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宣统皇帝被赶出皇宫,他的那些太妃们去了哪里?

轮回五千年


1912年2月12日溥仪退位,当时宫中有四大太妃和隆裕太后,共5个皇室遗孀,都没有后代,分别是敬懿皇贵太妃,她是同治的妃子,封为瑜妃,光绪时晋封为瑜贵妃,溥仪继位再次进封为瑜皇贵妃,溥仪退位后封她为敬懿皇贵妃,一直生活在紫禁城,1924年溥仪被赶出皇宫时,被段祺瑞派人先安排在六国饭店落脚,后来在麒麟胡同给她修了个房子,1932年去世,享年77岁,据说她很漂亮,很遗憾没留下照片。

端康皇贵太妃,也就是瑾妃年轻像。

荣惠皇贵太妃也是同治的妃子,最早封为瑨嫔,光绪时晋封为瑨贵妃,溥仪时尊为皇贵妃,溥仪退位后封她为荣惠皇贵妃,一直生活在紫禁城,1924年北京政变被赶出宫后,和敬懿皇贵太妃一起,先被安顿在六国饭店,后居住于政府提供的麒麟胡同,1933年去世,享年78岁,她和和敬懿皇贵太妃一起葬入清东陵的惠陵妃园寝。

图为隆裕太后年轻像。

庄和皇贵妃也是同治的妃子,最早只是个嫔后升为妃,光绪时升为珣贵妃,溥仪时尊为庄和皇贵妃,她在1921年病死了,没等到1924年的溥仪出宫;端康皇贵妃是光绪的妃子,封瑾妃,溥仪时晋升为瑾贵妃,退位后尊为端康皇贵太妃,她在1924年9月病死了,仅过了1个月爆发了北京政变,溥仪被冯玉祥赶出宫。而隆裕太后早年就死了,满清是在她手里终结的,所以郁郁寡欢,退位诏书仅1年后就病死了。

图为溥仪淑妃文绣像。

所以1924年溥仪被赶出宫时,遗留的4位太妃只剩下2位老太太,当时政局难辨,年龄太大了不能跟着溥仪东奔西走,在段祺瑞的授意下,住进了六国饭店,然后在麒麟胡同专门给修建了房子养老,算是有了最终归宿。而溥仪身边的2个女人,皇后婉容一直跟着溥仪,淑妃文绣在逐出宫之际想与溥仪决裂,反对投靠日本人,但被溥仪制止未果,跟到天津,于1931年离婚。


图文绘历史


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宫时,大清尚有4位太妃,其中包括同治皇帝遗孀三位,光绪皇帝遗孀一位。原本按照继承皇位先后顺序,这四位太妃应是溥仪的奶奶辈和妈妈辈,但因为溥仪曾被同时过继给同治和光绪,所以最后四位太妃也就都成了溥仪的妈妈辈,简称“四个妈”。

也正因此,四位太妃的最终去向问题,可以统一被归结到:溥仪的“妈妈们”去哪儿了。

溥仪在当上皇帝之前,在慈禧太后的干预下,被过继给光绪为子,以此继承大清皇位。

按照清朝皇室的先例,溥仪就该叫光绪为皇阿玛,管他们的皇后叫皇额娘。于是,溥仪在这种先例之下,就有了两个爸爸(算上亲爹)和两个妈(隆裕太后和亲妈)。

裕隆刚当上皇太后,就赶上了大清国灭亡。作为皇帝的母亲,隆裕太后自然是要垂帘听政、自然是要签《退位诏书》、自然是要承受遗老遗少们的责骂。

大清国亡了的第二年,隆裕太后就在郁闷中去世。

如果严格遵照清朝皇室礼法,隆裕太后死了,那溥仪就算是没妈的孩子了。可溥仪赶上行情了呀!大清国的灭亡,可是中国古今未有之大变局,现在已经是共和时期了!过去的那一套,必然是要摒弃的。

于是呢,在袁世凯的提议下,应该给同光二帝的四位妃子加以封号什么的。按理说袁世凯不应该管这个闲事,毕竟这是人家的家务事!谁知道这四位太妃的家人怎么想的,也就是瞅着皇帝没什么权力了,才敢请求袁世凯出面管闲事。

袁世凯管闲事的直接后果,便是小皇帝溥仪又多了“四个妈”。(按照溥仪的话就是:本朝从来没有皇帝管妃叫额娘的。)这四个妈分别是:敬懿太妃、庄和太妃、荣惠太妃、端康太妃;其中只有端康太妃是光绪帝的妃子,其他三位全是同治帝的妃子。

这四个妈刚进宫的时候,受慈禧压迫;慈禧死了,又被隆裕太后打入冷宫;好不容易隆裕太后也死了,大清国却完蛋了。忽然之间失去了约束,四个老太太那还不得分个高下?可大家都是妃子,这高低贵贱该怎么分呢?

要不怎么说人人都喜欢年轻呢?因为年轻就是好啊!

隆裕太后去世之后,后宫群妃无首,四个太妃为了争太妃之首,也是拼尽了手段。最后,袁世凯指定端康太妃主持宫中,并取得了皇帝的最高抚养权;并对紫禁城里的一切闲杂人等吆五喝六,俨然把自己当成第三代慈禧老佛爷了!

端康太妃成了太妃之首,对她自己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儿。因为溥仪心里有什么邪火,总是冲着她发。也就仗着皇帝年幼无知且又逊位无权,端康太妃并不把他放在眼里。终于有一次,这个老太妃把溥仪的亲妈给逼死了,这才引得溥仪大怒!

溥仪跑到端康太妃住的永和宫,把她给吼了一顿。要不怎么说人家年轻呢,这一顿吼虽说只是镇住了端康太妃,却把庄和太妃给吓的一病不起,最后愣是病死在床上。至此,宣统皇帝的五个额娘一个妈,已经死了一半了。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军阀冯玉祥突然发动北京政变,囚禁总统曹锟、解散国会,并组织了自己的内阁。冯玉祥成了北京城的扛把子之后,第一件事便是把紫禁城的小朝廷移出宫禁,并严令他们“三个小时全部搬出去!”

这个时候的紫禁城,大家都在干嘛呢?溥仪皇帝业已完婚亲政,正在和皇后婉容吃着苹果唱着歌;端康太妃刚刚去世不到十天,前朝遗老们已经替她办完了丧事。偌大的紫禁城,如今只剩下三个主人了:溥仪和他的两个皇额娘。

听说要在三个小时内搬出去,溥仪急的跳了起来!匆匆忙忙收拾了一些财宝之后,便搬到亲爹的宅邸“北府”。

溥仪搬出去之后,并不意味着紫禁城已经空了;敬懿太妃和荣惠太妃还赖在宫里没走呢。若是别人,执行驱逐命令的鹿钟麟连拖带拽也就拉出去了。可是这两位年事已高,真要闹出个三长两短,自己也没办法向上级交代。

无奈之下,鹿钟麟只好将其他人都赶出来,留下两位太妃和几个贴身太监在宫里。鹿钟麟总是要执行上峰命令的,为了逼她们自己出宫,将紫禁城围起来,只许出不许进。两位老太太在扛了几天之后,实在饿得不行了,只好带着精挑细选的珍宝,方才晃悠悠地出来。

这两位老太太能从同治年间,一直活到民国时期,凭借的可不只是脾气好,而是心眼儿多!她们极善察言观色,对于危险有着敏锐的嗅觉。慈禧太后那么难伺候的主儿,她们俩都能应付,一个小小的鹿钟麟,完全不在话下。

冯玉祥下令驱逐皇帝出宫的时候,两位老太太就已经察觉出,他的动机并非是要赶尽杀绝、而是单纯的看不惯这个小朝廷。在这种情况下,两位太妃便尽可能多的盗取珍宝,以便出了紫禁城,自己的生活也能多一份保障。

敬懿太妃和荣惠太妃在搬出紫禁城之后,并没有离得太远,而是在交道口附近一个名叫麒麟碑胡同住下。溥仪虽然老大不乐意,毕竟这两位也是他的皇额娘,只要她们还健在,溥仪就得尽一天孝心:每个月给二位8000大洋生活费,并定期写信安慰。要知道,溥仪给自己亲爹尽孝,也才2400大洋,皇帝的老婆就是不一样!

麒麟碑胡同虽然不大,里面的宅邸却别有洞天。两位老太太手里有钱,又没有杂事叨扰,日子也是优哉游哉。就在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下,她们乐享天年,离宫几年后相继病逝。

自此,溥仪皇帝的妈妈们便也全部去了天堂了了。


记者李满


溥仪在皇帝的宝座上坐了三年,大清朝就亡了。本以为依凭着自愿退位换来的《清室优待条件》,可以在紫禁城的小朝廷里颐养天年,了此残生。可惜“蜗居”紫禁城的愿望也随着冯玉祥的到来而梦碎了。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无视当年南京政府签订的清帝退位优待条件,派鹿钟麟带兵逼迫溥仪离开紫禁城。溥仪不情愿也没办法,人家有兵有枪硬气的很,赶紧收拾金银细软搬到了亲爹载沣的府邸,随后又逃进了日本公使馆。

冯玉祥限时搬离紫禁城的命令是针对所有皇室成员的,当然也包括太妃们。溥仪跑路已是自顾不暇了,自然是照顾不了这些名义上的额娘了。这些太妃都是历经几朝,见过风浪的女人,在被驱逐时倒是比溥仪淡定许多,之后的日子也平静舒适的多。

溥仪时代,清宫里有地位的太妃一共有四位,其中三位是同治皇帝的遗孀,分别是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罗氏、庄和皇贵太妃阿鲁特氏,还有一位光绪皇帝的遗孀端康皇贵太妃他他拉氏。

端康皇贵太妃—他他拉氏

光绪帝时期的封号为瑾妃,珍妃的姐姐,这对姐妹花是光绪皇帝仅有的两位嫔妃。在溥仪逊位后,上徽号端康皇太妃。在四大太妃中辈分最低,年纪最小,思想比较开通,与溥仪关系不错,溥仪亲切的称她为皇额娘。隆裕太后去世后,瑾妃在四大太妃中地位有所提高,婉容就是在她的支持下登上了后位。

瑾妃是个会享受生活的吃货,小朝廷里就属她宫里的小厨房手艺最好,还写的一手好丹青。五十寿辰时,还请了梅兰芳等名角入宫唱戏。 可惜次年中秋时感染风寒,不治身亡。

瑾妃去世那年就是1924年,她的棺材还摆在慈宁宫的时候,冯玉祥就来撵人了。小朝廷保不住了,逝者也得安葬,在朝廷以及瑾妃娘家的共同努力下,瑾妃入葬清西陵妃园寝,成为清西陵内最后一位入葬的嫔妃。瑾妃也挺倒霉的,入葬13年后墓就被盗了。

庄和皇贵太妃—阿鲁特氏

庄和太妃即同治皇帝的珣贵妃,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的亲姑母,却比孝哲毅皇后还小3岁。清朝灭亡后,溥仪尊封其为庄和皇贵妃,1921年病逝,谥号恭肃皇贵妃,葬于清东陵。去世的早没赶上冯玉祥的驱逐,一生过得也算安稳。

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

同治皇帝的瑜贵妃,据说是四位太妃中最漂亮的,聪慧机智,精通琴棋书画。在慈禧和同治的权利冲突中被无辜殃及,一辈子没受过丈夫宠爱,19岁就当起了寡妇。宣统皇帝期间累次晋封,尊为敬懿皇贵太妃,在紫禁城的话语权一度压过了隆裕太后。

鹿钟麟部队来驱逐皇室成员时,敬懿皇贵太妃没被吓到,开始撒泼大闹,以命相搏。军阀也怕这位太妃真的自杀引起社会舆论,不利于控制局面,便允许她多滞留几天。争取到时间后,敬懿皇贵太妃将能拿走的财物都整理出来,通通打包,然后自己出了紫禁城。在东城麒麟胡同里购置豪宅,养尊处优的过完了余生。8年后寿终正寝,在北京城举办了一场盛大的皇家葬礼,葬于河北遵化的双山峪惠陵。

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罗氏

西林觉罗氏,同治皇帝的瑨贵妃。她与敬懿皇贵妃一生交好,北京政变后,她随敬懿皇贵妃一起大闹军阀,利用争取来的半个月时间清理财物,连自己的金丝楠木棺材都想带走,可惜目标太大不易搬运只能忍痛放弃了。出宫后与敬懿皇贵太妃一起隐居在东城麒麟胡同,相依为命。敬懿皇贵太妃去世后一年,荣惠太妃也去世了,也葬在了双山峪惠陵。两人演绎了一出生生世世的姐妹情!


史论纵横


1924年11月5日,对于逊帝溥仪来说,这真是狼狈的一天。他被西北军阀冯玉祥逼迫着,连换洗衣服都来不及拿,就带着婉容和文绣被赶出了紫禁城他的家。然而,让冯玉祥头痛的是,紫禁城里居然还有钉子户跟他性命相搏,硬是死活不肯走,而他竟束手无策。这钉子户究竟是谁呢?

(敬懿皇贵太妃)

这钉子户就是敬懿皇贵太妃和荣惠皇贵太妃。

敬懿皇贵太妃是个狠角色,她和荣惠皇贵太妃都是同治的遗孀。

早在光绪帝去世时,由于光绪帝没有儿子,慈禧便将醇亲王载沣的儿子溥仪抱进宫来,把他过继给同治,同时让他肩祧两房,亦兼承光绪之祧。

溥仪继位时,还是3岁的毛孩子。慈禧遗诏,把光绪的皇后隆裕封为皇太后,和载沣共同辅政。

当时敬懿皇贵太妃和荣惠皇贵太妃还是瑜妃和瑨妃。并且由于同治早逝,慈禧称,看到她二人容易想到去世的儿子,所以将她俩打发到冷宫里了。

隆裕被封为皇太后以后,瑜妃和瑨妃没能得到分封。更可气的是隆裕还称她们为奴才,所以瑜妃很不满。

在慈禧下葬清东陵时,王公大臣还有后宫嫔妃都要前往祭拜。

瑜妃待祭拜完毕,便从人群中走了出来,直接问载沣,溥仪入继,是否只过继给德宗(光绪)没有过继给穆宗(同治)?

载沣还没明白瑜妃的用意,便老实说,兼继穆宗。

瑜妃听了立刻当众指着载沣的鼻子问,那为何隆裕被封为皇太后,而我却还是个奴才?

说完,瑜妃作死作活地就往柱子上撞。扬言与其回宫去做奴才,还不如给老佛爷殉葬。

瑜妃一闹,大家都慌了神。要知道这可是皇家祖陵,埋的都是先人。如果瑜妃真死在这里,说出去被人笑话,会丢了皇家脸面。

众人又拉又劝,瑜妃就赖在地上打滚不起来。

载沣没办法,只得和隆裕商量后,同意晋封她为皇太妃,除了不用称奴才外,月钱亦增加,她这才罢休。

(载沣剧照)

当然,瑜妃被封为皇太妃,瑨妃和珣贵妃,还有光绪帝的遗孀瑾妃也都跟着沾了光,被封了皇太妃。

溥仪退位时,这4位太妃也都健在,只是她们都和隆裕关系不好。

虽说隆裕是溥仪的养母,但隆裕性情暴躁,喜怒无定。溥仪和她感情很生份,倒是和思想开通,喜欢新事物的瑾妃最为亲近。

隆裕病逝后,一心想做皇太后的瑜妃,便打起了溥仪的主意。她施展手段,想得到溥仪养母的身份。但瑾妃也不是省油的灯,她很快联合袁世凯,阻挠了瑜妃的阴谋。同时她又拉拢溥仪,被溥仪封为端康皇贵太妃,这样一来,她就成了4太妃之首。

瑾妃自从被封为皇贵太妃后,对溥仪的态度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她不仅强迫溥仪喊她皇额娘,还压根不把溥仪放在眼里。

对待瑜妃、瑨妃和珣贵妃那更是百般责难,气得瑜妃三人,常常背地里对她说三道四。

至于宫女太监,那就更惨了,非打即骂。看谁不顺眼,就撵出宫去,结果宫里上上下下都对她不满。

溥仪有一次被宫女太监怂恿着,和她大吵了一架。结果她就把溥仪的生母瓜尔佳氏和祖母刘佳氏叫到宫里,当着众人的面训斥她们教子无方。刘佳氏和瓜尔佳氏跪在地上一再给瑾妃赔不是,又逼着溥仪道歉这才算完。

(瑾妃剧照)

没想到瓜尔佳氏性格刚强,受了气后回去就吞鸦片自杀了。从那以后瑾妃才有所收敛,但她和溥仪的关系也算是彻底完结了。

1921年4月,最没有存在感的珣贵妃先行病逝。溥仪给她上谥号“恭肃皇贵妃”。

紧接着,能吃会喝的瑾妃在1924年过中秋时,由于受了风寒不久病逝。溥仪给她上谥号“端康皇贵妃”。

这下就剩下瑜妃和瑨妃两位太妃了。

瑨妃和瑜妃早年都不得同治宠爱,后来又一起被慈禧打入冷宫,凡事都由瑜妃做主。因此二人在4位太妃中,关系最亲近。

然而瑾妃去世不久,瑜妃和瑨妃就赶上了冯玉祥发动的北京政变。说实话,政变对她二人来说没有什么,可是紧接着她二人要被扫地出门,这就要了她们的命。

面对冯玉祥的军队,一把年纪的瑜妃不像溥仪那么仓皇。她一边在冯玉祥军队面前以死相逼,一边命瑨妃尽全力清理财物。

看着瑜妃又哭又闹,冯玉祥也傻了眼。他担心,万一她真自杀了,自己吃不了兜着走,所以他只得多给了瑜妃和瑨妃15天时间。

在充裕的时间内,瑜妃和瑨妃尽最大力量把所有财物打包,甚至连光绪当年登基穿过的一件龙袍也被打包带走。

她们先是到荣寿大公主的府中居住了一段时间后,接着二人又迁到东城麒麟碑胡同居住。

后来瑜妃听说溥仪要到伪满洲国去做皇帝,还把她从宫里带出来的龙袍献给溥仪,希望待溥仪登基后,还能跟着去东北吃香喝辣。

可惜她没能等到溥仪登基,便于1932年2月病逝了。瑜妃一走,瑨妃顿觉人生没了趣味,不久便也找瑜妃去了。

(参考史料:《清史稿》)


张生全精彩历史


同治皇帝成婚后,其有一后四妃,皇后即状元崇绮阿鲁特氏,后在同治皇帝死后不到一年就去世,据说是被慈禧太后相逼而殉难而死。

同治的四个妃子,即后来的淑慎皇贵妃富察氏、庄和皇贵妃阿鲁特氏、敬懿皇贵妃赫舍里氏、荣惠皇贵妃西林觉罗氏。

淑慎皇贵妃富察氏在光绪三十年时去世,另外三位太妃则寿命很长,都活到了民国年间。



至于光绪皇帝,其成婚后有一后二妃,皇后就是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太后,两个妃子就是珍妃和瑾妃。

甲午年间,珍妃瑾妃因为涉嫌买官买官而被降为贵人,后来老实一点的瑾妃被恢复名位,而珍妃因为不肯认错而在庚子年殉难,据说是慈禧太后逃走前命人扔进了井里。

如此一来,在清朝覆亡时,紫禁城里有一个皇后即隆裕太后,还有同治的三个太妃,及光绪的妃子瑾妃。

民国二年(1913年),隆裕太后因病去世,当时溥仪仅仅7岁,宫中剩下四个太妃,最后论下来,由相对年轻的端康太妃也就是瑾妃做了一宫之主。



1921年时,庄和皇贵太妃阿鲁特氏因病去世,因而皇宫中只剩下三个太妃。

1924年中秋节后,端康太妃因风寒染病不起,不久去世。因此,在当年11月冯玉祥令鹿钟麟率兵驱赶溥仪出宫时,宫里还剩下三个太妃,当然,其中有一个是死的。

当时,端康太妃尚在宫中停灵守灵,因而冯玉祥派兵威吓时,溥仪毕竟年仅不经吓,一下就屁滚尿流,吓得真的在两小时内收拾细软从宫中滚蛋了。

至于敬懿太妃赫舍里氏、荣惠太妃西林觉罗氏,这两位老太太可不吃这茬,反正她们也老了,难道还怕你吓唬人,还怕死么?



于是,这两位老太妃死活就不是肯离开紫禁城,你能奈我何?再说了,端康太妃尸骨未寒,她们还要为之守灵呢,这是中国的传统,你拿着枪又怎么样,总不能把事做绝吧?

最终,鹿钟麟也是没辙,只好让两位太妃继续住在宫中,从容的收拾金银财宝,最后才主动走出了紫禁城。

事后,这两位太妃在外租房居住,仍旧有太监宫女侍候,后于1932年、1933年分别去世,算是顺顺当当的过完了这一生。

说起来,溥仪还是太嫩了,不经吓。


坑爹史册


溥仪还是嫩了点儿,被冯玉祥一吓唬乖乖的就搬出了故宫,而那些久经考验的太妃则就不同,他们死缠硬磨愣是在故宫里又住了些日子,收拾了众多宝物,然后主动出宫。

清帝逊位后,按照《清室优待条件》依旧住在故宫里,当时宫中有四大太妃,分别是

同治皇帝之遗孀—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同治皇帝之遗孀—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罗氏;同治皇帝之遗孀—庄和皇贵太妃阿鲁特氏;光绪皇帝之遗孀—端康皇贵太妃他他拉氏。

端康皇贵太妃他他拉氏。

四妃中最有名的当属端康皇贵太妃,因为他正是珍妃的亲姐姐瑾妃。这位号称“胖娘娘”的太妃,一生与世无争,成为太妃后在后宫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婉容之所以能力压文绣成为皇后就是得到了端康皇贵太妃的大力支持。

端康皇贵太妃是幸运的,去世后仅仅十几天溥仪就被赶出故宫。

庄和皇贵太妃

阿鲁特氏,蒙古族,是同治皇帝的嫔妃之一,是统治皇后阿鲁特氏的姑姑,但是却比皇后还小三岁。庄和皇贵太妃1921年病逝,终年六十五岁,所以也没有赶上被逼出宫。

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 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罗氏

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是同治皇帝的瑜妃,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罗氏是同治皇帝的瑨妃。

溥仪被吓得离开皇宫,可是这两个老太妃可不是吃素的,一番死缠烂打,哭天抹泪弄的鹿钟麟也没办法,只好将他们暂时留在宫中,这两大太妃在宫中也没闲着,他们四处搜罗将很多宫中藏品打包,然后主动离开了皇宫。

出宫后他们住在附近的胡同里,依旧有大批太监伺候,1932年赫舍里氏病逝,北京还举行了盛大的皇家葬礼,一年后西林觉罗氏也病逝。


一点点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时有4大太妃。

庄和太妃

阿鲁特氏,蒙古人

他是同治的妃子。她没什么好说的,除了是同治皇后的姑姑以外(这算不算乱伦?),是个很平庸的人。

姑侄二人同时被选入宫,侄女被立为同治帝的皇后,姑母却被选为嫔。

同治因为天花(一说嫖妓染上梅毒)暴毙,庄和太妃19岁就开始守寡。

1921年,65岁的庄和太妃去世,没有赶上冯玉祥的逼宫。

端康太妃

他他拉氏,满族人

运气最好的就是端康太妃。隆裕太后死后,宫里就是端康太妃主事。他是贞妃的姐姐,光绪的原配贵妃。遗憾的是,无论是他还是隆裕太后,都被光绪极端厌恶,认为她们是慈禧的爪牙。端康太妃和光绪,从没有同过床,当然也没有后代。

不过端康太妃性格较为随和,为人慈善,平时很少在宫中作威作福,所以人缘很好。

只是晚年,端康太妃患有严重的甲状腺疾病,最终不治而亡。

她的运气很好,死后才20天,冯玉祥就派兵将所有人赶出了皇宫。

这几个太妃中,端康是唯一死在紫禁城的。

敬懿太妃

赫舍里氏,满族人

据说她当年是个大美人,身材苗条,冰肌玉质,花容月貌,而且聪明机敏,精通文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于是被同治皇帝看中,成为妃子。

只是同治得了没多久就死了,敬懿太妃基本也是守活寡。

敬懿太妃虽没有慈禧太后的能力,但是4大太妃中最厉害的,一度压到了懦弱的裕隆太后操纵了后宫的大权。

只是,好景不长,很快紫禁城就树倒猢狲散了。

冯玉祥部队来驱赶时,溥仪吓得半死,婉容文绣哭哭啼啼。

但敬懿太妃非常乘坐,一面以死相逼,一面全力清理自己的财物。

冯玉祥见敬懿太妃闹得厉害,怕她真的自杀不好收拾,就让她留下来多住了15天。

由此,敬懿太妃得以将所有的财物,包括一些稀世珍宝《中秋帖》、《伯远帖》等带出宫。

相反,溥仪他们除了随身带走一些最值钱的财物,其他基本都丢掉了。

出宫以后,年级很大的敬懿太妃在东城麒麟胡同豪宅隐居,当时他们因70岁高龄。

8年后,78岁的敬懿太妃寿终正寝。



荣惠太妃

西林觉罗氏,满族人

她也是同治的妃子,比敬懿太妃小1岁。

荣惠太妃几乎是敬懿太妃的影子,两人在同治死后就关系密切,互相保护。

只是荣惠太妃没有太多野心,能力也不强。

她的生活轨迹同敬懿太妃几乎一致。

冯玉祥来赶人的时候,敬懿太妃一同要寻死,得以和敬懿太妃一同留下了半个月。

这半个月内,她和敬懿太妃一起将所有财物装箱。说起来,荣惠太妃更细心一些,连光绪帝穿过的龙袍和她自己被晋封为皇贵妃时所得的部分仪仗、伞盖、舆轿等“软片”,全部带走了。

荣惠太妃甚至试图带走自己的金丝楠木棺材,只是因为太大无法搬运,最终只得留下,成为目前故宫的文物。

荣惠太妃和敬懿太妃一同隐居东城麒麟胡同隐居。1932年,她的好友敬懿太妃去世。荣惠太妃一个人倍感寂寞,1年以后也去世,享年78岁。


萨沙


清朝宣统皇帝就是末代皇帝溥仪。溥仪(1906~1967),是道光皇帝的曾孙,光绪皇帝的弟弟载沣的长子。所以,光绪是溥仪的大伯。

1909年,溥仪三岁继位,当了3年的傀儡皇帝后,也就是1912年清朝被推翻了。袁世凯逼迫隆裕太后下昭书退位。



经过和民国政府的协商,双方协商了退位条件,民国做出了优待清廷的协议,于是在1912年2月12日溥仪正式退位,这年溥仪6岁。

溥仪虽然退位了,他还可以居住在紫禁城,生活条件也不错,一如既往的好吃好喝。

溥仪到了17岁结婚年龄时,虽然他是逊帝,但大婚也不能太寒酸,面子也得过得去。

1922年,溥仪这一年中同时迎娶了“一后一妃”。皇后就是婉容,一妃就是淑妃文绣。文绣早一天过门,为的就是让她大婚时跪迎皇后。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而溥仪的后宫里这“一后一妃”就够他喝一壶了。

一、溥仪“一后一妃”的归宿

后来。皇后和妃子之间总是“战火”不断,溥仪夹在中间也不好受。他一开始还是偏向于皇后婉容的,但是溥仪耳软心活,被淑妃文绣一忽悠,他又向着文绣,他左右摇摆不定,不能一碗水端平,两个女人都不满意。

1929年2月12日,溥仪和他的老婆们迎来了厄运,冯玉祥发动北京事变,把溥仪一家子赶出皇宫,溥仪拉家带口逃到了天津。家庭遭此变故,三人关系搞得很僵。文绣不跟他们过了,干脆离家出走了。



之后文绣在天津登报发声明和溥仪离婚。这就是历史上的“刀妃革命”。此事闹得纷纷扬扬,溥仪贴出个钱,文绣和他离婚了。

文绣离家出走闹离婚,溥仪认为这一切的都是婉容造成的,他开始迁怒婉容。婉容实在受不了他的指责,夜夜失眠,无奈用吸鸦片的方式解脱,结果越吸越上瘾,好端端的一个美人,成了行尸走肉,面容枯槁,精神有点失常。

后来婉容被日本人强行拉到了东北,继续做伪满洲国皇帝溥仪的皇后,某日烟瘾大作,吸食鸦片过量而卒。

文绣后来嫁了个国民党的将领,二人在北平居住了下来,日子过得蛮开心的。别羡慕帝王之家的生活,只要二人真心相爱,平淡的日子也不错。

二、皇后被打入冷宫,文绣离婚,溥仪娶了祥贵人谭玉玲

1937年,此时溥仪已做了伪满洲国的皇帝,由于对婉容不满把她打入了冷宫,溥仪成了孤家寡人。

亲属们张罗着介绍当时正在北京中学读书的谭玉龄来到长春与溥仪结婚,溥仪封她为祥贵人。



当时溥仪32岁,谭玉龄17岁。谭玉龄入宫后与溥仪的关系很好,夫妻恩爱,深受宠爱。

这种如胶似漆的日子仅仅维持了5年,22岁的谭玉龄却一命呜呼了。是什么原因造成谭玉玲死的,众说纷纭。

三、谭玉玲死后,溥仪再娶第四任妻子福贵人李玉琴

谭玉玲死了,溥仪再次成了孤家寡人,虽然他是满洲国的伪皇帝,但是也不能总没有老婆吧。这让人笑话。

1943年4月,李玉琴(长春市人)被选入满洲国的“皇宫”中,并被满洲国“皇帝”溥仪“封”为“福贵人”,这是溥仪的第四位妻子。



李玉琴只做了两年左右的“福贵人”,满洲国在1945年8月18日灭亡,二人出逃到通化临江县大栗子沟。此后,二人失散了。

李玉琴经历10个月的寻找,毫无音信。1946年6月落脚于破落皇族溥修在天津的家中,直到1953年回到长春娘家,继续寻找溥仪下落。

1955年夏,在抚顺战犯管理所见到了分别10年的溥仪。

1957年5月和溥仪离婚。次年和吉林广播电台工程师黄旈庚结婚。

四、溥仪的第五任妻子李淑贤,也是最后的一位妻子。

1962年,经过改造好的溥仪自食其力走上了新生活,经周总理牵线,溥仪和当时是护士的李淑贤结婚了。两人婚后恩爱有加,曾经的帝王过上了从没有活的幸福生活。



溥仪1967年10月17日逝世。享年61岁。

李淑贤1997年6月9日逝世,享年72岁。


秉烛读春秋


清朝最后一位宣统皇帝溥仪退位以后,留下了清王朝的四位太妃,分别是同治皇帝的三位遗孀:懿靖皇贵太妃赫舍里氏、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罗氏、庄河皇贵太妃阿鲁特氏,还有一位是光绪皇帝的遗孀端康皇贵太妃他他拉氏(著名的珍妃的姐姐)。

在退位的清王室中,除了隆裕皇太后之外,就是四大太妃的地位最尊贵。其中的端康皇贵太妃他他拉氏年纪比较轻,思想开明,在隆裕皇太后升遐以后,就属端康皇贵太妃地位最高。


四大皇贵妃中的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最为美貌,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光绪帝死后第四天就被尊为皇贵妃。被赶出紫禁城后迁入了荣寿公主府,民国二十年病逝。而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罗氏也一样的命运。

庄和皇贵太妃阿鲁特氏是同治帝皇后阿鲁特氏的姑姑,也是同治帝的妃嫔,清朝灭亡后被尊奉为皇贵太妃。

端康皇贵太妃他他拉氏,就是光绪帝的瑾妃,也是著名的珍妃的姐姐。他他拉氏姐妹入宫后,珍妃入主景仁宫,瑾妃入主永和宫。瑾妃成为端康皇贵太妃以后,溥仪非常尊重她,称其为皇阿娘。

瑾妃长相并不美观,甚至有点那啥,但是地位非常高,清朝灭亡后她仍旧居住在永和宫。而瑾妃爱好美食,永和宫的小膳房也相当出色。民国年间,瑾妃病逝于永和宫。


澹奕


倾巢之下岂有覆卵?清宣统帝的太妃们也树倒猢狲散了。清朝末期共有四个皇贵太妃。同治皇帝遗孀有三个:荣惠皇贵太妃西林罗氏,蒙古镶蓝旗人。庄和皇贵太妃,阿鲁特氏,满洲正蓝旗人。敬懿皇贵妃赫舍里氏,,满洲镶黄旗人。光绪皇帝遗孀一个:端康皇太妃,他他拉氏。1924年西北军阀冯玉祥违反对清朝皇室优侍协定,派北京防卫司令鹿钟麟驱逐浦仪出宫,否则炮轰皇宫,而且在中南海放手榴弹威慑。溥仪皇帝不经吓唬率皇后婉熔,妃文绣和一帮追随者及太监去他父亲摄政王载沣家里,同时从皇宫中带出大批珍宝。后来去了天津张园作寓公,九一八后被日本人弄到东北做了满洲国皇帝。1945年日本战败后成了苏军俘虏。建国后引渡回中国,五十年代经最高法院特赦成为普通公民。1967年病逝,是末代皇帝中少有的几个幸运者之一。光绪皇帝太妃端康皇太妃原叫瑾妃和珍妃是姐俩,端康皇太妃在民国十三年就死了,五十二岁葬在光绪崇陵皇妃陵园。庄和皇太妃阿鲁特氏在民国十年病故葬于惠陵皇妃陵寝园。敬懿皇太妃赫舍里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人长的漂亮思想开明,隆裕太后死后成了后宫当家人。敬懿皇太妃是见过世面的人,冯玉祥"逼宫后和荣惠皇太妃死打烂缠拒不出宫,鹿钟麟怕出现意外造成政府影响,允许两位皇太妃暂住十五天。两个皇太妃从容的席卷了许多宝物出宫。两人关系比较密切出宫后住在一起在东城某胡同隐居。民国二十一年敬皇太妃病逝享年77岁。民国二十二年荣惠皇太妃病死享年78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