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列車計劃為什麼下馬?

哨兵小虎


已知的和傳聞中的導彈列車,存在於俄羅斯和中國。

俄羅斯的導彈列車,源自蘇聯的RT-23鐵道機動戰略導彈系統,是世界上第一種進行實戰部署的鐵路導彈列車。

早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華盛頓級彈道導彈核潛艇的服役,帶給蘇聯巨大的壓力,蘇聯一面加快研製彈道導彈核潛艇,一面加強陸基機動核反擊能力,其中包括公路、鐵路兩種陸基彈道導彈機動發射技術,從而彌補二次核報復能力方面的差距。

在公路機動彈道導彈方面,蘇聯從1964年到1977年,先後研製或裝備了SS-15、SS-16、SS-20等多種中程和洲際彈道導彈,實現了陸上機動洲際核反擊能力的大幅度躍升。

蘇聯的鐵路列車的研發則遭遇了更多的技術和政治障礙,直到1987年,蘇聯才正式部署世界上第一種鐵路機動彈道導彈RT-23,北約稱SS-24“手術刀”。這把“手術刀”確實非常犀利,以RS-23導彈為基礎,是集分導技術、固體推進技術、鐵路機動技術於一體的彈道導彈和專用列車綜合體。

RT-23彈道導彈系統由一列發射列車作為一個作戰單元,列車由6~8節專用車廂組成,其中有兩節鐵路發射車廂各裝一枚導彈,發電車、測控車、指揮通訊車各一節,其餘為生活用車。

這種RT-23彈道導彈裝備“多彈頭分導再入載具(MIRV)”,使其能夠攜帶多達10枚55萬噸當量的核彈頭,每枚彈頭都可以自行攻擊指定的目標。由於能夠沿綿長的鐵路線機動作戰,能提前預置發射陣位,可以藉助普通列車掩護,並進入隧道、洞庫躲避偵查,因此機動作戰能力強大,能夠令敵人防不勝防,對目標的毀傷能力也極為驚人,西方媒體冠之以“死亡列車”、“末日列車”的稱呼。

不過,這種犀利的戰略重器部署時間並不長。2005年8月15日,俄戰略火箭兵司令對外公佈,鐵路發射RT-23彈道導彈已全部、永久性地被拆除。這意味著大名鼎鼎的“手術刀”早早的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關於RT-23導彈系統被拆解的原因眾說紛紜,但有這樣幾點比較關鍵:RT-23導彈列車的設計單位系南方設計局,在烏克蘭境內,而烏克蘭已宣佈成為無核國家,因此無法為導彈列車提供技術保障;導彈列車的外形尺寸仍然偏大,與普通列車相比很好識別;由於鐵路列車震動等特性的影響,彈道導彈的壽命較低,日常運營成本很高,使用效率較低,最終導致了早早退出的結局。

儘管RT-23的歷史告一段落,但並不意味著俄羅斯就此放棄對導彈列車的努力。2012年,俄導彈部隊將領發佈消息稱,俄羅斯還將研製新一代鐵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系統RS-28“巴爾古津”,使用俄軍現役的分導式洲際導彈“亞爾斯”,有望在2020年進入部署狀態,組建5個列車導彈團,每個團配備3個列車編組、6枚導彈,合計30枚洲際導彈。

天有不測風雲,俄羅斯這個美好願景又遭遇了國際油價下跌的影響,導致近年來俄羅斯經濟持續低迷;特別是去年以來,俄美關係、俄歐關係連續遭遇了間諜中毒事件、烏克蘭衝突、敘利亞戰爭等多次重大事件,導致各類針對俄羅斯的制裁不斷加碼,使得俄羅斯經濟陷入困頓。根據俄媒體報道,在現實面前,俄軍方只能把有限的預算向更重要的項目傾斜,例如公路機動的RS-24亞爾斯洲際導彈,因此原計劃的第五代導彈列車
“巴爾古津”研製計劃已經暫停。具體何時才能重新啟動,還要看其經濟狀況。

目前來看,俄羅斯為了提高針對美國的“非對稱”核威懾能力,已經突出奇兵,“匕首”“波塞冬”等一系列全新概念的核武器紛紛出爐,因此在經濟狀態好轉的情況下,如果重新啟動RS-28“巴爾古津”研製計劃,我們也不應該感到愕然!

至於中國,基於遼闊的國土、健全的鐵路網,打造一支“導彈列車”完全沒有任何問題。但問題的關鍵在於,中國一貫奉行最低核威懾戰略,在中國陸基固定和公路機動核力量全面更新換代、水下核力量突飛猛進、空中核力量蓄勢待發的情況下,有多少必要重新開發研製一種目標較大、調度運行復雜的導彈列車?

個人的淺見是:應該會有技術預研和積累,未必有具體的研發項目,更沒有實戰部署的導彈列車。

至於網絡上的圖片,很多都是以訛傳訛,譬如上面兩圖,單看上圖可能會有豐富聯想,但再看下圖就明白了,分明就是中國火箭技術研究院的普通運輸列車嘛!

軍備解碼精心回答,歡迎留言點評,喜歡的話請關注一下,更多精彩在等您!


軍備解碼


列車核彈會是解放軍的殺手鐧?現在還辦不到!

前幾天薩沙寫中美核武器差距的文章,曾看到美國蔑視中國陸基核打擊能力的文字,很感慨。一些國內專家認為列車核彈可以有效增強中國核打擊能力,讓美國無所適從。究竟怎麼樣呢?聽薩沙說一說。

蘇聯冷戰期間曾經搞過列車核彈SS24,1987年正式裝備部隊,組成了3個鐵路機動導彈師。

美國也曾經有過構思,但最終沒去做。

中國民間炒了列車核彈概念,也有很多年了!

中國現在陸基核打擊能力確實是不足的!固定的導彈發射系統,一旦開戰就很難倖存,美國佬盯著每個中國導彈發射井。

真正有威脅的,是中國可以移動的機動核打擊平臺,比如東風31。

但軍事專家認為東風31之內有很大的侷限性,必須用列車核彈來彌補。

他們的理由主要三點:

第一, 列車核彈隱蔽性更強。

東風31之類最大問題是隱蔽。東風31具有龐大又特殊的外形,只要一上路就很容易被識別發現。在抬頭是衛星,一旦開戰四處都是偵察機的今天,東風31很難有效隱蔽自己。

西方認為我們只有幾十輛東風31,數量不多,很容易跟蹤。

但中國的列車成千上萬,可以容納核彈的車廂也有無數。一輛列車核彈可以隱藏在幾百個普通列車之中,美國人很難全面追蹤。

第二, 列車核彈機動更好

東風31之類的機動性其實不強。受制於公路交通和卡車載重的限制,東風31之類一個晚上跑不了多遠,基本都在100多公里而已。

這麼短的距離,仍然便於敵人追蹤和攻擊,生存能力弱。

而火車一個晚上跑出七八百公里也不算稀奇,機動性強很多倍。

第三,列車核彈部署範圍更廣

重型卡車對於道路和橋樑有一定的要求,中國大部分公路是不能適應的。換句話說,東風31之類可以部署的範圍很有限!

列車核彈不同!

現在中國哪個角落沒有火車?西藏偏遠地方都有。

換句話說,這種列車核彈可以部署在中國任何角落。

願望是沒好的,現實是殘酷的。以目前的技術來說,列車核彈對於中國來說沒意義。

一個很簡單的邏輯。俄國自己從2001年開始銷燬列車核彈SS24,2005年正式廢除列車核彈的作戰編制。

如果它這麼有效,俄國人為什麼不用?

中國不能用列車核彈,原因也是三點:

第一, 列車核彈其實隱蔽性不強。

列車核彈無論外形、編組都和普通列車有著巨大不同。

普通列車火車都是相對固定的外形,固定的車廂數量。而列車核彈正好相反!

以蘇聯SS24列車核彈來說,一共20節,3個是火車頭,17節車廂,和普通客貨車有巨大區別。

同時,車廂為了承受發射的巨大壓力,對於底盤進行大幅度改造,安裝多個轉向架等。

對於車廂的區別不要說專業軍事人員,就算老百姓也一眼可以識別。

更重要的是,拋去以上差別不談。這種特種車輛肯定作為專列使用。中國專列的使用有著自己一整套制度,是非常容易跟蹤的。比如,所有列車都要為專列讓道,平時專列也不會和普通列車停在一起。

敵人只需要通過衛星大概觀察,也就知道這是什麼車了!

換句話說,貌似列車核彈比東風31隱蔽一些,其實區別不大。

第二,列車核彈機動性其實有限。

列車相比汽車,最大問題在於要依賴鐵路。公路運輸線是四通八達,密如蛛網,這裡走不通立即可以走那裡。

列車不同!一旦開戰,敵人就算再厲害,難以將所有公路炸斷,但炸燬這些鐵路還是沒有問題的。

這樣一來,東風31至少可以利用公路繼續小規模機動,列車核彈就只能原地等死了。

第三, 列車核彈部署範圍其實不廣。

貌似鐵路分佈很廣,但列車核彈卻不是普通客車。

發射核彈不是放二踢腳,絕對不能脫離發射的支撐系統。

全國能夠支撐核彈發射的體系,覆蓋範圍有多廣?

在沒有支撐系統的情況下,列車核彈能在荒郊野外隨便發射?這根本不可能。

說來說去,列車核彈部署範圍其實並沒有增大多少。

可以這麼說,以現在技術來說,中國發展列車核彈沒有必要,因為實戰意義還不如東風31。當然,如果未來技術發達了,列車核彈也許會成為我們的殺手鐧,必要的研究工作還是需要的!

也許有朝一日,解放軍列車核彈可以讓敵人發抖吧!


薩沙


1983年8月,蘇聯政府作出決議,命令南方設計局研製代號PT-23УТТХ的導彈系統,並明確要求性能不能比美國正在研製的“和平衛士”差。經過近20年的工作,擁有10個分導彈頭的三級固體推進劑洲際彈道導彈PT-23УТТХ研製成功並列入裝備。具體型號有

鐵路機動發射型:1980年6月完成草圖設計,1985年2月27日-1987年12月22日進行了飛行試驗。共發射32次,進行了18次壽命試驗和運輸試驗,總機動里程40萬千米。1987年10月20日第一個導彈團進入戰鬥值勤,1989年列入裝備。

單發井下發射型:1990年列入裝備,1988年8月19日第一個導彈團在別勒沃馬伊斯克郊區進入戰鬥值勤,共部署56枚。

導彈在烏克蘭的巴夫羅斯克機械廠(即南方機械製造廠生產聯合體)生產,共生產了200枚。該導彈的地面機動發射型“處女地-2”沒有列入裝備,但為此研製了重量140噸的發射裝置:功率1200馬力的МАЗ-7906發射車和功率1500馬力的МАЗ-7907發射車。

PT-23УТТХ(PC-22)導彈(在運輸發射筒內)結構示意圖註釋

1-整流罩前錐殼;2-頭部整流罩;3-彈頭;4-分導級;5-三級過渡段;6-三級固體火箭主發動機;7-二級過渡段;8-二級固體火箭主發動機;9-二級主發動機的延伸噴管;10-一級過渡段;11-一級固體火箭主發動機;12-一級尾段;13-固體燃氣發生器;14-運輸發射筒

導彈各級結構佈局基本一致。發動機殼體採用全纖維纏繞的複合材料結構,發動機中央固定噴管局部潛入燃燒室。一級主發動機使用轉動控制噴管,顯著提高了導彈在飛行中的控制效能,還採取了一些提高導彈抗核固能力的措施。二級和三級發動機噴管可以在飛行中延伸。鐵路機動型的一級和二級表面沒有多功能塗層,氣動整流罩也稍有不同。

不間斷工作的制導系統採用高效能彈載計算機,有兩套(彈上和地面)抗輻射電子元件的指揮儀表系統(鐵路機動型只有一套,沒有地面陀螺儀),此外還採取了防止核效應破壞的結構與防護措施。制導系統可以保證導彈自動進行射前準備和發射,射前有效更換攻擊目標,控制導彈飛行,保證給定的高命中精度和進行地面檢測。地面陀螺儀可與彈載陀螺穩定平臺儀器用於導彈的瞄準。

РТ-23 УТТХ導彈第一級


導彈藉助固體燃氣發生器從運輸發射筒發射導彈,飛行中間分離依靠導爆索和固體晚期發生期。飛行控制在一級飛行期間靠擺動主發動機噴管,在二、三級飛行期間靠戰鬥級的偏擺,以及部分利用安裝在整流罩上的氣動舵。

導彈最大射程10000-11000千米,攜帶10枚33-55萬噸TNT當量核彈頭,彈長23.3米,最大彈體直徑2.4米,發射重量104.5噸,投擲重量4.05噸,命中精度500-700米。

РТ-23 УТТХ鐵路機動導彈系統


雖說該型導彈有兩種型號,但名氣最大、人們熟知的往往只是鐵路機動型號,“恐怖的核導彈列車”幾乎成了這型導彈的代名詞。實際上美國最初在50年代末期提出過把“民兵”I型導彈部署在火車上的方案,不過由於之後戰略思想的變化以及海基核力量的明顯優勢,最終沒有實現。1985年,美國有計劃為MX洲際導彈實施鐵路機動發射並在1989年7月進行了試驗,之後由於蘇聯解體,試驗也在1991年停止。而蘇聯最早的嘗試是P-12中程導彈的鐵路機動型,計劃由20節車廂組成,其中6節既是導彈運輸工具也是導彈發射架。不過由於系統複雜性和導彈發射準備時間過長等一些列原因在1962年終止了設計。因而,PT-23УТТХ這型導彈也就成了世界上唯一一種從火車上發射的洲際彈道導彈。

吊裝РТ-23 УТТХ鐵路機動導彈


根據第一階段限制戰略武器條約的備忘錄,到1990年9月1日蘇聯部署了33具鐵路機動發射裝置的PT-23УТТХ導彈,1997年則為36具。此外有10具並未部署,其中9具在普列謝茨克靶場用於試驗。所有這些發射裝置屬於3個由3-4個導彈團組成的導彈師。每個導彈團的1個標準配置鐵路列車帶有3個發射裝置。每個導彈師擁有1-2個起防護作用的固定式鋼筋混泥土建築,長46.2米、寬9.2米和高10.4米。導彈師分別在下列區域:科斯特羅馬(即近衛導彈第10師,4個導彈團組成,每個導彈團均有可攜帶3具發射架的鐵路列車,擁有兩個固定建築物)、別爾什金(捷爾諾波爾斯克-柏林導彈師,即導彈第52師,3個導彈團組成,每個導彈團均有可攜帶3具發射架的鐵路列車,擁有一個固定建築物)、克拉斯諾亞爾斯克邊疆區格拉德科耶村(維也納導彈師即近衛導彈第36師,4個導彈團組成,每個導彈團均有可攜帶3具發射架的鐵路列車,擁有一個固定建築物)。

導彈列車載重120噸,車廂長23.8米、高5米、寬3米,列車最大運行速度120千米/小時。整個列車共有20節車廂,包括牽引單元、指揮通信單元、生活單元、保障單元和3組相互獨立的發射單元組成。牽引單元包括3臺內燃機車;指揮通信單元由指揮車、通信車和電源車組成;生活單元由餐車、儲藏車、和2輛生活車組成;保障單元為1輛能源車;每個發射單元包括1輛發射車、1輛控制車和1輛輔助車,導彈位於發射車車廂尾部。

待命的РТ-23УТТХ鐵路機動導彈


與之前的導彈機動方式相比,鐵路機動有著自己的特點

-機動能力強:一般運行速度可以達到100千米/小時,滿載狀態的發射列車一晝夜可以機動上千千米,機動範圍較大。

-隱蔽性強,生存能力高:導彈發射列車採用與普通列車相似的特徵,與民用列車很難區別,這是最有效的偽裝。鐵路發射車載重量大,便於進行偽裝、加固及抗電磁干擾設計。

-反應速度快:發射列車高度集成,各作戰要素有機融為一體,作戰部隊戰備轉換速度快。

-全天候:可以做到全天候值班,一般可以攜帶4-6枚導彈。必要時還可以加長使之攜彈量相當於1艘核潛艇。

當然由於鐵路、橋樑和隧道是戰時敵方的破壞重點,有可能難以實現放大範圍機動;另外研製、維護和更新費用高。

РТ-23УТТХ鐵路機動導彈


蘇聯解體後,改型導彈繼續在俄羅斯戰略火箭軍服役。1995年俄羅斯戰略火箭軍有46部改型導彈發射裝置,攜帶460枚核彈頭。2001年6月1日,俄羅斯戰略火箭軍從軍種改為兵種,該型導彈裝備數量也在2002年變為36部。2005年8月12日俄羅斯戰略火箭兵將全部PT-23 УТТХ鐵路機動型導彈都退出了戰鬥序列並銷燬了全部導彈,僅殘留了部分地面設施。

如今陳列的PT-23 УТТХ鐵路機動導彈


榮華之武器堂


俄羅斯的“導彈列車”勘稱“幽靈列車”,因為,在廣闊俄羅斯境內鐵路線通達範圍廣泛複雜,機動性強,混雜在各種旅客和貨運列車的行列裡,美國再先進的衛星和監測手段也無法準確掌握神出鬼沒的“導彈列車”的動向和方位。

“幽靈列車”導彈武器系統的配置是三位一體核武器系統的組成部分,俄羅斯人是不會輕易放棄的。

中國有沒有類似的導彈武器系統?不得而知。

“導彈列車”的威懾力,機動性強、佈置靈活性強、隱蔽性更強大、核反擊威力強大毋庸置疑。

戰略武器裝備系統作為“殺手鐧”武器裝備之一,哪一個國家也不會輕言放棄布屬。








孔乙己亂彈


導彈列車計劃的起源。

導彈列車研究工作始於20世紀60年代的前蘇聯時期,其正式名稱為“軍用鐵道導彈系統”,並於1987年10月20日投入戰鬥執勤。根據美、俄兩國1993年1月簽署了的《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前蘇聯時期的導彈列車作戰系統於2005年退役。

中、俄導彈列車計劃進展。

2006年,中國第二炮兵部隊(火箭軍)洲際彈道導彈列車亮相新聞聯播;2007年二炮(火箭軍)DF-31洲際彈道導彈列車再度亮;2016年,中國首次正面回應“東風-41”導彈列車問題。

2014年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副司令費拉托夫發表聲明:俄將恢復製造導彈列車。2017年俄羅斯戰略火箭兵司令卡拉卡耶夫表示:裝載俄羅斯第五代洲際彈道導彈“RS-28”的新型導彈列車有望在2020年部署到俄羅斯戰略導彈部隊,參加戰鬥值勤。

中、俄導彈計劃命運如何?

中國的導彈列車計劃一隻處於嚴格保密狀態,外界外對其進展情況掌握較少。但是受經濟等諸多因素影響,2017年底俄國已宣佈永久暫停“巴爾古津”鐵路洲際彈道導彈系統研發計劃,俄國新的導彈列車計劃就此擱淺。





小武漫談


導彈列車在中國可以下馬,中國不需要。對中國核戰爭威脅最大的是美國,但核彈攻擊美國在中國沿海部署即可,最遠可以部署在圖們江出海口地區。

而對俄羅斯來說是必要的威懾手段,它可以從歐洲或者是亞洲及北極直接攻擊美國。僅僅這個距離就高達近萬公里,顯然用鐵道運輸無疑是最便捷有效的。


B座603-YXQ


製成仿雙層高鐵車廂,加強減振效果,戰時沿高鐵線路機動,佈署在穿越叢山峻嶺的隧道區域防區,遠勝於公路機動。


空空道長9


1.核導彈列車從設計上外形儘量靠近普通列車。2.在關鍵節點處設計高鐵與普鐵錢路聯通系統,在戰時核導彈列車可高鐵普鐵串聯混行,一夜開出幾千公里。3.戰備公路可多修幾個山洞(或隧道),戰時供公路導彈車隱藏。4.……


劉彥哲2H


源於美蘇87年達成的銷燬在歐州部署射程在2500公里的中程彈協議,美國銷燬部署在歐洲的572枚潘興一Ⅱ型中程導彈,蘇聯銷燬SS一18和導彈列車。


太陽125933863


車載彈道導彈發展迅速,現在導彈用車載都可以,隱蔽性還好,列車不好機動,目標大,淘汰是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