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之傑張居正,生前身後兩重天!


宰相之傑張居正,生前身後兩重天!



張居正,明朝萬曆年間的內閣首輔,因厲行改革而彪炳史冊的一位傳奇人物。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因其巨大的歷史功績而被後世譽為“宰相之傑”。

這是個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家,他敢於改革,敢於創新。在明朝浩如煙海的諸多人物裡,他是個奇特的人。

他生於亂世,他是個天才,從一個神童少年,到救世宰相。他是一個有理想的人,無論怎樣的孤獨坎坷,他的信念始終不曾改變。他身負絕學,他也剛愎自用,他獨自闖蕩二十多年,終有大成。

他是個果敢有鋒芒的實幹家,為了理想,他不怕威脅,不懼風險。他生前萬丈光芒,佇立在那萬人中央,享受無上榮光,卻在去世後就遭到抄家,累及子孫,三十多年後才被平反,真是生前身後兩重天。

改革,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那個時代的張居正,是一個孤獨的政治家。

那時候,紫禁城裡每日青煙繚繞,幻想長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閉著眼睛將朝政託付給奸相嚴嵩。嚴嵩父子為非作歹,貪贓枉法,殘害忠良,走過了兩百多年的風風雨雨的大明王朝,到嘉靖年間已是百病叢生,危機四伏。

亂世出英雄,宰相起於州郡。張居正被推上了歷史舞臺,他以非凡的膽識、魄力和智慧,推行一條鞭法,大刀闊斧整飭朝綱,使奄奄一息的大明王朝,重新獲得生機和前進的力量。

宰相之傑張居正,生前身後兩重天!


張居正的確堪稱少年神童。

1525年,張居正出生在荊州府。他的曾祖父因做了一個夢,夢見月亮落在水甕裡,一隻白龜從水中浮起來,於是曾祖父給他取乳名“白圭”,希望他長大後能夠光宗耀祖。白圭聰穎過人,他五歲識字,七歲能通六經大義,十二歲考中秀才。十二歲參加童試的時候,就因為機敏靈俐得到荊州知府李士翱的喜愛,李士翱囑咐小白圭要從小立大志,長大後盡忠報國,並替他改名為“居正”。

後來張居正參加鄉試,受到湖廣巡撫顧璘的阻撓而落榜。原因是顧巡撫也看出這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希望對張居正多加磨礪,以在日後成大器。顧璘曾對別人說:“此子將相才也。”並解下犀帶贈予居正,對他說:“希望你樹立遠大的抱負,做伊尹、顏淵,不要只做一個少年成名的舉人。”

1547年,二十三歲的張居正中二甲第九名進士,授庶吉士。

隆慶六年,萬曆皇帝登基後,張居正力主改革,他與高拱、王崇古、譚綸、戚繼光等一起整頓北邊武備,並在此基礎上同以俺答為首汗的蒙古右翼諸部建立封貢互市關係,使北方邊塞數十年無事。明神宗朱翊鈞繼位後,張居正與太監馮保合作趕走了高拱,他得到徐階等人的器重,代替了高拱成為首輔。當時明神宗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

當時統治階級內部的一些當權人物認為,必須試行改革,來尋求一條自救的道路,以緩和社會矛盾,在這樣的形勢下,張居正的改革措施得到了推行。

張居正當政十年,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清查地主隱瞞的田地,推行“一條鞭法”,改變賦稅制度,使政府財政狀況改善,任用戚繼光等名將加強邊防,平定南方少數民族叛亂,嚴厲整肅朝廷風紀。

明朝中葉,兼併土地的情況相當嚴重。皇族、王公、勳戚、宦官們利用政治特權以各種手段大量佔奪土地。全國納稅的土地,約有一半為地主隱佔,拒不繳稅,嚴重地影響了國家收入。封建剝削進一步加劇,租種官田的農民生活極苦,處境悲慘。有“一畝官田七鬥收,先將六鬥送皇州,止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來好白頭”的歌謠。徭役的名目也日益繁多,社會矛盾日益嚴重。明中期後,政府的財政危機加重。

宰相之傑張居正,生前身後兩重天!


張居正指出當時存在五大積弊:“曰宗室驕恣,曰庶官瘝曠,曰吏治因循,曰邊備未修,曰財用大匱。”針對這些嚴重問題,張居正進行全面改革。

他首先整頓吏治,加強中央集權制。張居正創制了“考成法”, “強公室,杜私門。”嚴格考察各級官吏貫徹朝廷詔旨的情況。要求各級官員要定期向內閣報告政事,罷免因循守舊、反對變革的頑固派官吏,選用並提拔支持革新變法的新生力量。對擁護改革、政績卓越的官員,委以重任,徹底打破了論資排輩的傳統偏見,不拘出身和資歷,大膽任用人才。

張居正推薦、起用工部左侍郎潘季馴治理黃河、淮河、運河。萬曆七年二月,河工告成,河、淮分流。“田廬皆盡已出,數十年棄地,轉為耕桑”。黃河得到治理,漕船也可直達北京。

張居正立限考成的三本帳,嚴格控制著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官吏。每逢考核地方官的“大計”之年便強調要將秉公辦事、實心為民的官員列為上考;專靠花言巧語、牟取信行的官員列為下考,對於那些缺乏辦事效率的冗官,盡行裁撤。張居政當政期間,裁革的冗員約佔官吏總數的十分之三。

“一條鞭法”是張居正在經濟改革方面的重要內容,也是中國封建社會賦役史上的重大變革。

“一條鞭法”的內容是:“總括一縣之賦役,量地計丁,一概徵銀,官為分解,僱役應付。”就是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徵總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簡化了徵收手續,也使地方官員不容易作弊。這種辦法可以使沒有土地的農民解除勞役負擔,有田的農民能夠用較多的時間耕種土地,對於發展農業生產起到了一定作用。同時把徭役改為徵收銀兩,農民獲得了較大的人身自由,比較容易離開土地,這給城市手工業提供了更多的勞動力來源,對工商業的發展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條鞭法”的推行,使明政府的財政經濟狀況得到改善,財政收入有了顯著的增加。國庫儲備食達到了1300多萬石,可供五六年食用,比起嘉靖年間國庫存糧不夠一年用的情況,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腐敗的明朝政治有了新的轉機。

當時明朝的歷史積弊已經太深,已是積重難返。張居正的改革觸動了相當一批官僚縉紳的根本利益,遭遇到了保守派的強烈抵抗。

宰相之傑張居正,生前身後兩重天!


萬曆十年,張居正積勞成疾,五十八歲就病死了,反對派立即群起攻訐,瘋狂地進行反攻倒算。他們攻擊張居正改革“務為煩碎”,清丈土地是“增稅害民”,實行“一條鞭法”是亂了“祖制”。他們下令撤銷了張居正死時特加的官爵和封號,進而查抄家產。張居正長子被逼自殺,次子充軍,其他家屬也慘遭迫害,直到30多年後才平反昭雪。張居正的改革措施自然遭到嚴重破壞,剛剛有一點轉機的明朝政治,又開始走下坡路。

有多少人讀懂了張居正,讀懂了他的情感和選擇?歷史自有公論。與張居正同時代的著名清官海瑞高度評價他“工於謀國,拙於謀生”。明代思想家李贄稱譽張居正為“宰相之傑”。歷史永遠銘刻著他的功績。

偉大的改革家張居正用他的人生告訴世人,理想和良知,是永遠不會消失的。因為,天道,永遠都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