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千千万,最最喜哪首

诗词千千万,最最喜哪首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我们现在只知道,这是一场指天赌咒的爱情,距今两千多年。主人公是当时的一位女子,表达了愿与对方爱到天荒地老的盟誓,大胆而痴情,读来让人震撼。

《上邪》的抒情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其间的爱情欲火犹如岩浆喷发不可遏制,气势雄放,激情逼人。读《上邪》,仿佛可以透过明快的诗句,倾听到女子急促的呼吸之声。

《上邪》是一首用热血乃至生命铸就的爱情篇章,其语言句式短长错杂,随情而布。音节短促缓急,字句跌宕起伏。

尤其是,有过背叛爱情经历的人,读过后一定会不寒而栗;薄情寡恩的人,读过后也会胆战心惊。

诗词千千万,最最喜哪首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行行重行行》是一首末世动荡中相思离乱之歌。诗以女子的口吻,抒写了对远行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抓人,一般人读到最后叮嘱丈夫“努力加餐饭”时,难免会泪崩。

尽管后来的建安诗人、两晋诗人都写过很多爱情诗,任你华丽绮靡,任你曲折婉转,却无法逾越这首以平常语道出的诗作。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如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

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现离合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这种不动声色而又情感细腻的表达,很多时候恰是现代人缺失的日常。

最真实的东西最打动人,从来都如此。

诗词千千万,最最喜哪首


题都城南庄

唐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诗的镜头感太强了,惹得古代很多编剧手痒,纷纷编出一段“长安爱情故事”,搬到舞台上。剧本在明朝叫《桃花人面》,到清朝则叫《人面桃花》,真是长演不衰。

整首诗其实就是用“人面”、“桃花”作为贯串线索,通过“去年”和“今日”同时同地同景而“人不同”的映照对比,把诗人因这两次不同的遇合而产生的感慨,回环往复、曲折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对比映照,在这首诗中起着极重要的作用。因为是在回忆中写已经失去的美好事物,所以回忆便特别珍贵、美好,充满感情,这才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传神描绘;正因为有那样美好的记忆,才特别感到失去美好事物的怅惘,因而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感慨。

尽管这首诗有某种情节性,有富于传奇色彩的“本事”,甚至带有戏剧性,但它并不是一首小叙事诗,而是一首抒情诗。“本事”可能有助于它的广泛流传,但它本身所具的典型意义却在于抒写了某种人生体验,而不在于叙述了一个人们感兴趣的故事。

它诠释了一种普遍性的人生体验:在偶然、不经意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去有意追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崔护的《题都城南庄》,朦朦胧胧就是最美的状态。

诗词千千万,最最喜哪首

锦瑟

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人的人生经历,让他成为一个感伤而内向的人。写起诗来,遂带有明显的主观化倾向。

他十分注重内心体验,诗中几乎略去了一切具体的情事。生活的原料在他笔下,被提炼浓缩到只剩下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使得他的诗超越了具体的情境,而获得了古今的共情。

首联哀悼早逝。"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乐器,琴有三弦、五弦;筝有13弦;而"瑟"却有五十弦。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感,该是多么哀伤。

诗人以这个典故作为喻象,暗示别人只三弦、五弦,而诗人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真是得天独厚之天才。比兴用得多么高妙。 一弦一柱,追忆青春恋爱的年华。追忆美好的青春。但又美景不长,令人失落惆怅。

颔联以庄子亡妻鼓盆而歌,期效望帝化成子规而啼血,间接地描写了人生的悲欢离合。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颈联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

最后抒写生前情爱漫不经心,死后追忆已经惘然的难以排遣的情绪。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

对于普通人,往往是人到老年,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逝,功业无成,光阴虚度,碌碌无为而悔恨无穷。但诗人,则事在当初,就已先知先觉到,却又无可奈何,无限之惘然若失。

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直到今日,我们沉吟他的诗,仍有一种人人心中所有,却又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感

注:人物图片来自中国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