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私立学校使用在编教师(国家为这些老师发着工资却在为私人赚钱),你认为合理吗?

春天之溪


现在私立学校使用在编教师(国家为这些老师发着工资却在为私人赚钱),你认为合理吗?

据我所知,地方在招引一些私立学校落户当地的时候都会给出一些优惠政策,尤其是已经办出特色和声誉的私立学校。

比较常见的优惠政策有:

1.学校的选址。给私立学校最易发展的地块让其建校。某些地方甚至是直接把当地的职高置换给私立学校,当年入驻当年招生;

2.税收的减免。给私立学校免减补的税收政策。前两三年免税,接下来三五年减税,缴满之后每年都给予一定比例的返还作为财政上的补贴;

3.招生的倾斜。给私立学校更好的招生政策。某县先是将私立高中在当地普高之后招生调整为同一批次,再调整到先于普高招生,形势不好,索性把普高撤并到重点高中,中考成绩不理想的多半便只能往私立高中去了;

4.师资的帮助。其一就是如题中所述,从重点高中抽调精兵强将去私立高中支教,实际是打造影响力。对于抽调人员,工资由原学校正常发放,课酬和其他福利则由私立学校发放。为了吸引好教师,还将到私立学校支教定性为下乡支教,作为评先评优和职称评审的条件之一;其二是在当地的教师编制中划出一部分给私立学校,表现优秀的服务期长的私立学校教师经考核可以直接入编,极大提高了私立学校教师队伍的稳定性。

私立学校使用在编教师,这事不是教师自己可以操作的,是按地方政策来的,当地政府不遗余力地扶持私立学校,肯定是从当地的教育布局、教育资源配置的大局来考虑的,自有其战略上的权衡,合不合理不是我等普通教师可以置喙的。只希望老百姓能从中得到实惠,孩子们可以得到更多更好的受教育机会。


认可我的回答,请关注我,你的支持是我发文的不竭动力!


剑客谈教育


题主说的这种情况也确实存在。据我所知,有几所私立学校,就有在编的公办老师在任课。

这些公办老师领着财政工资,人却在私立学校上课。不过,与其他私立学校老师不同的是,公办教师在私立学校上课,与私立学校老师相比,是没有保底工资的。比如:私立学校老师保底工资2000,这些公立学校去的老师,因为在公办学校领着工资,就没有了底薪,只有课时费以及其他的费用,算下来一个月也有两三千块。


这种情况,是得到上级部门支持的。否则,这些公立学校的老师也不敢去。我的一位朋友去年也去了私立学校。因为她本身在乡下教书,孩子该上中学了。为了孩子能接受好的教育,她应聘到县城的私立中学。不过,据她说,其实也不太划算。私立学校工作累倒是其次,关键是本该有的乡村教师补助,绩效工资之类的都没了,算下来领到手也就稍微多些。


私立学校之所以用在编的老师,也是为了闯名气,树招牌,吸引优质生源。据朋友说,她所在学校,九年级的老师都是在编老师。而七八年级社会上聘的老师多些。

即使工资待遇高些,在编老师也并非都愿意去私立学校。特别是年轻老师,涉及评先评模,还有职称问题,再加上工作量大,有几个愿意去呢?

合理不合理,这个问题我觉得不合理。你说是吗?欢迎留言,欢迎评论!


静等花开2579


私立学校使用在编教师不合理也不允许。

在编教师是属于全额事业编制,在编教师是为广大老百姓服务的,公立小学初中的学生不交学杂费,而且要补贫困住校生生活补助。这就不难明白国家为什么承担公办在职教师的工资。

私立学校是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的子女提供教育,足额收取了家长的学杂费,水电费,住校费等等。所收取高昂的费用理所应当用于教师的工资和设备的添置。如果私立学校再利用国家的钱给教师发工资,利用公立学校的资源办学,其实是坑了国家,坑了老百姓,富了某些人。

全国范围内正在清理私立学校利用公办学校教育资源。私立学校不能利用公办学校楼房、操场等硬件设施。私立学校也不得套用国家拨款给教师发工资,利用公办教师上课。否则就是私立学校套用国家财产赚钱,而所赚的钱归私人所有,问题严重。

所以,把公办教师编制带入私立学校极端错误的,是不可能的,是绝不允许的。


平淡是真oymlq


的确,这种现象很普遍。十年前,公办学校老师进私立学校,财政还发着工资,只不过这部分工资被底下的中心学校拿去花了。而今,倘若公办学校老师进入私立学校,财政必须停发工资,否则有吃空饷之嫌。

现在有编老师进入私立学校,主要弊病不是挤占财政的工资,主要的影响是挤占了公办学校教师编制,导致公办学校本已紧张的教师人手更加紧缺。



为什么有这情况发生呢?

1、国家鼓励私立学校发展,明明知道有编老师在私立学校任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很多私立学校前身本来就是公办的,底气足。比如本地最牛的高中(一中)办的私立学校,不愁生源,公办老师占比最大。即便有编老师挤占编制,一中校长到教育局说几句话,就通融了。

3、进入私立学校的有编老师,很多都是有后台的,有人打招呼,占着编制到私立学校拿高工资。

4、公办老师进入私立学校,平时可以拿高工资不说,还能私下补课,所以有编老师大多不愿回公办学校上班。国家禁止补课,公办学校老师首当其冲,私立学校的老师倒似乎可以放松一些了。加上能读私立学校的家庭大多有钱,私下招生补课更容易。

5、某些管事的对于此种情况也是放任不管。比如管财政的,反正全县的教师编制就那么多,在私立学校能工资,人数越多越节约。就是不管底下教师工作负担重不重。



基于以上原因,公办老师在私立学校就有了长期存在的理由。只不过必须委屈基层公办学校了,那些占着编制的老师的工作量需要其他老师分摊。


文轩阁


现在确实存在这种情况,尤其是一些公私合办的学校,这种情况更加明显。这种情况究竟好不好,恐怕不能简单的判断,肯定是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建议可以观察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取舍。相关情况如下:

【1】好的方面

现在的教育实行公办和民办两条腿走路,既大力兴办公办教育,也鼓励民办教育,尤其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上的公办教育进行了保障。私立学校,尤其是公私合办的一些学校,在建设的初期阶段,将遇到师资力量的不足,教育经验的不足等诸多问题,将部分公办学校的在编教师派过去,对于私立学校快速进入正轨,传播和复制公办学校的教学经验,具有一定的好处。例如,某区新办一所私立初中,某公办学校派出20名骨干教师支持,并分别担任班主任、年级主任、教研组长,并分别带了一部分新的老师,就迅速的支撑起了这所学校的教师队伍,以及教学工作,很大程度的缩短了私立学校的摸索时间与过程。

【2】不好的方面

公办学校一般都是事业单位,相关的部门对于学校都核定了相对比较固定的教职工编制数,按照现有的管理政策,一般是不允许超编进人的,学校和教师同样如此,如果公办学校向私立学校派出在编教师,那么意味着公办学校的教师少了,而现实当中也确实遇到了这种问题。例如,一所公办初中核定编制教师200名,向私立学校派出教师50名,但是自身师资力量又紧缺,这种情况下就招录代课教师和临聘教师,造成了管理上的不规范。对于外派的在编教师,在工资待遇上也存在不同方式,有的是在公办学校领取工资,有的是在私立学校领取工资,有的是在公办学校领取基本工资,私立学校领取相关奖金,也还存在极少数不规范的,两边都领取工资。同样是一个学校的在编教师,却产生了不同的经济待遇,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一些不公平。

总之,教师很辛苦,教育工作任重道远,希望能有更合理的方式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凭栏思君VIP


我个人认为非常合理:首先,私立学校是社会力量办学,是出资人拿出财力为国家培养人才,是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也是为国分忧!和公立学校比,只是经费来源不同,人事管理不同,经费支出和教师工资分配机制不同。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一样的。二,国家有为社会力量办学专门立法,来鼓励和促进社会力量办学,私立学校是对公立学校教育的补充,由于私立学校基于竞争的需要,管理更加精细严格,对公立学校是一种促进,更加有助于一个地方和区域教育教学的发展。三,正因为国家鼓励和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因此,当地的教育管理部门就有支持和协助的义务,更何况私立学校的业务受教育部门管理,教育方向要受教育主管部门监督和指导。因此,适当向私立学校委派一些骨干教师,对他们的教育教学起到带头和示范作用,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办法。因此,公办教师去私立学校工作,领取国家工资合情合理、合规合法。


丘叔117


绝对不合理,这是一个特殊时代的产物,不久的将来就要废除!

先来说说我们这里的一个这类的学校,虽然是民办学校的名字,但是大家都知道是某个公办学校的分校,而且在招生时,就打着某校分校的名义“违规”招生,这所公办学校,就是它的靠山,因为一开始,公办学校的校长兼任这所民办学校的校长,后来又派去了一个常务副校长,老师有在下面县城招考的,也有这所公办学校交流过去的,但是都是使用的这所学校老师的编制!

在这所私立学校任教的老师,福利也明显高于公办学校,除了工资是和其他公办学校的老师一样之外,这些老师还会享受各种福利,比如课时费、出题费、各种值班费等等,而这些都是公办学校的老师不能享受的,所以老师也乐意去这所学校任教。

那么,为什么公办学校热衷办办民办分校?

其实就是巨大的利益的驱使,这不仅能够给有关学校提供不菲的收入,而且还能成功避开教育部对公办学校的种种制约,进行“违规”招生。然而,这种“公私合营”的学校不仅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在老师内容制造了不平衡,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那么,为什么国家允许此类学校存在?

这还得从国务院的一个文件说起,在2016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文件是为了发展民办学校而提出的一些意见,其中就有放宽办学准入条件、积极鼓励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相互购买管理服务、教学资源、科研成果等规定!

正是由于有国家的文件规定,这类学校不仅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而且还常常走在合法与非法的边缘。

这类学校会不会被取缔?

既然这类学校的出现,已经有了明显的弊端,那么取缔也许就是早晚的事情了!2018年教育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了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公办学校退出民办学校指日可待!当然,这个“营利性民办学校”的规定,不知道会不会给“聪明”的中国人留出空子。

综上所述,民办学校使用公办老师的行为,肯定是不合理的!你们那里有没有这类的学校呢?欢迎留言说一说。

我是“赢在高三”,致力于教育和教学工作,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按钮!


赢在高三


提问者基本观念错误。私立学校不等于私人学校。私立学校包括国有民办学校和纯民办学校。“私立”指的是“由社会团体或个人等民间资本办学”;其中,大部分私立学校属于“社会团体”办学,具有国有血统。那些在编教师在私立学校任教,主要是因为该私立学校是“国有民办学校”,即存在国有血统,存在一定比例的编制。

这样的私立学校其实不少,而且也是私立学校中发展比较好的。这种私立学校主要是大学附中和公立名校直属分校。

以大学附中为例,如果一开始由教育局办,就是公办。如果由大学办,就属于“社会团体办学”,属于国有民办。为了支持学校发展,大学会拿出一小部分事业编制来给附中老师。不过能获得附中编制的,都是骨干教师,或者大学公共教学部下来的老师,或者行政人员。由于国有民办学校定位是“私立”,虽然有编制,但只要基本工资是财政拨款,绩效是按照私立学校收支来发的。

如果是公立中学的分校,则直接委派本校教师去任教,以支持学校发展。

另,纯私立学校没有任何编制。如果有老师有编,也是属于退休后请过去,发挥余热的那种。

现在国有民办式私立学校很多,大学附中更多。这些学校“半公半私”,招生时也提供一部分“公费学位”,而且这部分公费生成绩非常好。

国有民办学校一般会成立一个教育集团,没有编制的老师就签集团合同,属于“民办非企业单位”职工。也可以参加职称评比。由于没有编制,职称是比较好的发展前途。


木木谦谦


公办中小学校在职教师在私立学校任职,这种现象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部分地区为了促进私立学校发展,还出台相关的地方政策规定,允许公办中小学校教师停薪留岗、保留编制,甚至保留工资待遇,保留职称评定机会,去私立学校任教。这个政策的出台,不管其依据是什么,是否合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私立学校的竞争力,以弥补公办学校资源不足的现象。在义务教育全面发展的情况下,这些措施,反倒成了某些私立教育集团公开从公办学校吸引师资力量的捷径。

私立教育集团在各地开设的分校,已经不单纯是民办学校那么简单,不仅集房地产开发于一体,打着民办教育的旗号,大力开发“学区房”。同时,又打着投资的旗号,向当地政府要政策,要优惠,其中就包括优秀师资资源。在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利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再加上当地优秀的师资力量、“名师”效应,再以限额招考的方式,吸引优秀生源,在当地开展高学费模式的“贵族”教育,极大抬高了基础教育支出。

在“名校”、“名师”双重光环的加持下,这些民办教育集团分校的吸引力无形中被放大。再加上设门槛限额招生,吸收的是优质生源,经过先进管理模式的培训,若干年后,又以其优异的高考、中考成绩,吸引更多的学生挤破脑袋、掏高学费也要进来。如此循环往复,规模不断增大,严重影响到当地其他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学校的发展。

民办学校的发展模式,屡试不爽的是集中极少数优秀资源,再用突出的成绩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生源。换种方式,当地公立学校也采用同样的集中优势师资力量、优秀生源的方式,也能达到同样的目的,家长还不用掏N倍于正常学费的支出。民办教育集团自主经营,自我发展,学费高点无可厚非。但这种方式,已经极大地抬高了基础教育的支出,并非家长之福,也不是教育主管部门支持的方向,更不用说出台地方法规政策,无条件为民办学校提供优秀师资力量和优质生源,扩大民办教育的竞争力,对公立学校教育极为不公,也对其他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不公。这种支持,已经失去了教育主管部门支持真正民办教育发展的原由。

减轻中小学生负担,降低当地基础教育支出,增强地区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小学教育永恒的主题和目标。公办教师在民办教育机构任教,却占用公立学校的教育资源,本来就是违规行为。中小学校实行定编定岗,在职教师不能“吃空饷”,也不能长期脱岗,更不能领取“双薪”,这都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所严格规定的,对所有人都不能例外。希望各地的基础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所有的中小学生都能享受到公正公平的教育机会。


真宁腔调


现在很多名校都是私立学校,那么私立意味着市场化,讲究的是状元名师带来无穷无尽的利润。因此,私立学校收费没标准,上小学门槛费十五到二十万,中学也一样给一定比例的突显有钱能使鬼推磨的真理。

学校在招生时,基本上三分之二从学习能力出发考核,其余就是拿钱买名额的关系户。学校和学生双方互惠互利,最终体现利润最大化。

那么事业编制老师在私立学校挣钱合理与否,大家都回答不合理。但公立学校在编老师待遇跟不上,市场经济,老师也追求经济体现价值,想各种办法挤进私立学校,因此,目前,很多私立学校老师都来自公办事业编制财政发工资的老师。这些应该引起教育局重视,规范调整待遇及管理,让公立私立学校师资力量尽量均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