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毅:孩子犯错时你对他的态度,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最近,小样妈在看第二季的《爸爸去哪儿》

在湖南靖州的第三次旅行中,黄磊的女儿多多和陆毅的女儿贝儿在完成任务的时候发生了一些不愉快。

节目组给小朋友们布置的任务是把自己亲手摘的杨梅拿去集市上卖掉,然后用卖得的钱给老奶奶买礼物。

其他小朋友都完成了任务,唯独贝儿只顾着逗鸭子,没把杨梅卖掉。

不仅如此,在多多和姐姐给老奶奶挑礼物的时候,贝儿只顾着给自己买鞋,身无分文的她还为此犯了一些错误

陆毅:孩子犯错时你对他的态度,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一开始,她想拿姐姐的钱给自己买鞋,多多看到后阻止了她。

后来,贝儿又赌气,没付钱就拿着鞋子走了。讲原则的多多只能顾全大局,从贝儿手里抢走了鞋,还给了老板。

贝儿眼见心爱的水晶鞋没了,只能走到一旁默默地流眼泪。

让我没想到的是,刚才还很坚持原则的多多,看到贝儿哭了,立马暖心地想办法安慰贝儿

陆毅:孩子犯错时你对他的态度,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她先是求老板把鞋送给贝儿,老板不同意。多多不愿意放弃,又提出拿杨梅和老板换鞋,几番请求后,老板才把鞋给了贝儿。

接着,多多为了帮贝儿完成买礼物的任务,又用自己剩下的钱买了一双鞋垫送给贝儿。这样贝儿就既有心爱的水晶鞋,又有给老奶奶的礼物了。

看到这里,你一定和我一样,对多多刮目相看吧。

她不仅懂得照顾妹妹,有自己做事的原则,遇到困难还非常会想办法。看得出来,黄磊和孙莉把女儿教的很好。

陆毅:孩子犯错时你对他的态度,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和多多比起来,小几岁的贝儿就显得不那么懂事了。不仅没有完成买礼物的任务,还违反规定,用别人的钱给自己买鞋。

如果贝儿是你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教育她呢?

是严厉地骂一顿,还是狠狠地惩罚一下?毕竟,不管是拿别人的钱,还是忘记任务,只顾着给自己买鞋,这些在大人眼里,都是比较严重的错误。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怎么做,才能让他虚心接受,在错误中成长和进步呢?

陆毅在节目里的3点做法就非常可圈可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01 批评的时候对事不对人

先来看看陆毅是怎么给贝儿指出错误的。

首先,陆毅的语气非常平和,他没有大声地吼孩子,也没有像很多家长那样,骂孩子“自私、差劲”。

他只是平静地问贝儿,“今天的任务是给老奶奶买礼物,为什么你只给自己买了新鞋呢?”

陆毅:孩子犯错时你对他的态度,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听到贝儿说,因为很喜欢这双鞋后,陆毅告诉他,“喜欢可以让爸爸买,但今天的任务是给奶奶买鞋,所以你这样做是不对的。”

为了让贝儿能记住这次教训,陆毅还很坚定地告诉贝儿,“我们把这双鞋脱下来,再也不要穿它了。”

之后,陆毅就没有再继续批评贝儿,而是给她时间,自己去反思和消化今天的事情。

陆毅:孩子犯错时你对他的态度,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我们在给孩子指出错误的时候,有两点很重要:一是对事不对人,二是见好就收

“对事不对人”的意思是说,我们可以

指出孩子行为上的错误,但不要在性格、品质上批评孩子,给他贴标签。

我们可以说,拿别人的钱是不对的,做题时不认真看题是不对的,但别说“你怎么这么坏,你就是粗心,不认真”。因为这些负面标签一旦贴到孩子身上,就很难撕下来了。

我们怎么看待孩子,孩子就会怎么看待自己。当他觉得自己身上有这么多缺点,他就会没有动力去改变。

“反正我就是粗心,就是坏孩子,你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一旦孩子有了这种无所谓的态度,我们再想让他变好,就非常难了。

陆毅:孩子犯错时你对他的态度,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所以我们应该学学陆毅,只是指出孩子行为上的错误,把行为和性格分开,这样孩子就会有动力去改变,来维持自己“好孩子”的形象。

第二点“见好就收”的意思是说,我们指出孩子的错误,告诉他下回应该怎么做之后,就不要再继续唠唠叨叨地批评孩子了,否则只会起反效果。

心理学有一个很有名的“超限效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陆毅:孩子犯错时你对他的态度,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当我们刚开始批评孩子的时候,他的心里是有很强烈的愧疚感的。

可是一旦我们说的太多,说的太久,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心理免疫的现象,把自己的耳朵关起来,不再认真听你的批评,甚至还可能会有逆反心理,觉得自己没错,是你太小题大做了。

所以要想批评的效果好,与其说个没完,不如点到即止,让孩子自己去反思。

02 给孩子弥补的机会

陆毅在批评完贝儿后,还做了2件事。

一是让贝儿向老奶奶道歉,二是找来一把小风扇,让贝儿把它当礼物送给老奶奶

陆毅:孩子犯错时你对他的态度,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这2件事,都是让贝儿用自己的力量,去弥补错误

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要么苦口婆心地讲道理,要么狠狠地批评一顿,但不管是哪种方式,孩子都只要被动地接受就好了,并不需要主动地去做什么事。

可是孩子从来都不是靠听就能学会道理的,他们需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去行动,才能记住和领悟。

尤其是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他们最需要的不是大人告诉他们“你错在哪了,你有多坏”,这些不用大人多说,孩子自己也清楚。

陆毅:孩子犯错时你对他的态度,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一个承担责任,弥补过失的机会。

这不仅能帮助孩子重建信心,让他有动力去做个“好孩子”,还能教会他们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在错误中学到新本领

03 和孩子一起在错误中学习

陆毅在批评贝儿之余,也承认了自己在教育孩子上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陆毅:孩子犯错时你对他的态度,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比如没有教过贝儿买和卖的概念。因为奉行“女儿要富养”的理念,导致贝儿觉得自己想要什么就能有什么。

陆毅这种自我反省的态度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很多家长在看到孩子犯错时,都会忙着指责孩子。

“你怎么会犯这种错?你还是以前那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吗?”

一味指责孩子,却从不自我反省,这种“我永远是对的,错的都是你”的态度,会让孩子在心理上和我们疏远

其实孩子的错,不也是我们的错吗?真是因为我们在教育上的疏忽,孩子才会犯下错误。

所以重要的不是谁犯了错,谁该被指责,而是我们面对错误时的态度。

陆毅:孩子犯错时你对他的态度,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

与其推卸责任,不如和孩子一起勇敢地承认错误,拥抱错误,在错误的提示下,一个一个地补上漏洞,变得越来越好。

孩子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们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今天的错误改正了,学习了,就能变成明天的优点。

所以看到孩子犯错时,我们不要对他失望,也不要对自己失望

要像陆毅一样,用对事不对人的方法给孩子指出错误,给他改正和弥补的机会,同时让他看到爸爸妈妈也会犯错,也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

正如莎士比亚所言,

“最好的好人,都是犯过错误的过来人;一个人往往因为有一点小小的缺点,将来会变得更好。”

愿我们和孩子都因犯过错,改过错,而成为更好的人。

历史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