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级市场增量后的三级进阶,电子病历来势汹汹

百亿级市场增量后的三级进阶,电子病历来势汹汹

如果立足于未来,在有关人类生命的医疗行业的蓝图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AI辅助、大数据分析、深度学习、精准诊疗等等。

只是,这些故事的开头,都聚集在“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这个基础上。

2019年,电子病历来势汹汹

电子病历的优点显而易见。而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医改重要内容之一。

国务院办公厅1月底下发《关于加强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工作的意见》,提出三级公立医院要加强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

  • 2019年3月底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推行全国统一的疾病分类编码、手术操作编码和医学名词术语集。
  • 2019年8月底前,各地组织三级公立医院完成电子病历的编码和术语转换工作,全面启用全国统一的疾病分类编码、手术操作编码、医学名词术语。

一场以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医疗信息化工作,正在中国各大医院铺开。2019年将成为电子病历大规模落地的元年!

政策带来百亿级市场增量

医疗信息化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2010-2017 年,中国电子病历系统(EMR)、医院数据中心(CDR)等医疗信息化行业增速保持在20%左右的较高水平,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790亿元左右,行业前景广阔。

医疗信息化细化政策的推行,将带来百亿级市场增量。

在2018年12月,卫健委印发了《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和《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试行)》,将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由原有的8个等级重新划分为9个等级,对电子病历水平分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百亿级市场增量后的三级进阶,电子病历来势汹汹

▲电子病历9个等级划分(等级越高,需要达到的条件越高)

卫健委同时要求,

  • 到2019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即实现医院内不同部门间数据交换;
  • 到2020年,所有三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4级以上,即医院内实现全院信息共享,并具备医疗决策支持功能;二级医院要达到分级评价3级以上。

截止2018年9月底,全国三级医院2460个,二级医院8714个。三级医院的评级要求和二级医院被纳入电子病历分级管理,将为本来就处于高速增长的医疗信息化市场带来相当可观的增量。假设以平均每家医院投入100万元计算,二级医院电子病历建设升级将带来近百亿市场空间。

近年来各路资本也纷纷进入这一充满想象空间的赛道,抢占起跑位置。

百亿级市场增量后的三级进阶,电子病历来势汹汹

▲中国&美国电子病历重点企业数据(来源:IDC)

根据中美市场上,电子病历市场占有率统计,目前,

  • 美国市场上,电子病历集中度高,前三家公司Epic、Cerner、Meditech 加起来市场份额已经接近80%。
  • 中国市场上,前五家份额还不到50%。嘉和美康、海泰科技两家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10%,东软、东华、卫宁健康市场占有率在8%-10%。集中度相对来说比较低,结合电子病历市场高达20%的增长率,市场的上升空间比较大。

围绕电子病历的三级进阶,挖掘百亿级市场

美国电子病历概念经过近60年的发展,形成电子化管理有关个人终身健康状态以及医疗保健的全部信息的模式,强调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其电子病历在医院之间的共享比例达到30%。主要得益于行业领袖的引领、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完善以及政府政策导向和法规要求。

中国电子病历概念目前更多处于医疗全过程记录的阶段。根据卫健委数据,自2011年起,七年来全国共有近7000家医院参与上报电子病历系统评级,但通过五级及以上的医疗机构仅有58家(2018年7月发布),而电子病历的5级应用才能实现“闭环式给药环境完整地在至少一个病人服务区域实现”。

中国电子病历的百亿级市场,究竟如何抢占?——围绕电子病历的三级进阶之路。中国电子病历只有经历由院内集成、院外互联大数据深度挖掘和应用的三级进阶,才能真正迈向全生命周期管理。而“全生命周期管理”也是中国电子病历的终极目标。

百亿级市场增量后的三级进阶,电子病历来势汹汹

▲电子病历的“升级进化”

1、进阶一:院内数据集成

院内数据集成相对传统一点。因为数据仍集中在单个医院内部,主要是将不同科室的数据进行集成,形成综合电子病历、专科电子病历等。

嘉和美康海泰都在电子病历领域做了十几年,目前市场上占有率加总接近30%。嘉和美康一直持续在研发上有大投入,在综合电子病历基础上向专科电子病历、医院的临床数据中心的方向发展。

2、进阶二:院间数据共享

随着医联体的推进,院间数据的互联互通成为必然的趋势。目前,北京市30家试点医院已经实现电子病历共享调阅。北京市电子病历共享工程2015年建设实施,2016年建设完成一期项目,初步建设完成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并实现与各区的对接。除了能够调阅外院电子病历外,部分医院还实现了患者药物过敏、重复用药、重复检验的提醒功能。

在院间互联领域,主要产品表现形式为省级数据中心(大多由国家队承接项目)、临床辅助决策系统(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CDSS)、互联网医院。

代表企业如惠美医疗、佰医汇。

  • 惠美医疗是基于梅奥医学知识库做CDSS探索,服务对象大多为三甲医院,市场上年服务费150-200万/年/院。
  • 佰医汇则做互联网医院创新。主要业务包括智慧就医、在线诊疗、医联体协作、医药云、远程教学、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等。

3、进阶三:大数据挖掘与应用

数据的潜力巨大,有望实现多层运用:

  • 智能问诊、分诊与导诊。互联网医疗对此多有探索,包括好大夫分诊数据库、春雨智能问诊。
  • 基于数据集成以及专科电子病历,在医保控费、核保、核赔等领域进行应用,供政府管理评价医院,实现分级诊疗。
  • 基于临床数据的应用,如疾病防控、预警、用药指导、新药研发以及临床CRO等。聚道科技正基于基因与临床进行大数据探索,太美医疗在做新药研发的探索。

互联网巨头也纷纷投身于这一市场。如亚马逊推出亚马逊理解医疗(Amazon Comprehend Medical)项目来挖掘电子病历数据,进一步挺进医疗市;谷歌在跟美国国内的一些医疗机构合作,以便从病例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更好地预测病人何时会生病。

这些领域将持续有商业机会,未来谁能够把全生命周期打通,谁也许就会成为下一代医疗独角兽。

百亿级市场增量后的三级进阶,电子病历来势汹汹

做好电子病历并不容易,美国在投入360亿美元之后,近期仍被评价为“一团糟”,“不仅远未达到预期目标,而且还暴露出不少缺陷和风险”。

医疗信息化起步晚了20年的中国,目前尚缺乏统一的电子病历数据系统;庞大的门诊量使得门诊医生的电子病历填写几乎为空白(北京协和医院2017年日均门诊量1.5至1.7万人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日均门诊量也为1.5万人次,门诊医生很难问诊3、4分钟然后花10分钟去写病历);电子病历信息所涉及的个人隐私,也是一个躲不开的问题……

从电子病历的建设普及,到最终的数据挖掘和应用,整个闭环形成过程中还存在最基础的问题。但无论如何,电子病历的未来将朝着全生命周期管理发展。虽然路途上还面临重重困难,但我们坚信,未来将在不断探索中到来。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