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為何稱當代草聖、南林北李?因與于右任、李志敏實力相當!

在古代書法史上,以草書名世者很多,但被尊為草聖的不過張芝、張旭、懷素三人。在近現代書法史上,也有不少以草書著稱的書家,但有“當代草聖”之譽的只有于右任、林散之、李志敏三人。當然,有的書法理論家認為,今人不能與古人並論,“當代草聖”之說純屬譽美之詞。這裡對此不做討論,只是想說明,“當代草聖”之說,似從一個側面印證了于右任、林散之、李志敏的草書在當代書壇的影響不可小覷。

林散之為何稱當代草聖、南林北李?因與于右任、李志敏實力相當!

于右任小草書法

那麼,林散之為什麼能與于右任、李志敏並稱為當代草聖呢?要知道,三人相比,于右任是前輩,系民國時期的政治家,幾度官居高位,併兼任復旦大學等多所高校的校董、教授,擅長行楷和小草,其創立的標準草書,對草書的普及推廣產生積極作用。李志敏是法學泰斗,與沈尹默合稱“北大書法史兩巨匠”,與啟功、趙樸初等一起助推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書法振興,為引碑入草開創者,其“枯筆連綿”更是歷代書家鮮有觸及,填補20世紀狂草史空白。

林散之為何稱當代草聖、南林北李?因與于右任、李志敏實力相當!

李志敏狂草書法

林散之雖不像于右任、李志敏二位那樣“身份顯赫”,也有很不一般的閱歷,他早年師從黃賓虹學畫,後主攻書法,新中國成立後當過“縣官”,晚年活動範圍主要集中在江浙一帶,與李志敏並稱“南林北李”。他屬於大器晚成的書法家,1972年,其書法作品《中日友誼詩》被譽為“林散之第一草書”,從此開始揚名,特別是受到日本人的追捧。

林散之為何稱當代草聖、南林北李?因與于右任、李志敏實力相當!

林散之小草書法

三人書法風格各異,于右任取法懷素小草千字文,書風渾厚大度;李志敏引魏碑入狂草,書風蒼茫孤傲;林散之融畫意入小草,書風飄逸灑脫。有人可能會問,毛體不才是當代狂草的典範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毛體草書雖有狂草的筆勢和格局,卻夾雜了過多的行書甚至是楷書結體,並不屬於純粹的狂草。還有人會問,于右任不是引碑入草書風嗎?答案也是否定的,于右任是引草入碑,李志敏是引碑入草,不少人都混淆了。也有人會問,林散之枯筆太多、太做作,不是不夠傳統嗎?事實上,他是用墨的高手,其書法中的畫意正源於此。

林散之為何稱當代草聖、南林北李?因與于右任、李志敏實力相當!

李志敏與林散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