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骄子——陇东作家、收藏家王刚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陇东这块黄土地上走出过无数骄子,而更多的赤子扎根黄土,以挚著的丹心写就诗意生活。王刚财先生是一位庆阳本土收藏家,有着与收藏有关的许多头衔。

黄土骄子——陇东作家、收藏家王刚才

而让人钦佩的却不仅止这些,在古玩收藏研断的兴趣之后,王刚财先生还有着琴棋书画方面的诸多爱好,而且他还喜爱文学,是一名庆阳本土作家,32万字的长篇小说《是非》是他的处女作,在业界引发强烈的反响,庆阳作家、评论家李安平为本书写的评论文章很值得大家去深读。

黄土骄子——陇东作家、收藏家王刚才

2018年9月25日,庆阳中秋书画联谊会在宁县春荣镇恒丰堂书画农民专业合作社隆重举办。庆阳市知名书画家郭鸿俊、张书聪、林海东、刘希贤、巨箫宁、孙赢博等参加了这一盛会。中秋书画联谊会在宁县春荣镇恒丰堂的隆重举办,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了著名收藏家王刚财先生。

黄土骄子——陇东作家、收藏家王刚才黄土骄子——陇东作家、收藏家王刚才

一位黄土地上成长的汉子,一名多才多艺的收藏家、作家,更是一颗有着侠骨柔情的慈善家,他努力的用岁月打磨着人性的率真,在世象万物的精华间品味真诚。

黄土骄子——陇东作家、收藏家王刚才黄土骄子——陇东作家、收藏家王刚才
黄土骄子——陇东作家、收藏家王刚才黄土骄子——陇东作家、收藏家王刚才
黄土骄子——陇东作家、收藏家王刚才

李安平 |《事非》序

在文学的审美趋向走向多元化的时候,小说的现实性在很大程度上被遮蔽了,也就是说小说的现实感严重的削弱了,这一点在专业小说家的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相反,有些业余小说家,或者客串的小说家的小说却因为作者本身复杂经历的原因,作品却打上了深深地现实烙印,让人读后印象深刻。他们的作品里渗透着自身的生命和生活体验,作品的语言质朴无华,现实感强烈,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这种作品虽然在艺术性和写作技巧上不能和专业的小说家相媲美,但是小说中却有着专业小说家的小说中无法抵达的生活本真和残酷的现实感。

现实性是王刚财先生长篇小说《事非》中最具光亮的特点。很难想象,在长达32万字的长篇中,王刚财先生通过主人公李平安被铺后,家人和自己的遭际从此一落千丈,与之前的滋润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许,人生的现实性就是如此,人性的浅薄之处也在于此,在命运的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间,我们都是命运之神的被愚弄者。得势之时的前呼后拥和失势之时的门前冷落都是最好的注解。

刚财先生祖上曾在宁县迕逭街开过“恒丰堂”商号,当地曾传“先有恒丰堂,后有迕逭街”,可见其祖上的富华并不一般。迕逭是现在春荣镇的前身,迕,意为遇见;逭,意为逃避。遇见和逃避是两个互为矛盾的字,他们结合在一起究竟隐含着何种复杂的哲学蕴藉,抑或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由此推断,迕逭的先人非大儒,即宦贵,而且给这个地方命名的人背后一定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惊天秘事。刚财自幼受祖上熏陶,有经商的强烈愿望,祖业凋零后,他偷偷地把恒丰堂的匾牌藏在柜底,他想等自己有朝一日羽毛丰满了,一定要重振恒丰堂的雄风,恢复祖上的荣光。然而,理想和现实之间有着非常大的距离,在市场经济的大潮来临后,他毅然决然地走进了古玩界。从开始的小打小闹到以后的形成规模,再到成为这个行业的大咖,成为庆阳市收藏家协会的副会长,他一路踏着风雨坚定的走到了现在。刚财先生对古玩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感悟,他看中的是古玩的艺术性和文化内涵,低俗的东西和来历不明的东西他坚决不染手。他喜欢收藏纸币、古玉和瓷器,由于起步早,有很强的前瞻意识,在这几个领域他每每能走到市场的前沿,当别人发现某些东西走俏时,他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了。有些东西刚出现苗头时,他就果断吃进,大量压货,等到别人发觉时,市场上已经没有东西了。古玩行业不同于其他行业,常常是风云变幻,但是刚财凭着自己多年在市场中 练就的独特慧眼和敏锐嗅觉每每能稳操胜劵。古玩界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最主要的就是要不贪不欠,始终能保持固有的定力,否则,随时有陷入泥潭的可能。刚财先生对古玩的热情是冷静之后的热,从不发昏,想当然,不熟悉的东西他从不沉迷。他看中的往往不是古玩的经济价值,而是其文化内涵。他认为,时间提升了古玩的文化价值,文化价值反过来才提升了古玩的经济价值,如果没有文化价值,那么古玩的经济价值也是暂时的。

文化追求是刚财先生自觉的理想指向。他不但喜欢文学,还喜欢书法,尤其是闲暇之时,他总会在稿纸上不断地写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写自己对人生的理解。为了扩大知识视野,提高自己对书法的认识水平,他还挤时间临帖,使自己的书法水平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事非》是刚财先生多年的笔耕见证,手稿摞在一起就有一尺多厚,连他自己都被吓了一跳。曾几何时,他梦想当一名作家,但是,许多朋友以为他的这个想法也许有点不贴合实际,究竟合不合实际,其中的苦辣酸甜只有他自己知道。《事非》中的李平安身上既有他的影子,也有他人生经历中的大起大落。他爱李平安这个人物,喜欢他自强不息的倔强精神,更喜欢李平安妻子在丈夫被抓之后的不离不弃,喜欢家人之间弥足珍贵的真情。李平安的被抓是一个陷阱,他让曾经不可一世的李百万从人间天堂一下子跌倒了人间地狱,在这漫长而短暂的人生磨难中,李平安和家人看尽了人世的眉高眼低和人情冷暖。有酒有肉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这是人性最残酷最势力的一面,自古如此。只有经过了人生的跌宕之后,才会对此有着深刻的认识。当然,小说毕竟是小说,在强大的现实性的基础之上,作者也进行了大量的具有现实可能的虚构,这些虚构也许是真的,也许是假的,但是,它绝对具有残酷的现实性。只不过,我们不必对号入座。

小说采取了双线索并进的写法,一条是李平安在狱中的磨难,一条是妻子在家中的艰难苦撑。这两条线索相互交织并进,形成了比较丰满的小说框架,使李平安的形象得以凸显。通过对《事非》的阅读,我们不难发现作品中渗透着血泪的残酷现实感,我们可以从中感到刚财先生是饱蘸着苦涩和泪痕写完这部长沉甸甸的长篇的。《事非》的视觉是独特的,他站在底层生活的角度,把李平安由一个百万富翁到一个阶下囚的巨大反差生动而深刻的展现在我们面前,同时,也让我们从中强烈地感受到身处逆境的李平安一家,在生活泥潭和低谷中的奋力挣扎。生活是美好的,也是残酷的,尤其人在逆境的时候,它像一个无情的鞭子在毒辣地抽打着我们并不健壮的具体,使我们身心备受摧残。懦弱者从此一蹶不振,甚至会倒在自己的血泊中,而强者总会一遍又一遍地挣扎着挺起身来,用带血的躯体去迎击鞭子的抽打,最后坚强地站起来,也许他会遍体鳞伤,但是,他绝不会倒下去。这可能就是李平安这个人物给我们的人生启示。在强大的生活逆流面前,刚财先生也是如此,他怀揣梦想,跌倒了爬起来,如此反复的跌宕,炼就了他坚毅隐忍的性格,也成就了他儿时的梦想。与此同时,他把这种磨砺和坚韧也传给了他的两个儿子,他们都秉承了刚财先生这种坚韧的自强不息的精神,而且在事业上也有了一定的收获。

刚财先生写小说的目的很简单,他一不是为了出名,二不是为了谋利,他就是为了挑战自己,咀嚼自己的人生得失,磨炼自己的人生阅历,舔舐自己的伤口,提升自己的人生品味。有些事情,其实原本没有那么复杂,只要经历过就是无憾的人生,拥有反倒在其次。“人生尽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何复计东西。”苏东坡的诗也许是最好的诠释,人生许多事情其实都是偶然为之,经过了就行了,没有必要反复计较。刚财兄是深谙此理的,已近知天命之年的他,已经洞悉了生活的真谛,在经历过一系列的磨砺之后,他越发显得淡定和豁达了。因为写作,他比圈内的同行有了更为深刻的思索,对古玩行业也有了一种超然的逸情和淡然,对人生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解读和体悟。

很明显,《事非》是刚财先生的处女作,作品杀青之后,搁置了数年,他一直在脑子里思来想去的徘徊着。他在一遍又一遍的追问着自己,《事非》到底该不该出版呢?他内心充满了矛盾,因为他不敢正视那些血淋淋的现实,不敢独自面对小说中的细节,不敢把那些伤疤拿出来重新舔舐。经过几年的内心挣扎,他终于勇敢地走出了《事非》,并且鼓足勇气地让其示人了。这或许是文学的力量,或许是刚财先生步入中年之后的淡定的必然结果。或许,他已经滋生了更大的写作野心;或许,《事非》出版之后,他会从此搁笔。然而,不管以后的路如何走,小说写与不写,至少刚财先生对让人生的思考不会停滞,这可能就是一个客串的写作者的最为宝贵的精神内涵。

是为序。

黄土骄子——陇东作家、收藏家王刚才黄土骄子——陇东作家、收藏家王刚才
黄土骄子——陇东作家、收藏家王刚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