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君起烈士孫女回憶祖母——大戶千金投身革命

陳君起烈士孫女回憶祖母——不讓鬚眉,大戶千金投身革命

【烈士小傳】

陳君起,1885年生,江蘇嘉定(今屬上海)人。

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創建南京婦女問題研究會。1925年任共青團南京地委婦女委員。

1926年任國民黨南京市黨部婦女部長。1927年任中共南京地委婦女委員。

1927年4月10日夜參加中共南京地委緊急擴大會議時被捕,數日後犧牲。

【口述人】

曾見成,陳君起烈士孫女。

在深圳一個居民區,尋訪人員見到了曾見成。“奶奶的事情影響了我們整個家族。”她說,父親曾鼎乾,十來歲就幫奶奶傳遞革命消息。奶奶犧牲後,父親牢記她“要做對國家有用的人”的囑託,成長為一名石油地質學家,中國海洋生物礁油氣藏勘探及理論的創始人。

大戶千金“抗婚”,離家出走斷絕父女關係

“奶奶的父親是清末進士。奶奶到了適婚的年齡後,她父親把她許配給了當地一個富紳的兒子。然而,奶奶不喜歡此人的品行,離家出走,跑到上海去讀書。外曾祖父大發雷霆,登報和她斷絕父女關係。”曾見成說。

在上海務本女校,陳君起不僅接受了先進的師範教育,而且打開了眼界。畢業後,她來到南京一所小學當老師。“這期間,奶奶和女校同學的哥哥,也就是我的爺爺相識了。”曾見成說,爺爺當初十分欣賞奶奶逃婚的勇氣,兩人很談得來,不久後就結了婚。

“爺爺的家族也是個封建大家庭。尤其是爺爺的繼母,十分看不慣媳婦在外面教書,雙方矛盾漸深。1914年臘月,奶奶4歲的女兒生了重病,繼婆母竟然乘她不備,把孩子搶走丟在院子裡,活活凍死。奶奶悲憤交加,大病一場,決定帶著兩歲的兒子,還有兩個養女,分居另過。”曾見成說。

為爭自由搬離夫家,帶著兒子投身革命

“奶奶一個人要養活四口人,白天教書,晚上還要做織補活兒。我父親後來考上了東南大學附小高小班。為了就近照顧,奶奶搬到了學校附近,結識了一些東南大學的革命青年,閱讀了《新青年》《嚮導》等馬克思主義刊物。”曾見成說。

這些刊物中宣傳的革命思想,像火種一樣點燃了陳君起的內心。“奶奶自身深受包辦婚姻、婆母欺凌之苦,覺得婦女受壓迫特別嚴重,決心要推翻幾千年來的封建制度。”曾見成說。1924年底,陳君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入黨後,陳君起的家,居安裡20號就成了黨的一個秘密聯絡點,蕭楚女、惲代英等都來過。“父親十二三歲時,奶奶就讓他送信、傳遞消息。奶奶知道從事革命工作的危險性,很可能早上出門,晚上就回不來了。從這個時候起,她就有意識地教父親獨立生活、做飯的技能。” 曾見成說。

知道難逃一死,寫下絕筆信與兒子訣別

1927年春,正當以第一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國民革命發展到緊要關頭時,蔣介石卻加緊策劃反革命政變。4月9日,反革命勢力指使流氓搗毀國民黨左派江蘇省、南京市黨部。4月10日上午,南京約10萬群眾在參加肅清反革命派大會結束後,遊行請願,遭到鎮壓。

4月10日夜,中共南京地委召開緊急會議,研究對策。由於保密工作不到位,會場被敵人發覺。11日凌晨2時,偵緝隊武裝特務將會場包圍,時任中共南京地委婦女委員的陳君起等10人被捕。陳君起知道難逃一死,寫下絕筆信與兒子訣別,為了保護家中黨的機密文件,她在信中暗示兒子,“把我的房門鎖好,誰都不要進去住。”

數日後,陳君起等10人被置於麻袋內用刺刀刺死,投入九龍橋下河水中,被稱為南京“四一〇反革命事件”。

“奶奶犧牲後,父親成了一個流浪兒,後輾轉到北京投奔姑媽等親戚。無論生活多麼艱難,父親始終牢記奶奶臨別前的囑託,立志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1936年,父親考入了北京大學地質系。畢業後,他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祖國的地質事業。在他80多歲高齡時,雖然多次胃出血,但病癒後依然繼續工作,發揮餘熱。”曾見成說。

本報通訊員 張洪 趙瑱

本報記者 李子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