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识心王里的耳识心

耳识心是由“耳根”和“声尘”接触,再加上“意识”的参与,因缘和合而生成的。

八识心王里的耳识心

先说耳根:耳根同样包括扶尘根和胜义根,扶尘根就是可见的肉耳,胜义根是真正“能听”的根。有人认为胜义根是相关的神经纤维和大脑皮层对应的听觉神经中枢,有人认为胜义根不可见,和对眼跟的看法一样,我赞同后者,不过这并不是很重要,我们只需知道耳根是能了别“声音”的器官就好了,其他的器官没这个功能。

再说声尘: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以声波的方式传入耳中,我们的耳根能识别频率在一定范围内的声波,并会因为声波幅度强而震动耳膜产生一定的感受,但就仅此而已了。

最后说意识:当耳根和声尘接触,本来仅是耳根识别声波频率,或声波幅度过强而震动耳膜产生感受,一切挺简单的,然而意识一参与进来就不同了,意识会为听到的声音安名立相,这个声叫吵那个声叫静,这调一声那调二声,这个声叫张三那个声叫李四,这个声好听那个声难听,当我们产生这些判断和感受时,我们就说“耳识心”产生了。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不需要物质界的振动我们也能听到声音,比如在梦中外界并无相关振动仍可听到声音,这也可部分证明——耳根里的胜义根另有其物是不可见的。

八识心王里的耳识心

耳根和声尘接触产生的各种心境,就叫做耳识界。

无明(末那识)同样会在耳识界里找“我是谁”,比如这是“我独有的声音”,这是“我喜欢的音乐”;据说海妖能迷惑水手使其丧命,很多作曲家、歌唱家、乐器专家会把自己的作品、嗓子、乐器看得如生命般贵重,就是因为无明把“我”建立在了声音上面。

关于耳根,有个很牛的地方,在《楞严经》里,文殊菩萨认为通过耳根来修行是最好的法门——叫耳根圆通法门,观世音菩萨就是通过这个法门来找真心进而有所成就的,为什么呢?盖因耳朵能感知的范围比其他几个根要广要细:眼只能观六路耳却能听八方,更远的地方眼睛看不见耳朵却能听见,有障碍物了视力会受阻声波却有可能还能传到耳朵,耳朵也不象眼鼻舌身那样想去体验什么还挺费力,其他器官比起耳朵来感受不常有而且还挺粗,大概就是因为这些原因吧,所以用耳听声来修行性价比是比较高的。不过这是种概论,因每个人天生的业力和禀赋不同,修行法门对每个人的效用是不一样的,这个因人而异。

八识心王里的耳识心


在《楞严经》里,观音菩萨是怎么用耳根修行的呢?看下面一段经文:

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摘自《楞严经》

观音菩萨先是“不听”外界的声音,为什么呢?因为妄心才会把虚妄无常的声相当真跟着外面的声音跑。声音一会大一会小,一会这个调一会那个调,一会说我好一会说我坏,心跟着跑来跑去会很累很烦的,而菩萨是要通过修行找真心的,所以首先不会纵容她的心跟着声音跑,当然也不是真不听,而是把心从外界拉回来使其安住于内(反闻闻自性),入流就是入到闻性里面了,亡所就是把所能听见的各种差别声相舍了不去当真(叫初入闻中入流亡所),也就是不用耳去听而是用心去听;然后就感受到了“寂静相”,外面声音的振动、平息、大小、高低“没”了,或者严格的说是不能影响到她了(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然后观音菩萨再向深处行(观音菩萨是最喜欢往深处“行”的,比如在《心经》里,第一句就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随着功夫的加深,把“寂静相”和”能闻的主体”也都舍了不取于相(这就是如是渐增,闻所闻尽);于是进入到了“尽闻”的境界,“尽闻”就是当能闻(主体)的所闻的(客体)都灭尽了没有了,所到达的一个还有某种觉知的境界。

这个“觉”的境界她也不留(住)也要舍掉(就是“尽闻不住,觉所觉空”);“闻”也空了“觉”也空了,继续深入就到“空”的境界,最后“空”也不住,继续舍继续精进深入,就觉悟到了那个不生不灭的本体了——空觉极圆,空所空灭,极圆就是大圆满的大圆镜智。和本体一连接,观音菩萨“所听到的”就是真正的实相了。

以上就是观音菩萨的修行法门——耳根圆通法,看上去能把听的本事越修越大,让一个人听声的时候不但能“越来越不生烦恼”还能“越来越接近所听的真相”。想来也是,我们可以感知下:如果我们用耳过于向外去听的时候,心就会跟着声音跑,那么外界的声音就很容易干扰到我们,使我们惊恐烦乱,而如果我们反过来不把注意力放在那些变化的声音上面,而是向内连接,听内在的声音,我们就会心定得很多,同时外面的声音反而会因心定而听得更清楚——和真心连接得越紧密一个人了知的真相就会越多。当然,要达到观音菩萨完全用真心去听的境界是非常困难的,而且这法门也不见得适用所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