夫人又折兵”也出自周瑜。

即便真實的歷史,周瑜除了赤壁之戰之外也沒有多少出彩的地方,英雄氣短、年輕有為,還特會秀操作,這些讓文學家、小說家們偏愛周瑜,其實周瑜也就是繡花枕頭好看卻不實用。

二、魯肅:和稀泥的一把好手,在諸葛亮與周瑜之間充當和事佬,被關羽單刀赴會當成了肉盾,但是魯肅此人是堅定地執行“孫劉聯盟”共抗曹魏集團的戰略家,其政治遠見,戰略眼光遠在周瑜、呂蒙、陸遜之上。

“孫劉聯盟”是諸葛亮“隆中對”三分天下能否長久最為基本的先決條件,孫劉敵對,曹魏就會各個擊破,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而作為堅決維護“孫劉聯盟”魯肅,看似平凡,僅憑這一點便是居功至偉,立於不敗之地。

三、呂蒙,一個能夠知恥而後勇,默默學習,努力進步的武將,此人不論武功還是計謀在吳國都屬於中游水平,是普通人腳塌實地,進而有所成就的例子,他之所以出名,無非是誅殺了關羽,也就是說不是呂蒙有多少真本事,而是他憑藉著陸遜的計策偷襲成功,關羽之死讓呂蒙名氣大躁。

四、陸遜,不論是偷襲荊州,誅殺關羽,還是“火燒連營七百里”打的劉備病死白帝城,能足以證明,陸遜這個人在軍事指揮方面,出謀劃策方面很厲害。

由此可見:陸遜>魯肅>周瑜>呂蒙


靜言讀史


要評價東吳四大都督,應該從出身、性格、謀略、功績四個方面為標準。

出身

周瑜出身是世家大族,從祖父、祖父都是漢朝太尉,父親是洛陽令,從父周尚是丹楊太守。

魯肅出身是富家,父親早死,跟著祖母長大,早年靠敗家刷聲望。

呂蒙出身應該是一般士大夫家庭(從其姐夫是孫策將軍來看),並不高貴。父親應該也是早死,跟隨姐夫和母親生活。

陸遜出身是江東大族(真正的東吳本地人,周瑜、魯肅、呂蒙都是南渡的北方逃難人),祖父陸紆是守城門校尉,父親陸駿是九江都尉,父親早死,跟隨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康在官職任上。

初始官職:

周瑜是居巢長(周瑜推辭袁術任命他為將的請求),魯肅東城長(袁術任命的),呂蒙為孫策左右侍衛(呂蒙殺人後自首被孫策所赦免而安置的),陸遜是幕府東西曹令史。

性格

周瑜:大度,恢廓,擅長與人溝通——人際關係良好,以德服人,擅長音律(有“"曲有誤,周郎顧”美名),最重要的是——是個大帥哥!

魯肅:善於收買人心(和周瑜善於和士大夫們交際不同,魯肅善於收買中低層人心),對金錢不敢興趣,身材魁梧有力,有雄心壯志,喜歡謀略,少年就經常召集一幫人一起習武射箭,為人嚴肅認真,節儉不奢侈,治軍號令森嚴。

呂蒙:勇猛有膽識,年少不讀書經常讓部下幫寫奏摺(後在孫權、魯肅鼓勵下讀書),對待部下和朋友很是忠義,大度不記仇,反對在戰爭中濫殺無辜(在平定廬陵強盜時只殺為首的,其餘都釋放),擅長詭計(因兵少為避免被孫權合併,讓士兵統一服裝、認真操練,取悅孫權;魯肅為都督時就提前提出防備關羽的三條不為人知的計策;白衣渡江奪取荊州)。

陸遜:陸遜是一個能力很全面的人,謀略、軍事、治理都在行,他的性格只有呂蒙的考語:

“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觀其規慮,終可大任。”

謀略

周瑜:

力主抗曹:指出曹操並沒有完全一統北方,還有馬超等後患,加上北方不習水戰,東吳對曹操有優勢。

天下二分計策:吞併巴蜀、漢中,以荊州為基地,聯手關中的馬超,共同攻打曹操。


魯肅:

榻上計:滅黃祖、劉表,奪取長江以南,稱霸長江以南,等待北方動亂之機進行一統。

孫劉聯盟:以弔喪劉表為由,暗中和劉備聯盟抗擊曹操。孫劉聯盟抗曹,在劉表剛死時,就被魯肅提出。魯肅是第一個提出孫劉聯盟的人,並非諸葛亮。

孫劉聯盟的達成,其中的一個關鍵是:魯肅是周瑜的好友。沒有魯肅的這句話“我子瑜友也”,劉備和諸葛亮不敢相信孫吳真有聯盟的誠意。

借荊州給劉備:魯肅借荊州給劉備,是出於整體大局去考慮:

“多操之敵,而自為樹黨”

如果不借荊州:劉備繼續弱小,不可能佔領巴蜀漢中,成為曹操的敵手;孫吳面臨兩淮地區和荊州地區兩線作戰的局面,當時的孫吳還不能兩頭對抗曹操。


呂蒙:

救甘寧奪江陵:在赤壁之戰後,曹仁以糧多、兵多兩大優勢鎮守江陵。在夷陵的甘寧被曹仁派兵圍攻時,各將都以本來吳東兵就少更不能分兵去救。呂蒙提出自己和周瑜率軍救甘寧,留淩統留守大本營,又提前用300人把手險道奪取曹仁騎兵所丟棄的馬匹,最後形成江南、江北夾擊江陵的局勢,迫使曹仁在優勢條件下撤離江陵。

提前預備關羽密計:在魯肅取得周瑜後,呂蒙即向魯肅提出防備關羽的密計——真的是絕密,無人得知,就連數量也有分歧(《三國志》記錄是5個計策,《江表傳》記錄是3個計策)。

密計讓曹操進退不得:曹操率軍在濡須攻打孫權,呂蒙提出了幾個密計(怎麼都不公開的,保密期限有這麼久麼?!),讓曹操無從下手,只得退軍了事。

急攻皖城讓張遼無功而返:曹操讓朱廣在皖屯田,迫使孫權不得不攻打,各將都建議準備攻城器具攻打,唯獨呂蒙建議趁皖城還沒有修建完畢,立刻四面包圍力攻奪下。如果不是呂蒙急速攻下皖城的計策,張遼的援軍一到,東吳不可能攻下曹操精心用作攻打東吳基地的皖城。

屏蔽信息加恐嚇戰術妙奪零陵:在呂蒙攻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時,零陵太守赫普堅決不投降。呂蒙讓赫普的朋友跟隨自己去攻打零陵。攻打前先遣兵布將安排好,說是次日凌晨攻城,然後告訴赫普朋友:零陵城鐵定能攻破,城破赫普必死,劉備、關羽太遠,援軍不會到了。呂蒙讓赫普朋友入城讓赫普出城和呂蒙和談。結果呂蒙預先在各個城門安排一百人埋伏,在赫普一出城就入城開門,讓東吳軍入城,而赫普還傻乎乎的和呂蒙和談,身後的零陵城已經被呂蒙佔領。

勸孫權奪取荊州而非徐州:呂蒙認為劉備、關羽不可信賴,且荊州東吳水軍可守,而徐州即便7、8萬人也不能抵擋曹操騎兵。

以退為進、白衣渡江奪取荊州:關羽大意失荊州,這個大家都熟悉,就不多說了。


陸遜:

奪取荊州、夷陵之戰、奪取襄陽等戰,陸遜都是以示弱為誘敵,招數比較單一。

功績:

周瑜的赤壁之戰、魯肅的孫劉聯盟、呂蒙的白衣渡江、陸遜的火燒連營,都是他們的最大功績。


評價

先來看看陳壽對四人的評價:

周瑜、魯肅評價為奇才:

“周瑜、魯肅建獨斷之明,出眾人之表,實奇才也。”

呂蒙評價為國士:

“呂蒙勇而有謀,斷識軍計,譎郝普,禽關羽,最其妙者。初雖輕果妄殺,終於克己,有國士之量,豈徒武將而已乎!”

陸遜評價為社稷之臣:

“予既奇遜之謀略,又嘆權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及遜忠誠懇至,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


孫權在和陸遜評價周瑜、魯肅、呂蒙三人時,做出了一個排行榜:

1、周瑜;2、陸遜;3、呂蒙;4、魯肅。

總結:

貴族之風的周瑜,是統帥將軍的帥才,部下將軍甘心受其調遣,個性雍容大度,赤壁之戰沒有周瑜難以成功;

大將之風的魯肅,是治軍嚴整的將才,帶動呂蒙軍中讀書,個性嚴肅認真,孫劉結盟沒有魯肅的先見之名難以成事,借荊州雖然導致後來的荊州爭奪,但成功塑造了蜀漢這個曹魏永遠的敵人,成功轉移曹魏一統江東的注意力。

智勇雙全的呂蒙,可以說是四人中戰爭計策最多的都督,提出的密計都有幾條,最精妙的當屬誆騙赫普而取零陵、白衣渡江取荊州。說呂蒙是智囊,絲毫不為過——雖然呂蒙不讀書!

能文能武的陸遜,陸遜的軍事手段比較單一——以弱,治理能力倒是不錯。陸遜更多是因孫權的重視——陸遜除了有能力,還是孫權的侄女婿。

既然評價的是四大都督,就是評價他們的軍事能力:

統帥,周瑜第一;

治軍,魯肅第一;

謀略,呂蒙第一;

惑敵,陸遜第一。

因此軍事能力排行榜為:

第一、周瑜——讓別人心甘情願的做,不需要自己動手,如同劉邦;

第二、呂蒙——計謀層出不窮,百戰不殆;

第三、陸遜——口口聲聲打不過,招招都是偷襲;

第四、魯肅——我是老實人,按規矩打。


周瑜推薦魯肅為都督,是因為魯肅是老實的規矩人是“臨事不苟”;呂蒙成為都督全因軍功;陸遜雖有荊州之功,但成為都督基本就是孫權提拔。


功績排行榜:

第一、魯肅。孫劉聯盟,成三國局勢;借荊州養大蜀漢專咬曹魏,東吳相安無事太多年。這是周瑜等人不能夠比及的。周瑜的赤壁之戰即便勝利,如果劉備依然薄弱,不能和曹操抗衡,不會有三國局勢,曹魏、東吳的南北對峙更有可能。

沒有孫劉聯盟,沒有東吳和劉備的水軍聯合,單憑東吳,即便周瑜能夠在赤壁之戰取勝,但無力奪取荊州,荊州只會緊緊的在曹操手裡。

第二、周瑜。自然是赤壁之戰,給了東吳和劉備崛起的空間和時間。

第三、呂蒙。奪取荊州是呂蒙最大的功績,既給了東吳主攻的基地,也解除了東吳最大的威脅。

第四、陸遜。夷陵之戰雖然大,但對於大局而言,效果不大。陸遜的功績更多是鞏固東吳的割據、稱霸。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