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匹夫们的大作为:改朝换代中发挥过关键作用的隐秘幕后力量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文化及旅游话题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此话绝非仅仅是一种豪言壮语。历史虽由大人物书写,大人物成就的大历史背后却总少不了许多籍籍无名的角色;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其实我们还是能够寻找到许多这样的“有责匹夫”。

小匹夫们的大作为:改朝换代中发挥过关键作用的隐秘幕后力量

在兴亡时刻,他们可能也会是救国的重要力量

尽管历史上没有留下过他们的姓名,但他们曾如何撬动过历史、在兴亡时刻中如何一改天下危局,史书上却留下过不少相关记录;在有关的历史事件当中,这些默默无闻的人们,才是历史进程中真正的有生力量!

一. 越王勾践的地下神兵:灭吴战争中的决定性力量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大败越国,越王勾践带着仅剩的五千残兵败将退守会稽(今浙江绍兴)。痛定思痛后,勾践决定舍下脸皮向吴王示弱求和,自己还亲自跑去当了吴王的马前卒。

在当时的吴王看来,这样的越国再也成不了威胁了,于是逐渐放松了对他的警惕,三年后还放了他回国。

在归国的十年间,勾践一边时刻对吴王保持谦恭、另一边则秘密实施起复国大计。在越国大夫文种积极促进越国经济恢复的同时,范蠡还偷偷在会稽郊野的偏僻石窟洞穴中组建起数支秘密部队。

由于当时越国的一切状况均需向吴国定期汇报,因此这支部队的人员是无法登记在丁簿之上的,对吴王夫差来说,越国根本就不存在那样的一群人。自然,吴国的密探也一直没能发现这支秘密部队的存在,范蠡在保密功夫上做得太到位了!

小匹夫们的大作为:改朝换代中发挥过关键作用的隐秘幕后力量

隐忍蛰伏、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

时机逐渐成熟后,勾践开始做起了群众工作,这一直就是他擅长的事情。果然,越国百姓齐言:“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国语·越语》)。吴王得悉消息后暗笑:“就这样的乌合之众能干啥事?”

结果,越国百姓在那支“地下神兵”的带领下势如破竹、连败吴军,最后吴国被灭,勾践以“卧薪尝胆”的励志之举名垂青史。

史籍中并无关于这支军队的具体记录,一是因为他们均由越国流民所组成、并无登记在册;二是因为当时的记录者仅将这支部队看成是越国百姓的一部分了。

小匹夫们的大作为:改朝换代中发挥过关键作用的隐秘幕后力量

秘密训练了多年的“藏兵窟神兵”

根据目前浙江一带的石窟考古,“勾践藏兵窟”是普遍存在的,没有这些专业训练的地下部队,徒有报国之心的普通百姓又岂能是吴国军队的对手?

《史记·货殖列传》中曾言范蠡“厚赂战士,士赴矢石”组织过敢死队,后人均认为指的就是这支神秘的“地下神兵”。

二. 司马懿“高平陵事变”中的精锐死士:三国归晋前的逆转力量

公元239年,曹魏年仅八岁的曹芳继位,由大将军曹爽及太尉司马懿辅政。在曹爽的一步步排斥之下,司马懿逐渐被架空了实权,仅存一个虚衔而已。

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岂会甘居人下?他一边继续向曹爽称病示弱,另一边却偷偷从流民中招募起一支甲士部队,对他们晓以家国大义的教化后,这班精锐死士就誓死效忠在司马懿身边了。

小匹夫们的大作为:改朝换代中发挥过关键作用的隐秘幕后力量

无兵无权的司马懿借助私募力量逆转了形势

当时的魏国由曹爽把持着一切,曹爽的各种暴行逆施的确引起了魏国百姓的恐慌,人们均担心汉末以来的战火会因此重燃。

司马懿的这些死士们其实都是在战火中失去了家园的魏人,听说司马懿要重整朝纲、恢复国家的稳定太平,这才纷纷聚集到他身边,为自己的家国尽一己的“匹夫之力”。

公元249年,司马懿利用曹芳与曹爽前往高平陵(曹睿的陵墓)拜祭的机会,带着这些精锐死士一举控制了洛阳城,为其后的“三国归晋”清除了最大的障碍。

小匹夫们的大作为:改朝换代中发挥过关键作用的隐秘幕后力量

“三国归晋”是我国历史上再次回归大一统的重大事件,在司马懿一无兵二无实权大情况下,他能成功实施政变揽回大权,这些籍籍无名的死士们可谓“一个也不能少”。

站在曹魏的角度上看,他们确实都是兴亡时刻中的“有责匹夫”,毕竟家国天下,从来都是相对于人们所处的地域而言。

三. 李隆基“先天政变”中的隐秘家丁:大隐于朝的潜伏力量

公元710年,唐中宗李显突然暴毙,外界均盛传是当朝的韦后与安乐公主所为。且不说李显是否她们暗杀的,但韦后扶持李重茂登基改元“唐隆”、独揽大权的野心早已昭然若揭。

这情况尚不算最糟糕,宰相宗楚客为了巴结韦后,竟怂恿她效仿武后君临天下,刚度过“武周之殇”的唐朝,眼看着又将面临倾覆之危了!

小匹夫们的大作为:改朝换代中发挥过关键作用的隐秘幕后力量

唐代“女主天下”引发了长期的朝政动荡

倘若李唐皇室被彻底架空的话,当时首当其祸的便会是相王李旦(李隆基的父亲、李显之弟、太平公主的亲兄)。为了保障父兄的安全,李隆基便联合太平公主的羽林军势力先发制人剪除了韦后一党,然后拥李旦为帝。

可是,唐朝的倾危态势并未因此大获改观。继武后、韦后、安乐公主之后,太平公主又因拥立唐睿宗李旦之功,开始在朝中横行无忌、大有效仿昔日武后之势,其权柄甚至超过了身为皇帝的李旦。唐睿宗夹在亲妹与儿子之间左右为难,最后只好退位不干了、将皇位让给了李隆基并改元“先天”。

其实在李隆基继位之前,太平公主一直就有意撤换李隆基这聪明睿智的太子,还派人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姑侄间矛盾一触即发。先天二年,太平公主仗着太上皇的势力当朝与唐玄宗李隆基发生了激烈冲突,朝中七位宰相竟有五位站到了太平公主这边!

李隆基深感事态严重,于是率三百余人控制了羽林军,最后尽数诛灭了太平公主的党羽。

小匹夫们的大作为:改朝换代中发挥过关键作用的隐秘幕后力量

史载中,这“三百余人”为戍守宫城北门的“龙武军”,实际上他们均为李隆基的心腹、禁卫军将领王毛仲“布诚结纳”所组建的一支隐秘的家丁力量。

这事从“先天政变”过程中王毛仲“避之不入”及“数日而归”已见端倪,而事变之后,王毛仲即获授将军之职,可见这当中实有轻描淡写之举。

原来,王毛仲年幼时即为李隆基的“死党”式家奴,在跟随李隆基的多年当中,王毛仲在李隆基的授意下广纳无名英豪,“接其豪俊者,或赐饮食财帛,以此尽归心焉”,成功组建起自己的“家丁部队”。

由于人数众多,这些家丁在进京时就以马夫为掩饰,不久后就归入了王毛仲麾下的龙武军中,与羽林军一起共同拱卫宫城的北大门。

在事变开始之初,这三百多人凭藉数年历练的超凡技能迅速控制住了羽林军,此为“先天政变”得以成功的最关键一役,因为这支羽林军自“唐隆政变”时就一直就是太平公主的得心力量,也是太平公主得以在朝中横行无忌的背后羽翼。

小匹夫们的大作为:改朝换代中发挥过关键作用的隐秘幕后力量

尽管李隆基在即位前一直为太平公主所监视着,由于这个团队仅通过王毛仲与李隆基“单线联系”,因而太平公主对此是丝毫无察的。

唐代时的羽林军定额为六千人,戍守北门重地的羽林军当有两千人左右,以区区三百人之力控制了这支庞大的军事力量,史书里仅轻描淡写就带了过去。其实只要稍加思索,就会知道这三百多人绝非普通士兵!

唐玄宗李隆基正是通过此关键一役稳住了动荡数年的唐代朝堂,在我国历史上缔造了“开元盛世”,幕后的这三百余“无名匹夫”当不应被遗忘掉。

四. 历史上禁而不止的“私蓄壮丁”在巨大功勋中终获正名

勾践藏兵、司马懿与李隆基“私蓄家丁”这样的事情在历代都是极其敏感的,因此必须做得极其隐蔽,相关人员“籍籍无名”也是其中必须付出的代价。

西汉景帝的时候,名将周亚夫就因“私藏五百甲盾“(原为准备死后发丧之用),最后被诬下狱饿死狱中,可见“私蓄家丁”是多么严重的罪行。不过,这些原本注定“籍籍无名”的家丁们后来还是得以在史书中露了一回“正脸”,这就全得益于明朝的“军事家丁制度”了。

明朝军队原本实行的是卫所制度,士兵皆设军户,但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政府拨发给士兵们的饷银经常被扣减,一些地方军阀为了确保兵员的充足,于是从民间“私募家丁”以充兵员,这就是“军事家丁制度”。

皇帝不发饷本来就说不过去,于是就默认了这种制度,“私蓄家丁”不再是违法行为了。

小匹夫们的大作为:改朝换代中发挥过关键作用的隐秘幕后力量

在明朝的抗倭战争中,戚家军与俞家军其实都是家丁组成的军队。这些家丁均为“武将所辖不入兵籍者”,在确保了战争兵员的同时,又大大减少了朝廷在军户上的开支,因此在明朝后期得到了迅速扩张。

之所以说“私蓄壮丁”终获正名,当然是因为戚家军等在对敌战争中获得的巨大战绩!明朝北部边境处的马芳、李成梁等将领,都是依靠家丁打出的众多胜仗,家丁们也因此在历史中首次成了战场上的中坚力量。

历史上明朝的抗倭援朝战争、打击东南沿海倭寇的战争中,“家丁士兵”都是功不可没的主要成员。

小匹夫们的大作为:改朝换代中发挥过关键作用的隐秘幕后力量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的概念、梁启超将其组成了今天的八字名言。顾炎武正是基于明朝后期众多“家丁士兵”的伟大贡献,对天下人发出了这样的号召,认为“匹夫”同样可以救国救民。

回顾历史上勾践、司马懿、李隆基等人背后的“私募家丁”,这些“有责匹夫”们确实起到过巨大的历史作用,难怪每逢兴亡时刻,人们对顾炎武的号召会有如此大的共鸣了。

“坊间五千年”将坚持内容100%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存疑义联系即删),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原创文章。本号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