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则天圣母庙


文水则天圣母庙


则天圣母庙又名则天庙,位于文水县城北5公里的南徐村北面。它西傍吕梁山,东靠文峪河,风景秀丽,是国内唯一一处纪念女皇武则天的庙宇,是1996年由省保晋升为第四批国家级文保单位。


文水则天圣母庙


武则天雕像,高5米,台基边长9.9米。雕塑台基正面刻有宋庆龄的题字:“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是当代伟人对武则天的公正评价


文水则天圣母庙


钟楼


文水则天圣母庙

巨大的唐代石狮保存较好,据说是村民挖沙从后山的昊陵出土的(昊陵是武则天父亲武士彟的陵墓)


文水则天圣母庙


文保碑


文水则天圣母庙


倒座戏台

则天庙,坐北面南,占地2.6万平方米。从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雕像,倒座戏台,两侧有钟鼓楼、碑廊、配殿、偏殿等。正殿是庙内的主要建筑,创建于唐代,金皇统五年(1145年)重建,而其他建筑均为明清风格。


文水则天圣母庙


正殿


文水则天圣母庙


出檐深远举折平缓用材硕大古朴沧桑


文水则天圣母庙


西侧檐下斗拱

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用材硕大简洁。明间设板门,次间置直棂窗,柱间施阑额,柱头卷刹圆润,上施普拍枋,阑额不出头普拍枋出头且普拍枋较薄。檐柱均砌入壁内,两侧升起明显。檐下斗拱:柱头单抄单下昂偷心造五铺作,耍头昂形,批竹昂;无补间铺作。里转双抄,第一跳偷心,第二跳上承装饰翼型小拱;转角铺作,下层华拱与泥道栱正交,上层两面鸳鸯交首拱正交,与营造法式叙述的一致。殿内梁架结构:五椽栿接后劄牵通檐用三柱,而且殿内用的两金柱比四周大殿柱网来讲是高柱,高柱柱头施斗拱与另一端五椽栿上施的柁墩一起来承载上面的四椽栿,四椽栿上置驼峰与斗栱托平梁,平梁上置蜀柱、合踏、叉手、丁华抹颏栱共承脊槫。


文水则天圣母庙


柱头铺作,单抄单昂五铺作,耍头昂型,批竹昂,柱头卷杀圆润


文水则天圣母庙


转角铺作


文水则天圣母庙


转角铺作是《营造法式》里描述的标准形式


文水则天圣母庙


无补间铺作


文水则天圣母庙


从侧面看大殿


文水则天圣母庙


东山墙檐下斗拱


文水则天圣母庙


西山墙檐下里转,第二跳上的翼型拱只作装饰作用


文水则天圣母庙


梁架结构五椽栿对后劄牵通檐用三柱


文水则天圣母庙


西侧丁栿


文水则天圣母庙


当心间东西缝梁栿


文水则天圣母庙


东侧丁栿


文水则天圣母庙


换个角度看梁栿结构,层层托脚木和叉手结构严谨


文水则天圣母庙

高柱顶斗拱承四椽栿的一端和中平槫,下面是五椽袱对后剳牵

殿内正中置神龛,神龛装饰彩绘富丽,神龛斗拱为清代风格。前部制作华美,神龛上方有一条悬塑走龙。它头小颈细,举步向前,回头顾后,造形生动优美,正是武则天以女人身份登基称帝的典型象征。在古代八卦中,乾为天,坤为地。推演于家庭中,父为乾,母为坤。武则天称帝为真龙天子,但她又是个母亲,位占坤地,所以这里塑的是一条在地上行走的真龙。


文水则天圣母庙


正中神龛


文水则天圣母庙


斗拱为清代风格


文水则天圣母庙


神龛上方一条悬塑走龙


文水则天圣母庙


神龛基座


文水则天圣母庙

门墩为金代遗物


文水则天圣母庙


壁画是现代的

总体上讲大殿建筑,外观雄伟,用材粗壮,造型奇特,结构精巧规整,手法古朴苍桑,顶部坡度举折平缓,出檐深远,尚存宋代建筑遗风,至今板门上部“金皇统五年”刻字尚存,是殿宇重建年代的记录。大殿内梁架、斗栱、门窗、门墩等均属金代遗物。据说至今大殿上还有部分唐瓦唐砖。另外,庙内碑廊现存明、清碑刻10余通。


文水则天圣母庙


次间施四面破子棂窗


文水则天圣母庙


门板上的字迹年号


文水则天圣母庙


金代大门上的门钉的数量横竖都是双数


文水则天圣母庙


这一门钉好看吗


文水则天圣母庙


碑廊当中明清时期的碑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