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陈果,“耄耋”读错,大家怎么看待的?

快乐的窝瓜toby


在大众心目中,教授,博士就知该比别人知道的多,无论什么专业!这种主观印象无可厚非,我直到大学毕业前也有这种想法。后来我的室友开始读研,读博,他们除了在自己的专业上很精通以外,其他的和我们没啥区别,所以不要太强人所难!读错了下次注意改了就得了,不是什么大事~就这两个字,你去任何一所大学找一堆博士来,让他写出来,我猜测能有一半写不对,难道他们就该被批评么,我觉得没必要~


晓晓德running


耄耋这俩个字,中规中矩吧,知道的人多,不知道的也大有人在。

事情的核心点,陈果是复旦教授,作为一个名牌大学的老师,她实际上是不应该把这俩个字读错的!

但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本事只是一个小事,有些人非要喜欢凑热闹,把事情无限放大!

我个人认为能做到一个名牌大学教授级别的人,本身的修养应该相对来说是很高的,读错一俩个字应该是算不得什么!

就像我当年的高中语文老师,她专教语文的,有时候也会读错一俩个字,但是被我们指出后,她反而脸上笑个不行,夸我们聪明!我们也很得意,根本不会说她教书不行!因为她真的是一个很好的语文老师!


冯一病


对于"耄耋"二字我有很深印象,以前并不认识,更不解其意,只到有一次因本村一老人去逝,记得当时我在帐桌上上帐,边上有一老先了生在帮写挽联。闲余时我看了他的书,看到此二字,想起之前看到不认识,便请教老先生。当时老先生叼起我给他的香烟,慢慢的说:不只你一人不认识。这两个字读作"mao.die",耄是指一个人的年龄段,耋也是一个人的年龄段。二字联起来表示人的年龄很大的意思。也不知道老先生讲的对不对,反正这些年至少我是这样读的,也是这样理解的。 至于陈果,陈教授读错我想并不奇怪。毕竟人非圣贤,只是读错的人身份有所不同,若是象我们这些老百姓读错的话,最多是一句临时的笑话。没有人去计较,也没时间去计较。更何况每个人都有"幼时不识月〃的经历。要是和那些整天花言巧语的人,道貌岸然的人。居庙堂之高不忧其民,处江湖之远不忧其君的人作比较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我想陈果教授要到"耄耋"之年的话,没有人能比她更了解耄耋之意,也没有人能比她更理解当年"耄耋"二字给她带来的苦与乐。 谢谢


清风度竹


这女孩子,别熬心灵鸡汤了,做什么网红?踏踏实实的教书吧!普通人读白字可以谅解,登台讲课的人不可宽恕!身为文科类教授,竟然想当然认为“字不离母”,“耄耋”读“毛至”,着实搞笑,绝非所有老师的都认得全部汉字,但至少要认得你要讲授内容的文字,出了如此低级错误,说明你没有认真备课,不认真备课的老师终究也不是好老师!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上高中时一位体育老师点名:卞(读成“卡”)润江,叫了几次没人答应,稍后一位同学说:老师,我就是!老师说:怎么点你名,不喊到?同学说:老师我叫卞润江,老师愕然,说了声:好了,这位老师从此认识了“卞”字,同时,同学也得了一个别称:卡润江,简称:老卡!四十多年来,几乎所有男同学见了他都叫老卡。🙂



大漠行者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想陈果发现读错了字音之后是很自责的,面对这么多人的指责,讽刺,挖苦,她一定很后悔自己在拿不准某个字的读音时没有查查字典,以至于惹来这么大的麻烦。陈女士算吃一堑长一智吧,错了就错了,下次注意就是,又没有抢劫,偷盗,至于这么多人群起而攻之吗?我想这也算网络暴力吧!就是有人认为我这定义有点激进,偏颇,过份还是有的。我反对芝麻大一点事放大来无休止地议论,毕竟只不过读错了读音而已,我小时候还把惭愧读成斩鬼呢,现在还记得同学哄堂大笑,我恨不得钻进地缝里那种感觉,我的班主任老师只是说了句中国的汉字有些可以读一半,有些却不见得一半就是这个字的读音,形声字确实有,但不是全部可以读一半的,你下次一定不会读错这个词语了。愿网络多一分包容,理解,少一些讽刺,挖苦!


8615576827460老帅哥


陈果教授火了,不是因为学术上有什么重大突破,而是因为把“耄耋”读错了,个人觉得,作为一个大学的教授,确实是有点说不过去。

现在是网络时代,看热闹的人不嫌事多,有的网友开始上纲上线,口诛笔伐进行声讨,也有网友们在声援陈果老师,表示读错生僻字在所难免,就是连电台、电视台的专业播音员,也会偶尔出现类似的错误。

我老家村里以前也有这样一个老师,从部队退伍回家之后,因为亲戚在村里当主任,就安排到本村小学当老师,由于只有小学毕业,文化基础差,也闹出了不少笑话。其中一次最好笑的是:一个同学在自习时,卡车的卡字不会读,就拿着课书去问老师,当时,全校的老师正在开会,这个老师接过书一看,自言自语道:“妈呀,这个字上不像上,下又不像下,应该可以读上,也可以读下,你暂时读上下吧,等下我开完会之后,马上查书典告诉你”。顿时把所有的老师笑翻了,从此以后,这个老师不管去哪里,都会随身带字典岀门,对文化基础进行恶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个人觉得,对陈果老师所出现的轻微失误是可以理解的,希望广大网友不要过多的指责,也希望陈果老师放下思想包袱,安心工作,争取不再发生类似的低级差错。


平小古


“耄耋”这俩字对于大学教授来说确实不应该读错,这俩字并不生僻,如果多读书,经常会遇见,再如果勤快点,别猜,多查字典,不会闹这样低级的笑话,汉语中经常会遇见,“花甲”,“古稀之年”,“耄耋之年”这样的表达年龄方式。肯定是自以为是了,在汉语中形声字多,就读成别的了。

记得我上学那时候,一个初中老师在班上点名的时候把“王祎”叫成了“王伟”,全班哄堂大笑。老师也觉得不好意思,就讲课了,下节课就叫正确了,肯定是查字典了,这样的老师还是应该给点个赞的,毕竟能知错就改。


风的感觉109


陈果教授仿佛正在验证现时流行的一句话,叫做“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陈果的“毛至之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北大校长的“洪浩之至”来。复旦大学、北京大学,这些大学的名称在国人的心目中那是如雷贯耳的。一个是声名鹊起的名教授、一个是“德高望重”的校长,竟然张口就读错,比当年韩复渠主席闹得笑话还厉害。韩主席是个大粗人,人们不过笑笑了事,而且很多故事也是人们杜撰出来的。而两位德高望重的大教授却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脱口而出。真的让人大跌眼镜。

这样的错误并不是特例,我记得当年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孔子三千弟子诵读《论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读的是“不亦说(yue)乎?\

爱河北人


复旦大学陈果教授,在几年前,就将自己讲课的小视频传到网上,也成了"网红老师",如今把"耄耋"二字读错,我认为有情可愿,我们不能对一个人读错两个字,就进行挖苦、指责和人身攻击。毕竟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偏僻字也时有出现,谁能保证都能将这些字认识呢?


陈果教授,当发现把字读错了时,内心也会自责,毕竟自己也是有影响力的人物,只要认识到错误,并能改正错误,相信大家还是会支持你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记得我们小学语文老师,是一位代课老师,我们读小学三年级时,在教我们认字过程中,也经常读错字。印象深刻的就是把拖拉机错误地读成SI拉机,并在接下来的两年中,都是这样教的我们,到现在为止,我看到拖拉机,潜意识里还会念成"死拉机",有一次在马路上和别人交谈的过程中,看见拖拉机过路,我说这个是……,差点儿说成"死拉机",我忍不住打了自己一个嘴巴。



还有一次,老师在教育我们,不要私自下河堰洗澡时,说到"溺水事件",他一直说的"弱水事件",虽然我们懂得起是什么意思,但不好当面指出老师的错误,就把新华字典翻到有"溺"字注音和解释的页面,放在了老师的办公桌上,老师知道错误后,并表扬了我们,做得好。

前几年,遇到原来小学的语文老师,把没有完成学业的"肄业生",一直说成是"肆业生",由于他的年龄偏大,我们也不好当面指出,只是在重复着他说的话,给予纠正。


Lance课堂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复旦陈果,耄耋(mao die)读错”一点也不奇怪!一来这两个都是很生僻的汉字,很少用到;二来两个字皆是形声字,前字中毛古音读冒,尤其后字中至古音读迭。如此怪癖生冷的两个字,读错了真的没啥好奇的,笔者查字典之前,也是自以为是地一直读作“毛至”。

有人说,陈果是名牌大学教授,不应该读错,读错了就是学术不精!笔者认为,这种想法和说法简直荒诞至极。名牌大学教授怎么了?名牌大学教授也首先是人,是人就会犯错误,犯错误是人的常态,不犯错误的是死人!笔者有位老领导,从基层干起最后官至副厅退休,40年来一直都是“怒(恕)不远送”,从没见有人指责和笑话他!汉字的博大精深,注定了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机会做错字先生和白字先生。



陈果教授是被动成为“网红”的。她的授课视频之所以会爆红网络,是因为上课时经常被学生偷拍,一次次被动的上热搜;在复旦大学校园里,学生们喜欢称她为模特姐姐、灵魂导师、高级心灵教主、思修女神等,这是学生们给予她的至高赞誉。学生喜欢上她的课,不仅因为她的低调神秘与特立独行,更因为她与众不同的思辨说理和魅力教育;有人说陈果教授的课是心灵鸡汤,即便是心灵鸡汤吧,那也是营养丰富的正能量心灵鸡汤,哪个人的心灵不需要精心养护呢?



问题拿陈果教授读错“耄耋”两字来说事,也无非是想蹭陈果教授的热度罢了。读错“耄耋”两个字,陈果确实有错在先,也不是说名牌大学教授、网络红人就不能批评了;问题在于我们每个人都做过“错字先生”和“白字先生”,多大点事啊,读错了,指出来,改正就好了嘛!何必要拿到网络媒体上来热炒一番呢?这个借着网络红人炒作、图谋不轨的名声,是再明显也不过了。


从陈果教授读错“耄耋”两字事件中,我们可以得到三个启示: 1、人人都会犯错,大学教授也不例外;2、作为社会名人、网络红人要更加小心谨慎,慎言慎行,一个不小心就被动地成了热炒对象;3、这是一个“碰瓷”年代,不要光觉得物欲横流中有碰瓷,文化教育领域碰瓷者也是大有人在。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做人须小心,处处有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