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胤禩逼宫前到景陵鼓动胤禵,胤禵一句“我不会不管”有什么深意?

青灯问史


首先说明一下:应该是胤禵说:我也不会袖手旁观。不是我不会不管,大意相同,请大家勿喷。

这是一个梗。

如果参照当时的情景,老十四胤禵已经守墓多年,当年的大将军王在回京的那一刻,雍正继位后那一刻就被剥夺了职权,后年羹尧取代老十四,平定了西北叛乱,因为年羹尧触动了雍正的利益,也被雍正赐死在杭州城下。

年羹尧的大将军王位置随即被汉将岳中琪取代,不仅如此,岳中琪手下的班底也不是年羹尧的班底,更不是岳中琪的班底,而是雍正新晋的班底,这点,在岳中琪取代年羹尧的时候就说明了。

所以说,再过若干年后,到胤禩调兵逼宫的时候,胤禵的班底都不知道在哪里给人提鞋去了。胤禩此时找胤禵,不知道老十四胤禵还有多少资源可用。

估摸着这时候的胤禵连光杆儿司令的资格都已经丧失了,像老九老十府上可以到处摇舌搬弄是非的那大爷那样的人物只怕都找不着了。

老十四这时候唯一可用的资源,只怕就只有老四胤禛,雍正帝的亲弟弟,雍正亲皇兄的身份罢了。

那老八胤禩这时候为什么要找这个早已失去威风的大将军王呢?

老八与老十四在夺嫡的时候,看起来似乎是一伙,都属于八爷党的人,但是事实上,两人的心从来就没到一块儿去过。胤禵在西北当大将军王的时候,老八却派人安插在他的左右,被胤禵识破后,胤禵又来个反间计,二人明里似乎亲切得很,但是暗地里的较量很早就开始了。

二人心里都明白,时分时合其实早就影响了相互的实力,只是不好撕破脸而已,因为一旦撕破脸,双方的实力都大打折扣,那就更没有实力对付老四或者太子党了。

康熙六十大寿的时候,胤禵送了块儿天石,却要通过老八他们转交给康熙,这其中的意思可想而知。这丫为何不直接呈给康熙呢?后来就有了康熙大寿时候死鹰的事儿,康熙没有追究,是怕因此引起一个乱字。

老八胤禩用死鹰换了天石,这事儿老十四只怕是心知肚明,老康熙虽然没有追究,他老十四心里可明白。你老八把我当枪使了一回,跟没事儿似的,我可不是傻瓜。

总归是亲兄弟老四胤禛当了皇帝,好歹老十四不是其他的皇子,再怎么闹,雍正也不会把胤禵格外怎么样。虽然此时胤禵光杆儿司令都谈不上,就这身份,也是尊贵不已。

老八的来访其实在胤禵意料之中,这老两哥俩这辈子的争斗估计也该有个结果了,不然,老八胤禩不会在这个时候来找他,找他这个只剩下身份的兄弟老十四。胤禵心中明白,老八与老四只怕是该到了结的时候了。

说实话,胤禵这时候是真没有什么资源可以入伙的,他唯一的希望只怕是双方斗得你死我活的时候出来振臂一挥,那老八老四就都傻眼了。

这,正是老八担心的地方。若说老八胤禩的九成胜算,胤禵的这点希望只怕就算两成。

说老八谨慎严密,这可能就算是吧,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老八胤禩所以来到景陵,他想稳住胤禵,看看胤禵的想法。至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雍正早就洞察这一切,那是后话。

胤禵当然也知道老八胤禩的来意,他是害怕自己利用雍正亲兄弟的身份,在二人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渔利。

这个利,还真是个天大的利。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的话。像老十四这样的人精儿,自然明白得很。

如果这时候,他答应了老八,站在老八一起,估计胤禵自己都不会信,老八自然更不会信,那老八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看老十四的立场,不为我所用,至少也别掺和。

如果老十四站在老四一边,那老八只怕就要先对自己下手,铲除或防死了这个绊脚石,再图逼宫。老八能在康熙的寿宴上换死鹰,铲除或者防死老十四怎会做不出来?到那时候,就算老八老四打的不开交,老十四只怕也没有振臂一挥的机会。

所以,老十四的立场很重要。胤禵很聪明,焉能不知老八的想法。

所以,胤禵说了句:你们落下风的时候,我也不会袖手旁观。看似是站在了老四一边,实则是老十四保命之策,如果他不这么说,老八就会视他为逼宫的绊脚石,关键时刻除掉他也不是不可能。

可是老十四有什么实力去管呢?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不过是老十四胤禵的聪明以寻求自保罢了。


青灯问史


其实八爷到这个时候已经是魔怔了,他的目的也已经不再是做皇帝了,而是要逼死雍正才肯罢休。

他去拉拢老十四的主要目的,除了是要增强力量夺权之外,他还要逼雍正杀死亲弟,他要让康熙、让天下人都看看,雍正继位就是个错误。

八爷拉老十四下水,让雍正有顾忌之余,还要增强舆论力量

雍正和老十四是一母同胞,只不过因为一些宫里的规矩才导致了两人关系越来越生疏了。可这是了解情况的人才会知道,我等民间老百姓可不会管什么规矩,我们只知道“打仗不离亲兄弟”的道理。

八爷虽然自认为已有“九成胜算”,但还有“一成天意”的不稳定因素。他自己就多次吃过这“一成天意”的亏:第一次废太子的时候,明明已经掌握了九成官心的八爷胤禩,偏偏就败给了康熙皇帝的“一成天意”;“死鹰事件”后,自负已经掌握九成兵力的“八爷党”,又是败给了那“一成天意”。老八这次要十足的胜算才能出手,一出手就要不做不休。

而老十四对八爷说了:“你们出事我也不会不管”的话,也就是在表明自己的立场,听到这话的时候,八爷知道一切都准备就绪了。在后面第三十五集里,伯伦楼里那大爷那套“十四”改为“第四”的说法已经开始传出去了,谣言一传十十传百,传到最后就成真的了。

老八去找老十四,就是要争取这“一成天意”,也就是舆论的力量。无论如何,只要天下人都认为的“皇位继承者”能站在他们这一边,就算最后真的输了,也还有野史秘闻为他们辩护。明着争不过雍正,暗里也要把他搞臭。

八爷自己也说过:“活五十年也是死,活一百年也是死,就要看怎么个死法”。照他的观点是,能争到权力那是最好的,争不到也不能让雍正好过。剧情最后的曾静所写的“雍正十罪”,不就是由“八爷党”传出来的嘛!雍正看了是汗流浃背,背脊凉嗖嗖的。

所以即便老十四最后没有出现在“八王议政”的朝廷上,但他所做出的贡献已经够了。虽然“八爷党”最后还是输了,但他们却还是显得毫不在意。

雍正哪里能想到,这个人称“贤王”的弟弟居然如此心胸狭隘。安排了如此多后手让自己来收拾:亲儿子弘时是一手;亲弟弟允禵是一手;同为满族的八旗子弟是一手;占据全国大部分人口的汉族也是一手。雍正看似赢了朝堂之战,实际上更是陷入十面埋伏的局势之下


狐史首丘


在《雍正王朝》里,胤禩逼宫前到景陵去鼓动胤禵一起逼宫。但是胤禵的反应,说明了他对胤禛和胤禩的不同认识,并且显示出了他已经变得更为成熟了。


胤禩之所以去找胤禵,是因为胤禵和雍正的最大的矛盾在于他认为雍正抢了他的皇位。

自从他当了抚远大将军王之后,他的势头是一直在上升的,而且因为康熙的那一句”得胜归来后,另有重用”,对将来产生了很多不符合实际的一些想法。


但是尚未建功立业,等到的消息是康熙驾崩,自己从未想过的不显山不漏水的亲哥哥胤禛继位为君了,关键让年羹尧断他军粮,以及不准进京祭拜,都显示着胤禛在防着他。这再加之各种传闻以及胤禩等人的挑拨,这个疑问在他心中坐实了。关键在兄弟俩性格相似,都倔到一块去了,一个不听解释,一个我根本就不愿跟你解释。最后胤禵被发配去守陵了。

胤禩对胤禵的定位,其实非常准确,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但此刻胤禩与胤禵早就失去了感情的基础,只剩下利益的前提。

事实上胤禵和胤禩的关系一开始是相当密切的,甚至是超出盟友关系的。当公议太子人选之后,康熙突然不认账,要复立胤礽。胤禵为胤禩出头,为胤禩要个说法,不惜触怒康熙龙颜,康熙气得要拿刀把它砍了。可以说胤禵对胤禩绝对不差于胤祥对胤礽的态度。


但是这一切都由于胤禵成了抚远大将军王,并得到康熙那句若有所指的话。而彻底撕开了胤禩伪善的面具。著名的死鹰事件,就足可以看出胤禩的险恶用心。


就算当时胤禵不知道,但是只要知道他的礼物被换了,他就立刻知道这是谁干的。因为替他送寿礼的人正是胤禩的门人。换礼物的事情其他人干不了。

胤禵和胤禩虽然没有撕破面子,但是实际的联盟早就荡然无存了。胤禵对胤禩再也不会那么推心置腹了。反而胤禵对雍正逐渐开始刮目相待了。

电视剧从始至终讲过胤禵反对新政。但是胤禩这次逼宫的主要理由就是反对新政。反对让其人自食其力,美其名曰”坏了祖宗成法”。


但是这么多年来,雍正一直在推广新政,国力逐渐变强,吏治逐渐变得澄澈。雍正的所有的努力,正在逐步的改变着康熙晚年的现状。而这现状的改变,也在不断的引起胤禵的新的思考,所以他不想再争了。但是胤禵是不会拨开这个面子来承认应雍正的成就的。


当在此前见识过雍正手腕的胤禵,听胤禩说,成功之后要将雍正的新政全部给废了的时候,淡淡的说了一句,“老四不是那么容易被你把握的。”


胤禵实际上对胤禩彻底失望了。因为胤禩一切都是为了私利,目的就是想当皇帝,但是如果一旦他继位了之后,他肯定不如雍正,他并没有切实可行的施政理念,推翻雍正的新政,的确可以笼络一帮被动了奶的势力。但是长此以往,只会局面越来越糟糕。

“现在我实在没这门心思,这样吧,你干你的,等你们落下风的时候,我也不会袖手旁观。”实际上是一句反话,这句话正表明了胤禵对胤禩的态度。


实际上胤禩真是得了健忘症。当年胤禵回京奔丧这时候,那是应提一个人孤军奋战最为艰难的时刻。可是胤禩你去哪里了呢?

被发配去守陵时的胤禵可谓处在极端的下风,而胤禩却被封为总理王大臣,那一刻因为是雍正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那几乎要就和雍正穿同一条裤子了。早就把胤禵抛到了九霄云外了。


胤禵的这一句话,实际上就是说给胤禩听的。主要的重点应该落在前一句,“等你落了下风”,祝愿你落下风,你放心,我也会袖手旁观的。

所以做人呢,要有始有终。交朋友也是一样,不要等你的朋友已经寒了心,你还读不懂他说的话的意思。


炒米视角


胤禵是说“我不会不管”,但说实话他其实什么都管不了。坐拥西北几十万大军的时候,他如此风光,结果不还是被雍正断了粮草,然后一道诏书被召回了京城吗?

而蛰伏多年却壮心不已的胤禩再次出击,志在必得,正如他自己所说,已有九成胜算。那么他此番前来,真的是来搬请老十四胤禵出山帮助自己的吗?



或许是,但不完全是,更多的可能是对胤禵的一种试探,试探一下胤禵目前究竟站在怎样的立场上。胤禩知道,现在的胤禵被困在皇陵多年,要兵没兵,要钱没钱,要人没人。但胤禩最担心的一点是,胤禵是不是还在对当年的传位问题耿耿于怀。

众所周知,康熙传位雍正之时,只有胤禵远在西北,没有在场。而恰好也就是他,对雍正继位的合法性产生了极大的怀疑。因为康熙选他做大将军王时,对他寄予了厚望,朝野也猜测胤禵一旦立功,就会成为储君。所以当雍正继位后,胤禵回京奔丧,大闹灵堂,话里话外都在表达着一个疑问:皇阿玛究竟把大位传给了谁?



胤禩最担心的是,一旦他与雍正斗到两败俱伤之际,胤禵会不会突然出手,渔翁得利?胤禩不会忘记,当年自己搞了个死鹰事件,把胤禵送给康熙的天石调包了,这实际上是胤禩与胤禵公开决裂的信号。而这次,胤禵会不会还记着仇,在背后插自己一刀,也插雍正一刀,然后自己成功上位?



所以胤禩此番前来就是来试探的,而胤禵的回答令胤禩十分满意。他说自己不想再争了,但如果胤禩落了下风,自己也不会不管。胤禵可能更多的是通过表达这样一种立场去自保,毕竟万一胤禩成功架空了雍正,自己总归还是要面对如何与胤禩相处的问题,先把态度表达清楚了比较好。而如果雍正赢了胤禩,他就更不必担心了,雍正早就了解他这位亲弟弟的立场了,要为了这个杀他早就动手了,也不会大费周章让他来守陵了。


达摩说


这句话"一语双关"


宝哥77139895


坐山观虎斗,看谁占上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