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黄痢和白痢发生病源是什么?该如何预防呢?

神农35


仔猪黄痢和白痢发生病源是什么?该如何预防呢?

仔猪黄白痢的病原为大肠埃希氏菌,是哺乳仔猪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二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的差别。仔猪黄痢也被称为早发性大肠杆菌病,多发生于1-3日龄仔猪,一周龄以上仔猪较少发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仔猪白痢也被称为迟发型大肠杆菌病,多发生于10-30日龄仔猪,其中10-20日龄仔猪高发,但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仔猪黄痢和白痢的发病原因

1)环境因素

刚出生仔猪,身体各项技能均不完善,对外界环境因素敏感,当环境温度偏低或者湿度过高都会导致仔猪发病。

2)母猪带毒

母猪体内都会携带有大肠杆菌,并且会随粪便排放到环境中,母猪的体表、圈舍、栏杆等处都会被大肠杆菌所污染,当仔猪接触过多的细菌体内细菌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就会发病。

3)营养缺乏

母乳质量差、数量少、仔猪补饲较晚都会导致仔猪机体的蛋白质合不足,使得仔猪的抵抗力下降,而感染黄白痢。


该如何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

首先应该保证母猪正常的营养供给,从而保障母乳供应,使仔猪可以正常发育。其次仔猪出生后应即使吃上和吃足初乳,提高仔猪的被动免疫力,降低发病率。最后就是要做好环境卫生,母猪进产房之前要进行彻底的消毒,产前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清洗母猪乳房和后躯,母猪产后吃初乳时同样使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母猪乳房,同时及时清理母猪粪便,降低仔猪接触大肠杆菌的概率。

2)疫苗免疫

对于发病率比较高的猪场,可以采取在仔猪产前20天肌注免疫一次,或者产前30天和产前15天分别免疫一次,都可以对黄白痢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3)药物预防

母猪:产前7天至产后7天,饲料中添加苦参止痢颗粒+林克大观霉素,降低母猪体内大肠杆菌含量,减少其大肠杆菌排放量。

仔猪:出生后1日龄仔猪肌注0.5毫升头孢噻呋或者长效土霉素,预防仔猪体内大肠杆菌的繁殖,防止发病。



果然悠


那是一种以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般好发于出生3-15天内的仔猪。仔猪白痢黄痢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疾病,致死率高,仔猪一旦感染会出现脱水拉稀,食欲不振,消瘦无力等症状,严重时会死亡。

带病菌母猪是主要的致病因素,仔猪吃了带病毒的母乳,就会发生拉稀腹泻甚至死亡。

如何预防

1.加强母猪的产前产后管理,提高母猪饲料营养,提高母猪抵抗力。根据气候变化适当进行人工干预,保持猪舍温暖,定期消毒。

2.对于已经有病灶的母猪,应该及时和仔猪隔离。可以用奶粉代替母乳喂养。母体完全康复以后,才可以将仔猪放入母猪猪舍。

3.对于已经出现拉黄白痢的仔猪也要和健康的仔猪隔离,分开喂养,根据病情程度针对性给药。






餐条鱼鱼


仔猪发生黄白痢是一直困扰广发养殖户的一道难题

个人认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在于母猪,目前大部分的养殖户对母猪的饲喂要求很低,管理更是跟不上,很大程度上造成小猪黄白痢,没意识到母猪保健的重要性!

猪舍环境卫生和通风保温一定要做好!


兽药批发零售


仔猪白痢、黄痢均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其中,白痢轻,黄痢病重。白痢多见于2-3周龄仔猪,大便呈灰白色稀便,故称白痢。有腥臭味,病死率低。

仔猪黄痢,大便为黄色稀便,多见于3日龄左右的仔猪,7日龄以上的发病较少。该病比白痢重,发病急,病死率高。无论白痢黄痢均为传染病,一头发病,波及全窝,甚至全场同等大的仔猪。

腹泻伤阴脱水,消瘦,精神不振,被毛粗乱。一头发病,要坚持及早群防群治,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母猪健康水平,尤其孕期,要做到营养均衡。对经常出现仔猪黄白痢的母猪,在产前可预防接种,或内服仔猪白痢散或瞿麦粉、白头翁等中药。猪舍要常清洁冲洗,产前产后对猪舍进行消毒,勤换垫草。猪粪及时清理,集中发酵无害化处理,经常清洗母猪乳头,杜绝口源传播途径。


看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分析原因主要与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有关,仔猪消化器官不完全,免疫能力差,缺铁性贫血、遗传性疾病等导至拉痢!如果环境温度跟不I极易诱发低皿糖症,要注意保暧,初生仔猪适宜温度为34℃,断奶时为28℃。


4917666929813


一:母源抗体不好。二:受温差的影响。三:乳汁过浓过稀都会造成仔猪拉白痢,然后成黄痢。


手机用户58554839325


哺乳仔猪的消化器官不完全,免疫力差,缺铁性贫血等导至拉痢,注意保暧,刚生仔猪适宜温度为32℃,断奶时为26℃。


乡村木易


是你自己工作没有做到位,你应该在母猪配种好之后,生小猪一个月之前打两次细小病毒疫苗,就可以完全解决小猪黄白痢的问题了,即使小猪真的有一点拉稀,也是没有问题的,这个问题只要母猪提前打过疫苗,就完全没有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