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元老师:谈心意六合拳

张兆元老师:谈心意六合拳

张兆元老师

余一九四八年冬,得方瑞芝先生之援引,幸师承于卢嵩高老师之门下,习心意六合拳。自蒙收录,朝惕夕乾,聆听老师之口授,体练老师之身传。

虽然赋性驽钝,未得壸奥,但门墙桃李,十载熏陶,先生之余火残薪,存得一灯,

多年来践习钻玩未敢稍忘,浅释概述如下。

一、六合拳源流疏考。

心意六合拳乃内家拳之鼻祖,考其沿革依循,远溯至宋、元、明、清四代。

首创岳飞,集成于明末姬龙凤,乃定名为心意六合拳。岳飞祖创此拳名曰意拳,此说世论纷纭,信疑参半,余以为可信其有。

兹仅按清乾隆十五年岁次庚午荷月,龙邦由陕回晋,遵师命途经河南洛阳,拜渴师伯学礼马公,戴与马公谈式甚洽,马嘱戴为岳武穆王意拳谱为序。

戴氏有如下一段自叙:“兹见岳武穆王拳谱,意既纯精,谱亦明畅,急录之以志余爱慕之情。”又有“王精通枪法,以枪为拳,立一法以教将佐,名曰意拳,神妙莫测,盖从古未有之技也(戴氏谱系老谱之一也)”。

又按雍正年正月河南新安进士王自诚为南山郑氏序心意六合拳谱,亦有岳武穆意拳之说,郑氏亦姬老师拳艺之得传者,谱亦有如下叙说:“郑氏于姬老师之拳、刀、枪、棍,无取不精,为谱以教其子弟,不敢言姬老师之传也。”(未句系自谦语)。此谱亦目前流传老谱之一也。

综上所叙,窃以为古人不吾欺也。

姬老师名宏,字际可,号龙凤,山西浦州诸冯从氏,系明末总兵,精大枪术,因世乱朝昏,乃弃职归农。居家尝自叹曰,吾提枪骑马,有万夫不当之能,今拳打二人忙,值此乱世保身家。武艺之道,独恨未精,有朝闻道,夕死足矣之憾,于是弃家访道于终南,遇异人,授武穆拳书,归乃参悟多年,集而成之,称心意六合拳,留谱论,授徒子,

得其真传者,有河南马学礼,陕西曹继武,子姬寿及南山郑氏者(名不传)。曹继武传山西戴龙邦,戴传河北李洛能(系布商),李洛能传白西园、刘奇兰、郭云深等。李洛能因感心意六合拳称呼与理解皆不便,于是改心意拳为形意拳,基徒郭云深又增十形为十二形,或称五行拳。今流传于山西河北之形意拳,源于出。

唯河南马公学礼,自艺成后归乡务农,不求仕宦,晚年授艺于族属,保持姬老师心意六合拳原貌,未稍更动。以马公系回族,外教不得扣其门,秘传之,呼心意门,代有传人,沿习至今。

马学礼传马三元、张志诚,张志诚传李政,李政传张聚、白先师,张聚传子张根、买壮图、马毛,买壮图传袁凤仪,袁凤仪传尚学礼、杨殿青、卢嵩高、宋国宾等。

卢嵩高老师艺成后离乡辗转于京汉谋生至武汉,会铁氏父子。铁氏系武汉心意六之一支,其所出非唯同,属回族。又因买壮图之女嫁于铁氏门中,故武汉一支存也。卢师中年曾住蚌埠,与师弟宋国宾同理镖业,故蚌埠亦有心意门一支存也。卢师由蚌埠过南京而后留居上海,授徒为业,徒子从多。

余就学时入其门,常见者有李尊贤、马义芳、王守贤、马海凯、解兴邦、孙少甫、王蓝田,以上诸君多已故殁,现存者寥寥无几,又皆无闻,故名氏不到。心意六合拳上世虽属保密,并独传于回族,但非单传。

余所言者仅就卢师一系而已,其于上世先辈,限于闻见局偏,考据无从,若有疏漏,尚希同好雅凉。

二、心意六合拳称内家的哲理依据,

判别一门拳术内外之属性,窃以为不在攻守与刚柔,而在于该拳术创制理论指导之内涵,赋予体练者习践预期之宗旨目地

内家以培本为秘旨,

外家以修枝为要务。

人之本,精、气、神也。人之枝,筋、骨、皮也。故

内家以藏精、蓄气、炼丹为培本这秘旨。

外家拳以伸筋、硬骨、揉皮为外务之修造

故世俗流谚,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之说。

本固枝荣是内家之主旨,

修枝壮于则外家之目地,泾渭殊途,重轻立判。

仅按岳武穆王及姬老师之谱论曰:

精养灵根气养神,元气不走是其真,

丹田练就千日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画龙点睛,诗句明白道出,心意六合拳练功秘旨,在乎藏精、蓄气、培神也。盖精藏则吾人之灵根旺,气蓄丹田实则吾人这元气盛,气与神通,神者生之本,表者生之具,

一言以蔽之,心意六合拳乃吾人、精、气、神,培炼之要妙也。呼为内家,意此之谊也,兹将心意六合拳哲理依循之十说条列如下:

一、虚无一气万化说;二、两仪阴阳天地说;

三、三才配位三体九节说;四、四象四梢说,

五、五行五脏五关说;六、六合混元一体说;

七、七星七位七拳说;八、八阵奇正变化说;

九、九九丹成说;十、十形应象说。

上列十说,各有演绛说词,包乎天地阴阳,达乎物初人始,元妙精微,寓乎心意六合拳中。以见此艺上可以参天地,同造化,下可以契人寿,补修短,延命年,谓为内家之鼻祖,武首家之上乘,艺术之真品,盖有因也,仅按岳武穆王及姬老师祖之谱论曰,

唯我心意六合者,攀跻之无穷,苟能日就月将,则智无不备,勇无不生,

得和平之理,会和平之情,顺成自然,

则能去能就,能弱能能强,能进能退,能柔能刚,不动如山岳,

难知如阴阳,无穷如天地,充实如太仓,

浩渺如沧海,眩耀如三光。民族瑰宝可以明也。

三、心意六拳严谨学习及道德修养,

岳武穆王及姬老师之谱论曰,

心意六合不乱传,无穷奥妙在其间;

若教狂徒无知汉,惹祸招灾保身难。

故有三教三不教之说。卢嵩高老师口戒三不曰:

不持技寻斗,不持技为歹,不眩技逞勇。又曰:

习此艺者,就行如病郎,守如处女,温文儒雅,瑞庄肃穆。

四、心意六合拳习技体练之要求,谱曰:

鸡腿、龙腰、熊膀、鹰捉、虎抱头、雷声,以此为六合,

此乃要求习技者应达到之意境也。若非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其可达乎,

鸡腿者谓趋踩之步;

龙腰者谓转侧之身法也;

熊膀者谓挥臂虎虎有风也;

鹰捉者谓抓拿疾狠如鹰扑扑食也;

虎抱头是肘不离肋,手不离腮也;

雷声者,势如电闪,声如迅雷不及掩耳,先声夺人也。

唯其要求如此,故谱又曰:

牡丹花开满树红,后来结果几个成,

世有奇才多枉用,可惜奇才不多生。

此谓学者总多而精者实少,学非易也。非唯学者不易,盖师亦难也。故谱又曰:山上石多黄金少,世上师多明师稀,太平我重其人语。世有名师之说,然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有朋党推名者,有窃誉沽名者,名高望众,求易得也。故求名师易求明师难也。名乃外誉之加,明乃内照之美也。

五、心意六合拳练功十六法,谱曰:

一寸、二践、三躜、四就、五夹、六合、七疾、八正、九经、十胫、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十六法贯穿于习艺者一体之中,有为外形之规矩,有为内意之会通。神形互济,内外贯通,精藏气蓄,其艺自精。

现公将虎形一式略述如下:

卢嵩高老师口授曰:

虎行风生,威在蹲山。此谓猛虎行动有风随也,故易曰:云从龙,风从虎。虎有威,威可以摄众兽,但其威以蹲山为最,以虎为山中王,山者虎之势也,失其势则威难发,故俗有虎落平阳被犬欺之喻。

故心意六合拳虎形一式以虎蹲山为其宗也。然则虎之威究何威也?

卢师曰:

收纵以扑,转侧以掀,掉尾以鞭,贯用三绝。以三绝而伏众兽,是虎威之所在也。

卢师数语,已画出虎形真谛,所谓收纵以扑者,盖收如伏猫,纵如放虎,是有所取,欲进先退,击扑之式也。转侧以掀者,是扑而未中,左右明拨也。左右明拨,是猛虎出笼之式也。掉尾如鞭者,拳架中这虎摆尾也。

以上虎形,若能严遵师训,谨按技法,则人在场上习拳,有若虎在眼前施威,栩栩如生,呈自然逼真肖似这美感。

六、心意六合拳形名正宗说,

仅按卢嵩高老师讲授及其生前拳架留影,兹将形名分列如后。

一曰龙形搁横、二曰虎蹲山、

三曰鹰捉、四曰熊出洞、

五曰鸡腿,六曰鹞子入林、

七曰猴竖蹲、八曰夜马奔槽、

九曰燕子抄水、十曰蛇拨草。

心意六合拳所采十形,呼为十大真形,所谓真者一也,

盖依岳武穆王,兵贵如一之训,取少而精也,一者一整体也,一可以致万,变化无穷。经曰:绝利一源,用师十位,故其拳架,不尚巧饰虚繁,而以逼真刻意,造型朴美,纯精简练。

(一九八二年八月二十五写于上海)

张兆元 十大形功夫馆

张兆元老师:谈心意六合拳
张兆元老师:谈心意六合拳
张兆元老师:谈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不外传,多少奥秘在其间。若教狂徒无义汉,招灾惹祸保身难。

君子学了护终生,小人学了胡乱传。背后莫谈旁人短,遇事莫要强出头。

山上石多黄金稀,路上人多君子少。

原则:宁可失传,不可乱传。

霞客辛巴 心意六合拳爱好者 分享此文功德皆回向给原作者及众读者。

祈愿中华儿女身心健康 国泰民安

整理交流V信 xkdcoo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