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邬思道离开李卫投靠田文镜,此举蕴含着哪些深意?

木剑温不胜


在邬思道帮助四阿哥胤禛成功上位成了雍正皇帝之后,他所做的一切就是想方设法远离雍正,并且越远越好。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面塑造的邬思道这个人物,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中郁郁不得志甚至是落魄潦倒的文人谋士,但是这个人却是“心怀大志”并且“足智多谋”的“奇人”。雍正还是四阿哥胤禛的时候,就非常看好这个“世外高人”,并派年羹尧寻访并请到此人,给自己做师爷,目的也非常清楚,就是希望利用邬思道的聪明才智和足智多谋辅佐自己在夺嫡之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

邬思道还就真的没有让胤禛失望,在康熙朝“九子夺嫡”的过程中,邬思道凭着精准的“识人之术”和独到的分析判断,以及正确的意见建议,帮助四阿哥胤禛最终如愿,战胜了其他的皇子们,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了大清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

立下不世之功的邬思道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这是一个在任何时候都会保持冷静和理智心态的有大智慧之人,他深懂一个万古不变的道理,那就是和帝王相处“共患难易,同享乐难”,这个道理背后其实就是任何帝王都不愿意出现一个“可以看穿一切”包括看穿自己的“能人”在自己身旁,何况邬思道这个“奇人”。

邬思道本人,深谙“帝王之术”,也对雍正的脾气,为人和内心世界十分了解,可以说,在邬思道面前,雍正几乎就是“半透明”的。

其实,也就是雍正在邬思道面前没能成为“透明人”,才使得邬思道和雍正之间长期保持默契,雍正在邬思道面前才能得以保持尊严。

但是,当四阿哥胤禛变成皇帝雍正的时候,能看穿雍正的,并且能左右雍正的决断的邬思道,对于雍正来讲,就变得非常可怕了。

所以,当雍正登基的当晚,雍正在刚刚稳定宫内的局面的时候,就迫不及待的返回潜邸,他要抓紧时间处理一些可能给他的皇帝的高大形象产生影响的人和事,其中要处理的最重要的人,就是邬思道。

其实,雍正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更不是“空穴来风”。在雍正登基当中同样起到了决定性做用的他的那个舅舅隆科多,在拥戴雍正登基之后,受到了雍正的重用和尊重,但是他的这个舅舅,在被重用之后不但峙功自傲,还经常会吹吹牛,摆一摆自己的拥戴之功,甚至会很狂妄的表示没有自己,雍正很难坐上皇帝宝座。

这就让雍正非常恼火。对隆科多也就越来越反感和厌恶,到最后变成了怨恨。隆科多最终落得个“圈禁至死”的下场,是与隆科多本人的“峙功自傲”是分不开的。

但聪明绝顶的邬思道却不一样,他非常的清楚,也非常的理解雍正的顾虑,所以,明确的,干脆利落的,彻底的消除雍正的顾虑,就是考验邬思道的智慧和自保能力的试金石。

当雍正在潜邸见到邬思道的时候,邬思道给雍正首先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我邬思道是四爷的师爷,但绝不做雍正皇帝的大臣。他给雍正提出的“三不可用”的核心就是这个意思。他把自己和雍正之间的关系撇的干干净净,但是把对四爷胤禛的忠心和感情说的清清楚楚。

邬思道的三不可用就是:

第一,本人是前朝(康熙朝)的罪人,本朝用康熙朝的罪人,不行。

第二,本人的所谓才能只不过是一些“阴谋手段”,登不上大雅之堂,况且你四爷当了皇帝,行事光明磊落,也不需要我这样的“阴谋家”来辅佐朝政。

第三,因为坐牢的缘故,腿残疾了,朝廷总不能用个瘸子来委以重用吧?朝廷的脸面何在?

邬思道是真厉害。

不仅如此,邬思道还很清楚,雍正除了对他参与朝政很不放心,另一方面也害怕邬思道脱离自己的控制之后,为他人所用,这一点雍正也是非常担心的,邬先生旷世之才,一旦和诸如八阿哥胤禩联手,雍正的麻烦可就大了。

雍正其实在回潜邸处理邬思道的事的时候,已经做好了万不得已杀了邬思道的准备,只不过邬思道实在是太聪明,很快就让雍正打消了要杀了自己的念头。

邬思道提出了半隐——既远离朝堂,又在雍正的监控之下。他选择了到已经做了粮道的李卫那里做一个幕宾。

李卫是雍正的奴才,更是雍正的绝对心腹,邬思道去李卫那里,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李卫的监视,并会非常及时的告知雍正。这一点雍正非常放心。

于是 ,雍正答应了邬思道的“半隐要求”,这个结果他比较满意:既能随时监视控制邬思道,又能让邬思道辅佐帮助那个文化底子差,又没有经验的李卫,一举两得。

其实,邬思道把自己打发到李卫那里,只是邬思道退隐山林摆脱雍正控制的第一步。他最终的目的,就是彻底脱离雍正的影响和控制。

当然,邬思道也很清楚,要想让雍正完全找不到自己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无论到哪里都要带上十三阿哥胤祥送给他的那个“如月”姑娘,因为那个如月很有可能就是雍正和胤祥安排监视邬思道的“内线”,只不过大家都不说破就是了,而那个如月姑娘也绝对不会主动做什么不利于邬思道的事情,除非邬思道有了雍正不愿意看到的想法。

邬思道在李卫处的生活还是很不错的,李卫对邬先生敬重有加,邬思道也是全心全意的帮助李卫,但是,朝廷的一个邸报,让邬思道觉得自己该离开李卫了,因为李卫要升官了。邬思道之所以看出李卫要升官,是因为朝廷的这个邸报本来只发到巡抚一级,而李卫只是一个“藩台”级别的官,能发给他,说明雍正很快就要升李卫做巡抚了。

李卫升官,就将成为“封疆大吏”,那么他与朝廷就十分近了,这是邬思道不愿意看到的,他不想让雍正感觉到一个封疆大吏受到他的影响和控制。

于是,邬思道通过帮助田文镜彻查山西诺敏虚报藩库亏空,欺瞒朝廷的案子,把自己以八千两一年的幕酬卖给了田文镜。

田文镜和李卫相比,田文镜要离朝廷的中枢远的多,田文镜的受宠程度远远赶不上李卫。所以,尽管后来田文镜也做了河南巡抚,但是依然是“远离朝堂”的,因为田文镜一直就是一个“孤臣”。

在田文镜那里,邬思道还有一个优势,就是田文镜不知道李卫介绍过来的这位高人和当今皇上的关系,他仅仅知道并领教过这位师爷的厉害。这样邬思道和雍正都比较放心,雍正不怕田文镜和邬思道勾结干点啥,而邬思道无论怎么帮或者不帮田文镜都不过分。

事实上,邬思道在田文镜府上基本上是不过问官府事务,也很少帮田文镜办什么正经差事,他到田文镜的府上拿大钱,当大爷。田文镜已经很恼火了——李卫送来的不是师爷,是大爷。

当然,邬思道还是帮田文镜办了事情的,西北的年羹尧年大将军因为河南粮道押运粮食晚到几天,并且数量差很多,居然就把那个粮道给杀了。

这样一来,河南的官员就没有人敢再往西北押运粮草了——官可以不当,命不能不要啊!田文镜尽管对年羹尧十分不满,但也没办法。

邬思道主动找田文镜,提出由自己押运粮草前往西北年羹尧大营。条件是要求事办完了之后田文镜把欠自己的幕酬结清——田文镜还欠着人家的银子呢!

田文镜当然很高兴,有人自告奋勇前往那个大魔头年羹尧处押运粮草,那是再好不过了,搞不好年羹尧再一生气把这个师爷也宰了,田文镜还省了几千两银子——邬思道押运的粮草依然不够数。

其实,邬思道是从朝廷邸报当中看出了雍正已经面临相当大的窘境:年羹尧“围而不歼”的举动,让雍正在后方供应上已经开始捉襟见肘,如果不很快结束战事,平定西北,雍正就会被年羹尧拖垮,后果不堪设想。

作为四爷胤禛的师爷,朝廷的事可以不管,但四爷出现了危机,邬思道就不得不管。所以邬思道借着押运粮草的机会,到西北大营逼年羹尧速战速决。

邬思道再一次成功,到西北大营年羹尧面前摊牌之后,年羹尧果然迅速的包围叛军主力,并全歼叛军,取得了西北大捷,也从根本上稳定了雍正的地位。邬思道算是最后帮了他四爷一回。

田文镜不了解邬思道身份,是邬思道可以利用的一个机会,一个远离雍正的机会。而邬思道选择离开的时候,故意激怒田文镜,田文镜不仅不会挽留,还会巴不得这位只拿钱不干活的大爷赶紧走,邬思道就相当于被田文镜轰走了,邬思道就坡下驴,从此远走高飞,远离朝廷,也远离雍正。

邬思道离开田文镜,其实也是给雍正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就是绝对不参与朝政,同时,雍正登基之后的危机已经消除,雍正已经开始全面推行新政,作为四爷胤禛的师爷的邬思道也该自觉的离开了。

所以当雍正向田文镜提出要见“邬先生”的时候,田文镜才知道这个被他“轰走”的师爷,原来是皇上的“故人”。

他连忙表示把邬思道找回来,雍正阻止了——随他去吧!雍正知道,直到现在,邬思道可以放心了,他也愿意给邬思道一个自由的空间。

毕竟,邬思道是个聪明人。雍正也是个聪明人。


步武堂


邬思道是《雍正王朝》中的神人,一举一动自有深意,他离开李卫投奔田文镜,也有他的打算。

雍正继位后,邬思道为求自保,早早离去。但他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瘸子,除了投靠权贵,缺乏其他谋生的技能,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有银子再多智慧也是白瞎,如此一来,李卫就成了他不错的去处,一来他与李卫相识多年,彼此十分了解,沟通无障碍,二来李卫刚刚履新,缺乏谋士,邬思道可以为他出谋划策,贡献价值。

但邬思道却不能长期在李卫处谋生,一来他的价值有限,长期在一个地方会慢慢贬值,二来在一个地方呆久了,价值被榨干,不走也的走。

这就好比是当今的一些职业经理人,往往是在某大公司干几年又跳槽,一来可以通过跳槽寻找更高价值的岗位,二来可以结交人脉,为人生后半段做准备,三来多多跳槽,才能保持职业新鲜感。

当然,除了经济、职业发展方面的考虑,政治因素也是邬思道离开李卫的重要原因。

众所周知,雍正是个多疑苛刻的皇帝,对臣子疑心很重,邬思道如果长期在李卫处谋生,难免引发雍正的猜忌,毕竟雍正是在邬思道的帮助下才顺利登位,邬思道知道的太多,如果和其他人走的过近,必然有走路消息的嫌疑,如此一来,对李卫不利,对自己也不利。

所以他只能离开!但离开李卫,还能去哪呢?

河南巡抚田文镜!

首先,田文镜需要邬思道。

作为雍正新政的推行者,田文镜在河南遇到了当地士绅的顽强抵抗,虽然他雷厉风行,强力弹压,但长此以往,必出祸端,不仅河南的读书人要算计他,朝廷中的大臣也都明里暗里给他使绊子,就等着抓他把柄,这时候,田文镜需要有邬思道这样一个智计百出的谋士来帮忙,助他渡过难关。所以当李卫把邬思道介绍给田文镜的时候,那简直就是刘备遇到诸葛亮,花再多钱也不在乎。

第二,田文镜出的起这钱。

邬思道的价格可不低,八千两银子,比朝廷一品大员的工资高的多,一般小老板哪出起这钱。田文镜是河南巡抚,封疆大吏,八千两虽不是小数目,却也还拿得出来。邬思道正好利用田文镜的困难狠狠敲一笔,为将来养老做准备。

当然,等到邬思道被榨干,田文镜就翻脸了,大呼:你这条鱼太大,我是清官,养不活你。这倒与田文镜酷吏的人设相吻合。

其实邬思道一早就知道田文镜是这样的人,所以能敲一笔是一笔,敲完赶紧走人。


第三,田文镜是雍正的人。

邬思道离开雍正时曾有言在先,他还是会帮助雍正。协助推行新政就是最大的帮助,而新政的两个先行者,一个是李卫,还有一个就是田文镜。所以说,离开李卫,他只能去找田文镜。

与其说田文镜求贤若渴,不如说两人各取所需,即便田文镜不找邬思道,邬思道自己也会找上门。

第四,可以接触年羹尧

离开田文镜的邬思道顺便去了一趟西北,为年羹尧平叛出谋划策,顺便又发了一笔小财,可以说是名利双收。一来为田文镜去了一块心病,邬思道还可以趁机把田文镜的欠账要走,二来帮了一把半步大舅子,了解当年和年羹尧妹妹的情分,三来帮雍正过了一道难关,知遇之恩,到此为止。于情于理,邬思道都算功德圆满。



日慕乡关


邬思道之所以离开李卫投靠田文镜,其根本目的当然是金蝉脱壳了,是为了彻底摆脱雍正皇帝的控制。在田文镜手下,邬思道帮助雍正解决了西北问题后,他急流勇退,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邬思道能全身而退,究其原因,一则仰赖李卫的成全,二则是邬思道的神机妙算,救了自己。

邬思道起初投身李卫处,是向雍正皇帝摆的姿态

雍正继位后回到潜邸,邬思道的内心其实充满了恐惧。“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些道理邬思道肯定是烂熟于心的。邬思道看到高福的下场后,除了愧疚,心底可能更生了一丝恐惧。小编为何有此一说呢,你们试想如果不是敬畏雍正,邬思道最后也不用脚底抹油,跑的比谁都快了。在潜邸,邬思道一番发自肺腑的言语,终于感动了雍正,邬思道的“半隐”之词,雍正会全盘相信吗?肯定不会啦,经过九子夺嫡如此残酷激烈的宫廷斗争,雍正可谓是凤凰涅槃。雍正不会完全信任任何人。雍正继位,新皇登基,雍正的帝王之心,更是不能让任何人所揣度的。 邬思道是可比肩诸葛亮的神人,能看穿一切,所以他也是最危险的人。雍正此时没有处置他,完全是念在邬思道的忠心,难保有一天,雍正不会痛下杀手。

邬思道知道皇帝的心思,他选择落脚在李卫处,李卫是皇帝的亲信耳目,落脚在李卫处就是时刻将自己放在雍正的眼皮下。雍正很放心,邬思道却很揪心,邬思道盘算着如何脱离控制。

(邬思道巧言脱身)

李卫巧妙脱身,也帮助了邬思道

李卫差钱吗,李卫贵为江苏巡抚,很显然并不差钱。李卫为什么举荐邬思道到田文镜处呢?小编以为,邬思道曾经帮助李卫逃离了雍王府这个是非之地,李卫既是在还人情,也是在保护自己。邬思道一心想自由自在,不受牵绊和控制。如果从李卫处逃脱,那就瓜田李下,落人口舌了。李卫和邬思道有交情,那时雍正定会认为是李卫故意放走的,天子一怒,李卫和邬思道谁都无法保全。

而恰好田文镜此时清查山西诺敏案,可谓天赐良机。八千两幕银,既是幌子,也是邬思道金蝉脱壳最为重要的一环,邬思道和李卫唱了一出双簧,邬思道成功来到了田文镜帐下。经过清查山西藩库亏空,邬思道帮助田文镜破了大案。雍正肯定是一清二楚的,田文镜是有密折专奏权利的。邬思道的一举一动,尽在雍正掌控之中。雍正看见邬思道能用心帮助田文镜,也就默认了邬思道的跳槽。

(田文镜付钱邬思道)

田文镜是个清官, 因为幕银问题,早晚要和邬思道产生矛盾。邬思道了然于胸,帮助雍正解决西北问题后,邬思道感到时机成熟,该走了。他一再向田文镜索要幕银,就是想激化矛盾,田文镜一根筋脑袋,很快就中计了。给邬思道结完账,就准备打发他走人。黄河汛期已至,田文镜忙着治河修堤,更没工夫搭理邬思道。雍正出巡,访查民情,邬思道掐指一算,皇帝快到了。再不走,就要错过这天赐良机了。

(雍正放邬思道全隐)

邬思道逃之夭夭,雍正也并没有派人追赶。邬思道帮助雍正解决了西北难题,实是大功一件,雍正念在这一点,这才宽宥了他。虎啸深山,鱼翔浅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就让一切回归自然吧,也许雍正就是这么想的。

(往后余生,欢迎分享吐槽关注)


风雪梦不逝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可以说是雍正的智囊,没有邬思道这样一个军事出谋划策的话,凭借胤禛和十三爷这一群群人很难斗过八爷党的人。



邬思道一心辅佐胤禛登上皇位,但是就在康熙病重要求胤禛深夜赶往皇宫那时起,就知道大事已定。从那时起邬思道就开始谋划"自保",这是多少能人志士所不能及的。很多能人一时达到权力的巅峰,很多人有过无数金银财宝,但最后下场都无比悲惨,这就是人性一个重要弱点"贪婪"。而邬思道没有,他很明白自己现在的处境,助胤禛登基,自己留知道很多秘密知识,隐退胤禛会怕自己保别人,那样只会死路一条。




所以邬思道非常高明的提出"半隐"你用我时随时可以到,我的一切行踪也在皇帝的掌控之中。所以他去了李卫那,皇上也放心。而后去的田文镜那,田文镜不知邬思道的能力与雍正之间的关系,邬思道使劲索要银两,田文镜拿不出这么多钱,逼田文镜赶走自己。



这正是邬思道高明之处,布局一步一步保全自己,成功隐退!!!


高山流水小视频


要回答邬先生为何要去投奔田文静 首先要注意这前后 有两件大事 一是孙嘉诚被年羹尧给杀了 二是诺敏欺君案子 李卫田文静和年羹尧 当时的任职 一个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军 一个是浙江巡抚 一个是河南巡抚 注意 邬先生是在 孙嘉诚被杀后 田文静奉旨暗查诺敏山西亏空案 之前要求去田文静哪里的 而且查诺敏虚假亏空的主意还是邬先生给出的 到这里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其实邬先生早就知道 孙嘉诚被杀 要不然他也不会在雍正到河南视察田文静修大堤前时候 连夜出走 并说了一句话 再不走就来不及了!雍正最担心的是邬先生联合手握重兵的 年羹尧 所以来暗查李卫和田文静 其实这两人就是雍正的眼线 邬先生 去田文静那里帮他查出诺敏亏空 也是在帮他自己 他只不过把风险转移到年羹尧和诺敏上了!


Smilesun


明哲保身,身家性命比什么都重要。

谁离雍正近,邬思道就得远离谁,李卫本来做布政使离雍正挺远,他就跟着李卫,李卫升了巡抚,离雍正越来越近,田文镜也是巡抚,但毕竟和李卫相比与雍正还是远点,老邬就离开李卫转投他。

但邬思道还是不“全隐”,这是他最聪明的地方,理由显然不是他说的“如果全隐,必然死”,他的才华,即便瘸了,做个教书先生还是可以的。

邬思道始终要小心翼翼地把自己保持在一个离雍正很远但又并非遥不可及的位置,他是最懂雍正的。离他太近,难免会让他朝思暮念迟早召回,老邬可不想参与政治。离他太远,让他完全找不着,他知道雍正哪天觉得他太聪明杀了怎么办?


标掌柜


邬先生对人性的把握 对人心的揣摩 对时局的高瞻远瞩 真怎是让人一个服字了得

直接全隐他不是不想是不敢 雍正必除之

去李卫那里他谓之半隐 一举一动都在雍正监视之下 李卫需要邬先生指点的地方太多了 而邬先生此时 不宜接触政治过多 需要只适合在李卫那里停留一时 作为过渡 关键是雍正比较能接受

去田文静那里 作为一个师爷 可多说 可少说 当然 亦可以不说 什么都不说 终有离开的理由

谁愿意过那种随时有可能被皇帝杀头的生活

邬先生一身韬略 一生高断


13104275282


邬先生对皇帝十分了解。知道他不会让自己全身而退。所以就选择了一个半隐的方式。说白了就跟监视居住一样。不过是由外臣进行。去李卫那里半隐其实是告诉皇帝,我不跑,你想找我就随时能找到我。而转移到田文镜那里是为了彻底离开做准备。田文镜对于邬先生的依赖并没有那么大。所以当邬先生激怒田文镜头时候,田文镜直接就让邬先生走了。如果在李卫那里,李卫是绝不会让他走的。


645文心雕龙645


认为还是邬先生从大局考虑,田文镜遇阻力较大,他主动出谋划策也是为雍正分忧,而且田文镜过刚,也需要他出好主意。再者,李卫相对所遇形势不是过急,与雍正关系亲熟,后援得力。两相对比,他去田文镜处更有利于当时形势。


爱仙圣莲


邬先生在帮助胤禛登上皇位的过程中自然是出过很多奇谋,在得到胤禛的信任的同时也自然会让登上帝位的雍正皇帝忌惮。所以,邬先生离开京城后不是投靠李卫就是田文镜,这两个都是雍正心腹,自然会让其放心。

另外,河南和江苏是火耗归公和摊丁入亩两项新政的试行地,邬先生去这两外自然应该是有帮雍正的心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