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爱因斯坦说“宇宙的一切都是设计好的”?

谢京瀚


因为你无法回答一个“钻牛角尖”式的提问:客观世界中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可思议的“巧合”?

例如人类DNA,是30亿个碱基组合排列而成。它们的排列必须一个不错,才能生出一个“不畸形”的人。如果每个人DNA里的这30亿个碱基的组合都是偶然产生的,要达到一个都不出错,概率是多小呢?人类基因工程的专家打了个比方:

这个概率就等于天上像下雨一样掉下字母,落在地上,要一个字母不错地排成一整部《大英百科全书》。

你说,这个概率有多小?神奇的是,全球几十亿人,除了极少数因基因变异、错误而导致的病患和畸形儿,其余所有人居然都是这个小概率下的“偶然”产物。(所有动物的DNA、植物的RNA也同理)。而如果算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同时要维持这种“不出错”,那这个“超级偶然”的概率又有多小呢?恐怕我们都很难用10的负多少次方来形容了。

还有,我们能够观测到的所有星系,和地球每个角落的生态链,再到原子、电子层面的微观世界,都各自依照一套不知从何而来的复杂规律(自有、本有),维持着完美的平衡与和谐。这些看似“巧合”所导致的事实,当然可以用科学去探索、解析其规律,构建科学模型,并据此作出可靠的预测。但你始终无法回答一个问题:

为何这些超级小概率的事件,重重叠加、彼此作用,互为因果,最后却能在数百亿年内一直维持着整个宇宙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的超级秩序?是不是冥冥中有一种神秘力量,在我们的视野和感知力之外,早就设定好了宇宙所有的运行程序?

这已不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而是哲学问题了(本体)。

以上聊的是科学,我们再思考一下接近宗教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一个人的命运也存在这么多巧合?

例如,三楼的阳台,在12点整,偶尔砸下来一个花盆,结果把路过的张三砸死了。

你当然可以通过统计楼下的人流量、行走速度、阳台高度等等参数,来计算花盆砸中行人致死的概率。只要你的参数足够全面、准确,那么算出的这个概率在数学上就是成立的。但我再问你三个钻牛角尖的问题:

1、为什么被砸死的就是张三,而不是走在他身后的李四或是他前面的王五?

2、为什么张三不早一秒、不晚一秒,不偏左一分米,不偏右一分米,偏偏在这一秒、这个位置从楼下经过,而花盆的坠落为何也不早一秒、不晚一秒发生?

3、到底是不是有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早就暗中调度各种因缘,安排好了张三的出门时间、走路途径、行走速度,以及花盆坠落的时间、角度,推着张三“故意去赶上”这个坠落的花盆?

一句话:你觉得,张三被花盆砸死的这个悲剧,是被预先设定好的吗?

这些问题虽然钻牛角尖,却是现实中刨根问底时不能回避的问题。

数学概率是一种科学模型,是在假设统计对象的数量“无限大”这一基础上,进行的一种逻辑推理。但客观事实,却是个别、特定的案例。就如同上面这个例子,那就是“张三这个人100%已经被砸死”的特定个案,而不是“楼下行人有0.000001%的可能被砸死”的普遍推理。

科学家,是在摸索自然规律、统计客观概率方面最权威、认识最深的人。但他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越是精密、越是深刻,就越被这种像是“刻意制造的巧合”所困扰。于是,只好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天问,一个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的假说:“宇宙间的一切,都是提前设定好的。”

对未知的东西,不论是科学家,还是宗教,都比我们更懂得保持一份发自内心的谦卑和敬畏。


喷子都是玻璃心


爱因斯坦是高手不假,他的独门绝技叫“相对论”也不假,但是乔峰不是和谁打架都用降龙十八掌的,爱因斯坦也不是到处都在讲相对论。

这个故事,我们往前回溯几百年,抽根烟,慢慢看。

17~18世纪,欧洲存在这么一种观点:“自然神论”。这个观点的核心逻辑是: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上帝创造的世界,就是个完美的世界。就好像我们买了一块手表,三天两头出毛病的,肯定是质量不好的手表。

所以,对我们存在的世界来说,上帝不可能给我们一个垃圾地球让我们住,那么地球运转的逻辑,肯定是完美的。

持这一派观点的,有个大神叫:牛顿。他的牛一定律是这么说的:

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什么意思呢,就是上帝创造了静止的世界,然后踢出去了第一脚,就有了今天的世界。

此后的物理学就一心研究一件事:上帝创造的世界,到底是什么规律呢?

宽泛的说,研究方法只有一个:找到上帝创造世界的密码。

这个最早是由牛顿定律完成的。然而,时间一晃,到了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天。

在英国,一位叫卡尔文的男爵发表新年贺词,他很开心的说:

物理学大厦已经要建成了,剩下的事情都是毛毛雨啦!无非一点修补工作,还有两点乌云……(这段可参考《量子物理史话》)

20年后,开尔文男爵乌鸦嘴言中,这两朵乌云引发的量子物理,让牛顿为代表的经典物理学崩了。

与此同时,爱因斯坦才站了出来,告诉大家:没崩,看我绝技:相对论。

于是,经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之间,就建立起了一道桥梁。当然,解释力也变得更强了。上帝逻辑的奥义——就是相对论。

=====================================================================

现在再去看爱因斯坦说这句话:宇宙一切都是设计好的。其实这句话是一句特别得意的自夸:

一切都是上帝设计好的——是老夫找到的规律!

我们还是要理解”爱老爷子“得意的心情的。

这句话有点类似扫地僧逼格满满的一句话:

降龙十八掌,果然天下第一!


酒骑风


了解了“广义相对论”的细节,大部分人都会有这一想法。“统一场”也和它有关。

广义相对论是模拟宇宙演化的工具,科学家在模拟中发现,重要的宇宙参数都是那么的精确,只要稍微大一点或者小一点,宇宙就不会存在。



在相对论的世界中,时间是相对的,“同时”也是相对的。在我们看来同时发生的事情,在其他观察者眼里是有先后顺序的。“同时”的相对性能预知未来:在宇宙的某个观察者眼里,地球上的"明天"和他们的"今天"是同时发生的。他们的今天结束,地球上的明天也就结束,我们所认为还没有发生的事,宇宙已经安排好了结果。


而且,宇宙中千千万万个规律都是自洽的,能够互相包容。仿佛有人给出了一个"宇宙终极法则",所有法则都是它的一部分。爱因斯坦希望用"统一场"论归纳所有规律。

欢迎评论!关注作者,分享更多有趣的科学!


飞鱼科普


因为你无法回答一个“钻牛角尖”式的提问:客观世界中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可思议的“巧合”?

例如人类DNA,是30亿个碱基组合排列而成。它们的排列必须一个不错,才能生出一个“不畸形”的人。如果每个人DNA里的这30亿个碱基的组合都是偶然产生的,要达到一个都不出错,概率是多小呢?人类基因工程的专家打了个比方:

这个概率就等于天上像下雨一样掉下字母,落在地上,要一个字母不错地排成一整部《大英百科全书》。

你说,这个概率有多小?神奇的是,全球几十亿人,除了极少数因基因变异、错误而导致的病患和畸形儿,其余所有人居然都是这个小概率下的“偶然”产物。(所有动物的DNA、植物的RNA也同理)。而如果算上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同时要维持这种“不出错”,那这个“超级偶然”的概率又有多小呢?恐怕我们都很难用10的负多少次方来形容了。

还有,我们能够观测到的所有星系,和地球每个角落的生态链,再到原子、电子层面的微观世界,都各自依照一套不知从何而来的复杂规律(自有、本有),维持着完美的平衡与和谐。这些看似“巧合”所导致的事实,当然可以用科学去探索、解析其规律,构建科学模型,并据此作出可靠的预测。但你始终无法回答一个问题:

为何这些超级小概率的事件,重重叠加、彼此作用,互为因果,最后却能在数百亿年内一直维持着整个宇宙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的超级秩序?是不是冥冥中有一种神秘力量,在我们的视野和感知力之外,早就设定好了宇宙所有的运行程序?

这已不再是单纯的科学问题,而是哲学问题了(本体)。

以上聊的是科学,我们再思考一下接近宗教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一个人的命运也存在这么多巧合?

例如,三楼的阳台,在12点整,偶尔砸下来一个花盆,结果把路过的张三砸死了。

你当然可以通过统计楼下的人流量、行走速度、阳台高度等等参数,来计算花盆砸中行人致死的概率。只要你的参数足够全面、准确,那么算出的这个概率在数学上就是成立的。但我再问你三个钻牛角尖的问题:

1、为什么被砸死的就是张三,而不是走在他身后的李四或是他前面的王五?

2、为什么张三不早一秒、不晚一秒,不偏左一分米,不偏右一分米,偏偏在这一秒、这个位置从楼下经过,而花盆的坠落为何也不早一秒、不晚一秒发生?

3、到底是不是有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早就暗中调度各种因缘,安排好了张三的出门时间、走路途径、行走速度,以及花盆坠落的时间、角度,推着张三“故意去赶上”这个坠落的花盆?

一句话:你觉得,张三被花盆砸死的这个悲剧,是被预先设定好的吗?

这些问题虽然钻牛角尖,却是现实中刨根问底时不能回避的问题。

数学概率是一种科学模型,是在假设统计对象的数量“无限大”这一基础上,进行的一种逻辑推理。但客观事实,却是个别、特定的案例。就如同上面这个例子,那就是“张三这个人100%已经被砸死”的特定个案,而不是“楼下行人有0.000001%的可能被砸死”的普遍推理。

科学家,是在摸索自然规律、统计客观概率方面最权威、认识最深的人。但他们对自然世界的认识越是精密、越是深刻,就越被这种像是“刻意制造的巧合”所困扰。于是,只好提出一个悬而未决的天问,一个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的假说:“宇宙间的一切,都是提前设定好的。”

对未知的东西,不论是科学家,还是宗教,都比我们更懂得保持一份发自内心的谦卑和敬畏。

79 赞 踩 25评论
分享
举报
飞鱼科普 科学领域创作者02-11 22:25 关注

了解了“广义相对论”的细节,大部分人都会有这一想法。“统一场”也和它有关。

广义相对论是模拟宇宙演化的工具,科学家在模拟中发现,重要的宇宙参数都是那么的精确,只要稍微大一点或者小一点,宇宙就不会存在。

在相对论的世界中,时间是相对的,“同时”也是相对的。在我们看来同时发生的事情,在其他观察者眼里是有先后顺序的。“同时”的相对性能预知未来:在宇宙的某个观察者眼里,地球上的"明天"和他们的"今天"是同时发生的。他们的今天结束,地球上的明天也就结束,我们所认为还没有发生的事,宇宙已经安排好了结果。

而且,宇宙中千千万万个规律都是自洽的,能够互相包容。仿佛有人给出了一个"宇宙终极法则",所有法则都是它的一部分。爱因斯坦希望用"统一场"论归纳所有规律。

欢迎评论!关注作者,分享更多有趣的科学!


阿酷说电影


猫先生先给结论吧,爱因斯坦真没说过如此哲理般的话语,他只是和波尔在关于量子力学不确定性上辩论时,说过,“上帝不掷骰子“;波尔回应,“爱因斯坦,别命令上帝怎么去做“。

爱因斯坦是一个有经典物理传统的科学界大神;他的观点和立场带有旧时代深深的烙印。这个和牛顿是近代科学的开创者,同时也是一个资深的炼金术师一样,都是事实。但因此推论出爱因斯坦是一个顽固的宗教神学论者,或者由科学家向神学论者进行转化,那只是某些同学的一厢情愿。

经典物理界,本质上心中坚定的支持科学决定论,就是支持实在性以及定律因果律。经典物理学家都坚信,只要掌握足够的参数以及规律,宇宙间的过去、现在、未来都可以由科学的定律来预测。拉普拉斯给拿破仑演示了他的宇宙天体运行模型时,说过,我的理论中,不需要上帝这个假设。科学家心中的神就是他们自己,实现这个梦想的工具,就是实证科学。

而根据科学决定论的推断,宇宙的一切当然是设计好的。猫先生刚才已经举过例子了,只要我们知晓一切的参数,或者隐变量,那么宇宙一切均无秘密。往后推断,人生其实挺可悲的,那不是就是一切都是设计好的吗。

只是,这个旧时代的荣光已经逝去,量子力学给予了最新的答案,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不确定、都可以、可能吧“。大家也不用担心了,可以放心的说,我命由我不由天了。


猫先生内涵科普


爱因斯坦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的相对论作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之一,像里程碑一样把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此爱因斯坦也因相对论风靡全球。


除相对论外爱因斯坦还因光电效应而获得诺贝尔奖,在证明光在照射金属时,金属表面会有电子析出的同时,也证明了光的波粒二象性(光在传播时同时具有粒子性和波动性)。


爱因斯坦认为上帝不掷骰子

爱因斯坦也是现代物理学两大基石中另一基石《量子力学》的提出者之一,而爱因斯坦认为“宇宙的一切都是设计好的”也是出自他对量子纠缠的研究中。


爱因斯坦在量子纠缠的研究中认为:“上帝是不会掷骰子”的,也就是提问者口中的“宇宙的一切都是设计好的”。爱因斯坦认为量子纠缠其实不可能存在,只是被提前安排的明明白白罢了。爱因斯坦假设量子纠缠就像把一双手套分别放到两个不同的箱子中把其中一个送到南极这样遥远的大陆,而另一个箱子留在自己的身边,当打开自己身边这个箱子后看到这只手套是右手的或者左手的就能马上确定在遥远南极的那个箱子中到底是左手的还是右手的,根本不用特意去南极打开箱子看到底是哪一只就可以做出判断。这只是因为提前安排好的罢了,根本不存在什么纠缠。





尽管其他《量子力学》提出者用实验证明了量子纠缠存在的情况下,爱因斯坦还是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并把这种纠缠现象称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



后来也有科学家们声称爱因斯坦直到自己逝去时还在努力的去证明量子纠缠是错的,宇宙的一切都是被设计好的,上帝是不会掷骰子的。


欢迎关注“遇见H未来”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遇见H未来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解释,我们知道万物都遵循着既定的规则产生运动变化,一切都符合因果逻辑,没有什么是无缘无故的产生的,存在必然合理,变化也符合因果,万事万物都在因果链条之中,一个结果必然有原因,而那个原因也是另一个因的果,因为一切都符合因果,所以未来的一切变化都是注定的,今日之因他日之果,没有任何事物可以逃脱命运的枷锁,一切都是注定的,一切都是规划好的,物理学玩到极致的人都会发现这一点,唯物的世界必然会导致上帝的存在,因为唯物的世界具有绝对的真理,在绝对真理的世界必然有全知全能的上帝,因为真理是真实不虚的,绝对的,完全的,所以世界是可知的,可知的,必然可以全知,全知必然全能,上帝不就是全知全能的代名词吗?而绝对的真理不就代表着一切存在物都是合理的,一切变化都是有原因的吗?一切变化都是有原因,那么只要具备了因,结果不就注定了吗?如此推论下去,不就万物都是注定的吗?很好解释啊!玩物理玩深的人都会去寻找上帝的存在,这是物理学资深者的标配


干潇


爱因斯坦的后半生和牛顿一样,都几乎陷入的一种浪漫科学主义和完美主义的色彩,但这也是这些伟大科学家的精神支柱。

牛顿的后半生执迷于宇宙的第一推动力的研究,比较典型的命题就是“太阳系是如何开始旋转的”?

爱因斯坦的后半生一直希望寻找到宇宙的终极规律,这就是他希望建立起来的“统一场论”并以此解释宇宙的终极规律。

直到“宇宙大爆炸”理论成型之后,两位科学家的困惑才能理论上给予基本合理的解释。

所以爱因斯坦设想宇宙存在一个像牛顿物理学一样的基本宇宙大法,但他始终没能找到答案。

历史上看,两位伟大的科学家在其后半生均无更大的建树,甚至晚年的牛顿开始相信了神学,甚至传说他说过是上帝推动了第一次太阳系运转。

然而,无论如何,他们都是现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中的一员。


是那个谁谁谁谁谁


澄清一下概念:

一,任何一个形态或形象,都是在适配条件下成立和产生出来的,这是物质或现象的本质。

其二,适配与被适配,是一种动态的结合,这种动态是无止境的。

其三,宇宙这个概念的成立,严格的说并不仅仅是目前人们所探索到的概念内容,它应当是一个适配与被适配无休止的动态结合或分离的状态,这种状态成就了各种物质或现象的产生,衰减,消亡或新的物质,现象的产生。

其四,作为适配与被适配的物质,它们都是唯一性的,也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因为它们的“不一样”属性,所以才会发生彼此的相互作用即适配与被适配。

其五,爱因斯坦说,宇宙的一切都是设计好的”,这句话是一个唯心说,也是一个理想化的臆想说,其实就是胡说。他缺乏一个根本性的认知,即:一。物质或个体都是唯一性的,二,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作用或动态存续,那是因为每一个物质都是不一样的的个体,因为不一样,所以才会发生彼此作用,才会有新的物质产生,才会动态存续。三:这并不是什么安排好的事情,而是物质或现象自身的特质使然。

其六,爱因斯坦的这种说法其实就是一个“上帝或神创造,主宰着一切的思想认知,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当我们了解了物质或现象的自身特质之后,就不会相信这种论说了。当然,以上论说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介绍,详细解释和内容在这里无法展开,只是告诉大家几个结论性的概念而已,有机会再给朋友们提供更详尽的说明吧。


北京得明


没有目的就没有设计。

没有设计就沒有存在。

没有存在哪有结构?

没有结构哪来的功能?

没有功能哪有奇迹?

没有奇迹何需探索?

没有探索哪有发现?

没有发現何必发明?

没有发明哪来的科技?

没有科技何淡发展?

没有发展哪里来的生活。

人类来是求知的,求知从摇篮直到坟墓。

求知才是人生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