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军画桃,毛茸茸的手感都画出来,为何输给齐白石画的假桃子?

侯崇飞


题主所问“冷军画桃,毛茸茸的手感都画出来了,为何输给齐白石画的假桃子?”这问题值得深思,可以这么去理解,艺术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其作品的人物被描绘的逼真或不逼真,像与不像,而是时代和人们的审美态度决定了艺术作品的价值,



作品艺术属性的差异,

冷军是当代著名画家,尤其擅长“超写实主义”风格的油画,齐白石是近现代国画大师,从艺术界的身份地位影响力来看,冷军都不如齐白石,当然了,艺术造诣同样也不如齐白石,然而,现在我们就画论画,抛开名人效应来讨论,冷军的“真桃”是油画,齐白石的“假桃”是国画,



的确没错,冷军画桃,毛茸茸的手感都画出来了,可这能证明什么呢?这画的和摄影照片一样逼真,如果用摄影技术的话,几秒钟就完成了;而齐白石画桃,用的是国画技法,“以书法入画”,值得注意了,国画创作是要有很强的书法功底的,而且还讲究“意在笔先,下笔成形”,言外之意是油画的门槛很低,国画的门槛却非常高,可想而知,在创作技法上,冷军就输给了齐白石,

作品的寓意价值,

冷军所画的“超写实主义”风格的《桃》其实就是在表达在告诉人们,“超写实主义”油画可以跟科技元素的摄影技术相媲美,证明纯手工绘画的价值;齐白石的国画《桃》在上世纪所创作,有着深刻意义的历史时代背景,国画传承的是中国传统的文化底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就要有“桃李满天下”的气势,(下图:冷军的《桃》)

综上所述,就容易明白为什么齐白石所画的“假桃”要比冷军所画的“真桃”价值更高,换句话说,要是齐白石的国画《桃》比冷军的油画《桃》还不值钱的话,那么这是不是打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国画艺术的脸呢?正因为有太多的认为的炒作吹捧油画,所以也导致当代的国画艺术发展缓慢,甚至变了变了模样,(此图:齐白石的《桃》



诗夜城主


当今,在我国超写实油画领域,一提起冷军,人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甚至可以说达到了无人不晓的地步。并且,他的超写实油画作品屡屡刷新拍卖纪录,从几百万到上千万,从3000万再到6000万,国内很少找出再像他这样名利双收的油画家了。

(冷军·四个桃子)

说起齐白石,更是家喻户晓。齐白石被誉为我国20世纪仅有的几位国画大师之一,他的作品以充满活泼灵动的趣味,淳朴烂漫的情怀,以及鲜明的生活气息,一直在收藏界被视为艺术珍宝。并且,他的国画作品《山水十二条屏》在2017年北京保利秋拍中,以9.315亿元成交,价格创造了中国画全球第一记录。

(冷军超写实人物)

冷军以纤毫毕现的超写实油画技法刻画过桃子,齐白石以大写意国画手法画过桃子,把他们两人的桃子作品放在一起比较确实有意思。对普通欣赏者来说,冷军的桃子以假乱真,连桃子表面毛茸茸的质感都体现得惟妙惟肖,而齐白石的桃子以墨和彩挥洒而成,看起来并没有那么逼真,甚至还有一点“假”。

但现实情况是,冷军的桃子价格比不过齐白石,究其原因,我觉得有两大原因。

(齐白石·寿桃)

其一,齐白石是被盖棺定论的国画大师,属于国画领域的顶尖人物,并担任过第一届中国美协主席,不论从名气、影响、职位、地位等各方面,都要远远超过冷军。

况且,冷军还在不断创作,正直创作力旺盛时期,以后还能创作出许多作品。齐白石已经过世60多年,他的作品不会再增加,只会越来越少,物以稀为贵嘛,所以,他的作品就贵一些。

(冷军超写实人物)

其二,两人的画画方式大有区别,齐白石依靠学问画画,冷军依靠匠人精神来画画。

除过必要的技巧外,想把国画画好,更多的是依靠毕生的才学和修养,齐白石衰年变法后,绘画水准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些都离不开他一步一个脚印的历练。到晚年,他画画能信手拈来,随心所欲,看起来画面简单,却彰显了他对物象极强的概括能力,以及对国画写意精神的深刻理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的桃子是写出来的,是毕生学问和修养在瞬间的释放。

冷军的超写实画法,可以说是用时间慢慢磨出来的。先把桃子拍摄成高清照片,再投射到投影仪上,参照放大的细节一笔一笔进行描绘,直到描绘得以假乱真为止。或者是,直接参照几个桃子,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桃子表面不显眼的细节,画画时,再把这些细节慢慢描摹出来。冷军的一幅油画,往往要耗费几个月到几年时间,是慢工出细活的典型。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齐白石的桃子更像艺术化的创作,冷军的桃子,更像匠人做工,输给齐白石也在情理之中。


鸿鹄迎罡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看的:冷军是写实派画家,所以他画的桃,把毛茸茸的手感都画出来了。如果冷军画桃不把毛茸茸的手感画出来,那还叫“写实”吗?

上图为冷军画的桃子,十分逼真的。这才是真正的写实派高手。

上图为冷军画的《妙龄少女的沉思》,也是非常逼真的!

那么,冷军画的有毛茸茸的手感的桃子,为什么输给齐白石画的假桃子呢?大家知道,齐白石是写意派画家,既然写意派画家,就只能画假桃子而不能画逼真的桃子。实际上,齐白石画的假桃子生命力是极强的!

上图为齐白石八十七岁时为穆夫人画的桃子。

上图为齐白石八十四岁时画的桃子。

写实画好画。写意画难画。齐白石把桃子画的活灵活现,有极强的观赏性,加之齐白石的名气享誉中外,所以说,冷军画的有毛茸茸的手感的桃子输给齐白石画的假桃子,就不足为怪了。

(上图为冷军画的桃子)

以上为个人观点,只是受邀参与本话题的讨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中州耕牛堂主


我也喜欢漫画,也来聊聊了:冷军的画为何输给齐白石的假桃子――

一、文化角度看,我们是一个十分崇古的民族。

在文艺领域,我们表现更甚,书法上,米芾曾说:“不入晋人格,辄徒成下品。”当然,魏晋确实是传统书法的巅峰――



齐白石老人,生于晚清,1957年作古,虽然不算古人,但已经作古了;

一个本来就誉满天下的艺术家,一旦去世,其作品更会身价倍增,其名气,相对于生前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冷军为当代写实画家,正值壮年,年富力强;

二、艺术角度看;

一个写实,一个写意;

冷军借助投影仪,尺子,放大镜,相机,追求一种匠人的极致;冷军的桃子,画的可是高清照片,不然,画没完,桃子就失水、变质了。

放大看到,依然能看到桃毛,追求的是一种极致,但是光学和数码技术的进步,让这种画法备受争议。


西方也崇古,祖宗的《蒙娜丽莎》更是价值连城!在文艺复兴时代,写实派已经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

而相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写实派的没落;



而齐白石的画,更多的表现在写意上,哲学上看,也是写实――

齐白石的桃子,简洁、写意,在似与不似之间,这种含蓄,又恰似中国人的审美、处世哲学的写实。


也正是齐白石理念“太似则媚俗,不似为欺世”;齐白石画的虾――


桃子在中国寓意长寿,寿星图中,常常一个老寿星捧着一个大鲜桃――此画,齐白石已然94岁高龄了。

冷军画的虾――

综上,极致的匠人写实,和艺术理解的写意;当代新秀,与作古的宗师;当然是没法比的!

简单讲――因为他是齐白石!


行书一点通


有这么一句话,说中国大部分人目前的艺术欣赏水平还停留在“弹得真快,唱的真亮,画的真像”的地步,而这一部分人群是必然不会花费几千万去买一副艺术画作的,愿意在这方面上花费天价的人在某些方面来讲肯定也具备了一些艺术欣赏的能力和美学功底。

就比如我们普通人看画,通常更看中第一眼的印象,比较冷军和齐白石的画来说,我们肯定会被冷军的画先吸引,很明显的,冷军的油画从感官上来看比齐白石的画显得色彩更加的饱满、柔和,形象也更加的逼真,也就是所谓的“先声夺人” 所以我们很容易就会觉得冷军画的更好看。可是要注意一点,这只是第一印象,而我们这些人,是很少会再去花费精力去长时间欣赏同一副画作的,这没有什么不对,各个阶层各个职业对于人生的侧重点是不同的,在我们的心中生活肯定要高于艺术,艺术的存在是为了取悦我们的生活,所以我们肯定不会让这些艺术作品占用我们太多的生活资源,只为求个感官刺激,而在另外一群专业人士的眼中,情况就恰好相反了。他们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反复的欣赏一副画作,去深究其中所蕴含的思想。



而冷军的画作在这一方面,其缺点和弊病就显露无疑了,你桃子画的如此之像,甚至可以媲美照片,可是看来看去终不过还是个桃子的照片罢了,长时间的欣赏下来必然会觉得索然无味,就如同看小说是一样的,“文似看山不喜平”,一部小说要是没有任何的起伏、跌宕、挫折、神秘那么是很少有人愿意看下去的,我们看就是想要看个精彩而不是看流水账,也许第一遍还好,可你要让我每天都看同一篇生活记事,我是断断忍受不了的,这也就是所谓的“留白”效应吧。西方的油画注重写实,发展到如今也有好几个世纪了,不是没有出现过几个超写实主义者,之所以从来没有在他们的领域成为一股潮流,我想必然还是有一些原因的。


相比齐白石大师,我更愿意把冷军大师称之为“极致的工匠”而不是“艺术大家”也正是这些原因,齐白石大师的画作,或能看出文人风骨,或能看出稚童趣味,而超写实的画作能看出什么呢? “像” 。目前市场上关于冷军大师的作品从便宜的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甚至最贵的可以到达几千万,我个人认为,里面更大的价值是在于对冷军大师神乎其技的专业素养的赞叹和奖赏,至于真正的艺术内涵,暂且还难说几何。也许再往后几十年,也会有个别的绘画天才经过了日日夜夜的刻苦训练才能够到达冷军大师的水平,可是像齐白石大师一样的大家,时移世易,在今天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怕是再难有了。


所以在专业画作拍卖的领域,齐白石的画比冷军的画值钱是必然的。另外我一直有个小小的个人观点,如果写实作品不能表达它本身所包含的作者本人所想表达的心情和内涵,过分追求形似以至于完全没有了它所描绘物品的生活气息,那么终不过是一张冰冷的图片罢了,于我而言,反倒不如给我一个真的桃子,起码真桃子还有果香。


Edda李挨打


谢谢你的提问。冷军的油画是超写实的逼真。他的桃子最低28万,最高140万的拍卖价。

冷军的画充分发挥了油画的原料精细和绘画精细的特点,所以,就连历史上画家从来没有描写过的桃茸,也画出来了。所以,感觉逼真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而齐白石的桃子呢?可以说,连基本“真实”都没有。

比如说,齐白石画的桃子,用的主色是冷色的红,中国画颜料叫“胭脂”,桃子也有这种颜色,但是像齐白石画的那样红,而且还变了形状,这是一般人看不懂的地方。

但是拍卖价,起步价,就是500万。

那么,什么叫冷军输给了齐白石?是冷军的桃子,没有齐白石的价格高吗?

这看起来是一个绘画问题,也是一个商业问题,实际是一个文化问题美学取向问题。


齐白石的绘画是中国传统大写意二百年以来的一位巨匠,他非常喜欢画桃子,因为桃子有美好的寓意,是长寿幸福的象征,而且,齐白石画的桃子,非常夸张,给人的感觉,在物象以外,充满了理想美的境界。

如果在看看冷军的桃子,尽管画的十全十美,但是,也只是一个形象的虚影而已,中国的审美,最忌讳的是一览无余。


冷军的桃子,你能从画意想象到很多人生吗?肯定比较困难,这就是区别。

而且,假如仅仅是技法不一样,这是审美定势。那么,价格不一样,情况就复杂了。

毕竟,进入商业评价的尺度,与美学成就,不太一样。

美学成就越高,理解艺术成就的人就越少。特别是对青年画家来说。


齐白石不但在艺术成就上是公认的,价格也是不断上涨的。

据说,一只火柴盒大小的《蜘蛛》就拍卖了两千多万。

那么,齐白石的桃子也是比较受追捧的题材,价格也是不低的。

一个青年画家与一个世纪大师相比,价格肯定不如齐白石。


最后我要说的是。冷军虽然以超写实主义,成为国内著名画家,而且,也是一位很有实力的画家。

他在国内开创超写实主义,非常有成就。

但是,超写实主义的绘画创造方法,目前也有一些争议。所以,市场价格肯定会与齐白石差距很大。

欣赏这种极端像的绘画作品,西方的美学评价也不是很高的。


千千千里马


世界上没有一个名流千古的大画家是靠“画得像”来取胜的。

油画代表中毕加索的《和平鸽》《斗牛士》莫奈的《日出·印象》以及梵高的《向日葵》系列等等,哪一个是真的那么形似?

中国水墨画也是一样的道理,都是注重神而不注重形的。

我们都知道初学者学画是“形不似神也不似”,然后经过不断的练习变成“形似”,再后来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风格变成“形不似而神似”。

可见齐白石的段位比所谓的冷军高多了,一个是真正的画家,一个只配叫画师罢了。

我甚至觉得冷军的画还不如一个超高清照片有价值。所以齐白石的桃显然完胜冷军的,有什么问题吗?

最后拿真正的艺术和冷军的艺术对比一下你们大概就明白了!




来人开喷


一个是追求自然真实,一个是追求艺术真实。一个是描摹生活,一个是想象生活。一个是技术,一个是技法。一个是照物临摹,一个是凭空创作。一个从简到繁注重每一处最小细节,一个从繁致简忽略枝节。一个让读者用眼睛看的,一个是让读者看后用脑子联想的。一个完全放弃主观想象不添加个人喜好追求客观,一个靠随兴发挥又不失风雅章法,一个在画面上做足文章,一个把韵味和答案却藏在纸背。梵高曾说过我用三年时间学会画画,却在用一生时间争取用孩子的眼神去表达世界。他的话概括了冷军和齐白石俩人的关系。

冷军的超写实主义手法的成功让万千美术生趋之若鹜,感觉找到了捷径,光抖音就能看到近百位超写实年轻人。大师吴冠中对冷军的评价却是只要艺术学院毕业的好学生培训半年就能达到冷军相当水平,评论很刻薄,也可见冷军在圈内的人文地位。我国在国际拍卖会拍出过亿的十幅名画几乎都是写意的,超写实画作有他很广的受众面群众基础广泛,在欣赏人群中圈外人士居多。好的画家至少要从写实入手把功夫打结实了才能慢慢步入写意。写实写意是不可分开的,但在当今西方超写实主义的确已不是主流,像冷军样孜孜不倦还在钻研的人不多。生活是多彩的人们表达生活也应是多彩的,人们应该包容艺术的各种表现样式。能画超写实的罗中立(油画《父亲》作者)多年前也在搞变形的抽象画了,如他的油画《夜渡》。很难说冷军也会改变风格走新的道路,但冷军画竹子的确缺少味道,感觉竹子不是在空气中,而是在真空的罐头里,听不到风的沙沙声,其实他画的人物也是如此,读者无法想象她的眼睛在想什么,她从事过什么,她内心有什么痛苦,她可能是什么身境来历。从这个角度看他的人物缺乏社会性或者人性的刻画,和罗中立《父亲》比真有天壤之别,不少人看了《父亲》会热泪盈眶久久无法离去,尤其是那些游离他乡的人,让人想到自己的父亲,想到自己的愧疚,想到童年父亲宽阔的肩膀,甚至耳旁能听到千里之外父亲的咳嗽声。那才是真正艺术感染力。在冷军画作前观者无法接受到这种心灵的冲击,只是感觉这人真耐心,做事认真,有工匠精神,但他欠缺注入灵魂刻画时代烙印的能力。因为超写实很费眼睛,岁数大了还能坚持多久?但现在冷军画画时一定对着照片有时还动用投影仪放大镜,不然没法画出毛发纤维,模特不可能一坐就是半年。但齐白石完全不用,除了纸笔墨四壁可以无物,这就是俩人的不同。如果让俩位同时游历山川,齐白石可以在小屋不费吹灰之力拿出作品,让冷军默画恐怕真的为难。前者是创作,后者是对实物照片的描摹,就艺术家而言层次差很多。作者丝毫没有厚写意薄写实的意思,擅长画超写实的未必能画写意,擅长画写意也未必能画超写实,如同能写长篇小说的未必能写短诗一样,每个人能驾驭的领域不同,但俩位都为这个民族作了努力,并留下了许多艺术瑰宝,俩位都在各自领域达到极高境界,当受到人们足够的尊重。如上只是笔者俞果作一番思考,与大家一起讨论。欢迎讨论关注。下图是吴冠中与他的作品。



画家俞果


对于这个问题,我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欢迎大家提出不同的看法,我们共同来讨论!

冷军,我们都知道,被称为是当代“超写实”第一人,他的画每幅画都要画几个月,正是这样的时间和汗水的积累,所以使得他的画基本上都是精品,在市场上的售价一度高涨,他的两幅人物画一幅卖了三千多万,一幅卖了六千多万,这是冷军几十年来厚积薄发的结果。



这是冷军的超写实绘画,大家可以仔细观摩一下,
这种写实程度是值得大家点赞的!

冷军绘画题材不仅限于人物画,他还会画其他很多的题材,例如静物,在静物中,他最出彩的我认为就是他的水果了,让人看了就口内生津。


这是冷军的超写实画《桃子》,对于这种绘画,有人就提出问题:冷军画的桃子,毛茸茸的手感都画出来了,为什么输给了齐白石画假桃子呢?

那我们就来看看齐白石画的桃子吧!

这是齐白石画的《桃子》,看起来,他和冷军的画作完全不是同一种风格,一个是“真”,一个是“假”!

说冷军画的桃子输给了齐白石画的桃子,应该是说冷军画的桃子艺术性不如齐白石,还有就是卖价没有齐白石的高。

我觉得原因是这样的:齐白石的桃子有个先入为主的因素,因为齐白石作为绘画界的老前辈,他在绘画界的地位肯定比冷军高出了不是一点点,齐白石的画不光具有绘画上的价值,而且还有历史上的价值,所以他的“假桃子”能战胜冷军的“真桃子”,我觉得是这样的。

归纳起来,一个原因是因为人,二是因为画作本身的价值。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大家留言,感谢关注,我是铁匠论书画!


存希斋书法


冷军画的桃子,可以以假乱真,但为什么比不过齐白石画的假桃子?

回答这个问题我沉吟了一会儿,不知道怎么比较。冷军和白石老人虽然都是顶尖大师,但冷军的超写实景物画和白石老人的国画不在一个道上。打个比方,有人问,现在的某某明星演员这么漂亮,她比杨玉环更受宠吗?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环境不同,人们的审美观不同。



一、冷军的油画和齐白石的国画“桃子”都是艺术,但所属范畴不同

油画,特别是冷军的油画,他的特点就是极端写实,画面效果可以和照片媲美,更追求细节,为了便于比较,找个参照物,与国画中的工笔画风格近一些。



冷军的“桃”就是一色泽鲜艳令人喜爱的桃,能引出来口水的景物画,喜爱,馋都可以,但不会使人生出联想。



白石老人是国画大师,国画更追求意境,他画的桃子是写意画。不追求真,追求的是“意”,所表达的是喜庆和吉祥。在中国文化中,桃子有长寿的寓意,比如过去老人过寿要送大大的糖制“仙桃”——被称为寿桃,中国画中老寿星和大大的红红的桃子是关联的。中国民俗中也有用桃枝辟邪的说法。所以白石老人画桃,更注重的是意境、寓意。


二、艺术品是讲究年代的,齐白石是已故艺术家,冷军是当代艺术家,同质比,年代越久 价值越高

就比如古代留下来的玉、瓷器、文物,包括画作,时间越久的价值越高。


三、齐白石老人是已故国画大师,他的作品数量不可能增加(只可能减少),但冷军是当代画家,并且正处于创作的壮年,画作新品不断诞生。

物以稀为贵。从这方面说,齐白石老人的画价格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